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唐代仕女图中的艺术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绘画艺术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周昉是唐代的一位著名画家。
他以绘制仕女画而闻名,这些画作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唐代周昉仕女画在形象上非常美丽动人。
周昉将女性形象描绘的极为精致,衣饰华丽,容貌秀美。
他将细节极力地刻画出来,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女性的柔美和娇媚。
他擅长运用线条来表现出女性的曲线美,通过细腻的线条变化和光影的渲染,使女性形象栩栩如生,令人赏心悦目。
唐代周昉仕女画在服饰上丰富多样。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服饰文化盛行的时期,周昉将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充分展示在他的仕女画中。
画中的女性穿着华丽的衣袍,并配有精美的饰物。
衣袂和头饰的细节处理非常讲究,给人一种高贵华丽的感觉。
周昉的仕女画还展现了唐代女性的时尚气息,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风尚和审美观。
唐代周昉仕女画在构图上富有变化和活力。
周昉擅长运用对称的构图方式,使整个画面显得平衡和谐。
他还善于运用对角线和倾斜线条,增加画面的动感和立体感。
周昉还善于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将女性和背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画面更加立体和丰满。
唐代周昉仕女画在色彩上明艳瑰丽。
他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给人以色彩鲜明的感觉。
他善于运用明暗对比和冷暖色调的处理,使画面具有强烈的鲜明感。
通过色彩的运用,周昉能够表达出女性的柔美和娇媚,给人一种繁华富丽的感觉。
唐代周昉仕女画以形象美丽动人、服饰丰富多样、构图富有变化和活力、色彩明艳瑰丽等艺术特点而闻名。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仕女画成为了唐代绘画的瑰宝,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周昉是唐代仕女画领域里的杰出代表之一。
唐代的仕女画主要是以描绘女性为主题,展现了唐代社会中女性的美丽、优雅和智慧。
周昉的仕女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在唐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将从构图、色彩和笔墨三个方面来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周昉的仕女画在构图上体现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布局方式。
他善于运用“玉篮花束”或“集蕴词”等构图方式,将画面分割成上下左右四个部分,使画面具有层次感。
他在上部通常描绘花鸟和景物,下部则以仕女为主体,创造出一种对比鲜明的画面效果。
周昉善于利用斜线和倾斜的桌椅来营造出动态的效果,增添了画面的活力。
周昉的仕女画在色彩运用上非常讲究。
他善于运用鲜艳明亮的颜色,并善于调配各种颜色,使画面色彩丰富多样。
特别是他对于衣物和花卉的描绘,更是色彩的重要展示对象。
他运用大量的红、绿、黄、蓝等鲜艳色彩,使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通过冷暖色的对比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使人们对画面的空间感有更为鲜明的感受。
周昉的仕女画在笔墨运用上也颇具特色。
他将线条和墨线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准确描绘了女子的姿态和面容,又不失细腻和柔和。
特别是他的笔者在描绘丝绸和花鸟等细节上非常讲究,用笔极为细腻,既表现出了细致入微的功底,又使画面更加真实和精确。
他的墨色处理也非常巧妙,通过运用淡墨和浓墨的对比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周昉的仕女画在唐代仕女画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他善于运用丰富而独特的构图方式,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他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对比,使画面丰富多彩;他的笔墨处理细腻而准确,使画面更加真实和立体。
这些特点使得周昉的仕女画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唐代仕女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唐代仕女画堪称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周昉是唐代仕女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展示了唐代仕女画的独特艺术特点。
周昉的仕女画作品着重描绘女性的美丽。
他的女性形象细腻婉约,身姿柔美动人,体现了唐代贵族女性的优雅与风韵。
