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柏林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袁立山老师资料介绍

高中物理袁立山老师资料介绍

高中物理袁立山老师资料介绍
高中物理袁立山老师是一位备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他在教学过程中以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倡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的精神。

袁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他在讲解物理知识时,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袁老师也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的精神,他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和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袁老师的教学风格亲和力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十分顺畅,他能够深刻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成绩,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赞誉。

总之,袁立山老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高中物理教师,他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实践创新,让学生在物理学科中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有志青年。

- 1 -。

抽丝剥茧,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抽丝剥茧,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院高中物理曰核心素养曰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院郧远猿圆
文献标识码院月
文章编号院员园园愿 原 园猿猿猿渊圆园员苑冤园猿 原 园园缘圆 原 园员
野 核心素养冶 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时段的教育中逐步 形成的适应个人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 和必备品质援 倡导核心价值导向的物理教学袁不仅是物理 这门学科课程 价 值 的 体 现袁 更 能 够 促 进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援 因此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讲究方 法袁一步步地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袁通过科学的教育方 法使学生们的 信 息 素 养尧 思 维 素 养 以 及 应 用 素 养 都 能 够 全面提升援
一尧融入网络袁浸润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 到 来 引 发 了 知 识 的 快 速 增 长 和 更 新袁 面 对庞大的信息系统袁怎样才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袁 是对学生能力 的 一 种 考 验袁 信 息 素 养 成 为 学 生 必 不 可 少 的科学素养袁所 以 在 信 息 时 代 下 有 效 利 用 网 络 资 源 进 行 教学已经 成 为 我 们 教 学 工 作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援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袁不仅可以极大地开 拓视野提高效率袁更可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袁为 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援 比如在教学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的 发 现 过 程 时袁 由 于 教 材 中只提及到了 亚 里 士 多 德 和 伽 利 略袁所 介 绍 的 物 理 学 史 并不完善袁让学生对期间两千年的历史空白而感到迷茫袁 因此袁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袁搜集自己所需要的 信息袁了解这一段教科书上并未提及的历史袁在课堂上与 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援 学生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搜集和筛选 了解了从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到希帕克斯尧布里丹尧达 芬奇等人对其提出的批判和质疑再到伽利略的彻底推翻 整段历史曰通 过 自 己 对 信 息 的 搜 集 和 筛 选 学 生 们 还 充 分 认识到两千年来前人们为真理的发现所耗费的心血袁使 学生们深刻的 领 略 到 了 物 理 这 门 学 科 的 价 值袁感 受 到 了 伟大的物理学家们为追寻真理所具有的坚韧执着的意志 品质袁同时也体验到了真实的科学精神袁极大的提高了学 生们的物理素养援 因此袁在教学 过 程 中 为 了 使 学 生 们 获 得 足 够 丰 富 的

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

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

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
本次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活动于X年X月X日在某初中顺利
举办,活动主题为“探究物理学科的魅力”。

首先,在活动开始前,工作室成员和参与活动的学生们合作完成了一次物理实验,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演示了如何用一个螺线管和一个磁铁制造出一段不断变化的电流,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接着,我们邀请到了多名资深物理教师进行演讲和交流。

首先,一位老师用生动的实例讲述了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随后,一名资深的研究员则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与经验,并给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案例,对学生们进行了相关的科普普及知识。

最后,通过组织讨论和交流,工作室成员和参与活动的学生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同时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科技魅力。

本次活动在课程内容、交流氛围和组织效率等方面都得到了高度评价,计划将持续推广此类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机会。

东莞市袁志林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的通知

东莞市袁志林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的通知

东莞市袁志林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的通知各有关学校教导处: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室课题研究工作,在教学中落实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经研究决定于2018年1月12日开展“东莞市袁志林名师工作室”成员和部分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8年1月12日(星期五)上午9:00至11:50, 8:30开始报到,8:50进场完毕。

二、活动地点
东莞市长安中学录播室
三、活动内容
1.课题研讨
2.专家讲座
四、参与人员
1.市教研室黄远副主任
2.袁志林名师工作室成员和部分跟岗学员(见附件)
3.长安中学全体化学教师
五、其他要求
请各有关学校通知相关人员按时参加活动。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科
东莞市袁志林名师工作室
2018年1月4日。

