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生物第十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

生物第十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以下是生物第十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个生殖细胞的融合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包括受精和胚胎发育;无性生殖是指个体通过自身或其他方式生成新个体,不涉及生殖细胞的融合。
2. 有性生殖的过程:有性生殖的过程包括生殖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配子的融合(受精)和胚胎的发育。
在人类中,生殖细胞为精子和卵子,受精后形成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发育,最终形成一个新个体。
3. 生殖器官:生殖器官是用于产生和储存生殖细胞,并促进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器官。
在人类中,男性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前列腺等,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子宫、输卵管等。
4. 人类的性别决定:人类性别的决定取决于父母的染色体。
男性具有XY染色体,女性具有XX染色体。
精子中携带X染色体的与卵子结合形成女性,携带Y染色体的与卵子结合形成男性。
5. 生殖的调节:生物的生殖过程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例如,在人类中,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性腺激素可以调节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6. 发育过程:生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后续的个体发育。
在胚胎发育中,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逐渐形成胚胎,最终形成具备自主生活功能的胚胎。
个体发育指的是从胚胎到成熟个体的过程。
7. 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是密切相关的。
孟德尔遗传法则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遗传、等位基因、基因的分离等。
8. 环境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环境因素也会对生殖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温度、光照、营养等环境因素都能够影响生殖细胞的发育和个体的生长发育。
以上是生物第十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1《减数分裂》教案

2.1 减数分裂【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减数分裂的概念2.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表能力,培养一定的空间概念。
3.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
能力方面:试验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理解生物个体产生的过程【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的数目变化。
【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学习其过程,注意学生的对图示的理解【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大家知道,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细胞增殖。
提问: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讲述:对,在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分裂方式--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提问:在讲述新课以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有丝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意义?讲述:有丝分裂可以保持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恒定不变。
那么,在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时,细胞如何分裂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讨论:1.如下所示,假设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完成,生物体下一代细胞内2.?讲述:如果精子或卵细胞内的染色体只有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那问题便迎刃而解。
事实是怎样的呢?1883年比利时学者耐登在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时观察到: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
根据这一发现,生物学家推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否则生物每繁殖一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会增加一倍。
这和我们考虑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
既然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一半,如何减少,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了。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范围: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2)概念:在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

