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期末论文
中国当代电影美学论文(共2篇)

中国当代电影美学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电影美学是门类美学的一种,又与实用美学相关。
电影美学所研究的应是电影艺术的审美特性、审美规律、审美形态,以及文化哲学、文艺思潮等内容,同时电影美学应与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相连。
此外电影美学理论还具有哲学属性,应涵盖电影诗学与电影哲学。
电影美学应与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相连。
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当代电影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1篇;中国当代电影批评需要“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作为指导原则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生产和消费已逐渐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与之相应的电影批评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电影生产与电影批评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有利于我们这个时代融合了最丰富艺术手法的艺术门类,在符合我国自身社会历史文化要求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当下的电影批评涉及诸多领域,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层面的电影文学批评、影视产业层面的电影文化批评、市场经济层面的商业媒体批评以及网络语境下的受众自发批评等。
这些批评途径往往因立场不一、视角不同和知识结构有别,而在批评标准上呈现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是我国当代电影批评建立良性批评生态的必然,但多元格局并不排斥和否定对批评标准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性原则,因为后者将有助于多种批评标准在具有参照功能的平台上展开有效对话。
这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
一、“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对于中国当代电影批评的意义中国当代电影批评是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它们共同置身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中国化发展的语境中。
“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对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工作发挥理论框架的作用。
“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批评实践中被明确提出的“最高的标准”。
但批评标准并不是孤立的,它是文艺观念在文艺批评层面的投射。
电影鉴赏的论文方面范文

电影鉴赏的论文方面范文浅析电影《西游·降魔篇》之美学关于美学,学界给出这样的解读:美是理念,是生活,是一种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着紧密联系的存在。
黑格尔的《美学》中提到:艺术是美的最高和最典型的形态,美学只需研究艺术就足够了。
电影作为一门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集视觉和听觉于一体,容纳包括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等多种艺术形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因此,从美学角度对电影进行解读具有特别的意义。
2021年2月10日,由周星驰作为总制片人,并兼任监制、编剧、导演的3D巨制电影《西游?降魔篇》震撼上映,以215亿美元票房刷新华语片全球票房纪录,成为彼时全球最卖座的华语电影。
《西游?降魔篇》故事背景源于《西游记》,却放弃了对《西游记》中经典情节的再现,这是一部以降魔为主题,而以人间大爱奠定电影基调的讴歌人性本真的神话电影,故事架构远离生活,但周星驰却用他特有的“周氏幽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特别而纯粹的心灵之旅。
电影中3D技术的运用为观众营造了极其丰富的视觉效果,周星驰别具匠心的想象力使整部影片彰显无限的魅力,而他关于人性真善美的把握,更是赋予整部电影别具一格的美学意味。
一、人性的至善之美《西游?降魔篇》中的核心人物陈玄奘的原型是《西游记》中的唐三藏,电影关于这个角色的交代是唐三藏的年轻时期,是一个在师父心目中“差了一点点”的驱魔人。
陈玄奘的出场带有一丝戏谑的意味,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甚至在收服河妖的时候颇显幼稚,但一旦深究这个人物,其所承载的至善至美则喷薄而出,感人至深。
一陈玄奘的至善影片中在备受河妖侵扰的沿海渔村,人心惶惶,村民为了早日结束这种痛苦邀请了一位道士来收妖,无奈这位道士只是一位招摇撞骗之徒,一番折腾之后不但没有收服河妖反而炸死了一条生性善良的古氏鱼,但这条古氏鱼体型之大并不被渔民常见,因此渔民信以为真,对道士百般膜拜。
此时,驱魔人陈玄奘看出其中破绽,但村民并不相信他的话,并蜂拥而上对他暴打一番,但即使被打到嘴角流血,陈玄奘内心的善良还是促使他对村民发出小心河妖的提醒,无奈村民完全不相信他说的话。