“双新”背景下情境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双新”背景下情境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双新 背景下情境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钟明亚(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ꎬ广东珠海519000)摘㊀要:不管是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素养ꎬ还是为了解释新教材中众多的生活情境ꎬ情境式教学在 双新 背景下被广泛地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ꎬ在分析情境时抓住主要因素ꎬ简化条件ꎬ把真实情境转化成熟悉的物理问题ꎬ构建物理模型.通过分析探究问题ꎬ使学生逐渐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ꎬ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关键词:情境式教学ꎬ核心素养ꎬ高中物理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4-0050-03收稿日期:2023-05-25作者简介:钟明亚(1982.11-)ꎬ女ꎬ浙江省湖州人ꎬ硕士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随着新课程和新教材在高中的实施ꎬ如何在 双新 背景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ꎬ同时提升教学质量ꎬ这就需要我们建设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课程标准中指出ꎬ创设情境进行物理教学ꎬ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情境式教学就是在 双新 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ꎬ为学生营造一个熟悉㊁轻松㊁愉快的学习环境ꎬ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研究真实情境时ꎬ要抓主要因素ꎬ忽略一些次要因素ꎬ从而把真实情境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物理问题ꎬ构建物理模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ꎬ增加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ꎬ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1创设生活情境ꎬ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物理ꎬ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ꎬ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ꎬ找到物理知识和生活的契合点ꎬ从而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例如ꎬ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向心力»一节时ꎬ我们创设的大情境是学生喜闻乐道的游乐场.从熟悉的事物入手ꎬ可以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1].教师向学生展示玩大转盘时的图片(如图1)ꎬ引导学生观察大转盘运动时的特点ꎬ从而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抽象出熟悉的物理模型.学生很容易把这个情境和物体在圆盘上随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联系起来ꎬ教师进一步引导ꎬ物体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时ꎬ受到什么力?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呢?学生通过观察ꎬ思考物体在圆盘上做圆周运动的原因.物体在圆盘上匀速圆周运动时ꎬ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ꎬ那什么力提供向心力呢?如果没有转盘ꎬ物体应该保持原来的直线运动ꎬ而现在物体随转盘做圆周运动ꎬ物体有背离圆心方向的运动趋势ꎬ所以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静摩檫力.静摩檫力提供物体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从情境中建构出物理模型ꎬ从而解决问题ꎬ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解05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图1㊀转盘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㊀飓风飞椅教师展示飓风飞椅的图片(如图2)ꎬ学生看到时很兴奋ꎬ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当人在飓风飞椅上匀速转动时ꎬ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呢?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ꎬ适当忽略次要因素ꎬ抓住主要因素ꎬ简化条件.将飓风飞椅的匀速圆周运动和绳子拉球时匀速圆周运动的联系在一起ꎬ从而确立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物体此时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ꎬ这两个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关键是将生活中的情景转化为物理问题ꎬ进而构建物理模型.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接触真实情境ꎬ渗透把真实情境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解决方式ꎬ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ꎬ进而培养学生学科思维.2借助实验情境ꎬ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ꎬ在实验中实行情境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ꎬ分组探究实验ꎬ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ꎬ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以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三定律»为例ꎬ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ꎬ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实验中得出物理规律.我们设计了好几个实验情境ꎬ首先让学生坐在老板椅上去推桌子ꎬ桌子没有动ꎬ学生后退.引导学生思考ꎬ人为什么会后退呢?学生就会思考:人在推桌子的时候ꎬ人给了桌子一个作用力ꎬ那么桌子也会给人一个作用力ꎬ从而人会后退.在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时ꎬ我们会演示遥控汽车在白纸上启动时ꎬ白纸向后飞出.