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体会和心声

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体会和心声
【最新版】
目录
1.韩国申遗端午节的背景
2.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争议
3.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体会
4.韩国申遗端午节的心声
正文
【提纲】详解
1.韩国申遗端午节的背景
韩国申遗端午节,是指韩国试图将端午节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其后传播至韩国等亚洲国家。
韩国在申遗过程中,对端午节的来源、历史和传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证明其在韩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争议
韩国申遗端午节引发了诸多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韩国对端午节的起源和传播做出了贡献,申遗有助于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传统。
另一方面,更多人认为韩国申遗端午节是在争夺文化资源,甚至有“文化侵略”的嫌疑。
在中国,这一事件引起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反应,许多人认为端午节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不应被其他国家申遗。
3.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体会
韩国申遗端午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对同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会有所差异。
韩国申遗端午节,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传承
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4.韩国申遗端午节的心声
面对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争议,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与传播成为常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也要坚定自己的文化立场。
对于端午节这样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它的价值。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摘要:韩国申遗工程有盗用中华文化的嫌疑,引起了国内关于中华文化的热议和反思。
比照韩国对待传统文化的积极保护和传承态度,国内的文化保护却显得薄弱无力。
特殊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开始淡忘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中国是时候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字: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全球化文化冲击文化保护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她,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自是不用多说。
历时千年,各种文化习俗向来是沿袭至今,只无非,这种传承随着岁月的洗礼却是开始慢慢淡化开来。
就拿节日来说,传统佳节渐渐变得空有其表,人们只关注会放假几天,却忽略了其暗地里的文化内涵。
可最近,一系列事情却是为国人敲响了警钟——韩国的申遗工程有了染指中国文化之嫌。
“端五节〞,“暖炕〞这些暧昧的申遗工程引起了热议。
这时,人们才开始对逐渐淡忘的文化产生了重视。
韩国,与中国不同,他没有中国悠久的历史,更没有中国宏伟的幅员。
可就是这么个国家,在文化的保护上却是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我国现有 28 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数量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
韩国历史远无我国悠久,面积也仅 10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浙江省大,却也有 7 处世界文化遗产。
2022 年底,热中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五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2022 年,韩国申遗又有大动作。
韩国政府方案为分布在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日军慰安妇纪录申遗,争取 2022 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韩国人的方案是,先行调查韩国国内、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的慰安妇资料现状并编辑目录,至 2022 年底完成目录化工作,再提交给韩国文化财厅作为申遗对象。
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第一篇: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
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
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
主要内容有: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
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
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
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
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
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
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跟我们的端午节有什么区别!值得深思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跟我们的端午节有什么区别!值得深思运用中国八卦的韩国国旗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那为什么韩国也有端午祭了,这个还得从历史角度来说韩国在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韩国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一样,都是农历五月初五江陵端午祭在韩国相当普及根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
韩国妇女用菖蒲汤洗头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为了祈求河神不要淹没他们种的水稻因为五月份是涨水的季节。
而我国的端午节是传说因为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韩国端午祭活动有很多比如吃艾子糕、摔跤、投壶、祭祀、荡秋千、棋王比赛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
但这其中祭祀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主要内容。
而我国端午节活动主要就只有吃粽子和赛龙舟,两者活动内容差别很大。
韩国端午祭荡秋千(图片来源于网络)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
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
按照韩国传统风俗,在端午节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然后妇女们还要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
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这些都有着独特的端午特色。
中国小学生包粽子(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韩国端午祭并不是我国的端午节,但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要不然他们为什么也叫节日里面也有“端午”这两个字,而且为什么和我们的端午节还是同一天,这都是巧合吗?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近年来,韩国不断致力于申遗中国文化遗产,这一行为不仅表明韩国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尊重,也体现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来看,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韩国文化及全球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涵盖了艺术、建筑、文学、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韩国恭州高句丽王陵申遗成功,这一遗产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之处。
高句丽王陵是高句丽王朝的王室陵墓,以其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壁画而闻名,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绘画技巧。
此外,中国的文学经典也在韩国得到了高度关注,如《论语》、《诗经》、《孙子兵法》等。
这些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国哲学、文化和军事智慧的精粹,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韩国作为中国的东邻,历史上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广泛影响。
韩国申遗中国文化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更是对韩国文化与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证明。
例如,韩国申遗成功的项目中,有许多与中华文明紧密相关,如韩国的“张仲景医学传统”、刻有佛经的石窟寺庙等。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对韩国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国申遗的石窟寺庙则是韩国佛教与中国佛教交流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申遗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性,并向世界传递了中韩两国文化交往的历史沉淀与成果。
