润物当须细无声

合集下载

百善孝为先经典语录

百善孝为先经典语录

百善孝为先经典语录百善孝为先经典语录11、孝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孝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2、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劳动。

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4、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最大,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5、孝心是捶不完的.背,孝心是一句真挚的话,孝心是一杯喝不尽的茶。

6、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要猜忌。

7、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8、希望一切安好。

珍惜拥有,过好当下。

孝顺父母公婆,教育好孩子,疼惜伴侣,好好工作。

9、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1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要等有时间,百善孝为先。

11、烧香拜佛,不如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行百件善事不如在家给双亲倒一碗水。

举头三尺有神明,用心孝顺父母者,必有厚福。

12、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孝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

13、变为传统,世界将更完美。

你会发现,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会知道,孝敬是满足,付出是快乐。

选择孝敬老人吧!行动就是证明!14、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生命之本。

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15、孝心是太阳,给人温暖;孝心是大山,给人依靠;孝心是水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6、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1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孝心是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孝心是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心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19、百善孝为先。

人的一生,有三个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孩子教育不能等,生病不能等。

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精心整理描写春天的古诗句1、《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欧阳修的古诗作品《戏答元珍》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34第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5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6、“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送瘟神》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辉。

7、《登科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

其全文诗句如下: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8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

9、第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10【译文】可爱的巨石大如席,下面濒临泉水。

垂杨拂水,临泉举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

春风飞花低吟高唱,春风啊难道不解人意?如果说你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

11、“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出自宋朝代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踏莎行小径红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润物细无声润的意思

润物细无声润的意思

润物细无声润的意思什么是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润泽事物、使事物变得细致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声音。

它源自《庄子·天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薄,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它强调了通过无声的方式,去感知和影响事物,达到润泽和改善的效果。

润物细无声的内涵润物细无声强调在处理事物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冲突和矛盾,让事物得到渐进性的变化和进步。

它所表达的观点是一种哲学观,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方法来处理事物。

它不仅仅适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处,也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事物。

润物细无声的应用领域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可以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人际关系中的润物细无声在人际关系中,润物细无声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促进彼此的理解和和谐相处。

润物细无声要求我们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润物细无声的实践方法•学会倾听:倾听是润物细无声的前提。

当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尽量放下自己的偏见和立场,真正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减少争吵和冲突的可能性。

•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润物细无声要求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时,我们才能建立起互信和共同进步的基础。

2. 经济领域中的润物细无声在经济领域,润物细无声常常被用来描述店铺与顾客之间的交流和服务。

润物细无声的服务理念强调顾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通过提供精细、细致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

润物细无声的实践方法•定制化服务:润物细无声的服务强调个性化和定制化。

店铺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这样可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并增加顾客的忠诚度。

•注意细节:润物细无声的服务注重对细节的关注。

润物要无声

润物要无声

润物要无声润物要无声,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中的一句经典语录,简洁而有深意,凝聚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并不一定需要张扬和喧哗,有时候,恰恰是那些细微的、不言而喻的存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润物要无声”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可以理解为水滴石穿、时不我待,也可以理解为蕴含着“缄默之美”,这种美是淡泊、朴素、内敛的,没有华丽的装饰,却能打动人心。

在日常生活中,润物要无声的哲学思想也体现在中国人的做事方式上,中国人注重内在修养、心灵修炼,把节俭、俭朴、谦和、平和等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和谐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情感。

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常常以自然为师,并从中感悟出很多哲理,润物要无声正是对这种观念的一种简洁诠释。

古人将生活的态度和品质融入了自然万物之中,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作出了千古流传的诗词歌赋。

他们深知:举手投足间都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让自己心灵得到润物的养护。

润物要无声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

在今天这个信息喧嚣的时代,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美好。

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我们也要学会深刻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那份从内心发出的宁静和平静。

无声的润物之美,正是告诉我们要懂得深藏的价值,让心和外界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在不断追求进步的我们也要学会珍惜当下,体验生活的美好,用内心的柔软和宽容去润泽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在职场中,也能体现润物要无声的精神。