学生很喜欢做物理实验ꎬ非常开心ꎬ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观察实验现象ꎬ认真思考白纸为什么会向后飞出.遥控汽车在白纸上运动时ꎬ受到白纸给它向前的摩擦力ꎬ遥控汽车给白纸向后的摩檫力ꎬ白纸向后飞出.通过分析这些真实的演示实验现象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ꎬ引导学生猜想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ꎬ包括大小ꎬ方向ꎬ性质等方面.学生自行设计实验ꎬ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很简单(如图3):两个弹簧测力计沿水平面同时拉动ꎬ看两弹簧秤示数如何变化?两力的大小ꎬ方向如何?分小组进行实验ꎬ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ꎬ学生边做实验边把实验数据填在表1中.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真实实验情境ꎬ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ꎬ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时ꎬ学生需要知道测力计的量程ꎬ正确读数[2].数据是真实测量的ꎬ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ꎬ有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有偏差ꎬ学生需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归纳实验规律.这些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ꎬ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图3㊀两弹簧相互拉表1㊀课堂实验数据收集表A给B的拉力B给A的拉力规律大小0N2N4N6N方向作用对象性质3利用多媒体技术ꎬ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㊀㊀物理课堂中总有一些知识是我们无法创建真实情境的ꎬ学生学起来就觉得枯燥和乏味ꎬ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动力ꎬ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ꎬ把一些难以用简单语言讲述的知识用动画㊁录像等15形式展示给学生ꎬ使物理课堂变得生动ꎬ有趣.比如在必修二的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教学中ꎬ我们没有办法让孩子真实感受万有引力ꎬ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视频的方式ꎬ向学生展示航天技术ꎬ让他们感同身受.教师可以以嫦娥五号为大情境ꎬ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高㊁技术跨度大的航天系统工程ꎬ实现了四个首次ꎬ且是我国探月工程 绕落回 三步走中的最后收官之战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播放嫦娥五号相关视频给学生看ꎬ引导学生抓主要因素ꎬ简化条件ꎬ构建物理模型.嫦娥五号的 绕 其实就是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ꎬ嫦娥五号的 回 可以简化了卫星的变轨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嫦娥五号在 绕 时ꎬ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在 回 时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就把学生脑海中零碎的知识点通过一个嫦娥五号这个大情境给串连起来了.又比如在原子物理中讲授卢瑟福的a散射实验时ꎬ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ꎬ我们可以借助flash动画演示a散射实验ꎬ动画生动形象ꎬ一目了然ꎬ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通过创设视频㊁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情境ꎬ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地感知ꎬ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ꎬ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4情境式习题ꎬ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㊀㊀新教材的课后习题ꎬ出现了大量生活中熟悉的情境ꎬ高考中情景式题目的占比也是非常高ꎬ这都需要我们培养学生把真实情境转化为物理模型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2022年广东高考第1题为例:图4是可用来制作豆腐的石磨.木柄AB静止时ꎬ连接AB的轻绳处于绷紧状态.O点是三根轻绳的结点ꎬF㊁F1和F2分别表示三根绳的拉力大小ꎬF1=F2且øAOB=60ʎ.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㊀㊀).A.F=F1㊀㊀㊀B.F=2F1C.F=3F1D.F=3F1㊀㊀图4㊀例题图示㊀㊀㊀㊀㊀图5㊀O点受力图示看到此类题目ꎬ首先要抓主要因素ꎬ忽略一些次要因素ꎬ要把真实情境转化为熟悉的物理问题.制作豆腐的石磨是次要因素ꎬ三根轻绳上的受力情况才是重点研究对象.此题本质就是物体的平衡问题.那么它的解题思路就是先受力分析ꎬ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即可.题目中提到木柄AB静止时ꎬ连接AB的轻绳处于绷紧状态ꎬ此条件说明三根轻绳结的点O的合力等于零.对三根轻绳的结点O点进行受力分析ꎬ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然后建立坐标系ꎬ由几何关系可知θ=30ʎ.由平衡条件可得F1sin30ʎ=F2sin30ʎꎬF1cos30ʎ+F2cos30ʎ=Fꎬ然后求解即可.综上所述ꎬ教师在教学中不论是创设真实情境㊁实验情境㊁多媒体情境ꎬ还是课后的情境式习题ꎬ都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ꎬ结合生活实际ꎬ把知识还原到情境中ꎬ把知识应用到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把真实情境转化为熟悉的物理问题和物理模型的能力ꎬ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ꎬ以核心素养为目标ꎬ以学生为主体ꎬ用情境来搭建起知识通往素养的桥梁.通过情境教学ꎬ在物理教学中真正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实施.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7. [2]马春花.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ꎬ2017(24):64-65.[责任编辑:李㊀璟] 25。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LiberalArtsGuidance2024年第17期(总第521期)文理导航No.17,2024Serial No.521【摘要】在教学中传输立德树人思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高中阶段。

