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1善 于 激趣
“知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好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 ”教 掺 入 ,要 保 持汉 语 规范 化 的特 点 ,这 样有 助 于学 生有 效 师 面 前是 一群 活 泼 向上 、蓬 勃 有朝 气 的少 年 ,他 们想 了 地 汲取信 息 。
解 大 自然 的万 千气 象 ,想 探 索 宇宙 奥秘 ,有着 强 烈 的求 “ ”,激 发他 们 的求 知兴 趣 ,显 得尤 为重要 。 好
;规 范性 和体 裁 性 的统 一 ;形象 性 和逻 辑 性 的统一 ;
丰 富 性和 凝练 性 的 统一 ;抒 情 性和 启 发性 的统 一 ;趣 味 放 ,或脉 脉 含情 ,或直 抒 胸臆 ,或委 婉含 蓄 ,喜 怒 哀 乐 性 和 哲 理性 的统 一 ;趣 味性 和 通俗 性 的统 一 。就 课堂 语 都要 适度 、合拍 。这样 才 能动 之 以情 ,晓之 以理 ,授 之
言之 总 体来看 ,它应 像 一篇 文 章那 样 ,讲 究 章法 结构 和 以趣 , 导之 以法 。语文 教 师 的课 堂语 言应 当波澜 起 伏 ,
遣词造句 ,根据课文的特 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 ,时而选 忽见 耸入 天 际 的巍 峨高 峰 ,忽 窥 深不 可 测 的 巨壑 大 谷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文档资料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一、语言要通达流畅,具有准确性我们知道,历代的文人墨客无不讲究语言文字的锤炼。
像卢延让的“吟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皮日休的“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等,都说明了语言的表达的准确性。
如今我们倡导语文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意在追求语言的准确性,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像行云那样舒尾自如,像流水那样从容畅荡。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一个“血”字,向学生讲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怎样用鲜血凝成的;讲《秋天的雨》,就要抓住秋雨的几个鲜明特点,以自己富有的课堂语言,简洁明快,讲述其容量较大的文本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言要注重启发性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和方法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更是迫在眉睫。
教育界人才辈出,百花齐放,但无论怎样变革,教师还是要靠课堂语言这个媒介,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因此,教师启发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要靠教师去启迪,师生之间的思想渠道,考教师的语言去沟通,达到作者、读者、教者、学者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在学习《太阳》一刻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怎样?”教师应该顺势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充分想象没有太阳的可怕景象,同学们从多方面、多角度讨论得出结论:“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一真理。
三、语言要讲求趣味性教师讲课既不能像判官那样威严可怕,也不可像滑稽演员那样一笑了之,而是要在自己的课堂语言中融入趣味性,即情趣和理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自然中获取知识,懂得道理。
一般的文学作品重在写“情”,科学常识性文章则重在说“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明快的语言给学生以情趣和理趣。
从理趣来看,其特点主要在于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说明的方法,引用各种资料、数据进行论述说明道理。
教师在讲解这一类型的文章,语言不能呆板,不能一味追求讲求知识,关键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故事等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对于语言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
本文将从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入手,探讨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应当具备的内容及其培养方法。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求其能够用精准、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
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语言来向学生传递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要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
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还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通过语言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引导学生认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文学修养。
文学修养是指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
语文教师首先要积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小说、散文等,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教师要善于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传授。
语文教师要能够通过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展创新教学活动,突破教学常规,寻求更有效的教学途径。
在语言艺术方面,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并应用新的语言艺术手段和技巧,以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富有个性和特色。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批判精神。
语文教师要学会对语言进行批判性思考,不仅要善于欣赏和传承优秀的语言艺术,还要能够对语言进行辨别和评价,挑选出对学生有益的语言艺术素材。
语文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辨别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接受语言艺术熏陶的能够对语言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肩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
而要实现提高学生这四项能力的目标,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过好课堂语言这一关。
如果学生能长期在教师娴熟自如、优美动听的语言中听课、熏陶,那么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为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除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外,还要致力于“备语言”,使每一堂课的语言精彩生动。
为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下面几方面去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一、规范科学语言规范科学,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要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
