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在路上
家长会发言稿:教育在路上

家长会发言稿:教育在路上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所有家长向各位教师表达我们真挚的敬意和感谢。
感谢你们平时对孩子们的教育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悉心教导。
正如题目所说的那样,“教育在路上”,教育之路是一条漫长而坎坷的道路,而我们家长和教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都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今天,我想就教育这一主题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和思考。
教育,是我们为下一代铺设的人生之路。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而有潜力的个体,他们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陪伴。
好的教育可以给予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和正确的道德教育。
父母和老师都要为孩子提供榜样,用身边的言行去引导他们,并在错误面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培养。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思维的培养、情感的陶冶和体魄的锻炼。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学习、艺术、体育等方面都能有所成长。
而教师们也要秉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教育,是一种耐心和付出。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陪伴和指导。
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急躁、短视。
我们要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
孩子们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他们是国家的栋梁。
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
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养成好的家教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一种启发和引导。
我们不能仅仅是给予孩子们知识,而是要通过教育让他们明白知识的用途和意义。
我们要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教育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让他们拥有面对未来的智慧和勇气。
最后,我想再次向各位教师们表达我们家长的感谢。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本文由蓝豪宇整理发布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要充满自然气息。
一个儿童只有在广泛接触自然中才能实现立体,有温度的成长,因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之一。
我对女儿的教育态度也很朴素:把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培养,希望她长大后做一个善良、知性、优雅、平凡而幸福的小女人,享受人间的美好与温暖。
也许是受我影响,她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厅,而且要开在像大理、丽江这样的地方。
带着她远行,融进自然,走在路上成了我们父女生活的一种常态。
她的暑假不上补习班,只有阅读、游泳、画画、种植、旅行。
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就带上她去攀登我们当地海拔1340米的最高峰——棋盘山,一个五岁大的孩子懵懂中凭着坚持居然跟着我徒步到了顶峰。
夜里睡在半山腰的帐篷里,我们生起了篝火。
深秋的晚上,篝火的温暖,伴着许巍的音乐——《旅行》、《蓝莲花》入眠,她第一次享受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安详。
再大一点,我就带着她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好多地方的森林与峡谷都留下了她行走过的足迹。
2011年行走丝绸之路;2013年穿越青海三江源无人区;2014年穿越三江并流地区,徒步梅里雪山明永冰川,进入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拍摄野外滇金丝猴;2015年全程走完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并在拉姆拉错、纳木错等地以徒步的方式进行了深度旅行。
而每一次行走,我都会惊喜地发现女儿的进步。
2011年我们一家沿着丝绸之路往西走,女儿写了一万多字的旅行笔记——《八千里路云和月——我的丝绸之路》,详细纪录了丝绸之路自驾的旅行经历,文字如水一样地流淌而出,连她自己都惊讶了。
行走,让女儿学会了思考。
站在敦煌石窟的千年壁画前,面对那来自盛唐的飘逸,她惊叹之余,也发出了对敦煌罪人王圆箓的质问;站在玉门关的遗址上,她围着那来自汉代的土墙走了一圈又一圈,疑惑地问:这就是玉门关?阵阵风沙中,她吟诵着石碑上刻着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下了——“这就是历史”的文字。
