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二、历史简述 一)、诸论 二)、戏曲的来源 三)、戏曲发展的历史 1、戏曲音乐的萌牙时期(秦汉唐);见[汉百戏] [唐乐舞] 2、戏曲音乐的形成时期(宋元);见[宋元话本] 3、戏曲音乐的成熟时期(元杂剧);见[山西蒲剧《窦娥冤》] 4、戏曲音乐的鼎盛时期(明代传奇和戏曲腔调) 5、戏曲音乐的繁荣时期(清代“梆子腔”“皮黄腔”和“民间小戏的
二、歌舞音乐的特点 1、密切联系人民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2、载歌载舞,歌舞结合。 3、旋律、节拍、节奏上的一些特点。 4、歌舞音乐几种主要的结构形式:单歌式 复歌式 曲牌体和板腔体 5、歌舞的器乐伴奏。
三、歌舞与舞蹈种类简介
1、汉族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秧歌
花灯
花鼓
二人台
采茶
二人转
歌舞音乐
二、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种类 1、堆谐——藏族 2、囊玛——藏族 3、赛乃姆——维吾尔族
5、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不论在城市或乡村,在节日庆典 或丧葬祭祀中,均喜欢加插戏曲表演。为什么?
6、古代社会中,戏曲艺人的地位十分卑微,与现时作为一 位表演艺术家的身份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古今有这样大的 分別?这到底反映了社会心态上有何转变?
第五篇民族器乐
第一章 民族器乐概况 一、发展概况 1、远古时期的推测: 1) “石庖丁”、《弹歌》“角”的推想 2)打、吹为主,单音、单管。 3)甲骨文“磬、龠、乐”字样。 2、夏、殷商时的发现: 1)奴隶制造。2)编管乐器。 3)多音、多管。 3、周秦时期的兴起: 1)八音。2)“琴瑟筝筑”。3)音阶、转调
生活歌曲
如:《看秧歌》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以及主要特征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以及主要特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较为多样,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和乐器等因素,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多个类别。
首先,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贵族阶层享受的音乐形式,表现出庄重、典雅的特点。
宫廷音乐主要包括雅乐和宫调,雅乐又分为大雅、小雅和颂三个部分,它们用于祭祀、宴会和重大仪式。
宫调是古代君主的乐队演奏曲目,其音乐形式以洪亮、庄重、慷慨激昂的风格而著称。
其次,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音乐伴奏,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戏剧的完美结合。
戏曲音乐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剧种,分为京剧、豫剧、昆剧、评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各具特色。
戏曲音乐以其高亢激昂、婉转动人的旋律和独特的唱腔而著名,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剧情和人物的情感和心情。
再次,民间音乐是中国广大民众所喜欢的音乐形式,其源远流长,风格各异。
民间音乐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陕北民歌、苏州评弹、云南民间音乐等。
民间音乐大多通过歌唱、弹奏乐器以及舞蹈等形式进行表演,其特点是音乐旋律朴实淳厚、歌唱方式自由自在,常常以富有生活气息的主题和情感为主要内容。
最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中国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文化面貌。
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调式、音色和演奏技巧而著名,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圆舞曲、壮族的木鱼等,都是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代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征是多样性、传承性和情感性。
中国广大的地理和民族多样性使得民族民间音乐充满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同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性非常强,许多音乐形式和曲目在数百年甚至千年的演变中得以保存和发展。
另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其音乐旋律和歌唱方式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心情。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第一讲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一、传统音乐的概念我国音乐包括以下几种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我们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
二、传统音乐的分类:1、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雅乐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通常为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受厚古薄今观念支配,多沿用古乐或攀拟古乐,肃穆端庄而缺少活力。
燕乐用于宫廷中宴会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经过挑选和加工改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要。
2、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古琴音乐:我们都知道,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
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从“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的音乐功能观,到“中正平和”、“静、远、淡、逸”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出有入无”的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词调音乐:比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等,都属于词调音乐。