例如朱自清的《春》这样的文章,教师朗读时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便能更好地把作者赞美春天的美好景色的感情表达出来,使读者领悟到春的气息。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含义时,教师在用词方面要确切地了解词义,善于选择恰当的词语,不用意义含糊的生僻少见的词,更不能用一些粗鲁的词语;还要善于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有生命力的成语和俗话以及合适的各种句式、句型,以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二、简明流畅莎士比亚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
”语文教师在语言规范科学的基础上,应追求这种“智慧”的语言,课堂四十五分钟里就要把话说得干脆利落、简明扼要,即“文约而义丰”,让学生尽量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知识。
如果教师语言啰嗦累赘,抓不住要害,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而简洁的语言则能传递更多的知识量,一句话说到点子上,学生自会一点即通。
同时,一节课也要像一篇好文章,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前后语要呼应。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心,不说与文章中心无关的话,不说不言自明、不言而喻的话,应力求含蓄,言简意赅。
此外,不要过多的口头禅。
记得在我上初中时,有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上课时总爱讲“是不是”这几个字,一节课下来有好几十次,最后被一些调皮的学生称为“是不是老师”,这不可笑吗?三、动情感人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说:“动心者莫先乎于情”。
语文老师的语言艺术

的提高 , 进 而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 都具有切实的
作用 。
六、 语 言 艺术 还 包 括 亲 切 、 优雅 的态 势 语
教师 的语 言艺术中不可缺少 的还有态 势语言 。 态势语言是一种非 口头语 言, 是通过人 的身体形态 、 手势动作 、 眼神表情等来表达的无声 的语言 。 它在教
用 。在教育教学 活动 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 系是 亲密 的、 和谐 的。 教师亲切 、 优美的姿态动作 , 与学生拉 近
教 师 的语 言 必 须 做 到 准确 、 鲜明 、 简 练 。所 谓 准
确, 就是要 观点 明确 , 语 意清晰 , 发 音标 准 , 遣词 得
距离 的各种 体态暗示 , 如: 一个鼓 励的 眼神 、 一个 微 笑的表情或是一个恰 当的手势等 ,都能使学 生体 验
五、 语 言 应 具 有 含 蓄 的启 发 性
、
语 言 应 具 有 丰 富 的情 感 性
我们语 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应有 动情 的 语 言打开学 生稚 嫩的心扉 , 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 , 从而唤起学生的信任感。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 于: 用满 面春风 的语态 , 带有浓郁感情 味的话语 , 饱 含激情的语 气来 引发学生 的情 感 ,在情感共 鸣的语 境 中对学生进行 教育 , 使学生为之所动 , 从而转化 为 良好 的学习动机 , 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强教学的魅力 , 强 化 教 学 的效 果 呢?
一
教师语言 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是对教师语言修养 的更高要求 , 是 当好一名 出色教师的重要条件 。 一位
教 师不论上哪一 门课 ,如果他 的语言不仅能做到准
确、 鲜明 , 而且能做到生动 、 形象 , 使抽象 的知识具体
论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到这 点 ,语文 教师 必须 对所 讲 的 内容 有独 到 的见解 ,对 知 识 点有
深入 的研 究 ,然后 用独 到与 深入 的见 解轻 轻捅 破 学生理 解和 感 悟
中 的隔膜 ,让 学生 进入 一片 洞 明之境 ,去 享受 明媚 的 阳光 。三 要 幽默 含蓄 ,增 强课 堂活 力 。优 秀 的语 文教 师无 不具 有含 蓄 的语 言 风格 。譬如 ,对 违 反课 堂纪律 的 学生或 者 不能 按时 完成 学 习任 务 的学 生 ,教 师不 应直 言不 讳地 批评 学 生 ,而 应 以其 他方 式去 让 学 生 自己认 识 到错 误 。 含 蓄 的批 评 ,往往 可 以更 好 地 达 到 教育 目 的。前 苏联 教育 家斯雅 特 洛夫 说 : “ 育家 最 主要 的、 也是 第一 教 位 的助 手是 幽默 。 ”除含 蓄外 ,幽 默 的语言 也有 助 于吸 引学 生 , 活 跃课 堂气 氛。 四要语 言丰 富 、文 采飞 扬 。新课 标指 出 : “ 文 语 课 程应致 力 于学 生语文 素养 的形成 与发 展 。”学 生语 文素 养 的提 高 , 很 大程 度 上 取 决 于教 师 的 文 学修 养 。作 为 一 名语 文 教 师 ,
师 将会感 觉很尴 尬 ,也很难 取得 很好 的教学 效果 。
演 ,也 是演 员 。是 导演就 应 该设 计好 课堂 教学 的每 个环 节 ,设 计
在拥 有 了一 口标准 流利 的普 通话 以后 ,语文 教师 的课 堂 语言 好师 生 的双 边活 动 ;是演 员 就应 该注 意 自己的形象 、气 质 ,这 也 还 应灵 活多 样 、科学准 确 、充 满活 力 、充满 激情 ,如 珠落 玉盘 , 就是 我们 常 说 的教态 。教 态 实际上 也属 于肢 体 语言 的范 畴 。如果 悦 耳动 听 。语文 课堂很 大程 度上 就是 展 示语 言艺 术 的课堂 , 学生 教师 走上 讲 台精神 不 振 、衣冠 不整 、身子摇 晃 、靠 在讲 桌上 或靠
论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论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还是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惊醒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培养及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
教师语言是制约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高质量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也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基本保证。
因此,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教师语言艺术,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掌握语言表达艺术来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语言要规范语文教师为人师表,在学生看来,语文教师在语文知识方面是权威,他(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仿的,有人说:”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教师在上面写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出差错,无论怎样清除,都会留下痕迹。
”因此,语文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对学生起着正面示范的作用。
二、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精炼、生动并有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语言来阐明概念、原理及内容,因而特别需要语言准确、鲜明、精炼、生动并具有逻辑性,如果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词不达意、罗里哕嗦、空洞枯燥,学生听起来会感到索然无味,难以听瞳或无法把握教师语言表达的含义。
因此,高质量的语言表达应做到以下几点。
准确:要求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有准确的技术概念,在选择词语上要确切的了解其含义及应用范围,做到准确、恰如其分。
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地掌握所说出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及应用范围,自觉地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师威信。
