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浅析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关汉卿在戏剧天地纵横驰骋。

他创作了大量妇女题材的杂剧。

在这些女性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试对其剧作中刁蛮泼辣女、柔中带刚女、倍受压迫女和智慧聪颖女等四类女性形象进行浅析。

关键词刁蛮泼辣柔中带刚倍受压迫聪颖智慧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还有十多种。

在他的杂剧里,旦本远多于末本,妇女的形象多姿多彩。

有侠肝义胆、智勇双全的刁蛮泼辣女,有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柔中带刚女,有饱受凌辱、尽受折磨的倍受压迫女,有呼之欲出、挥不散去的聪颖智慧女。

这些人物形象,出身不同,性格不同,而又各有各的人生遭遇,各有各的命运归宿,每个人物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一.刁蛮泼辣女这类女性侠肝义胆、智勇双全。

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鲜明的行为目的,为爱情、婚姻、朋友等,她们的实质精神都注重感情的真与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方法。

可谓是刁蛮辣妹。

《调风月》、《望江亭》中的女主角都是这类典型。

《调风月》中的女主人公燕燕是一个美丽、机灵、朴实而手脚勤快、办事认真、做人正经的姑娘,虽然是婢女却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人格尊严。

当小千户意欲调戏她时,她言辞拒绝了,表现了一个女孩的自尊与自爱。

当她渐渐接受了小千户的爱情,而小千户又食言了莺莺小姐时,她并没有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为自己卑微的身份而甘受别人的侮辱,而是大闹婚礼,说是“吊客临,丧门聚。

”这一女性形象反映了元代妇女遭受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也蕴涵着女性强烈的叛逆精神。

《望江亭》也塑造了一个敢于斗争敢于反抗恶势力,为了自己的美满幸福婚姻而赴汤蹈火的谭记儿形象。

《望江亭》是一部喜剧。

女主人公谭记儿是一个俏丽、聪慧、有文化教养、机智勇敢的艳韵少妇。

她原是官家婿妇,三年的寡居生活,使她感到非常痛苦。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对传统的颠覆一一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观。

吕创辉摘要: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被誉为“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

他的剧作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富有人文主义的情怀,为受压迫的女性争取自由解放呐喊助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试图从关汉卿剧作在女性观方面对传统的颠覆和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关汉卿剧作女性观颠覆传统古来才士千千万,像关汉卿这样的有几个?在中外戏剧史上,像关汉卿那样把一生的主要精力和才华都倾注于民族戏曲艺术事业,并以63部剧作(留传至今18部)闻名子世的剧作家,实在难找第二人。

被誉为“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的关汉卿不仅以剧作的蔚为大观而闻名,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的人文情怀。

他笔下的诸多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传统的颠覆,而且这种颠覆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一、关汉卿剧作在女性观方面对传统的颠覆(一)以满腔热情赞美讴歌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可言。

孔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犹如“鸣鼓而攻之”的进军号令,什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张张罗网铺天盖地而来,使得妇女失去了应有的人格和自由。

至于女性中的妓女、丫头、寡妇,她们的地位就更低,遭遇就更惨,甚至于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关汉卿的剧作,无论是公案剧还是爱情风月剧,大多是以社会最底层、地位最低微的女性为主角。

这类人物尽管出身微贱,但关汉卿在作品中对她们表达出了最真挚的感情,在作品中赋予这些人物鲜明的人文精神,浓彩重墨地体现了这些女子的正义感、追求自由平等、有同情心、互助互爱、勇敢智慧、富有主见和个性的高贵品格。

从关汉卿剧作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来看,不管是名门闺秀还是青楼妓女,不管是寡妇还是奴婢,从未见关汉卿调笑戏弄她们的笔墨,有的是深切的同情、真诚的爱护,以及对她们人生品格和聪明才智地热情赞美。

简析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讲解

简析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讲解

简析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以窦娥、谭记儿、赵盼儿为例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

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与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与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与杨显之、王与卿更见亲密。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与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传统的文学写作中,女性或是误国误民的洪水猛兽,或是思妇怨妇,或是被摆上各种档次的“人肉筵席”,充当被男性把玩的对象。