影视美学论文

浓墨重彩酣畅淋漓——试析张艺谋电影的美学特质摘要:张艺谋,这是当前中国电影界上的一个重量级名字。
二十年来,在中国电影面临时代困惑的时候,他凭借一股锐气带来了艺术的创新、文化的颠覆,将中国电影推向了一个高峰;他以大胆的实践、广阔的胸襟重新为中国电影撑起了一片天地。
在他执导的众多影片中,早期拍摄的《红高粱》等经典,不仅震动了中国电影界,更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张艺谋在电影色彩、造型艺术和叙事手段上不懈探索,大大加强了其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丰富了观众的视觉审美体验。
关键词:色彩语言叙事方式内聚焦象征性创造性作为我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之一,张艺谋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自身较为鲜明的创作风格。
本文通过对张艺谋所执导的电影之分析,探求其间的独到审美意蕴。
一、斑斓瑰丽的色彩语言作为一种美学形态,电影色彩是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之一,离开了色彩的诠释,电影艺术将黯然失色。
“色彩是—门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
”①电影艺术中的色彩象征地表达出情感与主题;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又构成完美的艺术效果,推动电影艺术向着富于文化哲理意蕴的纵深发展。
张艺谋擅长运用缤纷的色彩为其电影谱写华美乐章,其电影中的色彩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而且使电影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气质与美感,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审美张力和表现内涵。
1、对红色的偏爱张艺谋的电影之旅也是色彩之旅,色彩的运用是其画面造型、影片表达的主要手段。
而几乎他的每一部电影中都显示出红色的显著地位:他的影片的片头字幕基本都是红色,如《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英雄》等等;其次是从服饰到道具再到场景,红色被最大限度地运用了:如《红高粱》中的红轿子、红盖头、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秋菊打官司》中成串的红辣椒;《英雄》中漫天黄叶中飞舞的两位红衣侠女等等。
电影美学论文

安阳工学院电影美学学生姓名:杨随新学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生学号:200901060062教课老师:刘潇电影美学《美丽人生》观后感在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戏剧片配乐三项大奖,一举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的黑马。
像这种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辛德勒名单》。
然而天性乐观幽默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丽人生》,即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找到了一种美丽。
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主演: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片长:116分钟上映时间:1997年12月20日《美丽人生》这部影片是由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兼导演罗伯特。
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剧片,除了奥斯卡金像奖以外,该片还曾获得过总共二十八项国际大奖,在全球佳评如潮。
《美丽人生》在美国的票房已经超过《邮差》,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外语片。
这绝对不是一场悲剧,从一开始圭多搞笑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时候种种离谱的举动,特别是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舞的情节将喜剧的因素加强到了闹剧的程度,有趣的场面甚至不断贯穿在集中营里,就是圭多最后被押走处死时,出现在躲在铁箱里的约书亚面前的也是一个扮着小丑夸张模样的爸爸。
编导以喜剧的手法表现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难道是为了媚俗大众不惜而故意削弱电影的思想性。
其实恰恰相反,悲剧才是媚俗。
贝尼尼这么处理就是为了不媚俗,为了表现更深层的思想,不让观众再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
试想,圭多在狱中仅仅是为了约书亚心灵不受到伤害才故意“欺骗”他的吗?难道圭多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吗: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他们:热爱生活的人们。
美学原理论文

1、简述影视的艺术性。
答: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电影《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都是很短的生活片段,如同日常生活画面一样。
