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型员工案例
办公室勾心斗角的案例

办公室勾心斗角的案例
办公室勾心斗角,是许多人工作时都面临的问题。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
小张是某公司的一名年轻职员,他在公司担任研发部的一名工程师。
因为工作表现突出,他很快得到了主管和同事们的认可。
但是,他周
围的同事很快开始对他产生了嫉妒和竞争心理,尤其是那些工作表现
不如他的同事。
一天,小张在办公室里偶然听到两个同事的对话,发现他们在私下里
议论他的工作能力,声称他并不是自己独立完成工作的。
虽然这话让
小张十分沮丧,但他并没有在办公室里表现出来。
他在工作中更加尽
心尽力,慢慢地赢回了其他同事的信任。
不过,这种勾心斗角的情况并没有结束。
某天,小张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指责小张的工作能力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和其他同
事的工作。
小张知道这封信是其他同事写的,他认为他们是因为嫉妒
而这样做的。
小张感到非常愤怒,但是他还是选择保持冷静,与主管
进行了一次独立的会面,向主管解释情况并提供了自己的工作成果证明。
主管非常感谢小张的勇气和谨慎,他表示会进一步调查事件并采取措施。
几天后,主管通知小张,公司已经找到了信的发件人,并对他进
行了惩罚。
在此后的工作中,小张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更加肯定的证明,他也逐渐与同事们建立了更好的合作关系。
小张的这段经历告诉我们,在办公室里,勾心斗角和竞争是常见的现象。
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冷静应对,保持良好的工作表现和合作态度。
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可以向同事们传递积极向上的信念,建立更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制度外管人案例解析大全_不和员工争利

案例作为管理者,目光需要长远一点,而不能为一点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
尤其是下属从自己嘴里“抠”出来的利益,更不能拿制度与规定去硬夺,否则将是得不偿失。
阿伟是公司里面的高级工程师,一次被外派去帮一家兄弟单位解决一项工程难题。
对方单位除了提供相应的报酬外,还将阿伟往返机票的钱预付给了公司。
十天后,阿伟顺利完成任务,准备打道回府,考虑到回程的当天是周末,阿伟便选择了坐火车而不是乘飞机,这样可以节约一笔费用。
阿伟打算拿这笔省下的钱买点东西去孝敬父母。
周一到公司报账,阿伟找出平时存下来的餐饮发票,凑足了一张机票的金额,然后同另一张机票一起贴到了报销单上。
不料,由于财务主管知道阿伟的行程,坚决要求他出示返程机票。
被逼无奈,尴尬无比的阿伟只好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财务主管。
没想到,财务主管不仅不体谅阿伟的辛苦,反倒是一副公事公办的蛮横状,态度极其强硬,并且一再强调必须要按公司财务制度办:经理级别以下员工出差,只报销路费和住宿费,员工的餐饮发票概不能报。
阿伟原本指望财务方面能通融一下,结果看到财务主管如此态度,不禁也是怒火直冒:机票钱对方公司已经付过了,自己不能报的话,那钱也是入公司的账。
这可是自己辛苦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硬座省下来的,凭什么不让报虽然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可对方却拿着着制度帽子压了过来,说得自己好像反倒是贪私利占公司便宜的小人一般。
老实巴交、笨嘴拙舌的阿伟被伶牙俐齿的财务主管一通奚落,又羞又恼,拿着票据就直奔老总办公室。
一路走,阿伟一边生气,一边也打定了主意:如果老总也这样对自己,也是这样来苛刻员工,自己立马走人。
自己凭技术吃饭,还就不信离了这公司就没了活路。
气得满面通红的阿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股脑儿全倒给了老总。
老总听完,二话没讲,接过报销单,在报销人一栏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签完字,老板站起身拍了拍阿伟的肩,嘱咐道:“让你受委屈了,这事情你没错,只是财务上有他们的制度,也不是要故意针对你一个人来为难你。
工作中以理服人的故事

