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关节运动(严选资料)

被动关节运动(严选资料)

被动关节运动(严选资料)

卒中病人运动评分标准(MAS)

卒中病人运动评分标准(MAS)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评分标准日期 从侧仰卧1分:自己牵拉侧卧 2分:下肢主动横移,且下半身随之移动,上肢留在后面 3分: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提过身体,下肢主动移动且身体随之移动 4分:患侧上肢主动移到对侧,身体其他部位随之移动 5分:移动上下肢并翻身至侧位,但平衡差(肩前倾,上肢前屈) 6分:在3s内翻身侧卧(不用手) 从床仰边卧坐1分:侧卧,头侧抬起,但不能坐起(帮助病人侧卧) 2分:从侧卧到床边坐(治疗师帮助病人移动,病人能控制头部姿势) 3分:从侧卧到床边坐(治疗师准备随时帮助病人将下肢移至床边) 4分:从侧卧到床边坐(不需帮助) 5分: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帮助) 6分:在10s内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帮助) 坐位平衡1分:必须有支持才能坐(帮助病人坐起)2分:无支持能坐10s(不用扶,双足双膝靠拢,双足可着地) 3分:无支持能坐,体重能很好前移且分配均匀(头胸伸展,两侧均匀持重)

4分:无支持能坐并可转动头部及躯干向后看(双足着地,不让双腿外展或双足移动,双手放在大腿上)。 5分:无支持能坐且向前触地后返回原位(双足着地,不许抓物,腿和双足不要 移动,必要时支持患臂,手至少触到足 前10cm) 6分:无支持坐在椅子上,触侧方地面,并回到原位(要求姿势同上) 从坐到站1分:需要他人帮助站起(任何方法) 2分:可在他人准备随时帮助下站起(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 3分:可站起(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 4分:可站起,并伸直髋和膝维持5s(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5分:坐—站—坐不需要别人监护(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完全伸直髋和膝) 6分:坐—站—坐不需要别人监护,在10s 内重复3次(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步行1分:能用患腿站,另一腿向前迈步(髋关节必须伸展,可随时给予帮助) 2分:在他人随时准备帮助下能行走 3分:不需帮助能独立行走(或借助器具)3m 4分:不用辅助器具15s能独立行走内5m 5分:不用辅助器具25s内能独力行走 10m,然后转身拿地上1个小沙袋并且走回原地 6分:35s上下四级台阶3次(可用辅助器具,单不能扶栏杆)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一、维持关节活动度的目的 在直立时,肌肉须保持一种持续的、轻度的收缩,称为肌张力。平卧时,肌张力要比站立时减小很多。由于久病卧床,肌张力持续减小,肌肉便会萎缩无力,或肢体制动,引起肌代谢下降,产生肌肉萎缩。还有人认为,反射性肌抑制是引起肌萎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当关节病变时,其信息传入大脑,大脑即发出肌抑制的信息,导致肌肉萎缩。如萎缩的肌肉持续保持过度伸长或屈曲位不变动,则可造成永久性的伸长或屈曲,导致肌肉肌腱挛缩,关节畸形。或者由于关节内外的创伤或炎症、关节手术等,引起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挛缩及关节内外粘连形成,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一般患者卧床2周就足以产生重要肌肉群和关节囊、关节韧带的挛缩畸形。畸形的出现将给患者造成起床时不同程度的困难,轻则疼痛不适,重则成为永久畸形,导致活动障碍。 由此可见,强调早期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二、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与各大关节功能位 (一)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见下表)

(二)人体各大关节的功能位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能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这种体位称为功能位。这种体位有利于肢体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梳洗、下地行走等,即使发生挛缩或僵直,只要作出最小的努力即可恢复最基本的功能。护士应了解功能位的重要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的不正确体位。 人体主要关节的功能位,一般为: 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 肘关节:屈曲90°左右 腕关节:背屈20°~30° 髋关节: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5°~10° 膝关节:屈曲5°左右,或伸直180° 踝关节:跖屈5°一10° 上肢的功能主要是使手能拿东西,下肢的功能主要是负重行走,所以功能位是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体位,但以发挥功能为主。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个案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康复个案分析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实习医院: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联系电话: 医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个案评分标准 姓名班级实习医院 题目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个案得分

