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泛爱众.doc

合集下载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注音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注音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注音弟子规(泛爱众全文注音)
师说:学道之人,必须要有自觉的规矩。

爱人要泛及众生,心地要包容广阔。

安身立命,要遵守恭敬的规定。

躯体要健康,思想要纯洁。

言语要文雅,待人要谦和。

衣着要整洁,居住要整齐。

行走要有秩序,用餐要有节制。

睡觉要有规律,起床要及时。

学习要专心,思考要深入。

修身要有志气,修心要有智慧。

知错要改正,勤奋要坚持。

善行要积极,恶行要远离。

言辞要慎重,行动要谨慎。

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心地要纯净,思想要主动。

提高修养,改善品行。

向善要勇敢,战胜邪恶。

记住这些规矩,坚守它们。

这样我们才能修行,才能成为优秀的弟子。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和译文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和译文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和译文
师父上座:所有广大真修,修道者要一律行善,绝对不可作恶。

「泛爱众,不论是朋友与敌人,无一例外,尽量建立和睦的关系;若有仇恨的记忆,应立即消除,始终保持正念不负所承,承诺不变,以宽容待人,与社会正常交往即可,不可恨恶;若遇到无礼之徒,仍应用恩典拯救他,无意争吵,不可责骂或杀害;要尽量仁慈对待一切苦难之人,尽一己之力帮助,就算面前那些因过去认识而暂时性的贫穷不幸者,也当发出真挚之爱;人人皆无私付出,少说口舌之语,遇事多思想,善恶分明,施毕即走,不可乞求。


师父上座:每一位真修,务必守此泛爱众的三大要求,立身修行,一定不改!
师弟规《泛爱众》:师父上座:让我们真修谨守诫旨,行善爱众,无论是朋友与敌人,无一例外,尽量建立和睦的关系,若有仇恨的记忆,立即消除,始终保持正念不负所承,承诺不变;遇到无礼之徒,仍要仁慈对待,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人,少说口舌之语,遇事多思想,施毕即走,不可乞求。

每一位真修,务必严守此规。

《弟子规》学习课程018泛爱众之二

《弟子规》学习课程018泛爱众之二

《弟子规》学习课程018泛爱众之二弟子规泛爱众之二勿谄富、勿娇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人交往是一个再普通不过却又大有学问的问题,从家人到朋友到工作中的同事,甚至有些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这其中形形色色各色人等,我们在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原那么?其实这些问题《弟子规》都一一给出了答案,可是,是不是我们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就真的能够做到万无一失了吗?这一次《弟子规》中有一处是前后矛盾的地方,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可否认,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势利小人。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嫌贫爱富,喜新厌旧,这一点不能否认。

我们翻开中国一部历史这样的小人很多,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恰恰是反对嫌贫爱富和喜新厌旧的。

这样的人被称作势利小人,是和君子相对的为君子所不耻的。

《弟子规》当然希望我们每一个孩子从小经过教育通过向典范的学习能够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君子,不要成为一个小人,所以《弟子规》这样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勿谄富、勿娇贫、勿厌故、勿喜新、什么意思呢?你不要看到人家有钱就去讨好他、献媚、献媚于这种财富,你也不要看到因为别人贫穷,别人没钱,你就瞧不起他。

自己很骄傲。

你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旧了,或者这样东西过时了,你就去厌弃它,你也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是新的,或者一样东西是流行的,你就去喜欢它,《弟子规》是这样的要求。

宋国、有一个姓曹的人,这个人就是被庄子批评的,庄子就瞧不上这个人,这一位姓曹的人为了宋国的国君去出使秦国,那么他要去出使秦国了,所以宋国的国王就送给他几辆马车。

这个人看来还是多少有点本领的人,到了秦国以后,把秦国的国君哄得很快乐,所以秦国的国君一快乐又加赐给他100辆车,送了他一个车队,所以这个姓曹的这个人回到了宋国,不知道为什么?碰到了庄子。

就跟庄子说;我原来住在这种非常偏僻狭隘的巷子里,我原来穷啊!买不起鞋,所以我得自己打草鞋。

弟子规:泛爱众

弟子规:泛爱众

泛爱众:天下为公,推己及人爱心人人都有,博爱却不多见。

它要求我们爱天爱地爱大自然,爱一切万物。

不仅爱美好的东西,也能心胸宽广地包容他人的过失。

不分你我,没有私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泛众爱”,亦即天下为公。

真爱要发自内心,要用心去爱。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真正做到了大爱,这个世界将更加美好。

1、宽容别人,方便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因此《弟子规》对此特别强调。

我们要学会不在心中谴责别人,不要因为他们的错误而责怪和憎恨他们。

宽容的人能以德服人,其实只要你豁达些,宽容些,处境会很快得以摆脱。

学会宽厚待人,是一门课程。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资本,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要素。

这需要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如果连接触的人都适应不了,还谈什么要有成功的人生呢?救人于窘迫,脱人于尴尬,是一种真正的美德,而且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功效。

能够巧妙地为别人解围,给别人面子,既是一种很高超的学问,也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本领。

给别人面子,也就是给自己机会。

东汉华阴人刘宽,字文饶,官至光禄勋,封为逯乡侯。

他待人十分宽厚,从不对人乱发脾气。

即便是别人有了过错,他也能体谅并宽容别人。

一次,刘宽乘牛车外出。

路上遇见一个农民遗失了一头牛。

农民拦住了刘宽的牛车,仔细辨认,认定刘宽的牛就是自己丢失的牛。

刘宽听了,也没有辩解,随即下车徒步回家。

过了不久,那位丢牛的农民找到了自己的牛。

他亲自把刘宽的牛送回来,并且道歉道:‚先生,我很羞惭,误把您的牛当作自己的牛了。

请您原谅!‛刘宽十分和气地说:‚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都很相似,自然也就十分容易认错。