工作中以理服人的故事在工作中,以理服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和态度。
下面就讲述一些关于工作中以理服人的故事,来展现这种态度的重要性。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销售人员的。
小张在一家大型家居公司工作,每天要和各种客户打交道。
有一次,他接待了一位特别难缠的客户,客户对产品质量提出了很多质疑,态度极为傲慢。
小张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听取客户的意见,然后向客户展示了公司的质量保证政策,以及产品的优势特点。
最终,客户被小张的专业知识和亲切态度所打动,决定购买产品并成为了公司的忠实客户。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跨国公司的办公室里。
小王是这家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和跨国合作伙伴们开会时,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沟通问题,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
而每当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小王总是冷静地解释各方的立场,耐心地协调双方的利益,并保持谦和的态度。
他的理性和理解让合作伙伴们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最终成功地解决了各种分歧。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一位领导的。
小李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项目经理,他的团队成员们经常会对工作中的分工和任务分配感到不满。
而小李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方式来约束他们,而是通过理性的交流和讨论,了解每个成员的想法和需求,然后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和意愿来调整任务分配。
在他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的工作士气得到了提高,团队合作也更加融洽。
以上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在工作中以理服人的重要性。
不管是面对客户、合作伙伴还是团队成员,以理服人都能化解矛盾,增进合作,最终达到共赢的目标。
作为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应该明白以理服人的价值所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和态度,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并取得成功。
推诿责任型员工案例

推诿责任型员工案例第一篇:推诿责任型员工案例推诿责任型员工案例【案例1】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从事这项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
小L自入公司以来,工作一向积极主动,能够向同事虚心请教学习,勇于处理较难问题,团结同事,服从安排,人际关系做的也比较好。
但小L有个最大的毛病是每次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差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关我什么事啊”或“这不是我的责任”。
后来部门工作进行了调整,工作任务加了订单处理发货。
打单员这个岗位和销售代表有紧密联系,也要求工作认真仔细有耐心有毅力。
在一次订单处理过程中,因为事先工作做的不够,客户退了一部分货。
经查实退货为磁带属音像制品,不适合学校图书馆学生借阅。
因考核标准里有退货,要实行经济惩罚。
所以,小L表示了不满,认为退货不关她的责任,是销售代表事先没说清楚要求。
并且有强烈的情绪,对其他同事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在和相关部门交接好退货工作后,立即和小L做了一次详谈。
首先强调了基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包括和销售代表关于目录订单的沟通等。
一个订单从开始做目录到最后的到货,整个过程都是打单员的责任。
任何一个环节有差错都是工作不到位,自己没有主动沟通,不能埋怨他人。
表扬其工作优秀突出之处,指出不足,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的教育。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小L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工作失误,承认了错误,自愿承担了责任,也表示吸取经验。
通过这一事件,小L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在以后的工作中没有出现类似问题,并且带动了同事的进步。
【案例2】A喜欢推脱责任。
你会听到他说,这是他们部门的原因,不关我的事情。
都是小王提的馊主意,要不是他,我早把它干好了。
经常听见A抱怨都是别人的问题,从来不找自己的原因。
因此,在工作方面,如果失败了,就找客观原因。
总之,就是别人的错,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当场就应该追问,你在工作中,尽到了哪些责任?你的责任是什么?其实,A之所以经常推托责任,是因为没有养成责任意识,不从主观找原因,老从客观找原因。
如何管理斤斤计较的员工和争胜逞强的员工

