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摹印篆

合集下载

篆刻临摹技法

篆刻临摹技法

临摹技法传统的印章临摹一般有钩摹、摹刻、实临、意临与仿刻等几个步骤。

(一 ) 刀法篆刻使用的刀法可归纳为冲刀法和切刀法。

冲刀所表现的线条刚猛挺劲,流畅自然。

晚清吴让之、黄士陵和皖派印人多用此法,齐白石以单刀冲刀法将冲刀所表现出的刚猛挺劲发挥到极致。

切刀所刻出的线条虽不整齐但线条质感含蓄有力,张力极强。

浙派印人多用此法。

刀法训练1.长冲刀训练训练目的:培养流畅、准确的运刀方式及对刀势的感受能力,辨识各种不同方向、角度、速度所产生的线质。

A.刀杆与石面呈各种角度,运刀冲进辨识不同的角度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以掌握合理的、流畅的运刀方式。

B.用毛笔在石上画出‘回’形,以冲刀刻去墨痕,刀在运行时保持相应的流畅性,注意避免刀冲出墨痕外,以此锻炼运刀准确性。

C.在石面上进行横向、纵向的冲刀排线训练,强化对刀势的感受能力。

D.用毛笔在石面上画出圆环形,以最少的冲刀次数可去墨痕,刀与刀的连接应圆润光滑。

以此锻炼运刀的流畅性与柔韧性。

2.切刀训练训练目的:通过不同的切刀角度,辨识切刀所产生的线质与冲刀的差异。

A.调整刻刀切入时刀杆前后运动的幅度,并保持同一运动幅动连续切入,辨识不同幅度的线质,体验切刀的细腻性。

B.用毛笔在石面上画出回形,以熟练的切刀动作刻去墨痕。

注意刀与刀的衔接,以此锻炼线条的准确性。

3.冲刀与切刀结合及刮、削训练。

训练目的辨识冲刀与切刀效果的差异,分析冲切刀结合时冲刀与切刀的作用。

了解刮削等手法的运用对于线质的作用。

临摹过程:1.选好临习范本后先用毛笔或铅笔在稿纸上进行分析判断,以形成自觉的理性的观察方式。

对印章的风格作出判断(如雄强、端庄、典雅等)2.要对印章的基本形状,每个字的结构形态及所在的位置比例做出判断,分析每个字的外形结构(正方、长方、梯形、倒梯形、圆形、三角形及不规则形等)。

3.要对线条的趋势(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直、弧等),线与线之间的变化(相向、向背、渐变等),结构的趋势(稳定、上升、下坠、左斜、右斜等)进行判断.4.要对线条形状进行判断(匀称、左粗右细、右粗左细、中间鼓、中间细等)。

临摹篆刻的内容

临摹篆刻的内容

临摹篆刻的内容临摹篆刻是指在学习篆刻艺术过程中,通过模仿古代篆刻作品进行练习和创作。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临摹篆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篆刻技法,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一、临摹篆刻的意义1. 深入了解古代文化:通过临摹篆刻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字、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学习优秀技法:临摹篆刻作品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技法和手法,如线条运用、字形结构、笔画力度等,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 培养审美能力:通过观察、模仿和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与特点,可以培养自己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4. 锻炼毅力与耐心:临摹篆刻需要反复推敲和练习,需要耐心与毅力,可以培养自己的毅力品质和耐心态度。

5. 提高创作能力:临摹篆刻作品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日后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二、临摹篆刻的步骤1. 选择篆刻作品:根据个人喜好和学习目标,选择一些经典的篆刻作品进行临摹。

可以选择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2. 观察与研究:仔细观察所选作品的字形结构、线条运用、笔画力度等方面,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技法特点。

