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学解

班级组名姓名

【前课准备】

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课文,理解文中语句,勾画疑难点。

2、用二十分钟左右,C层同学完成自主学习部分,A、B层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上思考合作题目,并形成文字答案。

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业,及时上交。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理解句意、文意。

2. 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对话过程:

【知识链接】: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自主对话

【生本对话】

1.辨明词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随俗)。

占(具备)小善者率(都)以录

名一艺者无不庸(被任用)。

爬(梳理、整治)罗(搜罗)剔抉(选择),刮(改变)垢(缺点)磨光。

诸生业患(担心)不能精,无患有司(选拔人才的官员)之不明(明察)。

言未既(结束)。

手不停披(翻阅)于百家之编(诸子之书)。

记事者必提(概括)其要(纲要),纂言者必钩(探索)其玄(深奥的道理)。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舍弃)。

焚膏油以继晷(guǐ,日影),恒兀兀(劳累的样子)以穷(尽)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攘(驱除)斥佛老,补苴(jū,名词作动词,填补)罅(xià,裂缝)漏(缺漏),张皇(阐发)幽(深奥)眇(miǎo,微小)。

寻(钻研)坠绪(消沉不振的儒学)之茫茫,独旁搜(发掘)而远绍(继承)。

障(阻止,拦截)百川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之(流到海),回(挽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立功劳)矣。

沉浸醲(nóng,醇厚)郁,含(品味)英咀(jǔ,咀嚼)华,作(写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取法)姚、姒(sì),浑浑无涯。

佶屈(jí,曲折)聱牙(áo,拗口)。

少始知(懂得)学,勇于敢为(实践)。

长(成年后)通于方(礼法),左右具宜(得体)。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完美、成熟)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踩)前踬(zhì,绊倒)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贬谪)南夷。

三年博士,冗(闲散)不见(同“现”)治(政绩)。

命与仇谋(谋合),取(招致)败几时。

登(选拔)明选公,杂进巧拙。

纡余(yū,屈曲,委婉)为妍(美好),卓荦(luò)为杰,校(jiào,同“较”)短量长。惟器(才能)是适(合理使用)者,宰相之方也。

孔道(学说)以明(阐明),辙(车辙)环天下,卒老(终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弘扬),逃谗于楚,废(丢官)死兰陵:

绝(超越)类离(超越)伦(同类),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言虽多而不要(yāo,把握)其中(zhòng,要旨),文虽奇而不济(帮助)于用,行虽修而不显(突出)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消耗)廪(lǐn,粮仓)粟。

乘马从(zòng,使动用法,使…跟从)徒,安坐而食,踵(zhǒng,跟随)常途之促促(劳苦),窥陈(陈旧)编以盗窃(抄袭剽窃)。

然而圣主不加诛(处罚),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

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fèn,本分,分内)之宜。”

计班资(班列资格)之崇(高)庳(bēi,同“卑”,低下)。

忘己量之所称,指(指摘)前人(上司)之瑕疵。

2.找出通假字

登崇畯(同“俊”)良。

校(jiào,同“较”)短量长。

冗不见(同“现”表现)治。

若夫商(谋算)财贿之有亡(同“无”)。

【生生对话】(A)

1.找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明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我们读书治学非常有启发价值,作者强调了“思”的重要。

2.找出本节中能概括作者命运的词语。

明确: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3.“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治学之勤恳②儒学的功绩③文章的境界④为人的成功

诸生从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他在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一样的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4.作者是如何面对诸生的质疑的?

明确:作者先以匠人因材而选用木料,医师“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才录用。接着作者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不遇于世的悲惨结局:“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说明这两位古贤“业精”“行成”,已达圣人地步.尚且未能“有幸”。继而言自己才学远不如二儒,却沾恩泽,“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似在为有司开脱,实际上是以孟、苟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但因为表面上是在述说古人之事,兼及与自己的对比,所以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这与屈原所言“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异曲同工,只不过一直接抒怀,一托事寄慨而已。

【生生对话】(B)

迁移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