如果没有走进茫茫大漠戈壁,走近阳关与玉门关,女儿能真正体会跨越两千年的历史沧桑与厚重吗?能够有这样的质疑与感叹吗?这难道不是我们带着孩子行走的真正意义吗?前往祁连山七一冰川的徒步,是她第一次在户外遇到的大挑战。
研学旅行 最美的教育在路上

研学旅行最美的教育在路上
佚名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17(0)2
【摘要】“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侍坐》这是孔子的教育理想,是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一直坚持和践行的方式,也是世界各国都一直非常重视的教育形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研学旅行。
这是让学生融入自然、走向社会,增进学识、学会生存,拓展视野、感受时代,锤炼意志、
【总页数】4页(P26-29)
【关键词】教育理想;学会生存;在路上;春服;冠者;万卷书;既成;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机构;江苏苏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最美的教育在路上r——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J], 罗亚玲
2.研学旅行:最好的学习在路上——研学旅行:一次新的教育革命 [J], ;
3.研学旅行促成长,最美课堂在路上!——东方理想学校研学回顾 [J],
4.研学旅行促成长,最美课堂在路上!——东方理想学校研学回顾 [J],
5.成长在研学旅行的路上——"齐文化+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活动感悟 [J], 周学涛; 吕少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摘抄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摘抄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
”我们也是坚信——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在路上。
在家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相同的人和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当走在路上的时候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事和什么人。
当你领着孩子坐在海边看着日出欣赏那种无比的壮丽美好!在荒漠中的胡杨树下感受生命的顽强!在孔庙朝拜先贤感受儒家文化千年传承!在外滩川流的人群中体会现代都市的繁华!会让孩子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和不一样的经历。
而且在路上我们会尽我们所能去帮助同样在路上需要帮助的人,以让孩子知道人性的美好!本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旅行中遇到的两件小事。
第一件小事,2017年的十一我们一家进行了一次自驾旅行,从北京出发,先到乌兰察布市“察哈尔火山公园”欣赏火山,之后到库布其沙漠的“七星湖度假区”去体会沙漠的浩瀚!七星湖度假区是由库布其沙漠腹地的七个湖泊组成的风景独特的景区,在这个景区可谓是地广人稀,我们进入景区离开大门后,按地图行驶十多分钟没有遇到一辆车,七星湖的七个湖泊有大有小,最大的湖泊就在公园的中心,其他的几个湖泊有大有小,散落在度假区的各处。
我们在按照路标寻找一个偏僻的湖泊(月亮湖)的时候离开公路不久,就没有路了,只有黄沙中的两道车辙印,我们的车沿着车辙慢慢的行驶,这时我们的心情十分紧张,即不甘心没有找到那个湖无功而返,又怕车子陷在沙子中无法行动,但是这里只有一道车的宽度可以行走,车辙两边的起伏不平的沙丘和生长在沙丘上的低矮灌木,无法让车辆掉头,我们只能继续前进!又走了大约五分钟我们看到前方有两辆车停在前面,一辆是京牌奥迪Q3一辆是蒙牌丰田普拉多,原来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寻找“月亮湖”的游客,还没有找到这个神秘的湖,奥迪就已经陷车了,等了好久才等到普拉多,我们到的时候一帮人正在用手挖奥迪车下的沙子,他们说他们已经弄了半个多小时了,车子还是一动不动!幸好我们的车上有拖车绳,在我们的帮助下,不到十分钟奥迪很快就拖困了!由于前方的沙丘越来越高,奥迪无法继续前行,只能原路返回,由于怕他们在回到公路前再次陷车,我们三辆车结伴返回!我老公在车上特别自豪的跟我说,这家人运气真好,今天也就是遇到咱们了,否则他们今天很难出来了!第二件小事,2018年的二月,我们回东北过春节后返程回北京,由于计划要当天回到北京,我们早晨五点多天还没亮就出发了,在高速上走了一个多小时离开了黑龙江省进入吉林后,我们计划到服务区休息一下再继续赶路。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焦作市东环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焦作市东环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构建的探索与思考在课题研究中,学校为工作做实做深做新,学校申报了子课题《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研发的研究》并立项为省级课题,把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路径,努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探索,培养学生求真理想和顽强意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研读家乡,从而树立为家乡未来而不断努力的理想信念。