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电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立体电影、全景电影,没有一项不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影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更加充分地显示出高科技手段带给电影艺术的充分想象与发展空间。
电影的综合艺术性:电影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它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电影艺术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
它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服装、化妆等多种职能部门的电影工作者集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庞大的电影艺术工程。
电影受到文学的影响极大。
电影艺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文学剧本,电影艺术从文学中吸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和叙事手段。
电影从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电影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在线条的运用、光影的处理、色彩的选择、形体的构置等多个方面,电影艺术亦广泛地吸收了姊妹艺术的文化营养。
2、简述奥斯卡奖。
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别称。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由多家美国工业界巨头于1927年5月组织成立的一个职业电影人的荣誉性组织,其宗旨就是提高电影的艺术质量。
至1999年,学院已有6000多名成员。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
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
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
金像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
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
电影美学欣赏论文

好莱坞歌舞片的发展及对中国电影的影响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诞生,打破了32年以来电影的“沉默不语”,以其部分有声影像震惊了世界,宣告电影有声时代的到来;1929年,米高梅公司推出首部“百分之百对白,百分之百歌唱”的《百老汇的旋律》,宣告“歌舞片”时代开始,并在之后40年间长足发展。
30年代是好莱坞歌舞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在30年代早期的歌舞片中,“后台次情节”是常见的叙事模式。
歌舞表演的走势和情绪以后台情节为框架,叙事和主题主要还是为前台表演作陪衬的。
1933年华纳公司拍摄的《1933年的淘金女郎》和《第42街》对静态拍摄模式的突破以及对后台故事的强化,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标志着歌舞片开始走向成熟。
《1933年的淘金女郎》的成功“得益于巴斯比·伯克利的编舞才华和对宏大舞蹈场面的调控能力”。
作为华纳兄弟公司最著名的歌舞编导之一,巴斯比·伯克利开创了歌舞片“鸿篇巨制”的呈现模式,并实现了镜头的自由运动。
获得第二十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和最佳音乐原著配乐金像奖的《绿野仙踪》(1939),在歌舞表演中杂糅进魔幻的成分,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追寻真善美的故事,开辟了歌舞片的新思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0年代好莱坞经历了歌舞片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有人称40年代是歌舞片的“米高梅时代”,因为这一时期米高梅公司以大量杰出的作品主宰了市场,这期间的歌舞片开始展现比之前“后台歌舞片”更为复杂的电影与叙事手法,将歌舞直接与情节冲突联系起来。
“‘生活就是音乐’的处理方法很大程度上把音乐片从禁锢的前台和后台的环境中解放了出来,主要人物可以不受拘束地在任何情境里放声歌唱而观众不会感到突然,歌声就象话语一样直接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
”形式的解放使得歌舞片能够更绚丽地打造好莱坞式乌托邦的蓝图,更自如地展现美国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
“不论是歌舞片中朝气蓬勃的情绪,还是歌舞升平的愉快表演,都显示了二战胜利后美国公众对美好前景的欢欣鼓舞以及对‘美国梦’的坚定信心”。
影视欣赏论文

影视欣赏论文第一篇:影视欣赏论文影视欣赏学会欣赏电影的美现在我们都知道,影视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彩。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影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