高中生即将成年,随后进入社会,发挥自身的价值。

教育学生立德树人刻不容缓,本文从多个方面讲述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关键词】高中物理;立德树人;教育教学高中物理在高中课程中往往晦涩难懂,非常考验学生的理解力,大部分人可能很难将立德树人与物理进行连接。

但其实无论是那个科目,都是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物理课程也不例外。

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寻找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立德树人理念在无形之中传授给学生。

一、提高物理教师在教学时的立德树人理念高中是一个压力很大的时段,不只是对学生,对物理教师也是如此。

师生要时刻面对高考这座大山,唯分数论和唯成绩论还被许多人所崇尚。

物理教师在面对询问成绩的家长和施加升学压力的校方时,最终在教学时还是会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不可否认,提高学生成绩是一个好的出发点,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立德树人的培养,立德树人也应作为教学成绩评价的要点。

对于一个人而言,端正的品行和人格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也是学生在高中生活结束之后立足社会的关键。

现如今,出现不少学生随意旷课,对教师不尊重,甚至顶撞教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上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

部分高中物理教师认为,立德树人和物理课没有关联,是家长、语文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事。

由此可见,在教育学生学习物理时,物理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一个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为了使物理教师树立教育学生立德树人的观念,对物理教师要先进行必要的教育观培训,唯分数论这种观点再不能出现在物理教师的思想观念中,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

如果教师存在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对此,学校应该在考核教师的成绩高低内容外,还要将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情况作为对物理教师能力考核的一部分,将考核结果与奖金、职位等挂钩,以此激励物理教师积极地开展立德树人任务。

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师资力量
目前,我系有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40人、教授、副教授9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的10人,在读博士6人, 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95%。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 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 人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
课程介绍
电工学(本科)
学院成功改制后,为了将这门课程开设好,建设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门课程讲授全部由电子科学与技 术背景老师讲授,并相继建起了电工和数电、模电实验室、EDA仿真实验室。至此,发展成了一支包括教师和实验 室人员在内共计十多人的教师队伍。经过近3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形成了5个模块3门课程组成电工学系 列课程。
电工技术是我校非电类、电子电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和训练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院改制前,由物理与电子系电子教研室承担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课程内容一般局限于电工、电机、继电器 接触器控制等,而电子方面的内容很少。当时教学的重点是理论知识的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 强的课程,而当时实验条件落后,实验仪器不全。基本上采取课堂教学灌输式,教学手段落后。
发展简介
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1956年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物理教研室,后更名为安徽教育学院物理系。 2004年12月经学院批准,成立了安徽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2007年3月,改建为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2011年升级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机构设置
院党总支、行政办公室: 沈辉郭桃芬李爱炳陈秀 院辅导员办公室: 苏炫周继祥梁继维张静斐 1.电工电子实验室 张量(主任)唐立新孔勐时晶晶鲁世斌倪春 2.大学物理教学部 訾振发(主任)朱剑博于淼章伟芳王存勇吕建国 3.物理系 冯源(主任)李大创余龙宝张剑魏义永冯俊生 4.通信工程系

如何让初中物理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初中物理课堂“活”起来

者为学生们展示了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的视频袁通过该现象学 生们发现光通过水后发生了曲折袁趁着学生们的疑惑袁笔者引 出光进入水中的光线叫做折射光线袁并为学生们展示了法线的 应用袁让学生们认识到法线是一条虚拟的线条遥 这样一来袁在初 中物理教学中袁笔者通过注重情境创设袁打造了生动的物理课 堂遥
三尧构建学习小组袁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学习小组是合作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袁也是突出学生主体 地位袁克服学习重点难点的有效途径袁能够促进高效物理课堂 的构建与实施遥 因此袁初中物理教师便需要按照科学的原则和 标准将全班的学生分为 4-6 人一组的若干个学习小组袁并向学 生发布学习任务袁以引导小组合作的自然生成袁让学生在小组 内部展开对任务的沟通尧讨论与交流袁实现合作化的探究学习袁 促进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和思维的互补袁从而有效减少教师重 复讲解的时间袁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袁例如袁在教授叶焦耳定律曳 这部分知识时袁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效率袁笔者为学生构建了 学习小组遥 首先袁上课后袁笔者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袁每组 6 人袁小组成员分配完毕后袁笔者下发探究任务袁任务如下院导 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钥 电热器的主要部分是发热 体袁那么电路由什么组成钥 任务下发后袁学生们立即展开讨论袁 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讨论袁学生们得出结论袁最后笔者做总结 归纳遥 这样一来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袁笔者通过构建学习小组袁 有效打造了高效的物理课堂遥 总之袁让初中物理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要 求袁同时也是发展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遥 所以说袁初 中物理教师必须要顺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趋势袁并能从学 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结构出发袁运用设计趣味问题尧注重情境 创设与构建学习小组等方法来推动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针对练习】
2、冬天孩子们围着火炉取暖,这是利
用 热传递
的方式获取内能;而远离火
炉的孩子同时还要靠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
暖,这是利用 做功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