一、做好课程规划,为学生研学旅行导好航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师资配备和保障机制的匹配。
因此,课程的开发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学校相关科室间、教师间的携手同行,还需要与研学基地、交警等部门的携手共进,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基地,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五位一体”研学旅行保障体系。
学校根据课程研发需求成立了课程研发团队,主要包括课程设置组、策划落实组和安全出行组。
课程设置组主要负责做好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任务等内容的设置。
从学科角度编写研学旅行相关方案,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学地点。
策划落实组主要负责制定研学旅行出行预案,制定学生研学旅行中的注意事项,组织制作研学任务单,负责研学旅行综合评价工作。
安全出行组主要负责学生研学旅行前交通的协调和安全预案的制定,做好研学旅行中所有安全措施的落实、处置等工作。
任何课程内容的设计都要考虑到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出于对学生安全、自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在山阳区教育局规定小学生要以乡土乡情为主。
因此,我校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选择,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价值来进行合理遴选。
以学校为圆心,坚持以全员参与、全员徒步为原则,把研学旅行课程分为出彩焦作、厚重山阳、红色焦作三大主题。
第一个“出彩焦作”主题,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开展:1.走进气象局,探索新知识——学习气象知识,认识气象观测仪器,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走进科技馆,放飞科学梦——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科学梦想。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6篇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6篇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 (1) “一本早应该去读的书。
推荐这本书给做父母的朋友。
感觉我早看到这本书就好了,里面的案例中好多错误我都犯过,而且当时深以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赖。
以前读毕淑敏的《女心理师》,了解到心理师需要首先自我心理完善,否则自我对于特定某些问题的偏颇会造成对来访者的错误影响,甚至很有可能因为激发共鸣而对自己造成心理危害。
今天读这本书才知道,父母的矛盾心理有很多种表现形式,通常来源于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
由于自己内心充满矛盾情绪,会很难在某些方面对孩子敞开胸怀加以关爱。
别让过往的经历妨碍你做好父母。
培养亲子关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负面情绪。
作为父母,和孩子保持一种充满爱意、持久且有意义的关系。
迎合孩子的情绪意味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拿出包容和接纳的态度。
在好的情绪交流之下,再对孩子提出我们的建议。
请了解,有时候孩子采用一些消极甚至极端的方式,这很可能是因为ta对你的情感连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他还在锲而不舍。
不要粗暴去制止和惩罚,而请关注ta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
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而要试着融入孩子。
相信ta,你就会变得思维开阔,理解力强。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 (2)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严苛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适应并做到最好。
很多人都会经常因为未完成的工作或者未解决的事情而被人质疑其能力。
任何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都会让我们在面对孩子时丧失失耐心、口不择言,而这种态度和言语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我们并没有真的在听孩子讲话,因为我们内心关注的事情太过喧嚣;根本听不清除此之外的任何声音。
我们与孩子正在疏远,并且很可能像以前一样采取对自己和孩子都不利的措施。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已经惯了以过去经验为基础的“被动回应”模式。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还没有上学就被爸爸拉过来和哥哥一起学写字,当时很顽皮根本静不下来。
爸爸说我不爱学,将来会没有出息。
走在教育的路上

那天 X X自己来办公室找 “ 老师 ,
当老师 了,怎么还这么喜欢读 书啊 !”