影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形成了今天多彩的影视世界。
欣赏好的影视作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读懂电影,读懂电影中的人物,感情却是一门学问。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在我看来,正如一个文盲不可能欣赏文学佳作一样,同样一个连电影都看不懂的人也是不可能欣赏电影。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达到“欣赏”的水平呢?这就需要懂得电影艺术的语言、电影的特点,乃至和电影相关的其它艺术。
欣赏电影又是一个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过程。
因此,那种一边看影片、一边吃零食的观众,是不可能体验到影片中所蕴含着的真正的、深厚的美。
一切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语言——艺术的语言,不懂得艺术的语言,就不可能欣赏艺术,甚至不可能理解艺术。
因此,为了能够“欣赏”,首先就要懂得电影中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思想、感情的工具,然而语言并不仅仅是指一般人所理解的文字语言。
语言基本上可以分为文字语言和非文字语言。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自己不同的语言。
正是由于电影对生活的逼真还原,又有声音和色彩,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大的误会,使人认为似乎电影、电视是不需要经过任何学习就能够看懂乃至会欣赏的。
但是作为一位真正想走进影视艺术、并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的人来说,就必须了解一些电影的语言,这样才能从“看”影视上升到“欣赏”影视艺术。
一部成功的电影,是具有生命,以及延续的,能够给人以无尽回想的余地。
影视中很多的元素,光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环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不同的光影,光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是影视作品中重要的造型手段,光,折射了影视的魅力,影视因光而与众不同显得更有魅力!影视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也就离不开光线。
光是具体影像存在的基础,也是画面造型的基本技巧。
影视美学论文

影视美学论文题目:电影是怎样炼成的——视觉滞留的艺术学院:化学学院专业:化学生物学姓名:肖溪学号:10507221关键词:电影、美学、蒙太奇、视觉滞留、《一夜风流》、《罗马假日》、《日瓦戈医生》电影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发明,然后才导致新艺术的发现。
科学的现代综合化与整体化思潮,表明当代人类的思维已由原来的细分化单向发展转变为向细分化与综合化相渗透、相融合的整体综合化加速发展。
继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之后,皮耶茨等人于70年代提出了全息思维理论,不但揭示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综合化走势,并进而指出“文化中的一切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纵横绞结的。
每一点东西都反映在其余的一切东西之中”这愈加表明人类思维和现代科学的整体综合化的发展,对当代人类文化和艺术思维的整体综合趋向和电影电视整体综合美学的形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事实证明,自电影诞生以来,各国电影艺术家与理论家所创造的诸如传统主义、表现主义、纪实主义乃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理论话语,不但为当代影视这种整体化的交叉综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足的材料,使之具有无所不可综合交叉的可能性,并且从60年代起,已经在世界电影创作实践与理论探讨中由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呈现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整体综合趋向。
尽管人们为当今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和从未有过的困境而忧心忡忡,但同时又不能不惊叹电影在短暂的百年之间,神奇地跨越了其他古老艺术用了多少世纪才取得的历史进程,并携其姊妹媒体电视的手,涌入世界生活的每一角落。
为寻求并把握电影电视发展的规律,以建树有益于当代影视生存、发展、繁荣的理论策略及美学观念,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工作者,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今天的影视艺术“越来越综合化,同时也越来越个性化”,自觉把握着当代电影电视的整体综合美学新走势。
电影,也称映画。
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
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科技电影和电影中的高科技技术作为高科技产物代表的电脑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影产业中体现得日益明显。