可以通过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细致观察。

3. 模仿与练习:用铅笔或者钢笔在纸上进行模仿练习,按照原作的字形结构进行描摹。

可以多次重复练习,直到能够准确地还原原作。

4. 对比与分析:将自己的临摹作品与原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和问题所在。

可以借助老师或者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和修正。

5. 创作与创新:在熟练掌握临摹技法后,可以尝试进行创作和变化。

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原作进行改编或者创作新的作品。

三、临摹篆刻的注意事项1. 尊重原作:在临摹过程中要尊重原作,不做任何损坏或者篡改。

要保持对作者的敬意,不盗用他人作品。

2. 注重细节:篆刻是一门注重细节的艺术,要注意每一个笔画、每一条线条的准确与流畅。

要尽量还原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印稿的“临”“摹”方法大全,纯干货,初学篆刻必备!

印稿的“临”“摹”方法大全,纯干货,初学篆刻必备!

印稿的“临”“摹”方法大全,纯干货,初学篆刻必备!一、初学者遇到的难题篆、刻是两回事,所以学习篆刻,须从书法、奏刀镌刻两方面入手,先学书而后习刻,书较刻尤难,刻虽较易,但也与学书一样,须经过一番学习过程,首先是临,其次是摹,临摹到家,然后才可谈创作。

就是书法写好了,再转篆刻。

书法相对较难一些,而刻字稍微容易一些。

最初级的创作,基本是“印中求印”的模式,即从《古玺文编》、《秦印文字汇编》、《缪篆分韵》、《汉印分韵》、《汉印文字徵》集字字典里查找出需要入印的文字在古印中的篆法,挑出来,集中到印面,加以章法处理,最后镌刻出来成一方印。

(常用的集字字典封面)(常用的大全类的篆刻字典)借助相应的《篆刻字典》,临刻的样本选择,临是临刻秦、汉古印以及历朝人印,首先是秦、汉古印,因为秦、汉印是印的模范,后世都以为法,初学刻者,应以此作基础,其次到历朝人印,因为历朝名刻,都是根据秦、汉而创出自己面貌的,通过临刻,为将来创作作基础,二者都须做到。

这一节谈的是临摹样本的选择问题,临印应当从秦汉印开始,后面所说的“历朝人印”,当然还是要了解篆刻史,从中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篆刻名家的代表作品。

秦汉印是法则,是标准,名家印是从秦汉印出发,再加以自己的理解创出自己面貌的。

打好这些基础,将来的创作就有了相应的基础。

汉印临写样本:(前6方汉印作业)精选赵孟頫、吾衍、文彭、何震、苏宣、汪关、朱简、程邃、西泠八家(丁敬等)、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庵,如图:(文彭的作品)(何震的作品)(苏宣的作品)(汪关的作品)(朱简的作品)(程邃的作品)(丁敬的作品)(邓石如的作品)(吴让之作品)(赵之谦的作品)(吴昌硕作品)(黄士陵作品)(齐白石作品)入古是为了出新,既要在临摹中继承传统,又要在临摹中找到自己,这中间又有一个兼通和偏师的问题,遍临各家是为了兼通,偏师一家是为了深挖细掘。