最后,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力。
秉承“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共同性”理念,在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同时,中国也传播与推广其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韩国申遗中国文化的成功,无疑为世界提供了更多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机会。
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中国文化得以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为世界各国了解并尊重中国文化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韩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2005年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韩国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暂且抛开民族情绪,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确实与韩国还有一段差距。
因此,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
关键词:立法制度体系经验那么,当今韩国是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呢?1.有效的立法和完善的制度保证韩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着力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并于1962年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
在韩国,文化财(文化遗产)分两部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又根据其表述形式分为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历史、自然的知识和实践等,半个世纪以来,韩国已经陆续公布了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文化财保护法》根据价值大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等级,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省、市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给予50%经费保障,剩余由所在地区筹集资助。
同时,《韩国文化财保护法》还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韩国政府、社会团体、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非常重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体制、奖惩办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韩国政府制定了金字塔式的文化传承人制度,最顶层被授予“保有者”的称号,他们是全国具有传统文化技能、民间文化艺能或者是掌握传统工艺制作、加工的最杰出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共有199名,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人无不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保护和财政支持,同时也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
国家给予他们用于公演、展示会等各种活动以及用于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同时政府还提供每同时政府还提供每人每月100万韩元的生活补助并提供一系列医疗保障制度,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以端午祭申遗成功为视点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以端午节申遗成功为例,韩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 们学习。首先,韩国政府对端午节申遗给予了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的团队进行 研究和申遗工作。其次,韩国在端午节申遗过程中,注重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 味,并创新性地融入了现代元素。此外,韩国的申遗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 认可,这得益于他们在国际宣传和推广方面所做的努力。
二、政策概述
二、政策概述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目的: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旨在保护和传承韩国的历史和 文化传统,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二、政策概述
2、实施方式:韩国采用国家、地方自治团体和国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 相关政策。
主题阐述
其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韩国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宣传和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广大民众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我国也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主题阐述
最后,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韩国政府注重与民间组织合作,鼓励公民参与 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来。我国也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韩国端午:特征与韩中端午申遗后的文化反思
韩中端午申遗事件引起了广泛的文化反思。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关于文化 遗产的争议,实质上却涉及到文化传承、民族认同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首先, 对于文化传承而言,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更好的 传承和发扬。申遗不是目的,而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手段。中国应当学习韩国的 经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端午节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不仅赋予了中国人民以独特的文化认同感,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面临着各种文化冲击和影响的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而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个典范。
首先,韩国端午祭作为中国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在韩国得以传承和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韩国端午祭是韩国人民为了祭祖、除疫、祈祷丰收之意而举行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的端午节有着相似的起源和传统活动。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不仅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成果。
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虽然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面临过多次战争、灾难和文化断层的威胁,但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制度,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是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虽然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了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许多传统文化习惯逐渐被遗忘或边缘化。
其次,文化市场的商业化和商品化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满足商业利益和消费需求,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真实性。
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努力,以及加强教育和宣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
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
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
主要内容有:
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
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
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
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
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
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
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必须是有世界性影响的。
我们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等只是停留在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很平淡,这样不可能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
三、必须是有创造性。
我们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必须有创新并且和现代形式结合的这种新创意,这样才能保护这些无形文化遗产。
(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