如何管理斤斤计较的员工和争胜逞强的员工话题:员工斤斤计较方式一、拒绝斤斤计较的员工的不合理要求在企业中,有不少斤斤计较的员工存在,这些人在没有利益冲突时,很难发觉他们自私的一面,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时,全会原形毕露。
其实,只要平日多加留意,也不难发现他们的自私心理。
自私的员工不论平时掩饰得怎样好,一旦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便很容易露出真面目。
例如:1.他会以各种理由,推卸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责任,如:“自己能力达不到”、“自己手上的工作已经太多了”、“本来自己做也不妨,但宁愿把机会留给别人”等。
2.眼见同事犯错,他只会在旁偷笑,决不会提醒同事,更不会鼎力相助。
3.在饭后结账时,总爱斤斤计较,或喜爱拿着单据逐项核对,这种人,不要期望他会在别人有困难时伸手帮忙。
其实只要认清身边的员工,哪些是自私自利的,自私的程度如何,便不会造成大的损失。
管理者对待斤斤计较的员工,要注意以下几点:(1)满足正当要求。
与这样的员工相处,对他的合理要求应给予满足,使他认识到管理者决不为难他,应该办的事情都会给他办。
(2)拒绝不合理要求。
对于员工的不合理要求,在委婉地道出被拒绝的原因之后,巧妙地劝阻他不要得陇望蜀。
(3)办事公平。
如果员工中有这样的人,当管理者制定利益计划时,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将计划公布于众,使在公平之中进行利益分配,这样便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不迁就争胜逞强的员工企业中也不乏其争胜逞强的员工。
这些人狂妄自大,自我炫耀,自我表现欲强烈,总是力求证明比别人强,比别人正确。
遇到竞争对手时,总想方设法地排挤人,不择手段地打击人,想在各方面占上风。
对这种员工,虽然瞧不起他们,但是为了顾全大局,往往迁就于他,让着他。
这样的做法合适吗?中国人主张“和为贵”,这无疑是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和目标。
为了整体利益考虑,求大同存小异,在某些方面作必要的退让,这也是一种高尚且聪明的交往方式。
“让”是一条途径,“争”是另一种必要的方式。
员工过失行为案例

员工过失行为案例案例一:迷糊的销售员小李。
小李在一家服装店做销售员。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特别时尚的大妈,说要找一件适合参加儿子婚礼穿的裙子。
小李呢,可能是早上没睡醒,迷迷糊糊的。
大妈说想要喜庆点的颜色,像红色之类的。
小李却一个劲儿地给大妈推荐黑色的小礼服,还说黑色显瘦又百搭。
大妈皱着眉头说:“我去参加婚礼,又不是去参加葬礼,你这孩子咋回事呢?”最后大妈气呼呼地走了。
这就是小李没有搞清楚顾客需求,还乱推荐商品的过失,白白损失了一笔生意。
案例二:粗心的程序员小赵。
小赵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
他们公司正在赶一个重要项目,要开发一款新的手机APP。
小赵负责编写其中一个登录注册的模块。
结果呢,他在代码里把用户密码的加密算法写错了一个关键的参数。
测试的时候,他也没仔细检查,就直接把这个有问题的版本提交上去了。
等到产品上线,用户们纷纷反馈说登录不了,或者密码总是错误。
这可把公司弄得焦头烂额,紧急召回小赵和团队重新检查代码,修复这个漏洞。
小赵的粗心大意差点让公司损失了大量的用户呢。
案例三:爱走神的前台小美。
小美是公司的前台,她的工作除了接待来访客人,就是转接电话。
有一次,公司正在等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来电,确定一个几百万的大项目的最终合作细节。
电话铃响了,小美当时正看着手机里的小视频,看入迷了。
她随手就接起电话,但是忘记问对方是谁,也没有按照流程记录来电信息。
她就对着电话说:“你等一下啊。
”然后就把电话搁在一边,继续看她的视频去了。
等她想起来的时候,电话已经被对方挂断了。
就因为她的这个走神和不专业的行为,公司差点错失这个重要的合作机会,老板知道后把小美狠狠批评了一顿。
斤斤计较而失败的事例

斤斤计较而失败的事例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
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吓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双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智者的眼里,这种认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有一句歌词叫作“计较太多人易老”,可是我却觉得”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朋友初涉社会,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这份工作她很喜欢,兼具挑战性和稳定性,长远看来也挺有发展的潜力。
她十分庆幸自己的好运,和同事混熟后,更觉得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很不错。
一天,她和同事在聊天时,-位比她晚进公司的同事问她月薪多少,两人比较之下,她发现自己此同事的月薪少了一千元。
“那个同事比我晚进公司,工作能力又没我强,月薪竟然比我高!真是太过分了!”她生气地说,从此上班也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心情。
她有种被打败的感觉,就连原来因为尽全力达成目标时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也弃之不顾。
那一千元夺走了她的自尊、内心平静和自给自足的快乐。
所有的事都没有改变,因为她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一些”我们终日计较自己“够不够多”,而忽视你内心真实需要的那份快乐。
相反,如果我们解开了这个结,可能会过得更轻松、自由。
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龄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十岁时,应该不再计较家里给的零花钱多少,不和别人家孩子比穿名牌服装。
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比穿,还情有可原,年纪到了一个“整数”,就该懂事了。
如果家计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年龄的孩子已应该知道父母挣钱不易,纵不能“提篮小卖拾煤渣”,也不可再给爹娘添堵心事了。
二十岁时,该不再计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计较父母的职业。
小故事 员工抱怨待遇不公平