吟诵音乐:吟诵音乐是文人用读唱方式诵读诗、文言文所形成的音乐门类。
3、宗教音乐:在我国主要是佛教与道教的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
佛教在印度创立时期就已使用音乐,伴随着佛教向亚洲各地的流传,佛教音乐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成分,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乐中国民族民间⾳乐⼀、传统⾳乐分类:民间⾳乐、宫廷⾳乐、⽂⼈⾳乐、宗教⾳乐。
⼆、民间⾳乐的特点:1、创作过程⼝头性和集体性; 2、乡⼟性;3、即兴性;4、流传变异性;5、⼈民性;6、多功能性。
三、王光祈将世界⾳乐分为“世界三⼤乐系”: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四、民歌定义: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劳动⼈民在⽣活和劳动中⾃⼰创作、⾃⼰演唱的歌曲。
它以⼝头创作、⼝头流传的⽅式⽣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提炼,随时间的流逝⽽⽇臻完美。
五、民歌的功⽤: 1、教育与传承功⽤; 2、⼈⽣礼仪功⽤;3、祭祀与驱邪功⽤;4、交际功⽤;5、娱乐作⽤。
1、定义:⼜称号⼦,是产⽣并应⽤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的民间歌曲。
在劳动号⼦中,最常见的歌唱⽅式是⼀领众和。
2、分类及代表作品:(1)搬运号⼦:《哈腰挂》、《⾛绛州》;(2)⼯程号⼦:《打硪歌》;(3)农事号⼦:《催咚催》;(4)作坊号⼦:《打蓝调》;(5)船鱼号⼦:《渔民号⼦》、《川江船夫号⼦》。
3、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法和坚毅粗狂的⾳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3)⾳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唱、合唱相结合的歌唱⽅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歌:1、定义:⼭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亢嘹亮,节奏⾃由、悠长,是劳动⼈民⽤以⾃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分类及代表作品:(1)⼀般⼭歌:①信天游:《蓝花花》、《脚夫调》;②⼭曲:《提起哥哥⾛西⼝》、《想亲亲想在⼼眼眼上》;③花⼉:《上去⾼⼭望平川》、《⼀对⽩鸽⼦》;④四川⼭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时开》、《康定情歌》;⑤云南⼭歌:《赶马调》、《弥渡⼭歌》;⑥湖南⼭歌:《浏阳河》、《郎在外间打⼭歌》、《⼀堂清⽔⼀莲塘》;⑦湖北⼭歌:《盼红军》;⑧江浙⼭歌:《对鸟》、《红菱牵到藕丝根》。
(2)放牧⼭歌:是放牧者在⽥野劳动时吆喝牲畜或问答逗趣所唱的⼭歌,主要为农村的少年⼉童所唱。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一、内蒙古蒙古族歌曲:1、《银杯》(祝酒歌)属于习俗歌短调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
2、《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独唱(德德玛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创作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4、《天边》独唱创作歌曲蒙古族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二、新疆歌曲:1、《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齐唱王洛宾搜集整理2、《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3、《赛乃姆》是木卡姆“琼拉克曼”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大曲,它的结构形式由:琼拉克曼(即大曲);达斯坦(即叙事歌曲)及麦西热普(即歌舞组曲)。
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库木孜弹唱器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作者:陈钢两个部分内容:“纵情高歌”及“热烈起舞”三、西藏歌曲:1、《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民歌(弦子)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和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
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2、《天路》独唱创作歌曲屈塬词印青曲一首极富藏族风格的抒情歌曲。
如曲中的一字多音、波音、前倚音等装饰音的使用,充满了藏族民歌的高原韵味。
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
3、《阿玛勒火》藏族民歌(囊玛)囊玛:流行于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
集歌、舞、乐为一体,其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速的歌曲、快板的舞曲组成。
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遗产,也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鉴赏,并讨论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云南民间音乐富有异域风情,表现出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点,而西北民间音乐则保留了丝路交往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融合了汉人音乐的元素。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还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接受和传播能力。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它通过音乐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宗教等方面的感受和情感,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比如,川剧中的“变脸”就展现了川剧表演中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剧情设计,同时也反映了四川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艺术追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比如,木兰歌歌颂了忠诚和爱国主义精神,茉莉花则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中。
