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祭继2018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

合集下载

端午祭韩国的“端午节”

端午祭韩国的“端午节”

端午祭韩国的“端午节”端午祭简介端午祭—韩国的“端午节”,是韩国江陵地区的传统节日习俗。

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巨著”。

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描绘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天数框架,都是亲自参加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应邀参加,因此被称为端午祭神。

端午祭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儿童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

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上能避邪,君臣钩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祭祀仪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具体内容,可以说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

端午祭的由来5月5日被认为是天体居宇宙基地中心,万物之气相聚,因而是最为丰腴的日子。

传统上,农历5月5日端午这天被认为是年轻人最容易动情的日子。

因此,一到端午节年轻女性就穿上美丽的韩服荡秋千,以吸引男性的注意。

而男子则多在摔跤上对垒高低,展现自己的力道。

端午祭的发展韩国郢州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为期间,约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

是什么东西吸引催生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这不能不归结为大韩民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财物无形文化财产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

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民营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正式成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外界认识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

江陵端午祭毕竟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

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它被中国东亚周边的西欧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并放在置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韩国民族独特的节日习俗。

如果追述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原型,受中国文化应受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在韩国的许多典籍论著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道德观是一样的。

如韩国也称五月正月十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

端午祭继2018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

端午祭继2018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

端午祭-继2018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端午申遗。

继xx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

2016年9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中文名,端午申遗。

全称,中国端午节”地区,中国湖北省。

历史,距今2500 多年。

意义,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认识和申遗内容。

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

端午祭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

受文化部委托。

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据悉。

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

已于xx 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0 月 4 日。

长江日报记者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证实。

湖北代表中国“端午申遗”成功。

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

历史。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 余年历史。

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

游艺。

保健等民间活动。

主要有祭祀屈原。

纪念伍子胥。

插艾蒿。

挂菖蒲。

吃粽子。

赛龙舟等。

各地活动略有不同。

尤以湖北省秭归县。

黄石市更具典型性。

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申遗”工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因。

申遗规定。

按照相关规定。

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 项目。

端午节在xx 年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

也是我国2016 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

此前。

我国的昆曲艺术。

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三省四地。

中国端午节“申遗”。

缘何“三省四地”联合打包?端午节习俗分布于中国境内以及海外华人生活的区域。

浅谈韩国江陵端午祭

浅谈韩国江陵端午祭

浅谈韩国江陵端午祭摘要:端午文化作为历史上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汉字文化圈”的共同文化现象,在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端午文化都具有共同的“文化分母”,即祈福禳灾。

韩国江陵端午祭(강릉단오제)拥有近千年历史,包括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和工艺品等,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平民的历史和生活形态。

江陵端午祭还生动地再现了韩国儒教、萨满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庆典仪式及表演艺术。

关键词:韩国民俗;端午祭;遗产保护一:江陵端午祭的历史东临东海,西靠大关岭、五台山的江陵是韩国代表性观光都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江原道要塞,至今仍保留着江陵乡校、客舍门、乌竹轩等众多遗迹,以及在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的江陵端午祭也在于此。

江陵是韩国岭东地区的中心,是典型的背山临水的地理位置,因此自古对山神、城隍、龙神等的崇拜成为了主要的民俗信仰。

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江陵的端午祭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型祭奠礼仪,而是这一地域大规模巫术祭礼的全民庆典活动。

这种祭祀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朝鲜时代,称为“部落祭”,除有保存文化、避邪求福功能外,还蕴含陶冶民众性情、防止各姓族群间的分裂以实现社会大同的目的。

这种共同体礼仪的延续是“江陵端午祭”得以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

公元三世纪末中国晋代陈寿的《三国志·东瀛篇》中记载:“礼国人(当时中国称朝鲜为礼国)每年5月下旬是要祭拜鬼神,10月收获时要对天祭祀,整日饮酒、跳舞、玩乐。

”现在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江陵端午祭就是从新罗王朝始开始成为一个固定庆典。

同时在朝鲜时代文人南孝温的《秋江集·秋江冷话》里也有类似祭祀活动的记载。

这些庆典均与本地区的有关神话传说相联系,意味着“地区历史”“地区人物”已成为人们心中敬奉的对象,称为自己独立的信仰体系,因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韩国端午节事件

韩国端午节事件

韩国端午节事件篇一: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

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

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

主要内容有: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

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

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

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

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

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

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国旗下演讲-----回家的路并不遥远

国旗下演讲-----回家的路并不遥远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前几日刚刚过完端午节,大家也应该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继4年前韩国" 江陵端午祭"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后,中国近日也已启动了" 端午节" 申报世界非遗程序。

韩国对端午节的横刀夺爱,加剧了国人的文化焦虑,于是" 保护传统节日" 的口号日渐响亮,据说,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将被打包申遗。