他擅长捕捉女性的细腻表情和姿态,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展现女性的柔情婉约,把握了女性的优雅和妩媚。
周昉的仕女画作品注重细节的描绘。
他善于用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衣纹、发饰、饰品等细节,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质感和还原度。
他还通过精确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示了唐代服饰的特点,如女性花式头饰和华丽的衣裳等。
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繁华和女性的装饰品。
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充满了温婉的意境。
他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运用色彩,营造了恬静宁谧的氛围。
他常常将仕女置于花草之间,与大自然相融合,展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他注重画面的平衡和谐,追求整体的和谐美,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舒适。
周昉的仕女画作品体现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他的女性形象多采取独自读书、品茶、弹琴等活动,展现了唐代女性对于自我修养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这与唐代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增长密切相关。
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展现了唐代仕女画的风采与魅力。
他的作品通过细腻的形象描绘、丰富的细节刻画、温婉的意境和体现女性独立性的主题,向人们展示了唐代贵族女性的风华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的赋予自由和尊重。
这使得周昉的仕女画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品位,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尤以绘画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在唐代的绘画艺术中,周昉仕女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而备受瞩目。
周昉是唐代著名的画家,他的仕女画作品主要表现了唐代妇女的生活和社会地位,经常描绘了妇女的美丽和婉约之美。
他的仕女画作品以轻柔、温婉、细腻的笔触和自然、恬静、优美的画面布局为特点,给人一种质感丰富、光影有度的感觉。
周昉的仕女画作品注重形态的塑造。
他经常从不同角度描绘女性的面部和身体的曲线。
他的线条流畅、优美,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女性的柔美之处,刻画出女性的优雅姿态。
他注重捕捉女性的动态,使画面充满生机。
周昉的仕女画作品注重色彩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淡雅的色彩,尤以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等色调为主,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柔和的视觉效果。
他还善于运用色彩的明暗变化,通过在画面中加入适当的阴影,使女性的形象更加立体。
周昉的仕女画作品注重服饰的细节描绘。
他常常描绘女性华丽的服饰和精致的饰物,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出每一个细节,使女性的服饰更加真实、生动。
他还善于运用服饰来突出女性的身份和地位,贵族女子的服饰通常更加华丽,而庶民女子则更加朴素,通过服饰来表达不同层次的社会地位。
周昉的仕女画作品注重背景的营造。
他经常在画中加入花草树木、园林建筑等元素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
他还采用透视法和远近法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使画面更加立体、真实。
唐代周昉的仕女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而备受称赞。
他的作品注重形态的塑造、色彩的运用、服饰的细节描绘和背景的营造,给观者带来一种细腻、温婉、优美的视觉享受。
他的作品不仅刻画了唐代妇女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也展现了唐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唐代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唐代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唐代仕女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主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其主要艺术特点如下:
突破传统:唐代仕女画在题材上突破了汉魏至六朝时期贞女、烈女的藩篱,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趣味。
