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教学设计方案.doc

合集下载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大铁椎传/魏禧》,让学生了解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能够理解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5. 针对《大铁椎传》设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4. 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述《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探讨《大铁椎传》的艺术特色,介绍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4. 第四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深入分析《大铁椎传》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5. 第五课时: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大铁椎传》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

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

难点:1. 对《大铁椎传》中的深层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大铁椎传》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大铁椎传》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铁椎的生平事迹。

大铁椎是明代末年的一位抗击倭寇的英雄,他用自己的铁椎武器,英勇抵抗倭寇的侵略,保卫家乡和人民的安全。

2. 课文解析:(1)第一部分(1-3段):描述了大铁椎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正义。

(2)第二部分(4-6段):讲述了大铁椎与倭寇的战斗经历,突显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3)第三部分(7-9段):描述了大铁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他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和坚守。

(4)第四部分(10-12段):讲述了大铁椎的结局,以及他对家乡和人民的贡献。

3. 讨论问题:(1)大铁椎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他的英勇和正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大铁椎与倭寇的战斗中,他运用了怎样的智慧和策略?(3)大铁椎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和坚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背景和主人公大铁椎。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讨论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4. 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课文内容,对大铁椎的形象和主题进行归纳和讲解。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大铁椎的形象特征和战斗场景的思维导图。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大铁椎英勇和正义的敬佩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大铁椎传》这篇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大铁椎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解读魏禧的文风和写作技巧。

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铁椎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大铁椎传》全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2.2 教学重点:重点解读《大铁椎传》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读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大铁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大铁椎传》,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文本的结构和主题。

3.3 课堂讲解:讲解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5 总结与反思: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2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进行课堂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

4.3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大铁椎传》原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课文《大铁椎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1.2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语气、句式和词义。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2.2 学会使用文言文词典和其他参考资料,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魏禧的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1.3.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3.3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大铁椎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2.1.2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2.1.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2.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2.2.3 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作者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大铁椎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2.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3.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3.4.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艺术特色。

3.5 文学鉴赏3.5.1 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感受文学魅力。

3.5.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最新整理大铁椎传教学设计河大版教案.doc

最新整理大铁椎传教学设计河大版教案.doc

《大铁椎传》教案1作者: 加入日期:07-01-xxxx十大铁椎传清河葛兵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如“省兄”、“健啖”、“囱户”、“言讫”、“屏息”等。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3、了解本文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开篇点题。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

魏禧:字叔子,又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清代散文家。

文体:人物传记三、明确本文目标。

(出示小黑板)四、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让学生掌握生字)省兄 (xǐng) 健啖(dàn)拱揖(yī)囱户(chuāng)言讫(qì) 强留(qiǎng) 屏息(bǐng) 鼾睡(hān)五、学生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本文,并指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六、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难点句子,并点拔:1、一词多义:貌甚寝(形容词,丑陋。

)寝既同寝(动词,睡眠。

)多力善射(名词,气力。

)力力请客(形容词,极力。

)不知何许人(名词,处所,地方。

)许杀三十许人(形容词,表示大约的数量。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动词,骑。

)骑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骑马的人)2、通假字(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椎:通“锤”,锤子。

)(2)子灿见囱户皆闭,惊问信之。

(囱:通“窗”,窗户。

)七、学生速读课文,概括出本文叙述了有关大铁椎的哪两件事?从中表明大铁椎是一个怎样的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参考:事人的特点夜半外出杀响马,夺其物。

身怀绝技,行踪飘忽。

星夜与强盗决斗。

勇力过人,武艺高强。

八、讨论:宋将军这一人物,对表现大铁椎起到的作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衬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工技击不足用皆来学屏息观衬托大铁椎勇猛过人雄健股粟欲堕九、布置作业1、指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①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②“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大铁椎传》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一、导语《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二、感知形象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来自何方?生2:因何而来?生3:因何而去?生4:因何结仇?生5:武功何强?生6:着装何奇?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1)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了解《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写作背景。

1.1.2 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1.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写作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2.3 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魏禧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1.3.2 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责任感。

1.3.3 学会关爱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写作背景,概述课文内容。

2.2 课文解读2.2.1 梳理课文脉络,分析文章结构。

2.2.2 翻译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含义。

2.2.3 探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

2.3 课文赏析2.3.1 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2.3.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1.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1.3 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价值观。

