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
这个国家级中心将建设一大批分中心,建设标准与名单出炉!

这个国家级中心将建设一大批分中心,建设标准与名单出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如何建设?近日,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分别从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管理考核等角度明确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下称“分中心”)的建设要点。
2012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
经多年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纳入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在集聚医学创新资源、优化组织模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要点一分中心承担哪些任务?分中心旨在面向国家和区域临床医学科技创新需求,在国家中心的指导、管理和支持下,协同国家中心开展临床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分中心是国家中心创新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布局分中心建设?同一疾病领域/临床专科的国家中心要协同制定分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并报国家中心管理部门备案。
重大疾病领域(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疾病)须在各省级行政区域建设分中心,实现省级行政区域全覆盖;其他疾病领域/临床专科根据需求在省级行政区域建设分中心。
原则上每个疾病领域/临床专科的国家中心在每个省级行政区域建设不超过一家分中心。
国家中心应按照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考察申报分中心建设依托单位的业务水平、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建设分中心。
国家中心开展分中心建设的情况,将纳入绩效评估的重点内容。
三分中心建设申报流程是什么?申报分中心建设的依托单位应是已建有相应疾病领域/临床专科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在本省级区域内相关疾病/临床专科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处于领先水平。
分中心建设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家中心认定,报分中心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科技、卫生主管部门及国家中心管理部门备案。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开展建设,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为更好地推进中心建设发展,完善管理和强化支持,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需求(一)建设现状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
为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科技部会同原卫生部、原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12年启动了中心的建设工作。
目前,分3个批次共布局建设了32家中心,形成了联合26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2100余家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网络;建成60余个大型生物样本库、数据库和143个临床研究队列,覆盖人群706.05万人次,涉及60余个病种;自主或参与制定诊治指南规范151项(其中9项纳入国际指南)、制定国家标准42个;取得重大新药、医疗器械等科技成果专利254项,其中国际专利4项,实现专利转移转化9项;共完成了248项药物临床评价;各中心已建成20余个远程服务平台,年诊疗患者数量6万余人次;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网络服务等形式,共组织开展了172项适宜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基层推广活动,累计培训医务人员31.89万人次;建立了43个科普推广平台,自主设计了15个在线移动培训客户端(APP)。
中心的建设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在推动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支撑分级诊疗实施、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健康需求,构建健康医疗科技“精准对接”机制,形成了科技支撑健康扶贫工作的新模式。
(二)战略需求1. 加强中心建设是有效强化我国医学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许多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到临床应用。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发展规划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学研究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临床医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医学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制定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水平,提升我国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
在五年内,我们将致力于以下目标:建立完善的临床研究体系,提升临床研究质量;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团队,提高我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临床研究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
通过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建立以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临床研究中心,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临床研究网络。
加强临床研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临床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推进临床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应用。
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医疗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人员,提升我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临床医学研究活动,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实施;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临床医学研究的认知和支持。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建立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
我们也认识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将积极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在当今医疗环境中,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
医学人文课程作为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其设置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书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迫在眉睫。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将承担重要的临床研究任务,并提供临床教学与培训,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建设目标1. 加强临床基础研究:致力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推动疾病的机制研究,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2. 优化临床诊治流程:通过临床实践和疗效评估,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3. 推动医学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医学技术,研究开发新型诊疗设备和药物,提高国内医疗技术水平;4. 人才培养与交流:联合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临床医学人才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我国临床医学领域的综合实力。