画家们更关注女性的日常生活、情趣和仪容风度,描绘了妇女的优雅、豪华和奢侈。
人物形象:唐代仕女画的人物形象丰满、肥胖、线条强劲,富有充沛的体力感。
面部特征丰富而具体,生动表现了女性的性格和情感,尤其是对于妆容服饰的描绘尤为精细,展现出独特的视觉魅力。
色彩饱满:唐代仕女画的色彩饱满、浓郁,富丽堂皇,匀净清新,具有鲜明的色彩特点。
画家善于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来刻画人物形象,使得画面色彩鲜艳、充满活力。
画面构图:唐代仕女画的画面构图丰富多样,画家们善于运用大胆的构图手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同时,画家们还注重画面中物件的安排和布局,将各种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
唐代仕女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流派,其描绘妇女的生活情趣和仪容风度,展现了唐代上层社会女性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对于中国古代绘画以及人类艺术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化艺术繁盛,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在唐代的仕女画中,周昉是一个备受推崇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将就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进行探讨。
周昉是唐代著名的仕女画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誉。
他的仕女画以清秀、妩媚、娇艳著称,形态优美,线条流畅,用色清新娴雅。
周昉的仕女画不仅在形态上极富美感,而且还具有深刻的内涵,这正是周昉作品的艺术特点之一。
周昉的仕女画以妩媚清秀著称。
他笔下的女子形象美丽动人,丰腴柔美,丹唇桃脸,腰肢轻盈,整体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他擅长捕捉女子的灵动神态,用笔勾勒出她们娇美的面容和身姿。
在周昉的画作中,女子们或静或动,或抚琴弹筝,或拿着花鸟,或举杯对饮,都展现出一种婉约、柔美的意境。
而在构图上,周昉的仕女画经常采用侧身、侧脸的构图形式,使人物的线条更加柔美流畅。
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出现长袖飘飘、裙摆飞扬的画面,这种构图手法充分展现了女性的婉约风姿。
周昉的仕女画在用色上清新娴雅。
他善于运用浅淡的色彩表现仕女的娇媚婉约之美。
他用色柔和、温润,既不失生动细腻,又不至浓艳张扬。
他擅长利用淡雅的蓝绿色、粉红色、淡紫色等温和的色彩,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细腻清丽的氛围。
在背景的处理上,周昉的仕女画常常以淡雅的山水、花鸟作为衬托,增添了画面的艺术气息。
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出现一些文人雅士、丽人佳丽,以及一些陶罐瓷器、花鸟器物等,这些物品的细致描绘使画面更具生活气息,同时也凸显了仕女的高雅品位。
周昉的仕女画还善于刻画女子的情感世界。
他笔下的女子情态丰富多样,或是望月思情,或是怀忧忧国,或是轻笑嫣然,或是慈祥温柔,每一幅作品中都充满了对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描绘。
周昉的仕女画还具有一种淡泊高远的审美情怀。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他对女性的描绘往往寄予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鸣和艺术表达的力量。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

浅析唐代仕女俑中的艺术审美情趣1. 引言1.1 唐代仕女俑的背景意义唐代仕女俑是唐代陶俑中的一种,是反映唐代时期妇女形象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艺术品。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社会繁荣、文化昌盛,妇女地位也相对提高。
唐代仕女俑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审美情趣的关注,也体现了唐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唐代仕女俑的背景意义不仅在于其对唐代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的反映,还在于其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仕女俑在造型、服饰、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展现了唐代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造诣,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灵感。
唐代仕女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唐代仕女俑的深入研究和欣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感受到唐代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1.2 唐代仕女俑的艺术审美在唐代,仕女俑是一种独特的陪葬文物,它们以活泼、优美的姿态,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趣味。