然而,关汉卿却以饱满的热情为妇女歌唱,改写了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总能以磅礴的才思、扛山拔鼎的笔力,摧枯拉朽的批判威力,为最底层的女性伸张正义,对元代黑暗的现实作了否定性的猛烈抨击。

戏曲创作论文:浅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戏曲创作论文:浅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戏曲创作论文:浅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引言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丰富的审美经验和艺术享受的源泉之一。

关汉卿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其在戏曲创作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关汉卿杂剧的主要特点关汉卿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篇章,主要以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形象。

关汉卿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描写,使得其作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其中,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尤为丰富多样,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分类和特点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贤妻良母形象关汉卿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贤妻良母的形象,她们通常是忍辱负重、勤劳善良的妇女,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支持着家庭。

她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坚强和勇敢的一面,成为家庭的支柱和精神支持。

这种形象给人以温暖和感动,也反映出关汉卿对妇女的敬重和肯定。

温婉可人形象除了贤妻良母形象,关汉卿的作品中也塑造了一些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

她们通常性情温和、美丽动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她们的形象给人以愉悦和享受,展现了关汉卿对女性美的追求和表达。

机智聪明形象在关汉卿的作品中,还有一些女性形象具有机智和聪明的特点。

她们通常精明能干、智慧过人,懂得利用智力和智慧解决问题。

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聪慧和智慧,与男性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关汉卿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成功地将女性形象塑造得鲜活而真实。

她们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些形象的塑造为戏曲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展现女性的多样性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既有贤妻良母,也有温婉可人和机智聪明的形象。

关汉卿拜月亭评析

关汉卿拜月亭评析

关汉卿拜月亭评析引言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被广大读者喜爱和赞赏。

《拜月亭》,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著名戏曲,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关汉卿的《拜月亭》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评析。

人物塑造和剧情人物塑造1.梁山伯:白衣秀士,聪明正直,有着浪漫的爱情观。

他的形象塑造出了一个忠诚坚持的爱情英雄。

2.祝英台:卓越才女,聪慧善良,有着坚定的爱情信念。

她的形象展示了一个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内心挣扎。

3.祝千千:祝英台的妹妹,乖巧可人,机智勇敢。

她的形象展示了一个聪慧善良,有主见的女性形象。

剧情1.堕入凡间的织女遇到了梁山伯,两人一见钟情。

2.梁山伯在求学途中路过祝家,结识了祝英台。

梁山伯和祝英台相互倾慕。

3.梁山伯因为家道中落,被迫辍学,返回家乡。

祝英台随梁山伯到村中谋生。

4.祝英台的父亲反对他们的婚事,逼迫祝英台回家。

梁山伯离开村庄寻找工作。

5.天帝知道了他们的爱情,发怒打击梁山伯。

而织女也被迫返回天界。

6.经过一番波折和努力,终于天帝让他们相见,并允许他们在人间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噩运接连而来,终究还是把他们引向了悲剧性的结局。

主题和意义主题1.爱情与命运:《拜月亭》中的爱情是戏剧的核心主题。

两位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坚守爱情,但最终命运却对他们不利。

通过描绘爱情和命运的悲剧关系,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社会角色与个人意识:祝英台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努力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她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女性形象。

意义1.《拜月亭》通过描绘爱情的悲壮,展示了爱情力量的伟大和坚贞不屈的情感。

这种情感对人们的启示是,无论遭遇怎样的阻碍和困难,人们都应该勇敢追求自己真挚的感情,坚守真爱。

2.作品呈现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的局限和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无奈。

这对于改善当代女性地位、倡导性别平等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艺术特色旋律和音乐1.以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通过琵琶独奏或者与唱腔交替,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关汉卿笔下寡妇形象探究

关汉卿笔下寡妇形象探究

关汉卿笔下黑那象探究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者,在一生的杂剧创作中,以妇女为主人公的旦本戏占了十三部,本文就从关汉卿以寡妇为主角的五部:《窦娥冤》《蝴蝶梦》《望江亭》《陈母教子》《五候宴》入手,探讨关杂剧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从柔顺到反抗的窦娥《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杰出的代表作,由于剧作极富现实意义,“窦娥冤”成了中国千百年来一切冤假错案的代名词,窦娥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女性的缩影,并深受元代以来千万民众的喜爱。