在处理工作中的琐事时,不妨退一步让步,顺水推舟,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不要总是以强势和竞争心态去处理问题,而是应该用平和的心态、温和的方式相处,才能收获团队的和谐,凝聚整个团队的力量。

在个人成长中,也要有“润物要无声”的意识,脚踏实地,不张扬,埋头苦干,静待收获。

润物化无声藏机诗

润物化无声藏机诗

润物化无声藏机诗润物细无声全诗《春夜喜雨》:杜甫原文:当雨知道季节,当春天来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皆暗,河船独火。

看红湿处,金冠城花重。

注释:1、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3、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6、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7、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诗意:及时雨似乎知道季节。

当春天来临时,它和春风一起在夜晚静静地落下,默默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里的天空一片漆黑,只有河边一艘渔船上的一点渔火发出一缕亮光,格外明亮。

到了天亮,湿漉漉的泥土上一定铺满了红色的花瓣,金冠城的大街小巷一定是一片五彩缤纷的景象。

赏析:这是一幅描绘春夜雨景,表达欢乐的佳作。

开头用一句好话赞美雨。

生活中,善良常被用来赞美做好事的人。

如今,赞美雨的使用引起了行善者的联想。

接下来把雨拟人化,说它知道季节,知道如何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识字是如此的生动,让雨活了。

春天是万物发芽生长的季节。

正当需要下雨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

真的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难一点的古诗及意思。

难一点的古诗及意思。

古诗及意思《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好雨似乎懂得适应季节,春天里雨水催发草木发芽生长,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下着,使万物受到滋养。

天上乌云密布,乡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灯火一闪一闪的。

第二天早上,到处是湿漉漉、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成都市。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

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

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润物要无声

润物要无声

润物要无声润物无声,形容一种功德无声的境界,也形容一种人的品行低调而卓越。

润物无声是一种优秀的品德,它表示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过程中不图回报,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力量,不追求外在的赞美和物质的回报。

润物无声可以从各个角度理解。

它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善行无声。

人们经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你做善事,你将会得到好报。

真正能够润物无声的人并不在乎这些回报,他们行善不图名利,只是出于内心真正的善良。

他们相信,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本身就是一种善行,不需要别人的赞美和回报。

他们用一颗无私的心去关心、帮助、体谅、助人的也在点亮他人的心中一盏灯。

润物无声可以理解为人们行为的细致和考虑周到。

润物无声的人通常心思细腻,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他人内心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合理的帮助和关怀。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会帮助老人过马路、举起别人掉落的东西等等。

他们也懂得尊重别人的选择和自由,不去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决策。

他们的行为彰显出一种温暖与细腻,使人们感到安心和舒适。

润物无声可以理解为对环境的保护与照顾。

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润物无声的人往往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他们会主动去参加环保活动、减少能源消耗、垃圾分类等等。

通过自己的一点一滴的努力,他们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他们并不张扬,但他们的行为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润物无声的人不仅在行为上默默付出、奉献,也在生活中注重修身养性。

他们善于审视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他们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一颗谦虚、包容、宽容的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尊重他人。

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积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润物无声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

润物无声的人以温暖与细腻的关怀滋润着他人,以谦逊和谨慎的品质影响着周围的人。

他们的存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温暖。

杜甫最经典的50首古诗

杜甫最经典的50首古诗

杜甫最经典的50首古诗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唐朝·杜甫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唐朝·杜甫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唐朝·杜甫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唐朝·杜甫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唐朝·杜甫6.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唐朝·杜甫7.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唐朝·杜甫8.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唐朝·杜甫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朝·杜甫10.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唐朝·杜甫1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唐朝·杜甫1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唐朝·杜甫1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物当须细无声
——用爱浇灌每一位学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完整的人”的发展,而这个“完整的人”便包含了诸多方面,如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

这些都涉及了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后盾,良好的自信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没有自信,将一事无成。

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是自信的失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信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难发现自信与自卑的累加效应: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就愈有信心;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

作为一线的班主任,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如春风化雨一样,带着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孩子时刻拥有自信。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陶行知先生亦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
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

”看似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

一、带着爱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
回想起曾经带过的一(2)班,一个调皮的孩子倪乐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是一个很不懂“规矩”的小家伙,严厉的批评、柔声的表扬都不起作用,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任性地为所欲为。