如此一来,中国的节日将在世界人民面前宣告版权所有,所有觊觎中国传统节日的民族和国家将望而却步。

这一举措,将令吾国民众痛快淋漓,扬眉吐气!可是,当我们静思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将又不得不大汗淋漓!端午节中国自古有之,为何却成了韩国人的东西呢?反躬自省,这不得不说又是国人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失败。

每一个民族都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支柱和表现形式,精神是筋骨,形式是血肉。

在一切向前看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回头,找一找回家的路。

韩国人的端午申遗让一切遗忘自我、忽略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炎黄子孙为之惊醒!然而,当国人开始觉醒的时候,又容易产生浮躁的心理。

我们一定要"静以待之""智以处之""活以化之",一哄而上、盲目跟风,都是缺乏远见的"短视"行为。

当前,关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可以说已经进入一个颇为"隆重的时代",版权申请、节日放假等相关举措相继出台,节日终于有些"节日味"了。

如端午节,插艾蒿、挂菖蒲、佩香囊、包粽子、赛龙舟......这些仪式在政府部门大张旗鼓的推动下举办。

可是,仔细想来,这样的"标准化节日"就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吗?其实,传统节日应该是人们基于文化认同的一次联欢,而不仅仅是一种醉心于" 打捞" 失落仪式的救赎,更不应该是陈列在博物馆供人瞻仰的文物。

《话说端午》之二 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

《话说端午》之二 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

今波:现在人们才慢慢认识,这好象也是一个情人节。
胡小伟:这是情侣节,而且是很忠贞,表示一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至少现在搞对象,每个人都想忠贞不渝,白头到老这种决心,中国的商家为什么不会参与到这种节日的造势当中来呢?比如说原来家家都包粽子,现在还有几个人会包粽子,我小时候都去缠过五彩丝线这个东西,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缠。但是这个不要紧,这个并没有失传,只要我们对它重视起来,包括中国结,很快就会恢复起来。这个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崛起中心,就是唤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你得用具体的事情,把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适当地,足够地表现出来。
胡小伟:一个是显露力量。
今波:实际上它的形式跟我们不太一样。
胡小伟:其实端午祭的核心问题是个祭,它这里面包括萨满,这种原始自然神崇拜,很重要一个是祭山神,另外一个是祭农业神,中国端午节没有这个东西。
今波:我们最多是祭祭屈原。
胡小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它的日期非常长,他最长可以从三月份开始,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五月份。
旁白:胡小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发表过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化史论近百篇,主编过《闲聊丛书》《书学集成》等。
今波:刚才我们用了“文化掠夺”这个词,这个词听起来挺严重的。您的这说法怎么样。
胡小伟:这说法过了,因为东亚这个地带,是中国文化长期对周边的地区、国家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有一个说法,原来叫“东亚文化圈”,后来叫“儒家文化圈”。现在我认为比较客观的叫汉字文化圈,汉字作为一种工具载体,比如说典籍、器物,还有一些文化传过去了。
今波:在汉字文字圈里面,文化共通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现在看起来,这件事出现的时候,有人就问了,难道你申请世界遗产,难道端午节是从你们那儿传我们中国里的吗?您说说这个问题。

传统文化的继承案例分析

传统文化的继承案例分析

传统文化的继承案例分析案例一:韩国抢注中国传统文化申遗据韩联社11月20日报道,韩国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为纪念其成功申遗9周年,韩国于21-28日在端午文化馆举行“小端午”纪念活动。

江陵端午祭委员会20日表示,将在端午文化馆2层展厅举行主题为“变与不变的端午树”图片展。

此外,为发展江陵端午祭,还将于24日举行“2014江陵端午文学研讨会”。

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江陵地区特有的一种祭祀活动,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

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活动期间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和农乐表演等。

分析:首先,我们能从韩国政府这些作为看出,其实韩国方面已经承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深刻的影响,而客观上看韩国是一个相对于中国来说是较小的国家,文化底蕴也不是很深厚,但是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感,如果他们能将影响他们世世代代的中国文化申遗成功,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增加了文化底蕴,也使得整个韩国民族的自豪感提升了一大步。

其次,韩国能够成功将端午节申遗成功,无非是捡了漏洞,一是教科文组织方面的不明就里在文化遗产审核机制上存在问题,二是中国相关部门对文化自主权的不重视,这两点就足以使得韩国可以捡到漏洞从而通过这些申遗方案,而使得中国先民的辛苦创造改换了国籍。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进不进教科文文化遗产名录并不重要,那只是一种组织性的名录,重要的是对后代华夏儿女的影响,如果韩方将端午节等的起源写进教科书去影响自己的后代,那么这种影响是很惊人的,中华儿女难道要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和韩国后裔进行着本不该有的对文化归属的争论吗?案例二:从清明文化节看中国传统文化2015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全新开幕,本届文化节为期10天,从2015年4月1日到4月10日,在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开封举行。

作为本届清明文化节的主会场,国家5A 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清明文化名园—清明上河园景区积极策划、组织并承办了一系列清明文化活动。

江陵祭与端午节不同形式的同一个节日刘顺利 (1)