最终大部分初学者会从晚清名家的风格中找到适合自家审美的印风,并深入研究,最终走向创作之路。

篆刻之「初学者如何临摹印稿」

篆刻之「初学者如何临摹印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摹,是临印的准备手段。摹印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幕达到观察仔细,认识汉印的基本结体、字法 和笔法的特征与规律,从而逐步掌握这些基本特点和规律。因为幕印比临刻要省时间,通过不 断的大量的摹写,反复实践认识,才能达到认识与掌握的目的。 摹写,由于具体环节、方法与要求不一,又可分问摹描、摹写和临写。
三、临写
临写是在摹描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摹是覆纸在原稿上的依样画葫芦,临则是将纸置于印旁, 先审视印蜕,初步认识其结构与笔画安排,以及细条粗细,然后依样临写。临写时尽可能一笔 写成一画,不要修改,以免板滞。
临写的方法: (1)先用铅笔写稿而后临写。 (2)直接用笔(毛笔或者记号笔)在原稿的基础上放大临写。
验所得出的共识,学习篆刻应从汉印着手。西汾陈鸿寿曰:“初学治 印,以汉人为宗,心摹手追,心求神似,才能使印章成为上品。” 临摹汉印是学习篆刻的入门步骤,汉印的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篆刻艺术传统的第一步。通 过临摹,可以较深入地认识与理解汉印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同时在不断的临与摹的实践中,逐 步掌握其表现技巧。在临幕熟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篆法、字法、章法等方面旁取博采,吸取 其他艺术的有关因素,融会贯通,可自成新貌,在篆刻艺术天地中别树一帜。
一、摹描
摹描,是用较透明的纸(一般用拷贝纸或较透明的薄宣纸等)覆于所摹临的印蜕上,以稍秃的 细毛笔蘸浓墨依样子仔细描幕,印蜕上红色以墨代之,使红为黑色,白色则留空。初步摹成 后,移开拷贝纸,置于印蜕旁,两相对照,逐笔检查,如有不合原样之处,再进行仔细修改, 以求达到与原印蜕一模一样为止。
根据印蜕的朱、白、粗、细和不同目的要求,也可详细分为以下几种摹描法。 1.双勾细描:用细小毛笔,沿印文笔画外侧一边沿线勾描,线要细、匀、等粗。印之印边亦用线 双勾之.此法多用于粗白文一类汉印。 2.双勾填廓:在双勾的基础上,将有红色处用墨填实。但要注意,在勾描时白文不可侵占白色边 线,否则填实后白文变得较细;相反,勾描朱文时,勾描线应靠朱文线两边沿之内,填实后方 可与朱文相同,若在线沿之外,则填实后线变得较粗,均有失原印形神。

学篆刻为什么要临摹古印,临摹什么?

学篆刻为什么要临摹古印,临摹什么?

学篆刻为什么要临摹古印,临摹什么?原创2023-11-2119:49・谈艺录最近篆刻圈子里忽然出来一种说法:说篆刻学习不需要临摹古印,某些人提倡的临100方汉印的学习方法过时了!很不幸的是,提倡临100方汉印,甚至于提倡临500方古印的学习方法,是从我这里开始提出来的,为了维护这种说法,我觉得有必要说说我的理由。

我们为什么要临摹古印,又临摹了什么呢?很简单,为了“取法乎上”!即学习过程中,要高标准要求自己,要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和技艺,才有可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取法乎上”这个成语出自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其实更早的说法源自春秋末年的孙武,《孙子兵法》里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不仅是做皇帝治理国家和领兵打仗需要取法乎上,学习艺术也需要“取法乎上”。

我们早就说过,印章是实用范畴的,是工匠所从事的工艺制作;而篆刻是艺术,是文人所从事的艺术创作。

既然是艺术,就存在审美问题。

篆刻的审美是具有共通性的,一方篆刻作品怎样才是具备美感的?怎样不具备美感?这是学习篆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好在,自从篆刻这门艺术来到人世间,历代的工匠们和艺术家们在长期的篆刻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美感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继承。

要想继承和获得这些审美经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下笨工夫,认真的临摹。

举例子,比如我们临三晋古玺中的“右司马”这方玺印,它显然是美的,可为什么美呢?最直接的美来源于它较为粗壮的边框和格外纤细的文字产生的强烈对比,这是对比之美(反差之美);其次是粗壮、规整的边框又为不规整的文字提供了边界,框在了方寸之内,又有秩序之美(当然,这方印还有其他可取之处,我们的临摹作业里已经详细解析过了)。

如果领略、熟知了这些,我们就掌握了这种审美经验,知道了“三晋古玺”的印式之一,即“粗边细朱”印式。

(战国三晋小玺:右司马)再比如,我们临习汉玉印“和福”,觉得它是美的,它为什么美呢?最直接的美来源于它的雅净、光洁,这是由于材料的原因导致的,古代的印匠,在玉石材料上“琢”字,因为玉石十分坚硬,必然导致文字的线条边界清晰,显得格外“干净”,因为“净”,因此“雅”而“静”。