怎样让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尽快地融入到井然有序的小学生活里呢?首先,我安排他单独坐在班级第一排,并告诉大家,只有老师最喜欢的孩子才有此殊荣。

瞧他的眼神,骄傲得不得了。

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在此“殊荣”下没有了“自由”。

因为他想找小朋友说话,就得转身,此时老师的提醒就在耳边响起。

他找妈妈来说情,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坐。

我对他悄悄地说:“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坐,但要在‘争☆栏’里得十颗☆。

”在不断地提示和引导下,倪乐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

一个月后,他终于得到了十颗☆,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坐在一起。

欣赏花儿的美丽是一种快乐,而等待花开得过程是一种幸福。

其实每个“问题
学生”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向善,一个向恶。

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用心中“向善”的自我打败“向恶”的自我,那我们的教育就真正触及了孩子的心灵。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用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去慢慢呵护。

孩子的自信来自教师的关注与肯定,教师要注意多对学生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教师的评价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来确定自信。

很多时候,教师俯下身来,用孩子的心态,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才会真正走进孩子,赢得孩子的信任,找到教育孩子的突破口。

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想的土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天空。

二、用爱架起学校与家庭间的五彩桥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搞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非常重要。

沟通家校,指导家教,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记得那年任教五年级,班上有个孩子丁杰是以前班主任眼里的问题学生。

作业不做,而且还和老师顶嘴。

我向以前的班主任了解到,小杰住在爷爷家,父母在外做生意很少关心孩子,每次考试总是问:“考得怎样,又是这样差,不晓得丑。

”我顿时明白他性格孤僻与倔强的原因了:缺少家庭的爱,缺少沟通与理解。

后来我经常找小杰谈家常,跟他的父母沟通,要求他的父母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哪怕一点小的进步都会告诉他父母,让他父母多鼓励他。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方的努力下,小杰的成绩开始有了很大的好转,再也不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再也不是让父母头疼的孩子,相反成了父母的骄傲。

因此,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对孩子的家庭情况多关注。

要撒播阳光在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

我们班主任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虽不是普鲁米修斯,但总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长远发展的高度认识孩子身上的优、缺点,消融孩子的缺点。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可以积极成长,走进孩子的心扉,与他们同心协力,提升师生的人生品味。

三、付出真爱,才真正拥有快乐
班主任工作是扶人“走路、过桥”的职业。

班主任的爱在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了爱,才能把我们的心血化为爱的甘泉,去洗涤孩子心灵上的污垢,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

也只有把孩子无限的爱心献给学生,做到伸出双手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能够容纳整个宇宙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伟大、最理想的教师。

去年的教师节收到的一条短信让我至今难忘,短信的内容我到现在都能一字不落地说出来:老师,您的帮助和鼓励伴随着我成长,想念你,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祝福你,祝好人一生平安,永远快乐。

发这份短信的孩子已经离开小学生活一年了,这是一个生世比较可怜的孩子程浩,母亲生下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腿又有残疾,仅靠替别人修鞋子来维持两个人的生计。

开学一个星期后,程浩同学有一天没来上学,向其他孩子一打听原来他生病了,就带着班长去他家看望他,了解他家庭情况之后,就发动班级的孩子捐钱、捐物品等,我还给他买了个新书包和两件衣服,程浩感动得都哭了。

他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了也要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程浩病愈回校后学习非常勤奋,班级的孩子也相处得很融洽,我也享受着这种快乐。

有这么一个故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在一家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
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换“糖”,杂货铺主任迟疑了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

苏霍姆林斯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一生。

”是啊,这位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和豁达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样的,班主任工作是需要对学生全身心的关爱,守望着他们,更需要用智慧去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去引导成长。

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的成才目标。

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源性的成才驱动力, 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以育人为根本的工作价值目标上来,既是用智慧去爱,也是爱的智慧。

曾经听一个老教师说:“我爱学生,但我更注重爱的智慧,拥有了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情感,更要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智慧。

”教育是
一门艺术,以珍爱学生为基点,用心守望着学生的成长,用智慧引领他们大步迈向成材的道路就是我们艺术的璀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