学科:生物教学内容: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自学导引】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发生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发生的时间: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2.相关的概念(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四、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了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染色体会合。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思考导学】1.某同学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一头公牛的某一组织的切片时,发现有的细胞内的染色体与正常体细胞的相同,有的是正常体细胞的二倍,有的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试问该同学所观察的切片是什么器官的切片?为什么会出现染色体数目的不同?答案:公牛的精巢;在公牛的精巢中,精原细胞是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正常体细胞的二倍,其余时期和正常体细胞相同;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裂,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2.人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在一个精原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可形成几个四分体?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几条?答案: 23个,0对,46条。
3.在人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请据此画出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二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教学目的】1、理解减数分裂概念;2、掌握精子形成的过程;3、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4、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重点难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的数目变化特点和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都要通过 减数 分裂。
二、哺乳动物的精子形成过程1、形成部位: 精巢的曲细精管2、形成过程:一个 减数 2个 减数 4个 变形 4个 精原细胞 第一次分裂 次级精母细胞 第二次分裂精细胞精子(1)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变化: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细胞变成初级精母细胞间期 结 果:DNA 数加倍 ——同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数不变,但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四分体, 常出现交叉互 ——同于有丝分裂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于一侧(2K)与(1/2)K各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两极组合后的非同源染色体各成为一组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异于有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 丝分裂染色单体未分开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 染色单体未分开,着丝点未分裂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变化: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倍的次级精母细胞 DNA 数变化: 精原细胞= 1/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一般无间期或很短,无染色体和DNA 复制 前期:染色体散乱分裂期(同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无同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每个次级精母细胞 两个精细胞染色体数变化:一个精细胞=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除后期) 结果 = 1/2初级精母细胞 = 1/2精原细胞 = 1/2体细胞DNA 数变化: 一个精细胞= 1/2 次级精母细胞= 1/4初级精母细胞= 1/2精原细胞 = 1/2体细胞 3、成熟变形:精细胞 变形 精子 三、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部位: 卵巢四、减数分裂过程的概括图(课本P106)五、减数分裂的特点或概念染色体复制 一 次,而细胞连续分裂 两 次。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1 1.说教材1. 1教材分析^p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绘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亲密相关。
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根底。
1.2教学目的(1) 知识目的:a、理解受精作用的本质,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b、理解减数分裂、同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c、联络有丝分裂,掌握精子形成过程d、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进一步稳固对减数分裂的理解(2)才能目的:a、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p 的才能b、通过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析图才能(3)情感目的:a、通过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b、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加深学生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开展变化的观点1.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减数分裂的概念b、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a、减数分裂、同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的理解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c、精子形成过程2.说教法根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联络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展教学:(1)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2) 运用游戏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详细,进步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预习和讨论分析^p 才能,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4) 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分析^p 解决问题的才能(5) 教学用具:8根橡皮绳,多媒体,幻灯片注重于设计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渴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学习愿望的教法,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会学。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有性生殖的原理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有性生殖的原理生殖细胞的形成是生物繁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有性生殖的基础。
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中最常见的繁殖方式,通过两个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
本文将探讨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有性生殖的原理。
生殖细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形成发生在生物体的生殖器官中。
以人类为例,男性的生殖细胞称为精子,形成于睾丸中的精原细胞。
而女性的生殖细胞称为卵子,形成于卵巢中的卵母细胞。
精原细胞和卵母细胞都是由原始生殖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精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形成过程都包括两个关键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从而形成具有遗传变异性的生殖细胞。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形成具有遗传一致性的体细胞。
在精原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首先经历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形成一大批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细胞。
然后,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这两个细胞称为次级精原细胞。
接着,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次级精原细胞再次发生分裂,形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即精子。
在卵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也经历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形成一大批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细胞。
然后,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一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和一个细胞质较少的极体。
接着,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再次发生分裂,形成一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和另一个细胞质较少的极体。
最后,卵子形成,而极体则会退化。
有性生殖的原理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它们的遗传物质会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
随后,受精卵会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的原理在生物界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5.1b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N N
变形 变形
精子
次 级 精母细胞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暂时加倍
N
精细胞
N
精子
N
N
精细胞
次 级 精母细胞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暂时加倍
变形
变形
N
精子
N
精细胞
N
精子
N
N
第二次分裂(等数)
N
小结
复制 2N 减 I N N N N N N
2N
减 II
练习
1、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C ) A、间期 B、第一次细胞分裂 C、第二次细胞分裂 D、四分体时期
剖析3:对几组名词的理解:
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联会与四分体 2 减数 四分体 • ⑴此细胞进行_____分裂,处于_______时期,共有___个; 4 8 8 • ⑵图中有染色体___个,染色单体___个,DNA___个; 同源染色体 • ⑶ A和B是____________, 细胞分裂时将______;A和C 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 是____________,细胞分裂 时可能_______; 自由组合 姐妹染色单体 • ⑷ 1和2是____________,细 分离 胞分裂时将_____,2和3是 非姐妹染色单体 ______________,细胞分 交叉互换 裂时可能_________; F和f • ⑸属于等位基因的是_____, R和R • 属于同位(相同)基因的是_____。
减数分裂歌
• 性原细胞复制繁忙,联会四分交叉互换。 • 赤道两侧遥相呼应,同源分对数目减半。 • 同源不在非同散乱,着丝点排赤道板中。 • 姐妹分点去向两极,再次分裂配子生成。
1. 某种生物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该种生物可能的精 子类型和卵细胞类型分别有( D ) A.2种和2种 B.8种和1种 C.2种和1种 D.8种和8种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ppt6 人教版

1个极体 2个极体
(n a)
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 数 分 裂 过 程 图 解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精(卵) 原细
胞
染色 体的 复制
初级 精(卵) 母细
胞
同源 染色 体联
会
出现 四分 体
同源染 色体排 列在赤 道板上
(间期Ⅰ)
(前期Ⅰ) (前期Ⅰ) (中期Ⅰ)
减数第一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 分离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个
1个
卵原 染色体复制 初级卵 联会、四分体
细胞
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分离
(2n 2a)
(2n 4a)
1个 次级卵母细胞
1个 极体 (n 2a)
减数第一次分裂
次级卵
1个卵细胞
1个母细胞 1个 极体
(n 2a)
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1个极体 2个极体
(n a)
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 数 分 裂 过 程 图 解
数量变化曲线
初级 精(卵) 母细胞
减Ⅰ
次级 精(卵) 母细胞 减Ⅱ
精(卵) 细胞
时间
DNA数量变化规律: 2a →4a → 2a → a 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2n →2n →(n →2n)→n
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体
一
个 核 4n(a) 内
数量变化曲线
DNA
染色体
数 量 2n(a) 变 化
前中 后末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 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 要的。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