3.2 教学难点3.2.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3.2.2 欣赏课文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4.1.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4.1.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1.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4.2 教学手段4.2.1 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

4.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简介作者魏禧及其写作背景。

5.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5.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创作背景,能够理解并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认识到大铁椎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分析:介绍《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1.2.2 语言特点:解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1.2.3 文化背景:介绍古代铁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让学生掌握《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创作背景。

2.1.2 理解并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1.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解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2.2 理解古代铁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1.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1.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例子,进行详细解析。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3.2.2 网络资源: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4.1.1 介绍作者魏禧:背景介绍、作品特点等。

4.1.2 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内容。

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4.2.2 回答问题:针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提问。

4.3 合作探讨4.3.1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3.2 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扣其乡及姓字(扣:通“叩”,询问)
3、词类活用:
(1)不冠不袜(冠、袜:名词作动词,戴帽、穿袜子)
(2)故仇我(仇:意动用法,以……为仇)
(3)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四面:名词作状语,从四面)
(4)客奋椎左右击(左右:名词作状语,向左右)
(5)则不快吾意(快: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
(四)分组讨论: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大铁椎”的形象?
1、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一个小组最多展示两种描写方法)
2、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点评并给积极展示的小组打分。
3、多媒体明确:
(1)外貌描写:
A.貌甚寝,不冠不袜,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表现其形象粗犷的性格)
B.右胁夹大铁椎(写椎不离身的习惯,强化其形象。)
(2)语言描写:
A.与人罕言语。
B.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许不知何许人(名词,处所,地方。)杀三十许人(形容词,表示 大约的数量。)
骑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动词,骑。)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骑马的人)
健雄健(健壮)健啖(善于)
省省兄河南 (看望)七省好事者(行政单位)
且祸且及汝(将要)贼能且众(而且)且欲观客所为(并且)
2、通假字: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椎:通“锤”,锤子。)
(六)深入探究:作者塑造“大铁椎”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和意图
补充作者生平:魏禧,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魏禧一家号哭不已,后曾策划组织义兵勤王。清初,朝廷召他作官,作为明朝遗民,魏禧称病不就。他自称写传记, “以为信史之藉手”,是为了见证民间无名之辈中也有奇才。作者花了相当的精力研读《左传》,写了十卷《左传经世》探讨治道与兵谋兵法,又曾广泛结交复明志士,但终无回天之力,难酬复国之志。所以,他以敬佩之情写大铁椎,也是写他心目中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写他心目中强烈的复明愿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大铁椎传
姓名
王金平
工作单位
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
年级学科
高二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大铁椎传》是清初文学家魏禧的一篇传记散文,被选入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作者运用简练却细腻的语言刻画出了一位使用大铁椎的“异人”英雄的形象。“大铁椎”具有貌寝(丑陋)、善啖、衣着朴素、沉默寡言、勇敢善斗等特征,人物形象突出,栩栩如生。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本文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行文简洁,行云流水;内容浅显,容易把握。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人物描写手法。
了解作者
写作意图
引领学生诵读李白《侠客行》
诵读李白《侠客行》
扩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评价设计:
小组展示打分:满分10分,根据展示的完善与否,酌情打分。
每个小组推举出的展示代表个人记2分。
七、教学板书