唐代仕女俑的艺术审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唐代仕女俑的造型设计。
这些仕女俑形态逼真,姿势各异,服饰华丽,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唐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其身姿曼妙、神态生动,给人以灵动、委婉的美感,体现了唐代人对美的独特理解。
其次是唐代仕女俑的服饰特点。
仕女俑身着各式各样的华丽服饰,细节处理精致入微,色彩艳丽浓烈,展现了当时的时尚潮流和审美标准。
这些服饰在保留古代风貌的同时融入了当时的时尚元素,体现了唐代人对服饰的审美品味。
唐代仕女俑的装饰风格也是其艺术审美的重要方面。
仕女俑身上的装饰物件多样,如发饰、首饰等,这些装饰物件不仅增加了整体造型的华丽感,同时也展现了唐代人对装饰的精致品味和审美趣味。
唐代仕女俑通过精湛的制作工艺、独特的服饰特点、生动的造型特征、华丽的装饰风格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对后世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唐代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周昉是唐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仕女画以优美的造型、浓郁的色彩、细腻的神韵,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并对后世的仕女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造型、色彩、神韵三个方面探讨周昉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一、造型周昉的仕女画形象生动,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经过悉心雕琢的。
他的仕女虽然身着丝绸华服,但却充满了质朴自然的气息,表现了唐代女子的优雅、纯净、自信与恬静。
周昉的仕女立体感强,形象流畅,使画面更具艺术意境。
例如《女弹丝图》,画中的女子手托着琵琶,身姿轻盈,神情安详,犹如蝴蝶舞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色彩周昉的仕女画色泽鲜明、绚烂。
他的画作选用淡雅而明亮的色彩,并善于变换不同的色彩,使人物在不同的环境里表现出不同的气质和情感。
他在色彩运用上,运用了“墨画墨法”和“笔画墨法”相结合的画法,运用点、线、面的变化来表现色彩渐进的过程。
例如《女逐鹿图》,画中的女子身着黄色华服,佩戴珠玉饰品,在草原上放飞箭矢,呈现出一种具有热情、自信的豪迈气概。
三、神韵周昉的仕女画具有一种优美飘逸的神韵,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他善于将情感表现在人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上。
例如《女吹箫图》,画中的女子索然无味地吹着箫子,整个人显得萎靡不振,暗示着唐代女子的寂寞和离愁。
他的仕女画有着一种优美的情感和恬静的气息,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周昉的仕女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他通过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细腻的神韵,展现了唐代女子的魅力和风采,既表达了时代的文化价值观,也体现了他自己的艺术特点。
他的仕女画是留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艺术之花,对后来的仕女画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仕女图中的艺术摘要中国仕女图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时代,唐代仕女图的形象具有柔和恬静典雅内美的特征,后期更具有"丰颊"脸型和丰腴婀娜的体态, 这种画风有着鲜明的标志和独特创作风格,成为唐代仕女图的主要艺术特征。
关键词:唐代仕女图风格绘画艺术目录引言2第1章唐代仕女图介绍2-3第2章唐代仕女图的起源3第3章唐代仕女图的艺术风格3-43.1 唐代女性的审美标准33.2 唐代仕女图代表作品简析43.3 服饰与形体4第4章唐代仕女图的风格演变4-5第5章唐代仕女图的影响5结语5参考文献5引言唐代仕女图端庄华丽,雍容典雅,图中的女性由贵族至平民阶层皆以“丰肌秀骨”为美,画中所描绘的女子体态丰腴、衣着开放,充分体现出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其代表性画家是张萱和周昉。
唐之前代所绘女性形象多为礼教服务,因而弱化了画作本身的美感;或者是绘画题材取自于文学作品进行描绘,画家需要根据文中描写而创作形象。
画家以此为角度展现盛唐时期社会发展、社会风气自信开放的图景。
由于唐的绢本及纸本仕女图较少,在人物画中以仕女图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
本文仅凭借张萱和周昉部分作品在对唐代政治、历史、文学的背景下,分析唐代仕女图的主要特点和绘画风格,略谈仕女图中的艺术。
第1章唐代仕女图介绍仕女的形象多属于封建时代中上层的年轻的美女,宋代时仕女改为士女,“士”代表未婚的男性,“女”则是未婚女性。
仕女图是描绘贵族女子闺阁生活的传统绘画类别,区别于魏晋流行的贤后贞妃图,是有风态、有诗意的仕女图。