鲜明:观点、内容和要求要明确,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教学中教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必须清楚,界限分明,使其明白无误,有所遵循。
生动:讲解要形象、活泼。
在教学中要注意语文游戏方式,使学生情趣盎然。
再加上一些动作、手势,使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愉快。
精炼:化繁为简,言简意深,突出重点。
例如,我在教学“戍、戊、戌、戎”几个生字时,很容易混淆,但通过“横戌(xu)、点戍(shu)、戊(wu)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rong)”这句顺口溜就很容易让学生掌握了。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
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
语文教师语言艺术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
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呢?一、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要求发音规范,表达确切,阐述分寸适度,通俗简洁,学生易懂。
面对语言理解力较弱的低段孩子,我们在教学时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符合学生实际理解水平。
因为,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从听得懂老师的课开始的。
脱离学生实际理解能力的晦涩难懂的教学语言是扼杀孩子听课兴趣的第一把利刃。
第二,教师语言要准确、具有科学性,因为在认知心理上,要注意“首应效应”,如果第一次没有说准确,将来要纠正就很困难。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仅心中有教材,眼里还要有学生,教学语言努力做到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要求发音规范,表达确切,阐述分寸适度,通俗简洁,学生易懂。
2、流畅、明快,具有逻辑性。
要求脉络分明,推理严密,没有闲话、废话。
语文课虽然不像数学课、自然课那样富有显性的逻辑性、严密的推理,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始终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的,有其显性或隐性的逻辑与推理。
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在执教《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就按照“这个人种的葫芦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这条线索来教学的,流畅、明快,脉络分明,推理严密。
正如她自己评价的一样:“可以说,本课的讲读,没有繁琐的提问、无效的讨论,教学要求明确,训练重点突出。
3、活泼、形象、传神,具有启发性。
要求语音、语调、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既含蓄委婉,又能充分表情达意。
课堂上,教师的有声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朗读。
我们知道,孩子喜欢听活泼开朗的老师的课,因此,我们老师的心态要保持年轻的状态,切不可“老气横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踏实的教学语言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趣味,有学头。
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准确可听性
语文教师语言首先要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精当。
要言简意赅,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
教学语言还要求适应不同年龄、学识、气质、爱好、兴趣、能力层次的学生而具有可听性。
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唤醒沉睡的头脑,开启智慧的大门。
2.启迪思维性
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用难度适宜的多方面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之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在这点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
效率。
”诸如讲授中恰到好处地设问、反诘和制造悬念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作为讲授的起点,诱导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语言艺术,也是极富吸引力的。
这样能唤
起学生大脑皮层中表象,让大脑皮层形成新旧兴奋点之间的联系,激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激发性的语言还能激起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
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总之教师采用因事因人因课因势而异的最优教学语言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条理明晰性
俗话说:“聪明人想好了再说,愚蠢的人说了再想。
”教师特殊的职业要求我们做聪明人,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要有很强的条理性。
清晰度要高,要言而有序。
教师讲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心中要有数,有条不紊。
让学生一听了然,易于理解易于记忆。
教师的讲授还要善于推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你娓娓道来,学生如坐春风;你慷慨陈辞,学生则俏然动容;你悲怆凄婉,学生则黯然伤心;你亦谐亦庄,学生则既得乐趣又得理趣。
4.机智幽默性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观察的敏锐性、全面性和意志的坚决果断性的独特结合和特殊呈现。
机智与幽默又往往是机密相连的,在语文教学中,可采取的幽默形成很多,包括双关语、俏皮话、
格言警局、诗文、图画、手势、表情、姿态等。
但以语言为表现形式的幽默是教学幽默的主要形式,是幽默的语言化。
教师总是在诙谐的谈吐和机智地微笑中透露出一股关心、体贴、理解和信任的真挚感情。
语言的幽默具有深意性、暗示性、奇巧性和交流性。
正如列宁所说:“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
”教师教学中的幽默艺术,即使自己显得机智、博学、大度、乐观,又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5.新颖独创性
语文教师的新颖独创性,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教学语言的个性和风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在我们的话里感到我们的意志,感到我们的修养,感到我们的个性。
”这正是语文教学语言的显著特点,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必须是一种随文体而变化的特殊意境语言,这种意境语言既不是教材语言的单纯重复,也不是完全脱离教材另铸新调,而是统摄教材语言之后的一种艺术创造。
它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对教师讲授的各类课文发生浓厚的兴趣。
6.生动形象性
课堂上由教师的说与学生的听来一次性完成知识的传授与接受,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
如何使教学语言在短暂的时间内在学生头脑里留下印痕,巧妙地使用比喻和形象描绘的语言,就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教师在解释词语,分析知识迁移、联想、
类比的发散思维,就能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而文质兼美的文章,加上教者形象化的语言渲染或描绘,就会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会自觉地体现这些特征和要求,使语言表达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品德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