随着社会进步,它也需要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未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将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让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性和文化特点的音乐形式。
通过对其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一)民族器乐1.吹奏乐器中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包括笛、箫、唢呐、笙等。
笛子,又称竹笛。
它音色清脆,音域宽广,能吹两组多的音。
主要作品:《五梆子》、《鹧鸪飞》、《姑苏行》、《荫中鸟》等。
箫,也称洞箫。
它的音色圆润、柔和、悠扬、穿透力强。
唢呐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擅于表现热烈奔放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主要作品:《百鸟朝凤》等。
笙可以同时发音达到三个以上,有和声乐器之称。
代表曲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
2.拉弦乐器拉弦乐器主要有二胡、马头琴、京胡、板胡、艾捷克等。
其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代表作分别有《二泉映月》、《赛马》、《蒙古小调》、《赞歌》等。
3.弹拨乐器中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古筝、古琴、扬琴等。
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 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
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
代表作分别有《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
4.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
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镲、板、梆、铃等。
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二)民歌民歌特点: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悍性、鲜明的风格色彩。
1.号子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
2.山歌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
3.小调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三)中国歌舞音乐其特征是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广泛流传于中国各民族地区。
其音乐多采用当地的民歌小调,因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 汉宫秋月
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 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 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 传有多种谱本,《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 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 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 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 渔樵问答
此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 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 《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 撰于1560年)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 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 谱本有多种。乐曲开始曲调 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 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 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
• 平沙落雁
明朝称此曲为《落雁平 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 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落 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 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 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 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 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 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 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 期而惨遭杀害。聂政为父亲报仇 入山学琴十年,进宫演奏刺杀韩 王,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 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 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 的《神奇秘谱》(1425年),古琴曲家即把《广陵散》 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名同曲。
• 春江花月夜