①、质量 ②、升高的温度 ③、物质的种类

动 理
三、 2、定义、单位、物理意义及公式
例5、 一水壶内装有2kg 25℃的水,把这壶水加热到100℃, 水要吸收多少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由焦炭的燃烧来提供, 且焦炭燃烧放的热全部被水吸收,则需要完全多少kg的焦炭? 【 c水=4.2×103J/(kg·℃),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
解:△t=(100-25)℃=75℃ Q水吸=c水m水△t=4.2×103J/(kg·℃)×2kg×75℃=6.3×105J
解:△t=(100-25)℃=75℃ Q水吸=c水m水△t=4.2×103J/(kg·℃)×2kg×75℃=6.3×105J
∵η =
∴ Q焦放 =
6.3×105J =1.26×106J
50%

= 1.26×106J
3.0×107J/kg
答:需要完全燃烧0.042kg的焦炭。
= 0.042kg
【考点五:热量的计算】 【针对练习】
冰熔化 成水温
度不变。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还可以
D.物体运动越快,它的内能就越大。 是做功。
内能不是 机械能。
【考点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例3、下列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
பைடு நூலகம்内能的是( B )
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
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D )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 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做
二、 内
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分子间相互 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能 2、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物态、材料有
论比
3、热量的计算:
和 内
热 容
Q吸=cmΔt=cm(t-t0) Q放=cmΔt=cm(t0-t)

4、综合利用Q吸=cm Δ t
和Q放=mq进行计算
【考点四:比热容的意义】 【针对练习】
例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
2、 实验探究: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 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 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用____加__热__时___间_____表示吸热的多少。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质__量___有关
质量都没有关系。
解题关键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
种类和状态有关。与是否吸热.质量.温度等 无关。
【考点四:比热容的意义】 【针对练习】
1.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海滩上的沙子热
得烫脚,而海水却凉凉的.主要是因为( B )
A.海水的密度大
B.海水的比热容大
C.沙子的密度大
D.沙子的比热容大
∴Q水吸=Q焦放=6.3×105J
6.3×105J
=
3.0×107J/kg
= 0.021kg
答:需要完全燃烧0.021kg的焦炭。
【考点五:热量的计算】 【针对练习】
1、 一水壶内装有2kg 25℃的水,把这壶水加热到100℃, 水要吸收多少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由焦炭的燃烧来提供,且 焦炭燃烧放的热只有50%被水吸收,则需要多少kg的焦炭? 【 c水=4.2×103J/(kg·℃),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
和 关。
热 量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5、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 或 Q放=Vq
【考点二: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
例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热量是过程量,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不能说“含有” B.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 能也不变; C.0℃的冰块没有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解题关键点: 物体的颜色、气味、味道的变化可以说明分子在
不停的运动。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 【针对训练 1】
1、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组成物质的分
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B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针对训练 】
2、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 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
量的50%被温度为20℃、质量为30kg的水吸收,则水的末
温是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物体的内能 =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材料、物态
改变物体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式:
①热传递: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 ②做功: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燃料燃烧放热:
热量的计算
Q qm Q Vq
比热容
c Q mt
Q cmt
m Q ct
(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
人生所缺的不是才干, 而是志向;换言之,不是 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奋的 意志。
解题关键点: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物态、材料 有关。冰在熔化的过程中虽然质量和温度不变,但物 质存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 量,温度不变,内能应该增加。
【考点二: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 【针对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煤__油____温度升
高得多。
(4)实验表明___水_____(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解题关键点:比热容c描述吸热能力 由

1、m和Δt一定时, Q吸大的C大(吸热能力强) 2、m和Q吸一定时,Δt 小的C大(吸热能力强)
【考点五:热量的计算】
2、汽油的热值是4.6×107 J/kg,完全燃烧210 g 汽油能放出_9_.6_6×__1_06_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只有 40%被水吸收,则可使___2_0___kg的水从20℃升 高到66℃。[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考点五:热量的计算】 【课后练习】
1. (2015•德阳)体积为0.28m3、热值为3.6×107J/m3的
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解题关键点: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做功至少涉及两种形式的能量, 热传递只涉及一种形式的能量。
【考点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针对练习】
1、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
的是( C )
A.冷天搓手取暖
B.空气被压缩 时内能增大
C.烧水时 水温升高
D.下滑时臀部发 热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复习
袁柏林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
一、 分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 子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子动
动 理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理论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
例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D )
A.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 间有引力; B.打扫室内卫生室,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说明分子间有 间隙; D.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水的杯子中,过一会儿整 杯水都变咸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