如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电脑特技技术,就是运用电脑高科技手段对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很难或无法达到的图象目标,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弥补,从而达到与实景拍摄同样或近乎于实景拍摄效果的一种新兴技术。
如在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电脑特技便成功地“造”出了亿年前的恐龙,并与现代人类“同台演出”。
正是由于电脑特技技术出色的运用,使本片成为银色经典。
在很大程度上人依赖于这类高科技技术的电影可以被叫做“科技电影”,俗曰科幻片。
科幻片是电影的一大类型,历史悠久。
最早一部科幻片是法国导演梅里埃于1902年拍成的《月亮旅行记》,1968年,英国导演库布里克拍了一部杰出的科幻片《2001年:太空漫游记》,对人类命运和生存环境作了深刻的思考。
卢卡斯1977年的《星球大战》以新颖的特技和逼真的效果在全球掀起了“星战”热,票房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后来的《帝国反击战》和《武士的归来》,也引起轰动。
这套三部曲引发了一场电影技术革命。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特技广泛运用,许多想象中的东西可通过虚拟绘像和合成而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科幻片的题材范围也在扩大,从现代追溯至远古,从地球延伸至太空,恐龙、UFO、异形、外星人等都登上了银幕,科幻片方兴未艾。
像《侏罗纪公园》及其续集《迷失的世界》和描写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独立日》,以及在未来世界锄暴安良的《黑衣人》、《第五元素》,还有以怪兽为主角的系列片《哥斯拉》等都引人注目。
科幻片大量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从而带动了电影特技的迅速发展。
科幻片并不是从头至尾充满了高科技技术,但是它们都在电影制作中大量运用高科技对影片进行完善和补充。
从《星球大战》到《星球大战前传》,从《谍中谍》到《谍中谍Ⅱ》,还有诸如《异形》、《独立日》等成功的影片,不难掂量出高科技手段在整个片子中所占的分量。
显然,它们应属于“科技电影”。
就是《角斗士》等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科幻片也无一例外都散发着一股强烈的“科技味”。
还有一部《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又名《黑客帝国》)的影片,看过以后才叫人为片中各种惊心动魄又奇妙无穷的镜头叫好。
试问:如果没有电脑特技的帮助,观众会有这样的眼福?现在,观众看电影有一半是看技术,《黑客帝国》、《X战警》、《泰坦尼克号》这种好莱坞视觉系影片自不待言,连《小鸡快跑》胶泥动画也变成电脑特效的天下。
号称史上最宏大的韩国片,拍了四个月,动用8000演员的“韩国红楼梦”——《春香传》(Chun hyang),里面墓地鬼火飞舞的镜头也是电脑特效做出来的。
法国导演比托夫曾经说:我们要闹革命对抗好莱坞,手段就是:电影以后不用胶片改成DV。
看来,至少在数字影像使用问题上,全世界导演已经有了共同的确信。
《剑鱼行动》里有个比较酷的镜头:一个人体炸弹爆炸的场面,爆炸火光迸射、人在冲击波中倒飞20米开外、警车连连翻滚、玻璃爆裂……,一切细节尽收眼底。
在港片里,通常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火球升空,可是在导演多米尼克·西纳手里,历经三个月时间筹备,动用了135台摄像机同步拍摄。
至于《古墓丽影》,劳拉绑着弹索勇斗匪徒那场戏,实在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卧虎藏龙》里的飞檐走壁。
但凡第二个以后的吃螃蟹者,无论再怎样努力大嚼也不会被封作真的勇士。
起初想看《剑鱼行动》只是很单纯地受骗,听说里面创造出一套真人可以进入现实网络拿钱的系统,就想去见识一下好莱坞瞎掰的能力。
看完以后总结经验教训,IT界有段评价电影中电脑使用画面的牢骚最合适该片独享:“通常用解码器要算几个月的密码,512位也好,上千位也罢,人家动动指头一分钟就搞定。
”《剑鱼行动》中,这个期限不多不少正好一分钟。
其实从很早开始,电影中好莱坞明星们使用电脑的各种伎俩已经开始叫技术人员忍无可忍,我们不妨稍稍在此做下归结:他们从来不使用Windows或者Linux,这种普及性广泛但是不够Cool的操作系统,但却可以毫无困难地通过互联网和全世界计算机终端相连接(当然,用word上网聊天的白痴版《第一次亲密接触》除外)。
他们通过网络入侵一台主机,不管什么协议,ping之类的基本动作是从来不需要理会的,主机永远提供足够的机会等待进攻。
只要是数据,万能格式,一拿来就能使用,数据传送时,荧屏上铁定会有010*******的数字来回闪烁。
就算只是随便发封邮件,英雄们的GUI(用户界面)都会超眩无比,使用的标准字号绝对不小于32。
写信那就更不用说了,32号而且往往加粗。
甭管特丽珑、晶平,还是苹果II机的显示器,电脑反射光足够照亮技术人员的脸,而且总绿得让人想起“圣诞怪杰”。
人类宇宙飞船的电脑系统和异型他们家的电脑巨无霸,肯定是由同一组设计人员完成开发的,不然怎么可能无缝连接地滴水不漏。
……话说回来,技术也依靠电影诸多怪想赚钱不少。
电脑游戏厂商不单可以把《黑客帝国》制作成RPG游戏,更抽象地说,他们还可以从这样的幻想片中寻找研发方向,其中的启示足够开动一部印钞机器。
曾经专门游戏开发人员推敲过《黑客帝国》里非常酷似MUD(Multiple User Dimension)游戏,而衍生出的虚拟社会中种种技术细节的实现可能。
结论是,这样的虚拟社会单从技术层面考虑,完全有可能实现,MUD已经进入图形时代,综合VR眼镜等辅助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终有一天玩家可以亲临其境进入MUD内部。