“仕女图”的定义起于唐,多用于唐后期。
仕女图在唐代时期,从内容定义上已区别于其他时期。
仕女面部特征:初唐柳叶眉,状如柳叶,整体面颊饱满,摒弃浓妆艳抹,追求蛾眉轻扫、面不施粉而眉目清晰的形象,显示人体自然美。
在处理其他人物造型时,比例关系上明显遵照“主大宾小”的造型规律,而是有意识地在形刻画上区分人物的地位等级。
第2章唐代仕女图的起源仕女图起源于魏晋南北朝,那个时期的女性原型,大多来自诗赋等文献和民间传说,描写古代神话和贤惠的妇女及仙女的传说。
画家在这些远离现实生活中,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通过对这些女性形体的描绘,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品质。
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这是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属于类启蒙工作,以促进女士们应该遵守职业道德或不道德的讽刺和嫉妒国家擅自灾难贾皇后。
这一次,他们欣赏女性美从道德方面来理解。
唐朝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为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统治者对文人、作家也没有思想控制,使得人们思想观念开放自由,有关为统治者服务的道德著作便变成了画家的描绘对象。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当时西域的“丝绸之路”在这个时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畅通局面,与西域毗邻的敦煌,也较早地受到了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唐朝政治清明,武氏称帝、上宫婉儿等女官参与政治;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等都是唐代著名的宫廷女性,都参与过政治斗争。
由于女性地位不断攀升,无论是妃嫔还是公主,都过着安逸舒适的后宫生活。
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使得女性地位得到很大提高,日常生活中跟男性享受同样的权利,女性还可以穿戴男性的服饰。
她们在那个时期的丰富生活使画家对贵族仕女更加的关注,并积极描绘她们的生活。
第3章唐代仕女图的艺术风格3.1 唐代女性的审美标准“硕人其颀,衣锦装衣”是《楚辞》中对美女的描述,由此可见唐之前便对女子的屯美有了定的标准。
多数观点认为唐代女子“以肥为美”、“以胖为美”,唐代仕女图则把中国古代传统的女人身形外貌推向极致。
《唐语林一卷一》记载玄宗为太子选妃“乃诏力士,令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颀长洁白五人,将以赐太子。
”“颀长洁白”概括了选妃的标准:“欣长”意为修长高挑的身材,“洁白”则要求妃子的面容肤色好,唐代女性形象自贵族至平民阶层皆以“丰肌秀骨”为美,按照当时的观点来讲体格丰腴健壮,利于家族子嗣的繁衍。
而这种审美观点在绘画中也完全体现。
从画中看这些仕女面部特征更像佛教的菩萨,具有凤眼、额黄、斜红、等特点。
这个时代的审美特点和变化不仅仅体现了盛唐的审美风尚,也使得唐朝善于兼并融合外来文化的精神影响了这个时代的画家们,让他们敢于突破创新,用自己的艺术修养为后代展现中国历史上辉煌。
3.2 唐代仕女图代表作品介绍唐代仕女图的画家都是宫廷画师,他们对宫廷贵族仕女生活十分熟悉,可以进行精准的把握和描绘仕女的形貌、气质、神态,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节刻画,体现了画作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
用墨和色彩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细腻,表现丰富,进行多层烘然、墨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开启了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作品中的仕女多为面圆多肉、形体丰满的艺术形象,着装设色艳丽,相对于之前的画作那种超凡脱俗飘逸睿智的特征,他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这是时尚文化转变过程中的一种常态。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盛唐时期仕女图的代表作品。
描绘的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妹游春的情景。
此图无背景,而是通过有节奏的构图、悠闲自得的人物神态、轻快细碎的乘骑步伐以及鲜丽柔和人的人物服饰表现出春游这一主题。
画面中可以看到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在侍从、侍女的拥护下小心翼翼地前进。
其中四人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圆领袍衫。
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肩披白帛,淡青色窄袖,上襦和下身为金花红裙,裙下露出红色绣鞋。
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好像与她谈论着什么,画面色彩艳丽,线条舒展,形态动感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游春图。