评审教师评审日期年月日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个案 【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偏瘫患者的康复实践,探索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利用仪器治疗,结合被动、主动运动以及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手段,以患者积极配合为前提,对患者展开康复治疗,并定期进行康复评定。结果经过3个月的住院康复治疗,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能较好的在平衡杠内扶杠行走。结论在病发早期患肢无法活动,肌力低下的患者,通过早期配合治疗师进行主动、被动活动,对加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效果。所以,早期康复的介入会显著减轻康复的难度,提高康复效果。 1.背景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之一[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它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现结合文献,对其早期康复现状报告如下。 2.实验情况 2.1个案基本情况 患者,男,53岁,工人,右利手,家住杭州望江西苑30—802,妻子、儿子体健。此次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月余”收住入院。患者于3月前突然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当时抬起费劲,不能独立行走,伴言语不能、口角歪斜、口角流涎、饮水呛咳,小便失禁,来我院急诊,行头颅CT示“两侧基底节区多发腔梗”,予以脱水降颅压(甘油果糖);清除自由基(依达拉奉);抗血小板聚集(奥扎格雷、阿司匹林);降纤治疗(东菱迪芙);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舒血宁、桂哌齐特)等治疗。病情稳定,但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进一步康复,转入我康复科。通过Brunnstrom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以及ADL能力等的评定,现考虑予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理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如:肢体主动、被动活动,Bobath、Brunnstrom、PNF技术以及气压回流、功能性电刺激、针灸等治疗方式)。既往患者检查出高血压3年余,近年规则用药(具体不

关节被动活动技术[精.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关节被动活动技术 一、将患者从轮椅转移至治疗床 ①患者坐在健侧靠近治疗床边并与之成45°角的轮椅上,制动,移开轮椅脚踏板,双足平放于地面。②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双膝微屈,腰背挺直,双足放在患足两边,用自已的膝部在前面抵住患膝,防止患膝倒向外侧。③治疗师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置于患者患侧肩胛上,并将患侧前臂放在自已的肩上,抓住肩胛骨的内缘,另一上肢托住患者健侧上肢,使其躯干向前倾。然后将患者的重心前移至其脚上,直至患者的臀部离开椅面。④治疗师引导患者转身坐于治疗床上。 二、躯干被动活动技术 患者侧卧位,上方腿屈曲,下方腿伸直,治疗师一手固定上方肩关节,另一手放在同侧骨盆部位,使肩和骨盆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并停留数秒钟,以达到充分牵拉躯干的作用。 三、上肢关节被动活动技术 1、肩关节前屈: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 腕关节处,另一只手握住肘关节稍上方,然后慢慢把患者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过头。 2、肩关节后伸:患者取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肘 关节稍上方,另一只手固定肩胛骨,然后慢慢将患者上肢沿矢状面向后伸展 3、肩关节外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腕关 节处,另一只手握住肘关节稍上方,然后慢慢将患侧上肢沿额状面外展,当患者上肢被移动到外展90°时,将上肢外旋后

继续移动直至接近患者同侧耳部。 4、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患者取仰卧位(肩位于床沿),治疗 师立于患侧身体及外展的上肢之间,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处,另一只手握住肘关节稍上方,然后慢慢把患侧上肢沿水平面先做外展后内收。 5、肩关节内外旋: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90°,肘关 节屈曲90°,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以肘关节为轴,将患者前臂沿肱骨干轴线向头、向足方向运动,使肩关节被动外旋或内旋。 6、肘关节屈曲和伸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 住腕关节处,另一手固定肘关节稍上方,在完成肘关节屈曲的同时前臂旋后,完成肘关节伸展的同时前臂旋前。 7、前臂旋转: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患侧肩关节外展 位,使肘关节屈曲90°,治疗师一手托住肘后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沿前臂骨干轴线完成旋前、旋后动作。 8、腕关节屈曲、伸展和尺偏、桡偏:患者取仰卧位,肘关节处于 屈曲位,治疗师一手握住患侧前臂远端,另一只手握住患侧手指,做腕关节的屈曲、伸展、尺偏、桡偏动作。 9、掌指关节的活动: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握住患侧掌部, 另一只手活动手指,分别做掌指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动作。 10、指骨间关节的活动: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握住患侧掌 部,另一只手活动手指,分别做近侧和远侧指骨间关节的屈曲、伸展动作。 四、下肢关节被动活动技术 1、髋关节前屈: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托住患侧小腿近膝关节处,另一只手用手心托住患侧足跟处,双手将患侧大腿沿矢状面向上弯曲,使大腿前部尽量接近患者腹部。