篆刻入门:手把手教你学篆刻,太全了!「珍藏版」

篆刻入门:手把手教你学篆刻,太全了!「珍藏版」

篆刻⼊门:⼿把⼿教你学篆刻,太全了!「珍藏版」为了让篆刻初学者有不⾛冤枉路,我们特别整理了这篇⽂章,以供初学者们参考。

我们认为篆刻初学⾄少需要配备以下⼏种⼯具或材料。

⼀、练习⽯⼆、篆刻⼑三、印泥四、印床五、砂纸或磨盘六、⼯具书和教材七、笔墨纸⽑笔可以选⽤⼩楷⽑笔,有弹性,好使就⾏。

篆刻写稿⽤的墨建议⽤⼀得阁墨汁或者⾃⼰⽤墨条研磨出来的墨。

写印稿建议⽤连史纸,⾦⽯印坊⼿⼯连史纸散页,幅⾯不⼤,使⽤⽅便。

⼋、其它杂件如何选择篆刻⼑?钨钢⼑钝了到底还能不能⽤?硬质合⾦⼑崩了⼀个⼝怎么办?篆刻⼑应该怎么磨?⽤什么⼯具磨⽐较好?这是很多篆刻初学者的疑惑,我们特别整理了⼏个常见问题,希望对篆刻爱好者有所帮助。

(1)钨钢⼑和硬质合⾦⼑有什么区别?碳钢⼑好⽤吗?答:硬质合⾦⼑俗称钨钢⼑,两种名称指的是同⼀种⼑。

碳钢⼑是⽐较普通的⼀种篆刻⼑,硬度较低,⼀般适合学⽣使⽤,有⼀定的基础还是建议⽤⽩钢⼑或者钨钢⼑。

(2)钨钢⼑钝了到底能不能磨?(3)⼀般⽤多久需要磨⼀次⼑?答:不⼀定,要看篆刻⼑使⽤的频繁度,⼀般感觉⽐较钝了,影响到篆刻,则可以考虑进⾏修磨,当然,对于习惯使⽤钝⼑的朋友则别当别论了。

(4)是钨钢⼑好还是⽩钢⼑好?(5)有没有⼿⼯刻⽟的篆刻⼑?答案:⽬前还没有,⼀般⽟的硬度⾼于6,⼿⼯篆刻⼑是很难刻动的,除⾮是慢慢的凿出,但⾮常伤⼑。

翡翠、红宝⽯、蓝宝⽯为8度,⾦刚⽯、⽔晶、海蓝宝⽯为7—7.5度,和⽥⽟为6-6.5,玛瑙为7。

⽬前市⾯上能刻硬质材料的⼀般是⽤电动的雕刻机或喷砂⼯艺完成。

(6)篆刻⼑应该怎么保养?1、篆刻⼑只宜刻制⽯章(青⽥、寿⼭、昌化、巴林)有机玻璃等印材,切勿⽤于⽟、瓷、⽔晶等坚硬材质。

2、刻制时切勿⽤榔头等敲击尾部,以防⽌断裂。

3、应防⽌摔于⽔泥、瓷砖地板等硬质地⾯损伤刃⼝。

4、如果⼑刃损伤,建议更换新品或使⽤⾦刚⽯磨盘进⾏修磨。

为了保证⼑锋的平正,⼀般磨的⽅向是与篆刻⼑的⽅向相同,往前或往后进⾏平磨。

篆刻临摹印稿

篆刻临摹印稿

篆刻临摹印稿
篆刻临摹印稿
篆刻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篆刻艺术中,临摹印稿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篆刻的技巧和精髓。

首先,什么是篆刻临摹印稿?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临摹已有的篆刻印章来学习和练习篆刻技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篆刻的基本结构和界限,从而提高其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和掌握。