小故事员工抱怨待遇不公平在一个大型企业中,有一个员工名叫小李,他在公司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
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待遇不公平,心里非常不满。
小李曾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勤勤恳恳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然而,他却发现,同样是做着相同工作的同事,待遇却远远超过了他。
他们不光拥有更高的工资,还享受到了更多的福利和奖励。
这让小李感到很不公平,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努力是否被认可。
于是,小李决定找到自己的直线上司,向他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疑虑。
他没有直接去抱怨,而是以一种探讨的方式来与直线上司进行对话。
他向上司提出了自己对于待遇不公平的感受,并尽量客观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疑虑。
直线上司认真倾听了小李的发言,并对他的表达给予了肯定。
上司告诉小李,公司在制定薪酬和福利政策时,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程度进行考量。
他解释说,可能是小李的工作表现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或者小李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力。
上司进一步鼓励小李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寻求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他告诉小李,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待遇水平。
上司还建议小李参加一些公司提供的培训课程,以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
小李听了上司的话后,深受鼓舞。
他明白了自己必须积极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而不是仅仅抱怨待遇的不公平。
于是,他开始主动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逐渐发现,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他的上司也开始给予他更多的重视和认可,给予他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
同事们也开始对他表示赞赏,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依赖和合作的人。
最后,小李终于获得了他期望的待遇提升,不仅仅是薪酬方面,还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他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争取到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抱怨待遇不公平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提升能力,才能够逐渐改变自己的处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斤斤计较型员工案例
【案例】
部门员工A跑到经理跟前,说:“经理,为什么我的岗位工资少了×××元......”“为什么要我做这个事,这是×××的工作”......相信这是很多管理人员经常碰到的情况,不管哪个部门或组织总有那么一些喜欢斤斤计较的员工。
[分析]此类员工的优点是平时工作能够按时完成,上级交待的事情一般能够及时去办,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上级要求做的工作也能够努力去做,一般不会给组织带来大的麻烦。
缺点是没有激情,缺乏主动性,存在等靠要的习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目光比较短浅。
很多时候为了很多小事或者牵涉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就爱斤斤计较,就容易闹情绪,喜欢钻牛角尖.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
[危害]
1.破坏组织的人际关系
2.削弱组织的竞争力
[应对方法]
我部门就有那么一两个喜欢斤斤计较的人,每回岗位工资一发下来,这几个人就喜欢计较一番,为什么他就多几十元,为什么自己少了多少元,总要进行一番比较,议论一番,发一顿牢骚。
有时部门位置需调整,他(她)就会找各种理由想要找个好点的位置坐,或者一旦安排他(她)帮一下别人的时候,又要嘟哝一番......这样的人员有时候让主管非常恼火,他们不但影响部门的情绪,破坏部门的团结,而且极大地削弱部门的竞争力。
如何有效管理这样的一些员工是所有管理者,特别是直接主管都要研究的课题,而我一向的对策是并不直接与这些人对着硬碰硬,而是采用迂回的战术,从思想上对这样一些人进行洗脑,先是经常单独将其叫出去谈话,了解这些人的想法,然后慢慢将话题引入其缺点所在,一起讨论斤斤计较对个人乃至一个组织带来的危害。
然后经常在开会或培训的时候有意识地找一些成功人士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小便宜的事例,潜移默化慢慢转变这些人的思想。
逐步帮助这些人树立自己的远景目标,经常给部门员工和他们讲解公司的远景和部门的远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讨论个人在部门和公司中能够到达的层次。
同时暗示部门其他人对这些人热情一些,不要与其斤斤计较。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人明显地收敛了许多,也许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慢慢有时牵涉到个人利益时也不再那么锱铢必较了,同时有时要他帮别人一下也能够很乐意地接受。
[结论]
针对这种类型的员工,重要的一点是从其思想上慢慢攻破,让其明白团队的目标所在,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帮助他树立自己远景目标,不再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