大铁椎传魏禧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侧面衬托:宋将军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首先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生兴趣;然后初步熟悉课文、排除语音障碍,诵读课文;接着进入课堂重点部分疏通课文,掌握本课的文言知识、文言现象;接下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最后做一点拓展延伸,扩展学生视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大铁椎这一人物性格,赏析大铁锤这一侠客形象,学习大铁椎除暴安良、豪爽侠义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课文中一词多义现象等文言词汇的积累。2、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大铁椎这一形象有何寄托。
教学手段:1、多媒体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但对于我们文科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对词语活用、文言句式、翻译等还不能了然于胸,大部分知识似懂非懂。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内容比较简单,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自学任务。而且只有在排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之后,才能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抛弃以前的教师一味灌输的做法,大胆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文中的“省”“工”“长”“过”等文言实词与“许”“以”等虚词,掌握“冠”“仇”“力”等词的特殊用法,提高文言自学能力。
2、进一步熟悉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侧面烘托等。
(二)过程和方法:
1、自学课文的字词句,教师点拨,解答难点。
2、诵读、积累、讨论、探究、小组合作。
预习要求:
1、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能自主翻译课文。
2、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武侠小说中常说到侠肝义胆一词。那什么是侠义呢?(请学生齐读下面一段话,出示PPT)
有人说侠义是逍遥自在,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有人说侠义是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人说侠义是不畏强权,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替天行道;有人说侠义是重情重义,出生入死,为朋友两肋插刀;有人说侠义是快意恩仇,忍辱负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有人说侠义是武功盖世,身怀绝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么今天我们学习《大铁椎传》,看一看这篇传记塑造了怎样的一位侠客形象。
2、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3、文章共五段,每组一段课文。学生分组展示。(翻译课文,并讲解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
4、回答学生们小纸条提出的问题。
5、点评小组展示情况并为积极展示的小组打分。
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寝貌甚寝(形容词,丑陋。)既同寝(动词,睡眠。)
力多力善射(名词,气力。)力请客(形容词,极力。)
2、本节课最满意的地方是学生们比较积极踊跃,讨论的很认真,回答问题也有深度,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个性解读。
3、不足之处是最后的探究题,探讨得不够深入,有些匆忙。这主要是因为对魏禧了解得太少。如果课前,印发了有关魏禧的资料就会好一些。
(八)拓展延伸:熟读并背诵李白的《侠客行》
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愧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九)作业:
熟读课文并翻译课文第四、五段。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武侠小说中常说到侠肝义胆一词。那什么是侠义呢?
多媒体展示“侠义是什么?”
学生齐读:有人说侠义是逍遥自在,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有人说侠义是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人说侠义是不畏强权,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替天行道;有人说侠义是重情重义,出生入死,为朋友两肋插刀;有人说侠义是快意恩仇,忍辱负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有人说侠义是武功盖世,身怀绝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七)结语:
人们喜爱侠义之士,其着眼点并不在于那些绝世武功,而是在他们身上,人们寄托了自己自由的梦想,反抗的血性;在他们身上,看到人性的磊落亮堂,阳刚健全。在他们身上,展示着真正的潇洒人生,真正的辉煌生命。人生如此,复有何憾?这样的侠客,英雄,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而侠客精神,已化为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A.用环境描写衬托:“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衬托月夜打斗的精彩。
B.以响马贼的人多势众、来势汹汹从侧面反衬大铁椎的武艺高强
C.以宋将军的观战反应来反衬:宋将军自恃“工技击”、武艺高强,可是在观看“大铁椎”杀马贼的时候,“股栗欲堕”,这一描写衬托出了“大铁椎”的勇猛过人。
(五)教师小结:
从古至今,从春秋刺客专诸,战国侠士荆轲,汉时任侠季诺,唐时虬髯客、昆仑奴,侠客形象已深入人心。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武功高强,锄强扶弱;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出入于生死线上,显威于掌风剑影之中;一旦功成,飘然身退。
(二)读课文疏通字词句。
1、强调字词读音。
省兄 (xǐng)健啖(dàn)拱揖(yī)言讫(qì)强留(qiǎng)屏息(bǐng)鼾睡(hān)
2、找学生读课文纠正字音。
3、播放名家的朗诵。
(三)引导学生疏通课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互相纠正,教师点拨并明确疑难的知识)
1、借助词典和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字句,自主翻译课文。
激发兴趣,
导入课文。
指导学生疏通课文
1、学生自读疏通课文,把握文言知识。
2、讨论总结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多媒体展示重点内容)
夯实文言基础
指导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大铁椎”的形象?(用多媒体展示结果)
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么一位侠客?有何寄托?
C.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D.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E.吾去矣!
总结:“罕言语”,且话语短促明快,斩钉截铁,铮铮有声,显示了他的深沉、豪爽、自信、敢作敢为。
(3)动作描写:
A.言讫不见。
B.从容挥椎
C.东向驰去……
总结:表现其精武术,有神力,性格豪爽,武艺高强,行踪飘忽。
(4)侧面描写之衬托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