《黑客帝国》片中的特工,明显模仿游戏中的管理员(士兵或者巫师)而设置,尼奥死后复生等于掌握了游戏修改大法,可以自由修改程序,这些剧情在现阶段MUD游戏中都有痕迹可循。
当然,作为探索未来电脑技术发展的幻想片,《黑客帝国》让人逻辑混乱的地方也不少。
例如,除了能让故事好看以外,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曼菲斯要带领黑客英豪一次次亲身进入游戏内部。
黑客是利用何种技术(账号登陆或者是利用程序漏洞?)在母体监视下一次次入侵母体内部,而能力无边无界的母体,却从不针对自身漏洞做任何系统修复。
导演也只能推搪说,大概到时候电脑技术就是这样发展吧。
其实这正反映了科技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情况:在大胆科技幻想的前提下,必然存在更多的科学漏洞。
如果一部科技电影基于的故事情节和科学理论是完全自恰的,那么这部科技电影实际上在讲述我们已经熟悉的电影而不是一部幻想作品,是科学史而不是未来科学。
好莱坞近二、三十年来对电脑技术的大量应用、推广,事实上极大程度刺激了新电脑技术、新技术人员类别的产生,这对电脑技术发展、技术分工细化来说,实在功德无量。
反过来也促进了电影本身制作水平的提高和本身所蕴含的科学情节的理论性的升华。
我们在赞叹电影人宏伟幻想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制造出如此真实、绚烂图像的幕后技术英雄。
在连续四年时间内,获得奥斯卡视觉效果奖项提名的影片中的三部,都是采用Discreet 公司的inferno系统。
自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设立视觉效果奖项以来,已经有7部获奖影片是采用该软件完成其特效工作。
1999年,为表彰Discreet公司对世界电影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专门为该公司颁发了“科学与工程成就奖”。
澳大利亚的Animal Logic工作室利用非凡想象力,创造出《黑客帝国》中腾空射击、全方位拍摄等一系列影像经典镜头,足以载入电影史册。
《精灵鼠小弟》是第二部真人、3D动画合成影片,从Stuart真实到令人震撼的毛发、服装、动作中间,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电脑3D技术的大跨步飞跃。
片中,那只会说话的猫由Centropolis and Rhythm & Hues公司创造,Stuart逼真的毛发由Renderman制作完成,Stuart所有数位化服装由Maya Cloth在一位真裁缝的指导下绘制成功。
还有工业光魔公司,虽然《星战前传》被批判得一无是处(我就不是很喜欢这部片子),但是工业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ILM)无疑可算做电脑特效技术的开山鼻祖。
近30年来该公司和卢卡斯本人曾为电脑特效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成龙曾经说过,以前在香港拍一个Tilt(直摇),只要让摄影师坐在人字梯上,两个武行举着左右移动就可以完成。
然而这一切随着电脑技术对好莱坞的逐步入主,随着成龙对好莱坞义无反顾的投奔,已经成为历史。
技术、电影,电影、技术,不知不觉间这二者已经融为一体,你中有我,密不可分。
补遗:我们再来评为一下一些经典的科技电影中的高科技技术的运用:《X-战警》:耗资七千五百万美元制作的《X-战警》,除了动用大量电脑特技外,还有就是制造了80多个不同的场景,单就负责制作布景的工作人员就多达二百个,他们营造的场景包括伊丽莎白时代城堡、德军军营、印第安人村,及巨型基地。
最难的,就是制造磁力王的地下堡垒。
曾获奥斯卡提名最佳制作设计的John Myhre表示:“这个堡垒除用了大量的金属外,整个基地都由水包围。
我们先在场景铺满沥青,再制造一条‘护城河’,灌注十寸高的水,我们有时都要站在水中拍摄!”《黑客帝国》:《黑客帝国》应用了Discreet公司著名的高级影视特技制作系统inferno*的具有突破性的特技制作技术,重新定义了数字视觉效果创建和合成的新领域超常的现实世界、难以忘怀的人物角色和史诗般的战斗场面,经过inferno*这个首席的在线非压缩特技合成系统进行制作并取得了空前的写实主义效果。
《角斗士》:在马耳他,一大批能工巧将包括10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200名工人,用了19个星期,重建了辉煌的古罗马城,人们甚至可以嗅到角斗场上的血腥味,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阵阵杀气。
其实建筑队只重建角斗场高达52英尺的第一层,其余部分是用电脑来合成的。
《恐龙》:电影史上最大的巨制,迪士尼耗资3.5亿美元制作的《恐龙》,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实景拍摄加数码影像合二为一的电影,1300个电影特效镜头展现了活动的、写实的、会说话的三维恐龙和狐猴,将观众完全带入一个亦幻亦真的史前恐龙世界,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
《星球大战前传之幽灵的威胁》:现在,在新拍摄的《星球大战前传之幽灵的威胁》影片中,这把具有武力的光刀又回来了……但它是由新的强大的电影数字技术制作的。
位于美国加州的Industrial Light & Magic(ILM)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具有数字技术领先地位的电影特技制作公司,在这部影片中它制作了超常的现实世界、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和史诗般的战斗场面,整个影片达到了空前的逼真效果,艺术家用数字特技方式重新制作了那把具有传奇色彩的光刀,以及60个人物形象,整个影片的特技镜头超过了1950个。
《第五元素》:影片《第五元素》由Luc Besson执导,讲述的是250年后的未来,人类为拯救自身的命运、寻找空气、地、火、水和回教摩尔族人传说中的第五元素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