三、建设内容与计划1. 配备先进设备:投入资金购置最新的医学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手术器械、实验室设备等,以支持临床研究和创新技术的开发;2. 招聘优秀人才: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临床医学研究人才,包括医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和临床专家等,形成强大的研究团队;3. 建立合作网络:与国内外著名医院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临床研究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4. 研究项目申报: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基金支持,开展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和药物创新研发;5. 临床教学与培训:承担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培训任务,提高临床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经费支持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
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基金是主要的经费来源,同时也将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资助。
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也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五、预期成效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产生丰硕的科研成果,并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
预期成效如下:1. 重要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 新的医学技术和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提高国内医学技术水平,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3. 人才培养和交流促进了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和学术交流,提升国内医学人才素质和竞争力。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规划发布

俸、 { 台 、 也 是 微
汽 { i 新。 ^ 、
型 健 体 系 专 科 阵
北 求 人 和 武 汉 人 I 践 地 永 搦 聊
{ l : 会实
7』 ] 1 | 】 I 】、 啦 ^ 、 。 嗣h l 弋f ^ : 魑 H
新。 程 院 川参 与陶 医 院改制 再下 一城
探索推进省部共建 中心 的建设 。
任 务一 币 点 腻 临床 锯 证 、 转 化 应 用 、 应 用
州f 及防控战略研究 整合集成 临床 医学研究资源和研 究力量 ,按照创新 全链条设计 、 一体化部署 . 重点开展临床循证研究
转化应用研 究、应用推广研究及 防控战略研究 四类 研究 开展 2 0 ~3 0项 万人 以上规模的疾 患者群队
列研 究 开发 5 0~ 8 O项疾病 综合治疗 方案 ,研究 制定不 少于 1 5项 国际水平的临床实践指南。
任务三 : 强化 医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 加强 临床科研资源共建共 享,推动生物样本 、医疗 健 康大数据等资源的高效 整合利用 .在各疾病 领域 建成 国际一流水平的 生物样 本库和数据库 .为离水 平科技攻关提供条 件平台支持 .建立 国家临床样本 平台 、国家健康 医疗研究大数据库和 药物和医疗器 械临床评价平 台,推 动国产药 品和 医疗器械加快进
临床医 学 研究 中心 管 理办 法 ( 2 0l 7 年 修订 ) 》 和《 国家 临床 医 学研 究 中心 运 仟绩 效 评似 山 襄( 1 J - t : 衍) ‘ 辽什 丈件对 未 来血 年 的 医学 中心 建 设与 布 局 提 出具 体 要求 , 到2 0 2 1 年底, 钳 对 重 人 前 求 I 嘤 恢 领 城 卡 “ 临眯 专 科擅 筹 建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493号(医疗体育类046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493号(医疗体育类04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8.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493号(医疗体育类046号)提案答复的函农工党中央:你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科技部,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建设研究型医院,推动科技创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和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医疗机构科研和疾病防治水平提升,全面提高诊疗服务质量的时代要求和重要选择,提高临床研究能力和水平是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
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等要求。
2012年,由科技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委联合启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目前已先后分四批次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20个疾病领域建成了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经过多年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为打通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搭建了平台,为促进研究型医院的科技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委将“新技术临床转化数量”和“取得临床相关国家专利数量”纳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通过医院评审等行政管理手段,促进医院提升医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一)关于建立支持研究性医院建设的长效机制。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1、研究中心概述1.1 背景1.2 目标和使命1.3 组织结构1.4 资金来源2、研究中心框架2.1 建设目标2.2 研究中心规划2.3 研究主题和方向2.4 研究团队组织和管理2.5 合作与交流3、研究中心项目3.1 项目策划与管理3.2 项目组织与运作3.3 项目进展与成果3.4 项目评估与改进4、人才培养与培训4.1 研究生培养计划4.2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4.3 学术交流和会议5、科研设施与平台建设5.1 实验室设施5.2 临床试验中心5.3 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6、经费管理6.1 经费申请与审批6.2 经费使用与管理6.3 经费监督与评估7、知识产权保护7.1 发明专利申请与管理7.2 著作权保护与管理8、社会影响与成果转化8.1 学术影响8.2 临床应用与推广8.3 政策倡导与参与9、风险管理与合规9.1 安全管理与监测9.2 质量管理与评估9.3 法律合规与道德准则10、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研究中心组织结构图、项目进展报告、经费使用报表等。
11、法律名词及注释11.1 机构法律名词:a)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指我国国家级的临床医学研究机构。
b) 临床试验:指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对新药物、新疗法、新技术进行应用性研究的活动。
c) 知识产权:指由人的智力活动创造出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权益。
11.2 法律注释:a)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基本法律,为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b) 《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我国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标准规范,旨在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和道德准则。