在进行篆刻临摹印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备工作
临摹印稿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篆刻刀、字匠摹纸、篆刻印泥等。

另外,需要选定一款自己喜欢的印章,或者是自己的名字或标语等,作为临摹的对象。

二、认真观察
在开始临摹之前,需要认真观察原印章的形状、线条和字体等细节,尤其是其中的转折点、颠起点和急弯曲线等关键部位。

将注意力集中
在这些细节上,理解和掌握其结构和特点,可以有助于提高临摹的准确性和精度。

三、千锤百炼
篆刻临摹印稿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不断地反复修正和打磨。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腕和肩部的力量,使得刀锋的出入深度均匀、流畅,同时要注意掌握力度和角度,使得作品更加细腻和精湛。

最后,篆刻临摹印稿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时间、耐心和细心。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经验积累,才能够掌握篆刻的精髓和灵魂。

篆刻入门:篆刻技法都学啥?

篆刻入门:篆刻技法都学啥?

篆刻入门:篆刻技法都学啥?篆刻学习,一旦进入实质性学习,首先遇到的就是技法问题,所以,需要在学习之初就将篆刻技法这件事理清头绪,今天就说这件事。

篆刻是文字的艺术,又加上清代邓石如“印从书出”的理论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似乎篆刻跟书法关系非常紧密;篆刻又要在较小的空间里布置相应的内容,又需要“缩龙成寸”,“纳须弥于芥子”安排好章法,从这个角度看,似乎篆刻跟绘画的关系又非常紧密;再想想篆刻是要拿起刻刀来对石料进行镌刻,似乎它又跟雕刻是近亲。

可见,篆刻实在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那么,要论及篆刻技法,就一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怎么理出头绪呢?且一步步来。

一、篆刻技法自成体系以前有这样的误解,认为篆刻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字法、篆法对应书法,章法对应绘画的画法,刀法对应雕刻方法,只要分别从书法、绘画、雕刻里学习相应的知识,就可以平移过来,对照着应用到篆刻中来,就可以满足篆刻的需要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没必要再专门讨论篆刻技法了,分别去学习书法、绘画、雕刻就好了。

但显然不是那么回事,这是在肢解篆刻技法。

分别说一下。

比如字法。

从战国玺到秦印、汉印,特别是秦汉印,所有印章里的字体跟书法里的字体是两回事,秦印里的摹印篆和汉印里的缪篆都是跟日常书法里的文字不同的两种字体,如果拿书法里的字法用以作为篆刻里的字法是行不通的,甚至在那个时代也是违反制度的。

书法里的篆书字体与篆刻里的字体是平行关系,他们都源于篆体文字,但又各有特征。

(秦代皇帝信玺封泥)注意看上面的“皇帝”二个字,再看秦小篆里的样子:(秦小篆)区别明显,一个方正安祥,一个舒展流畅。

把它们换换位置,显然不行。

书法替代不了篆刻,篆刻也替代不了书法。

再比如,我们拿汉篆里的字与汉印里的字再比较:(汉篆《袁安碑》局部)(汉印“司马纶印”)(汉印“假司马印”)显然,我们只看“司”字,汉篆里的“司”是潇洒飘逸的,汉印里“司”是敦厚工整的,不一样。

篆刻鼻祖、也是篆刻教育最早的倡导人吾衍在他的《三十五举》里既重视篆书的字法,又强调写印的字法,甚至都占了较大的篇幅,吾大师是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刻入门:摹印篆
前两天在群里有印友提出问题,什么是“摹印篆”,什么是“缪篆”,两者有什么区别?其实我之前已经写过一篇较为详细说明缪篆的文章(具体可见我的公众号:三个小布丁),文中曾提到过摹印篆的概念,也基本界定清楚了缪篆与摹印篆的区别,我认为是足够了。

但忽然又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把摹印篆的概念解释一遍。

字法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字法问题是学篆刻的头等问题,也是入门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否则篆刻初学者很可能连入印文字的正确性、统一性都无法解决,何谈更进一步的学习。