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肢体的偏瘫为上运动神经元性偏瘫,康复治疗不仅要促进肌力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促进肌肉运动高级神经控制的重建。 脑卒中三级康复中的“一级康复”指的就是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的理论基础是基于Brunnstrom 提出的六阶段过程。 ①患肢迟缓性瘫痪,无自主运动; ②肌张力增加,痉挛出现,有基本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无随意运动; ③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加重; ④痉挛不再加重或挛缩减轻,共同运动有所减弱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及正常模式的运动; ⑤痉挛显著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完成较难的分离运动及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 ⑥痉挛和共同运动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恢复。 一、运动疗法的原则与禁忌 康复训练的四大原则为:早期干预、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功能训练的具体原则。 ①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②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肉和力量训练。 ③患侧功能重建训练为主,健侧代偿训练在后。 康复干预禁忌:合并严重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颅内压增高、频发癫痫、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二、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治疗:①良姿位摆放;②体位转换训练;③平衡能力训练;④躯干控制能力训练;⑤保持关节活动度治疗;⑥感觉功能训练;⑦其他治疗。 1、良姿位摆放 偏瘫卧位姿势:保持良好的瘫肢功能位置是防治患肢拘紧挛缩及肌萎缩的重要康复手段。患者病后,经过一点时间,即由软瘫逐渐进入硬朗期。上肢发生肩、肘、腕、指关节的屈曲挛缩,下肢发生髋、膝、踝关节的过伸及屈曲困难。故应采取早期拮抗卧位姿势,以避免或减轻肌张力的增高。 (1). 健侧卧位姿势 健侧卧位姿势是偏瘫病人最佳卧床体位,其正确的姿势是瘫侧肩关节前伸,肘、腕、指关节保持伸直位,可在胸前放置枕头或衣物,垫起患侧上肢,保持良好体位。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应自然屈曲,骨盆取内旋位。 (2). 患侧卧位姿势

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1

偏瘫(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本人研究生期间两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一位中风患者进行行走能力的训练,该患者目前从刚来时需要做轮椅在家人陪伴家到达训练室到现在已经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且回到工作岗位。中风后大多数患者选择在康复中心进行恢复训练一段时间然后回家,但是在康复中心恢复价格昂贵,在回家之后如果不继续进行训练,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日渐减退,下面是设计的一些简易动作,患者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家进行训练。 脑卒中可发生在大脑、小脑或脑干的左侧或右侧.可在脑实质内或脑实质外而引起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障碍。根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不同常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某支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相应部位脑组织坏死。患者以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老年人以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患者,多在情绪激动、疲劳或体力活动时突发。偏瘫治疗主要的方法有:促通技术、生物反馈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物理疗法等,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是基于新的运动控制理论上的,是临床重新训练治疗方法中较新的方法之一。这种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是以运动控制、运动学习以及康复科学领域出现的内容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动态的,是根据出现的证据变化着的。运动控制是调节或者管理动作所必需机制的能力。 目前典型的偏瘫步态常表现为摆动期足下垂、内翻、髋关节外展外旋之划圈步态。脑卒中足下垂主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不到牵伸而导致跟腱挛缩,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也可导致足背伸困难。另外患侧屈髋、屈膝不充分是划圈步产生的主要原因,足底压力传感器能采集到患者患侧足趾在传感器上拖行的压力信号。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的过度活动可引起足内翻,跖屈肌痉挛和足内翻在首次着地时妨碍了足跟着地从而影响了步态的稳定性,痉挛的跖屈肌也限制了膝关节的伸展,摆动相末期可造成不充分的足趾离地。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上的表现为垂直压力曲线没有“双峰”特征,足的接触点和压力中心轨迹从足前掌的外缘开始]。膝关节的屈曲还受到股四头肌、腘绳肌、屈髋肌的影响,股四头肌痉挛可导致在迈步时膝关节过度屈曲,继之股四头肌被拉长,从而引发牵张反射,限制膝关节屈曲,导致膝过伸。在迈步末期,腘绳肌过度活动阻止膝的完全伸展,而导致在首次着地时膝屈曲,过多的膝屈曲贯穿于整个站立相,需要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阻止因过多的屈曲而导致的突然倒地。屈髋肌无力导致髋屈曲不够,主要影响摆动相。在迈步开始时髋关节屈曲的运动帮助身体向前。在迈步时髋屈曲不足,髋关节不能产生足够的动力引起膝关节屈曲,可导致膝关