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状分析

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状分析临床医学研究在推动医学进步、提升疾病诊疗水平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重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临床医学研究是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对于提升疾病诊疗水平、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临床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此背景下,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在方法、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方法日益丰富,涵盖了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多种学科领域。
研究成果颇丰,不少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彰显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实力。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存在重研究、轻转化的现象,大量研究成果未能有效应用于临床实践,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资源分配不当: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热门领域研究资源丰富,而一些冷门领域则资源匮乏,不利于全面发展。
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科研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论文发表和项目申请,而忽视了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资金来源单一:我国临床医学研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而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导致研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纳入评价标准,鼓励研究者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
拓宽资金来源:政府应加大对临床医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同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研究领域,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格局,提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兼顾热门和非热门领域的研究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人才培养:重视临床医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科交叉,提高研究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内容
• 1. 国家中心超算平台介绍 • 2. 超算平台在国家中心的主要应用 • 3. 超算平台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展望
国家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
1. 国家中心超算平台是2018年九月底完成安装,目前正处于调试、优化,试运行阶段
2. 国家中心超算平台从硬件架构上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1). 通用计算节点:80台(192G内存/台, 2240个计算核心,峰值运算160 万亿次/ 秒 ); (2). 胖节点: 4台( 2TB内存/台, 360个计算核心,峰值运算11 万亿次/秒); (3). GPU计算节点:10台(CPU:292个计算核心,峰值运算能力为21万亿次/秒, GPU:32个GPU卡(8个v100,24个p100),126,976个CUDA运算核心,峰值运算能力 为168.8 万亿次/秒); (4). 并行存储:大容量并行存储系统,4台opara, 16台ostor(可用空间6PB); (5).计算网络:采用100Gbps EDR IB高速互联网络,实现本次所有配置100Gb高速 网卡节点的100Gbps全线速无阻塞互联。
人工智能系统BioMind
BioMind系统基本实现了对急性脑梗死和部分小血管病识别的高准确度
MR-T2*序列
准确度 0.847
MR-DWI序列
准确度 0.80
原始图像
医生标注 人工智能标注
人工智能系统BioMind
BioMind:脑出血的病灶识别率>90%
神经影像研究在超算平台上的应用
例如大脑皮层沟回的提取与计 算,传统工作站上每个人需要 20个小时左右的计算时间,如 果在一台四核工作站上,则 10000人左右的研究项目(比 如CNSR3),同时在四个CPU 内核上计算需要2000多天计算 时间。而在我们的超算平台上, 可以同时分配2000个核的计算 资源(72个双路计算节点), 基于任务并行的方法,则只需 要5天就可以算完。
神经元尺度的人脑连接组学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正在建造的浮点运算速度达到百亿 亿次(E级)的超级计算机Aurora21, 从2007年开始规划,计划2021年 建成,被称为国家的象征与科学领 域改变游戏规则的利器(是我们超 算平台计算能力的2500倍)。其 一个主要任务是用于模拟人脑神经 元之间的连接(人脑神经元连接达 到百万亿规模),将数百万二维脑 图像重构为三维的神经元级别的脑 连接组。
神经元尺度的人脑连接组学
谷歌最近提出一种自动神经元提取算法, 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Method上, 能够7天就能完成人类需要花10万小时 的标注任务。如果基于人工来判读, 100立方微米大概需要100万小时的人 工操作,这样大的工作量只能利用超级 计算机自动的去进行。
Januszewski, et.al., Nature Methods volume 15, pages605–610 (2018)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组学联合分析
将基因表达调控、组织表达特异性、信号通路等数据一并作为训练集, 能确定以往研究中未发现的易感基因,并从多个维度计算个体患病风险。
Manolio TA, et al. Finding the missing heritability of complex diseases. Nature. 2009;461(7265):747-53. Isakov O. Inflamm Bowel Dis. 2017;23(9):1516-23.
人脑连接组学在超算上的应用
脑网络的数学表达:图论 图论的数值计算:基于矩阵计算,可以在基 于共享内存、分布式、异构加速实现; 无向加权网络:对称矩阵 有向加权网络:非对称矩阵 基于核磁影像得到的矩阵:15000x15000
Bertolero,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765-777(2018)
人脑连接组学在超算上的应用
基于核磁共振图像重构得到的结构、功能人脑连接网络。
Koenigsberger,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9, 17-33(2018) Bullmore, Nature Review Neuroscience 10,186-198(2009)
3. 国家中心超级计算机总体计算能力理论峰值为360T Flops,其中CPU计算能力 占总体运算能力53%, GPU计算能力占总体计算能力47%。
国家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
国家中心超算平台主要应用内容
• 1. 生物信息学在超算平台上的应用; • 2. 神经系统人工智能在超算平台上的应用; • 3. 神经影像研究在超算平台上的应用; • 4. 人脑连接组学在超算平台上的应用。
神经影像研究在Biblioteka 算平台上的应用例如研究某种疾病病灶位置在某个 人群发病位置的分布,需要把个体 3D磁共振结构像配准到标准空间, 传统工作站上每个人需要7个小时左 右的计算时间,因此在一台四核工 作站上,则10000人左右的研究项 目(比如CNSR3),同时在四个 CPU内核上计算需要700多天计算 时间。而在我们的超算平台上,则 只需要一天就可以算完。
人脑连接组学在超算上的应用
大脑本身就是由神经元以及它们之间连接组成的复杂连接系统
十九世纪西班牙人Santiago Ramón y Cajal 第一次确立了神经元学说,即神经组织是由 多个微小的神经元连接组成的,基于这个学 说,现代网络神经科学才蓬勃发展起来。。
1. 大脑是由86亿个神经元已级万亿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组成的。 2. 一立方毫米的神经元可以产生1000TB的数据; 3. 当前世界最顶尖的研究,采用纳米级别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如果基于人 工来判读,100立方微米大概需要100万小时的人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