“印宗秦汉”是学印人的入门点,首先就要分清楚秦印与汉印的不同文字特征。

1、秦代印章用的是“摹印篆”准确地说,这里的“摹印篆”的称呼是狭义的“摹印篆”。

是指的一种字体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说文解字》中关于秦八体的叙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车同轨,全国文字严格规定统一执行一个标准,并分别规字了八种字体,如上图所标,第五种就是摹印篆,很显然,摹印篆是不同于其他七种字体(包括大篆、小篆)的字体,摹印篆的作用就是制作印章,它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尤其是转折处略带方意,以适合于方
形的印面。

意思很清楚:秦代通行的字体有八种字体,八种字体各有各的用途,其中的第五种是专门用来制印使用的。

这第五种字体专门用来摹印的篆书,就叫摹印篆。

2、摹印篆的特征:既然是摹印用的文字,又是官方规定的,那么我们要考察这种字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秦官印里找例子,毕竟官印在法度谨严的秦制之下,字体特征会比较反映摹印篆的本来面目:(中行羞府)(高陵右尉)(左厩将马)(水印)(上林郎池)那么,我们可以从印中的字看出来这样的字体风格,就是跟秦诏版、权量上的文字风格比较一致。

(秦诏版)(秦权)(秦量)是的,他们大致是同一种字体,只是在印章上面,这种字体受印章印面面积限制,于是增可是了线条的排叠感,但是一些长一点的线条跟汉印缪篆字体还是有芪别的,汉印缪篆要盘曲一些,而摹印篆仍然是自由舒展的。

(汉印虎步司马)如上图汉印中的“马”字与秦印“左厩将马”的“马”以及秦印“中司马印”中的“马”相比,汉印的马更加方正,秦印中的马则较为舒展。

(秦印中司马印)当然这种字体也不同于正规的具有强烈对称和均衡特征的秦小篆,比如:(小篆字体《峄山刻石》部分)我们在理解摹印篆与缪篆字体特征的时候,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摹印篆介于先秦各国印章文字的自由奔放与汉缪篆的排列对称,曲屈均满之间。

是介于古玺印字体与汉印字体之间的一种中间风格,属历史过渡字体风格。

秦人也很具审美眼
光,他们正因为摹印篆不够规整,动感太强,因此,他们从朴素的审美出发,给印章安排了“田”字格和“日”字格。

于是,秦摹印篆的每一个字都有一个独立的章法,字画挺劲、方中寓园,静中寓动,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动感。

因此,我们在看秦印时,会觉得秦印较汉印更具浑朴自然的天然之美。

这种天然之美在汉印里被过度的人工给毁掉了,代之而来的是较强的工艺之美。

3、一个概念的混混淆“摹印篆”概念出问题是跟“缪篆”的混淆,出这种问题的是根源还是《说文解字》,因为《说文解字》里面还强调过这样一段话:(《说文解字》中新莽六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其实这里的摹印应该是较为广义的摹印篆,《说文解字》明确的说了在新莽时期有“六书”其中第五种叫缪篆,也是用来“摹印”的,于是清代桂馥在编写《缪篆分韵》时说汉印里的字叫“缪篆“,亦称“摹印篆”。

这个说法,让后来一些篆刻学习者认为缪篆就是摹印篆,其实,“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这句话里的摹印是指的缪篆这种字体的用途,而前面所说的”秦八书“里的”摹印篆“则是指的那种字体的名称,两种字体并不一样,特征差异也明显,学篆刻新入门的同学,一定要把这两种字体区分开来,因为,在采用不同印式式使用不同的篆法(刻秦印印式的印和刻汉印印式的印,采用的字体并不一样,秦印印式是用的摹印篆,而汉印印式是用的缪篆),两种字体尽
量不混合杂厕在同一方印里。

(《老李刻堂》之122,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