原名《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 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 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 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 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这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 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 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棉会了月夜 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 的优美风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传统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2、中国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五大类。
3,民族音乐特点:有口头性和集体性、乡土性、即兴性、流传变异性、人民性和多功能性。
4、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包括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和波斯-阿乐伯乐系。
5、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
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其他各类传统音乐的基础,同时又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和地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
2、宫庭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3、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具有更加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和感人脏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
民间歌曲:汉族民歌体裁分类:号子、山歌、小调2、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的民间歌曲。
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1、节奏的律动性,2、音乐材料的重复性,3、领、和相结合的歌唱形式。
搬运号子(如《哈腰挂》),工程号子(如打硪号子)、农事号子(如《催咚催》、船渔号子(如川江船夫号子)。
3、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民歌。
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
艺术特征: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曲调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
多两句体和四句体的乐段结构,乐句变化形式多样。
“花儿”: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
花儿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作“野曲”,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当地还有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
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是一种曲调,共有上百种。
花儿的音域宽,旋律的起伏度大,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
它的节奏宽广、自由,大多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法。
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信天游”:又称“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和宁夏、甘肃东部一带,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为多,旋律高亢奔放、深沉质朴,歌词多即兴创作,上下句结构(七字句)较多,多用比兴手法。
代表曲目:《兰花花》、《我的哥哥当了红军》。
“山曲”:流行在陕西西北部、陕北和内蒙西部一带,在内蒙西部地区又叫爬山调。
反映旧社会晋西北农民离乡背景到内蒙一带谋生的“走西口”生活和爱情生活中生离死别、相互思念的情感。
多为上下句结构。
代表曲目:《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走西口》。
4、小调亦称小曲,一般曲调比较流畅,音乐结构比较规整,表现手法细腻、丰富,艺术加工较多,唱词相对固定,流传范围较广。
小调分为呤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
艺术特征: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
曲折、多样的旋法。
时调:是一种除了在日常生活传唱外,还经常用于商业性卖唱的小调。
演唱者大多为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
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
它具有完整规范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
一般有器乐伴奏。
内容广泛,一个曲调可以填入多种内容的唱词,表现各种情绪和感受。
音乐主要来自谣曲,小部分吸取了山歌和其他体裁的音调。
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绣荷包调等少数民族民歌部分:1、内蒙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而且气息宽广,节奏自由,情感深沉,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
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
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
牧歌、赞歌、叙事歌、思乡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于长调范畴。
代表曲目:《辽阔的草原》。
内蒙短调民歌: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
狩猎歌、短歌、叙事歌及一部分礼俗歌属于短调范畴。
代表曲目:《脑门达来》2、朝鲜族民歌:抒情谣:是朝鲜族民歌中数量最多的民歌体裁,题材广泛,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
其中有表现爱情内容,有表现劳动和丰收喜悦的,有表现妇女受苦内容的,有带有知识性内容的,有讽刺类歌曲等。
抒情谣大多旋律流畅,节奏、结构均衡规整。
代表曲目:《阿里郎》3、彝族“四大腔”:产生于云南建水、石屏一带彝族的尼苏支系中,并与青年男女传统风俗性社交和爱情活动紧密相联。