图中男装仕女,一队人马之首身着暗青色男装,坐骑为剪三鬃的高头大马,面有敷粉,面容清秀,身姿挺拔。
而男装除了有利于骑行的便捷之外,对女性也有证明其社会地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她们对于美好形态的追求。
在同张画面中的不同装束女性,男装则英武刚健,女装则无法直视其腰身,即便是聪慧的女人们有披帛、罩衫、半袖这些搭配,却依然无法改变腰及半胸的装遮挡线条这一事实,而男装则尽显女性的形态美。
唐人出于对健康自然形体美的追求,在仕女图中对服饰的质地材料做出了新的尝试。
张萱的画风脸型圆而中庭短,五官小巧,眼睛圆短,鼻梁更不及张萱仕女的高直,并且有意利用刚健方折的线条,反衬仕女形象的圆润饱满。
张萱以工笔重彩为创作手法,用鲜亮浓郁的色彩烘托出烘托出宫廷侍女悠闲的生活状态。
整张画面格调生动活泼,洋溢着雍容华贵的盛唐风貌。
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相比,他更多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为地主阶级填补精神空虚服务的,以现实的生活为题材,具有一定的进步。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人物之间关联不大,所以笔者将其归为在单动細卿上具有定特細作别。
最左侧的戏犬仕女,全身呈弓形弯向一侧,双手交叠,头上的簪花应该是最淡的芍药。
她右手里轻轻捏着一只蝴蝶,不胜娇羞。
而她明显附身顾盼的姿势,颇显张力,又顺应这样的动态,眼祌投向奔跑着小狗,通过动势展现人物专注的神情。
在人物性格上,表现了左顾右盼贪玩儿的特点。
最右侧的仕女发髻插一朵牡丹花,右手轻提肩上柔滑的衣衫,动态则与卷首形成呼应,这样的动势体现若往若还的情态。
中间的仕女发髻插着粉荷,右手拈一朵红花凝神观赏,与前面振翅欲飞的仙鹤,形成动静皆宜的场景,相得成趣。
她右边的执扇婢女双手执牡丹之扇,头饰简单,梳花长辫以朱红色发绳从中间盘起。
位卑而体微,位置靠后,她的神态最为淡然,扇面上一簇灼灼的花朵远比她要光艳夺目,说明着她低微的身份。
左边第二位仕女位置稍远,体态显小,头戴海棠花,身披朱红披风的形象,显露贵气。
和最右侧的妇人整副画而使浑然一体。
此作在手势的描绘上也各具特色,虽然人物之间关联不大却并非各自为势,手势相近却各不相同,是画家在动态处理上独具匠心的缩影图。
3.3 衣饰与形体11衣饰对于人牺来说,如同时尚的风向标,有区分时代之作用,帮助观者了解画中人所处时代的审美。
唐代仕女图中有不少描绘华丽、暴露的服饰,女性的颈部、胸部、手臂都裸露在外,或是在轻薄的纱衣下若隐若现。
唐代仕女的服饰与化妆变化多端,不论是“裙红妒杀石榴花”,还是“一抹浓红傍脸斜”,无不流露出唐代世风开放、经济的繁荣与强盛。
《簪花去女图》在衣饰质感上的把握淋漓尽致。
半透明披帛在画家的绘制下,朦胧缥缈,整体衣着含蓄而又开放,宽松薄纱覆体“缕金衣雪肌香”体现女性的肉体美。
其中有着大红底青色晕团花衬裙者,赭色披帛绕过肩膀搭于手臂,一手抬起整理袖口,而轻纱滑于肘处。
继而随敷色隐入整体,成功表现了半透明的披纱之下,丰腴洁白的肌肤。
另有赭色披帛色彩的对比,以及衬裙垂感的处理,使得肌肤有肉感而白皙,再次证明“丰肌秀骨”的净美趋向。
而这种服饰就是最飘逸最接近神仙风姿的衣服。
第4章唐代仕女图风格的演变初唐社会时代的风格是豪放派,而不是含蓄、温文尔雅的淑女风情。
唐朝的仕女形象也由唐前的“秀骨清像”转向丰满华贵。
穿着由拘谨到开放,发型是单刀半翻髻,服饰是浅红锦边半臂、长袖短襦、鹅黄纱披帛等,总之初唐的女性体态清秀,面形丰满在保留了清秀基础上越发丰满总体感觉是妍雅而庄重。
从初唐到盛唐由于社会意识、文化崇尚乃至经济关系的转变,仕女图题材丰富,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也有了深刻的变化。
视觉冲击力最强、最具感染力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姿态万千、装束大胆、乐观向上的胖美人形象。
盛唐的仕女图风格继承了唐初的余绪,这一时期是仕女图走向成熟的时期,此时的仕女图基本摒除了之前同一题材中的说教意味,也不再以图形识别为主要着眼点。
造型注重写实色彩艳丽明快,主要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仕女形象,表现他们的生活细节与乐趣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趋向。
唐代仕女图是特定时期社会产物。
从初唐时期人物的朝气玲珑到盛唐时期的丰满端庄、再到晚唐的哀婉雍容,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从简单稚嫩到复杂成熟,总的来说,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丰肌秀骨、雍容典雅。
从人物的精神面貌、服饰、装扮的不同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
唐代仕女图在艺术上都有着高度成就。
第5章唐代仕女图的影响日本服饰也是衍生自汉服,所谓的和式,其实完全受唐宋风格的影响,和服的发展不同于汉服的精巧之美。
这些全是受唐朝的影响。
日本承袭的是整个唐宋时期的文化传统。
结语作为中国人物画的瑰宝之作,独特的形态特征与画家们的选择密不可分。
艺术家们选择自身所处社会的现实题材,关注被观察者的内心世界,不断挖掘和发现新的课题并且解决,得到一种合适样式来表现主题。
不同的画家有自己的独特样式,又同时符合大的时代环境。
其中很多绘画技巧,如多人组合构图、比例、个体形态表情的微妙处理、纱织衣物的勾线敷色等,至今仍被沿用。
在对女性心境的表达上,都体现在仕女的面部刻画上。
相同历史时期的作品,整体气质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创作和生活跟我们身处的社会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