江陵祭与端午节不同形式的同一个节日刘顺利 (1)

“江陵祭”與“端午節”,不同形式的同一個節日劉順利 由於韓國先于中國申請“江陵祭”為第三批“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並在2005年11月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批準,我國網友普遍不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2001年開始,正式實施“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遴選與認證工作。

2005年11月2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由18名專家組成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評審委員會21日至24日在巴黎總部召開評審會議,韓國江陵端午祭(GangneungDanojeFestival,RepublicofKorea)入選第三批“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江陵祭”在半島文人的記述中本來就是端午祭,但目前半島學者大多主張韓國的“江陵祭”不是中國的“端午節”。

加之2009年10月初,中國端午節申遺成功,中國與朝鮮半島的端午之爭似乎結束。

但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半島的“江陵祭”就是中國的端午節,外在表現形式的差異並不足以把二者區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祭祀性節日。

但韓國方面一致強調,半島的江陵祭與中國無關。

韓國傳統祭祀有四時祭、先祖祭祀、禮祭、忌祭、廟祭、茶禮等六種,韓國方面強調江陵祭是半島特有的四時祭祀。

2009年3月21日,韓國《中央日報》發表該報駐北京記者張世政《韓中端午文化根源不同,應該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報導了韓國江陵端午祭委員會委員長崔鐘卨的北京之行,文章説:“韓國端午祭同中國端午節的起源截然不同,部分人認為韓國剽竊中國端午節申請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完全是一場誤會。

近來由於端午引發了種種不諧音符,我們將率先敞開心扉、消除誤解。

”3月20日,社團法人、江陵端午祭委員會委員長崔鐘卨(71歲)透露了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目的。

42國際中國文學研究叢刊(第二集)崔委員長於19日同端午專家、江陵大學國文專業張正龍教授(民俗學)、端午祭委員會理事金東燦(音)前往中國北京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

韓國於2005年11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了江陵端午祭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祭-继2018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
端午申遗。

继xx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

2016年9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中文名,端午申遗。

全称,“中国端午节”。

地区,中国湖北省。

历史,距今2500多年。

意义,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认识和思考。

申遗内容。

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

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

端午祭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

受文化部委托。

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据悉。

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

已于xx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0月4日。

长江日报记者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证实。

湖北代表中国“端午申遗”成功。

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

历史。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

游艺。

保健等民间活动。

主要有祭祀屈原。

纪念伍子胥。

插艾蒿。

挂菖蒲。

吃粽子。

赛龙舟等。

各地活动略有不同。

尤以湖北省秭归县。

黄石市更具典型性。

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申遗”工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因。

申遗规定。

按照相关规定。

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

端午节在xx年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

也是我国2016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

此前。

我国的昆曲艺术。

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三省四地。

中国端午节“申遗”。

缘何“三省四地”联合打包?端午节习俗分布于中国境内以及海外华人生活的区域。

重点地区在湖北省秭归县。

黄石市。

湖南省汨罗市。

江苏省苏州市等。

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

但核心主题一样。

即驱瘟。

除恶。

消灾。

祛病。

秭归屈原故里——一个端午三次过。

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

艾蒿。

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
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

亲友团聚。

尤为独特的是。

秭归农民自发组织骚坛诗社。

于端午时吟诗唱和。

四百余年传承不息。

黄石——西塞神舟会以制作神舟。

唱大戏。

祭祀。

巡游。

送神舟下水等活动为主。

从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开光。

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会期。

整个活动历时40天。

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祀活动。

汨罗江畔——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

十五结束。

沿江一带除了办盛宴。

吃粽子。

插艾挂菖。

喝雄黄酒。

赛龙舟外。

还有雕龙头。

偷神木。

唱赞词。

龙舟下水。

龙头上红。

朝庙。

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

这些民俗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留下了如“宁荒一年田。

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

苏州——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

吃粽子。

赛龙舟。

挂菖蒲。

佩戴香包。

贴端午节符剪纸。

悬钟馗为其主要习俗。

苏州旧时端
午节还有挂钟馗像驱鬼。

喝雄黄酒强身的习俗。

中韩民俗。

韩国“端午祭”xx年已被公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中国端午节再“申遗”能否成功?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不会有影响。

中国端午节“申遗”有成功把握。

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

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

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

有人担心我们申报端午节在后。

其成功的可能性“会不会大打折扣”?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

民俗活动包括官奴假面戏。

农乐竞赛。

鹤山奥道戴歌谣。

拔河。

摔跤。

荡秋千。

汉诗创作比赛。

射箭。

投壶等。

多为民众娱乐活动;而中国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

民俗活动有吃粽子。

赛龙舟。

挂菖蒲。

艾叶。

薰苍术。

白芷。

喝雄黄酒。

儿童戴荷包。

端午祭五毒兜兜等。

意在驱毒辟邪。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有着一套完整的。

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
性又有差异性的民俗活动。

而且“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

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先后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