我还要感谢您给我把牛送回来了呢。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都称赞刘宽的宽洪大量。

得理不让人,是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不过得饶人处且饶人,更符合立身处世的法则。

对于别入的小错误和小缺点,不要紧揪不放。

只要别人意识到了错误,就应该宽容大度地原谅对方。

2、学会赞美别人好话都会说,可你会赞美别人吗?可能未必,不妨像《弟子规》说的那样“道人善”。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注音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注音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注音【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程。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

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fánshì)人(rén),皆(jiē)须(xū)爱(ài)。

天(tiān)同(tóng)覆(fù),地(dì)同(tóng)载(zǎi)。

译: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háng)高(gāo)者(zhě),名(míng)自(zì)高(gāo)。

人(rén)所(suǒ)重(zhòng),非(fēi)貌(mào)高(gāo)。

译: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就会高。

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才(cái)大(dà)者(zhě),望(wàng)自大(zìdà)。

人(rén)所(suǒ)服(fú),非(fēi)言(yán)大(dà)。

译: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己(jǐ)有(yǒu)能(néng),勿(wù)自私(zìsī)。

人(rén)所(suǒ)能(néng),勿(wù)轻(qīng)訾(zǐ)。

译: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

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勿(wù)谄(chǎn)富(fù),勿(wù)骄(jiāo)贫(pín)。

勿(wù)厌(yàn)故(gù),勿(wù)喜(xǐ)新(xīn)。

弟子规泛爱众

弟子规泛爱众

4.己有能 人所能
勿自私 勿轻訾(ZǏ)
訾:批评、毁谤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 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 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 会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中文名:嫣然天使基金 英文名:Smile angel Foundation 别名:唇腭裂救助 总部所在地:北京 组织性质:公益救助 官方语言:中文 成员国数量:1 成立时间:2006年11月21日 主要官员:李亚鹏、王菲 成立宗旨:人道、博爱、奉献 组织机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阮玲玉的遭遇却十分不幸。她十六岁结识了母亲帮佣 的少东家张达民,倾心相许而与之结合,可是婚姻生 活却并不快乐(部分人说是同居,未正式结婚)。1933 年,阮玲玉与张达民分开,后与茶商唐季珊同居,不 久又发现被唐季珊玩弄了。她曾对朋友说:“张达民 把我当作摇钱树,唐季珊把我当作专利品,他们都不 懂得什么是爱情。” 1935年春,《新女性》上映后,阮玲玉主演的人物 颇受舆论非议,私生活亦被曝光。此时,张达民否认 与阮玲玉订有离婚协议,向法院上诉,诬告唐季珊, 法院遂定于3月9日传讯阮玲玉。阮玲玉深感压力,于3 月8日服毒自杀,享年仅二十五岁。
6.人不闲 人不安
7.人有短 人有私
勿事搅 勿话扰
切莫揭 且莫说
译文: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 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 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电话礼 仪) 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 私,切忌去张扬。(外形的短)

这里的“短”有两层意思:一是别人外在的短, 如形体、体态、相貌等。还有一种短是指别人 的不恰当的行为或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如果 别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我们在私底下好心 的提醒,那是不叫揭短的。至于隐私,我们不 应该去打听,更不应该去传播。

弟子规(之泛爱众)

弟子规(之泛爱众)

弟子规全文及译文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

这是指交友。

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

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

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

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译文】: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

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

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

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译文】: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

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

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弟子规之泛爱众篇

弟子规之泛爱众篇

弟子规之泛爱众篇泛爱众: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此地讲的是众人。

这只是我们看到的字面意思,那么等我们大家学习完后,再来探讨下他的含义。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起首这四句十二个字是非常感人的,他的感人之处在什么地方呢?大家想一想,我们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相互爱吗?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国传统,尽管强调人是万物之灵,但是对于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天地的万物也是强调应该有爱心的。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四句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爱的精义:不但要爱人,而天同覆、地同载的别的万物我们也都要爱。

(走过河道的人都应该记得吧,在走的过程中我们的张总和齐经理不停的强调大家要把喝过的矿泉水瓶、饭盒和塑料袋集中丢放。

)这就是对其他万物的爱,这在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共识的今天是特别重要的。

《弟子规》要求我们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亲人,对天地万物都应该如此,这样的仁爱之人才是真正的仁者。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讲的就是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容貌之间的关系。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人应该最重视什么,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其实行高者、名自高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你只要德行搞,你的名自然就高,更注重内在的东西(小孩打扮漂亮,学习技能,是否注重了内在修养)。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也有此意。

给大家讲个“晏婴使楚”的故事,春秋时候,齐王派他的大臣晏婴出使楚国。

这个晏婴他身材矮小,长相平平,甚至很猥琐。

楚王决定戏弄侮辱晏婴一番,当晏婴的车子到了楚国的国时,楚王不让守卫开城门的大门,而是在东门旁边开了一个小侧门。

晏婴不走小门,让接待宾客的人打开大门,接待宾客的人指着小门说:“你走这个小门已经很宽敞了,为什么还要开大门呢?”晏婴严肃地说:“这是个狗门,不是人进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全文及译文
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

这是指交友。

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
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
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因为人们敬重的
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

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

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

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译文】:
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

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

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

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文】:
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


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
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

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
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译
文】:
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

品行
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

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

用道理
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