“四大腔”是《海菜腔》、《山药腔》、《四腔》和《五山腔》的总称,其中《海菜腔》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声腔。
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及一领众和等多种演唱方式,歌唱时真假声结合。
4、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有侗族“大歌”、壮族的“双声”、土家族的“哭嫁歌”等。
5、“呼麦”:蒙古族一种特殊的歌唱方法,学者称为“喉音艺术“,是由一个人唱出两个声部,其歌唱原理是,当声带持续发出实音时,通过气息的冲击再发出高声部泛音,以气息的调整使泛音形成旋律,同时强化泛音,弱化实音,使实音成为持续低音。
蒙古族的“呼麦”有两类,其一为“乌音根呼麦”,旋律舒缓优美,其二为“哈日黑呼麦”,旋律平直、简单。
说唱音乐:1、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唱、(一个演员,自兼伴奏)对口唱、(两人演唱,自兼或专人伴奏)帮唱、(单口或对口,伴奏人员加帮腔)拆唱、(三五名分担一定角色,有戏剧效果,四川扬琴、拆唱八角鼓)群唱、(多人齐唱、轮唱)走唱(演员又1、2到3、5人不等边唱边舞,东北二人转)。
2、说唱音乐有叙事和代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音乐与语言结合紧密。
3、说唱音乐可分为两大类,即牌子曲类和鼓书类,前者是由唱曲子发展而来,后者是由说书发展而来。
4、岔曲:说唱音乐的一种,一般是以抒情写景为主,它的基本唱腔为六句,如传统岔曲《春至河开》、《秋风阵阵》、《晚霞》等,都是属于这种六句结构的,一般称为小岔曲。
后经发展扩大了结构,形成大岔曲,如《松月绕》、《风雨归舟》等,是把小岔曲中的3、5、6扩大为垛句段落,但其唱词,唱腔还基本上是抒情写景的性质,并无多少叙述故事的特点。
5、“卧牛”:岔曲中的一种旋律处理方法,即第五句的第五个字要唱两遍,第一遍用长拖腔,第二遍用短拖腔,中间用过门隔开。
这种处理方法既可以给听众造成一种悬念,也突出了音乐的艺术性。
6、单弦牌子曲的主奏乐器为八角鼓和三弦。
7、京韵大鼓中将“怯”味改为“京味”的三位演唱名家是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
近现代对京韵大鼓发展作出贡献的有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其代表曲目有《丑末寅初》、《剑阁闻铃》。
8、京韵大鼓中被称为“鼓王”的是刘宝全,他的成就主要在哪几个方面?在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上,刘宝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运用京音演唱京韵大鼓。
刘宝全1900年到北京演唱后,为适应听众的欣赏习惯,将河间府的口音改为北京话,使“怯大鼓”成为“京韵大鼓”。
(二)改革演唱发声方法。
刘宝全嗓音天赋极好,基本功坚实,加上他善于吸收京剧、梆子腔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声韵、唱法,丰富了京韵大鼓的演唱发声方法。
(三)改变表情动作。
刘宝全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形成一套适合于说唱艺术的表演技巧,加进了表情、动作,使大鼓的表演改变了呆板、拘谨的形式。
(四)改革唱腔。
刘宝全精于音律,善于创制新腔,勇于革新,逐渐形成了“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即是唱,唱即是说”的说唱风格,把京韵大鼓叙事抒情、刻画人物的表现能力推向新的境界。
(五)丰富唱段。
刘宝全修订了《白帝城》、《徐母骂曹》等大鼓书词,并创作了《大西厢》、《闹江州》等新段子。
10、“嵌句”:京韵大鼓中唱词的一种变化形式,是在基本句子格式之外增加词组,使唱词更加活泼和口语化。
常用的有“嵌三字头”、“嵌五字尾”和句子中的“三字嵌”、“四字嵌”等。
戏曲音乐:1、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戏曲有综合性、程式性、舞台表现的象征性等特征。
戏曲演员要具备“唱、念、做、打”四个方面的表演技能。
2、戏曲音乐是戏曲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类。
它包括唱腔、器乐两大部分。
唱腔是戏曲的声乐成分,也是戏曲的主体成分。
器乐是戏曲中承担伴奏的音乐,戏曲乐队的组织习惯上分为“文场”与“武场”,文场指管弦乐部分,武场指打击乐部分。
3、文武场:戏曲里承担器乐演奏部分,习惯上被称为“文武场”,它是“文场”与“武场”的合称。
文场一般指笛子、胡琴、琵琶、扬琴等丝弦乐部分。
“武场”一般指打击乐部分。
文场的作用:1、为演员的歌唱伴奏2、配合演员的表演3、渲染舞台气氛(2分)。
武场的作用:1、使演员的唱、念、做、打显出鲜明的节奏感2、可以塑造人物形象3、锣鼓打出人物内心4、渲染舞台气氛5、模拟自然音响。
4、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
5、梆子腔剧种的板式主要有四大类,它们分别是慢板类、原板类、快板类、散板类。
6、明代出现的南戏四大声腔是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清代出现的新四大声腔是昆腔、高腔、皮簧腔、梆子腔。
7、昆剧为什么被称为“百戏之祖”?昆剧是只采用昆腔这一单一声腔演故事的剧种。
它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标志。
它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文学朗诵、戏剧表演等等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而一度成为中外公认的“国剧”。
它被称为“百戏之祖”,主要是因为:(1)昆剧所展示的综合性特点是极其完善的,它将“载歌载舞”的戏曲艺术推至“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顶峰,为其他剧种奠定了“唱、念、做、打”的基本模式。
(2)昆剧的剧目承前继后地囊括了民间许多传奇,成为各剧种移植的故事源。
这些剧本由于上流社会文人雅士参与较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3)由于昆剧的前“国剧”地位,它在曲谱文卷遗存方面是其他剧种远不及的。
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中就收有4466个曲牌。
(4)昆曲演唱对发声用气、口法、润腔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明清以来,涌现了许多有关昆曲声乐理论的著述,它们对我国戏曲声乐、传统声乐而言,都是极有价值的史料。
8、梆子腔的共性特征:乐器特征:都有梆子、板胡二件伴奏乐器。
句式特征:多七字句或十字句。
板式特征:四类基本板式原板类、慢板类、快板类、散板类。
起腔特征:整板类腔句,常常是在眼上起。
唱腔风格特征:旋律多大跳,风格高亢激越。
9、豫剧音乐唱腔简述:豫剧音乐唱腔分为两大声腔体系“豫东声腔体系”、“豫西声腔体系”。
豫东声腔的语言基础是中州音韵的豫东(以商丘为中心的地区)语调,发声多用假嗓(“二本嗓”),声高音细,音域为“上五音”。
旋律主要在sol---re音区之间进行。
唱腔的句法结构为眼起板落。
豫西声腔的语言基础是中州音韵的豫西(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语调,发声多用真嗓(“大本嗓”),唱腔用中寒韵(哭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