原来 ,在孩子的眼里 ,教师都是不读书
的。
我也要做水滴训 练 !”我颇感意外 。水
滴训练取 “ 水滴石穿 ”之意 ,每天需要 认真完成几个有 针对 性的题 目,并且一 定 要改错 。因为我 的要求 是只要参加就
不难一眼认 出,腹有诗 书气 自华 啊。那
时 ,教师 ,是知识与文化 的象征 ,是 文 明与高 尚的符号 。而今 ,很少有 教师安
静地读书 ,认真地教书 ,高 尚地做人 , 为人师表者 ,泯然众人矣 !排 除社会 的
因素 ,仔细想想 ,难道没有我们为师者 自身的原因吗? 现在 , 很 多教师遇到 了这样的尴尬 ,
格健全 的人 。 由此 ,教育应首先关 注的
是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人 的情感 、人的价值和人性 的
完善 ,而不是 其他 。做教师 ,最重要 的
并不是教 给学 生多少知识 ,而是激发 出
学生生命成长 中的 自尊 自信 、自立 自强 、 自爱 自省 的精 神。真正有魅力的教育是
点燃学生 的希望 之火 ,引导他们通过 自 己努力去拼搏 ,唤起其 自信心去得到成 功的体验 ,追求个 人价值 。所 以,教师 的责任不在于教 ,不在 于让学生获得多
二 、专 业 为 师
班 长 昊 X很 喜 欢 跟 我 聊天 ,他 们
只有 以专业 的态度对待 自己的工作 ,才
能获得本应有 的专业尊严 ,也才能真正
中午排练情景剧时邀请我 去看 ,同时也 可以组织一下其他 同学 ,好让 他们 专心
排 练。吴 x来时 ,我正看着本 书 ,昊 x
到按时完成作业。 我也曾一度对她失望 ,
走在教育的路上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踏入教育行业的那一天起,我便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教育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每当看到学生们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我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这条路上,我收获了许多,也感悟了许多。
以下是我对教育之路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是爱的传递教育的本质是爱,是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在我教学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爱心的力量。
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个叫小明的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困难,父母离异,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
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他非常努力。
我注意到他的困境后,主动与他沟通,了解他的需求,为他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同时,我还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的成绩逐渐提高,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这件事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心。
二、教育是点燃希望的火炬教育是点燃希望的火炬,是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指路明灯。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
有一次,班上有个叫小华的学生,他性格内向,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倒数。
我发现他对音乐很感兴趣,便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合唱团。
在合唱团的训练中,小华逐渐找到了自信,他的歌声也变得越来越好听。
在合唱比赛中,小华所在的合唱团获得了第一名。
这次经历让小华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挑战中成长。
三、教育是智慧的启迪教育是智慧的启迪,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三国演义》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并对作品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旨趣所在——行知,即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民教育》中提到:开展研学旅行,正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这段话传递出了重要的思想:最好的教育不止在学校,还在路上。
府东街小学德育处秉承“研学旅行教育先行”的理念,20XX年10月,在孝义市教育局的鼎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下,率先开始了“研学旅行”活动的初步尝试。
“早市卖柿助民解忧”的成功尝试打响了研学旅行的第一战。
一年多以来,我们以研学旅行活动为载体,结合学生的实际、课程的需要,开发利用地域资源,生存资源,文化内涵等资源。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校累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达58次,实践活动基地扩展到三皇庙、气象站、敬老院、消防队、热力公司、胜溪湖森林公园、皮影木偶影视基地、孝义市国防教育基地、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等,研学行程走出孝义,走向了汾阳洒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介休张壁
古堡、清徐航校、太原科技馆,研学内容辐射到传统文化、中华美德、自然科学、安全教育、红色革命等方面,丰富多彩且富有实践意义的研学旅行活动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
特别是依托孝义市国防教育基地的“国防教育之旅”和依托孝义市皮影木偶影视基地的“传统文化之旅”研学旅行活动,作为我校的主打研学项目,成效显著。
孝义电视台新闻频道、孝义电视台加油宝贝栏目、山西网、黄河新闻网、今日头条、军报记者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的研学旅行。
中国邮政以我校的研学旅行为背景发行了明信片,《青少年日记》20xx年第12期的封面专门宣传了我校的研学旅行活动。
同时,我们以此为契机,申报了“国防教育示范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经有关部门实地调研、多方考查,我校于20xx年12月被評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20xx年1月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研学旅行活动是我校开展的一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教育活动。
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从形式、内容、管理模式及评价方式建立完整的体系,促使研学旅行活动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机结合,确立了“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的活动理念,初步形成了“确立主题——前期调研——周密策划——申报市局——家委组织——整体安排——分步实施——全员参与——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的研学旅行活动机制,使研学旅行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绘制“孝义故土——三晋大地——华夏文明”的研习课程游学蓝图。
?
研学旅行不是享受,而是一种体验,是“行走中的课堂”,对同学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的亲近感、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我们将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地指引学生、陪同学生在研学路上继续前行!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府东街小学副校长武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