关节被动活动技术

关节腔内注射技术,是保证药物疗效,缓解症状的关键。 现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玻璃酸钠注射液为例,阐述关节腔内注射的一些技术问题。 一、注意事项 1、对于大多数关节,注射点应选择在伸肌侧的表面,这样可以避免损伤屈肌腱侧的神经和血管。关节所处的最佳体位应该达到关节囊拉长,关节面分离,关节腔容积最大为宜,甚至为了便于注射,可以 做关节牵 关节被动活动技术 一、将患者从轮椅转移至治疗床 ①患者坐在健侧靠近治疗床边并与之成45°角的轮椅上,制动,移开轮椅脚踏板,双足平放于地面。②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双膝微屈,腰背挺直,双足放在患足两边,用自已的膝部在前面抵住患膝,防止患膝倒向外侧。③治疗师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置于患者患侧肩胛上,并将患侧前臂放在自已的肩上,抓住肩胛骨的内缘,另一上肢托住患者健侧上肢,使其躯干向前倾。然后将患者的重心前移至其脚上,直至患者的臀部离开椅面。④治疗师引导患者转身坐于治疗床上。 二、躯干被动活动技术 患者侧卧位,上方腿屈曲,下方腿伸直,治疗师一手固定上方肩关节,另一手放在同侧骨盆部位,使肩和骨盆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并停留数秒钟,以达到充分牵拉躯干的作用。 三、上肢关节被动活动技术 1、肩关节前屈: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处,另一只手握 住肘关节稍上方,然后慢慢把患者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过头。 2、肩关节后伸:患者取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肘关节稍上方,另一只手 页脚内容1

关节腔内注射技术,是保证药物疗效,缓解症状的关键。 现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玻璃酸钠注射液为例,阐述关节腔内注射的一些技术问题。 一、注意事项 1、对于大多数关节,注射点应选择在伸肌侧的表面,这样可以避免损伤屈肌腱侧的神经和血管。关节所处的最佳体位应该达到关节囊拉长,关节面分离,关节腔容积最大为宜,甚至为了便于注射,可以 做关节牵 固定肩胛骨,然后慢慢将患者上肢沿矢状面向后伸展 3、肩关节外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腕关节处,另一只手握住肘 关节稍上方,然后慢慢将患侧上肢沿额状面外展,当患者上肢被移动到外展90°时,将上肢外旋后继续移动直至接近患者同侧耳部。 4、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患者取仰卧位(肩位于床沿),治疗师立于患侧身体及外展的 上肢之间,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处,另一只手握住肘关节稍上方,然后慢慢把患侧上肢沿水平面先做外展后内收。 5、肩关节内外旋: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治疗师立于 患侧,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以肘关节为轴,将患者前臂沿肱骨干轴线向头、向足方向运动,使肩关节被动外旋或内旋。 6、肘关节屈曲和伸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腕关节处,另一手固 定肘关节稍上方,在完成肘关节屈曲的同时前臂旋后,完成肘关节伸展的同时前臂旋前。 7、前臂旋转: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患侧肩关节外展位,使肘关节屈曲90°, 治疗师一手托住肘后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沿前臂骨干轴线完成旋前、旋后动作。 页脚内容2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1.自己牵拉侧卧(起始位必须仰卧,不屈膝,患者自己用健侧手牵拉向患侧卧,用健腿帮助患腿移动) 2.下肢主动横移且下半身随之移动(起始位同上,上肢留在后面) 3.用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提过身体,下肢主动移动且身体随其移动。(起始位同上) 4.患侧上肢主动移动到对侧,身体其他部位随之运动。(起始位同上) 5.移动上下肢并翻身至侧位,但平衡差。(起始位同上,肩前伸,上肢前屈) 6.在3s内翻身侧卧。(起始位同上,不用手) 从仰卧位到床边坐 1.侧卧,头侧抬起,但不坐起(帮助患者侧卧) 2.从侧卧到床边坐。(帮助患者移动,整个过程患者能控制头部姿势) 3.从侧卧到床边坐。(准备随时帮助将患者下肢移至床边) 4..从侧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5..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6..在10s内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坐位平衡 1.必须有支持才能坐帮助患者坐起 2.无支持能坐10s(不用扶持,双膝和双足靠拢,双足可着地靠拢) 3.无支持能坐,体重能很好的前移,且分配均匀(体重在双髋处能很好的前移,头胸伸展,两侧均匀持重) 4.无支持能坐并能转动头和躯干向后看(双足着地支持,不让双腿外展或双足移动,双手放在大腿上,不要移动到椅座上) 5.无支持能坐且向前触地面并返回原位(双足着地,不允许患者捉住东西,腿和双足不要移动,必要时支持患臂,手至少必须触到足前10cm的地面) 6.无支持能坐在凳子上,触摸侧方地面并返回原位(要求姿势同上,但患者必须向侧位而不是向前方触摸) 从坐到站 1.需要别人帮助站起(任何方法) 2.可在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下站起(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 3.可以站起(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和用手扶持) 4.可以站起,并伸直髋和膝维持5秒(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5.坐—站—坐不需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完全伸直髋和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