窦娥是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其性格主要表现为柔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

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贫困之苦,使得窦娥从小就养成了柔顺的性格,她对早年守琪的婆婆孝顺有加,恪守孝道和妇道,一直是个贤惠的好媳妇。

婆婆想要再嫁,原本十分柔顺的她竟当面顶撞,据理力争。

在屈从与抗争的抉择中,她痛苦地选择了后者。

这正是她的独特的韧性表现。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威逼,她镇定自若、针锋相对、毫不屈从,并以极其蔑视鄙弃的态度对待他们。

当张驴儿借自己老子之死要挟窦娥婆媳时,她“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在公堂上,她镇静自若、对答如流,此时她对官衙还抱有希望,以为官吏会为她主持公道,还她清白,然而她万没想到桃机太守竟是个昏官加贪官,将无辜的窦娥打得“一道血,一层皮”,于是她明白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

可是为了使婆婆免受毒打,她强行吞下屈辱与不公,含冤招认。

在理想彻底破灭之后,冲天的愤怒使窦娥终于突破了世俗的信念,向被奉为神明的天地提出了流传千古的质问和谴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排山倒海一般的气魄是何等惊人!这一则“天问”,喊出了千千万万受压迫者的心声,既是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也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大胆批判与否定。

在刑场上,窦娥的愤怒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将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揭露得淋漓尽致“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这正是广大人民共同的吼声。

在临刑前她立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地区“亢旱三年”。

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中国戏剧史上最多产、最伟大的剧作家,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杂剧。

据统计,现在留存下来的18部关汉卿的杂剧中,旦本占了20部。

此外,在一些末本中也反眏了妇女的不幸遭遇,比如《鲁斋郎》等等。

在关汉卿的20个旦本中,除了《哭存孝》和《陈母教子》之外,其他10部反映的都是当时元代社会严重的妇女问题。

《窦娥冤》、《望江亭》、《蝴蝶梦》控诉了豪权恶霸对妇女的欺压迫害;《谢天香》、《救风尘》中慨叹了青楼女子的悲惨命运;《调风月》、《拜月亭》则关注于封建礼教下的婚姻悲剧。

关汉卿的旦本创作中,并不单单是将女性作为拉动情节的“花瓶”式的主人公,而是在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下,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元代社会的妇女问题。

他在关心同情女性命运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她们内心的追求,她们的意愿,她们的爱情,而关汉卿也恰恰以此来与封建礼教作正面的对抗。

自主自愿的爱情成为这些女性一切反抗行为的出发点,是她们维护自身尊严,敢于向封建礼教、豪强恶霸宣战的根本原因。

谭记儿为了保护自己的婚姻毅然只身与“花花太岁”杨衙内周旋,燕燕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不惜大闹情郎的婚礼,王瑞兰为了爱情与父亲对抗反目……关汉卿使得爱情变得如此简单,你情我愿,便水到渠成,虽然其中不乏有大小波折,但总不妨碍。

一、守节寡妇——窦娥与谭记儿窦娥,是关汉卿笔下最著名的一个女性形象,其原型来自民间故事《东海孝妇》。

《淮南子》中记载的东海孝妇是在小姑子栽赃之下被诬告谋害婆婆而枉送了性命,但在关汉卿的笔下,为了使矛盾冲突更为激烈,关汉卿让窦娥遇到了更为凶险的泼皮无赖张驴儿父子。

也因此,窦娥这个形象变得更为丰满起来。

窦娥年轻守寡,和婆婆相依为命,但却被流氓无赖一步一步紧紧逼迫,从善良懦弱到初露锋芒到坚强反抗,尤其是最后刑场上许下三愿:“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着这楚州亢旱三年”,最终至死不屈,到达了反抗精神的顶峰。

窦娥冤的人物形象

窦娥冤的人物形象

窦娥冤的人物形象
摘要:
1.窦娥冤的故事背景
2.窦娥的形象特点
3.窦娥冤的社会意义
正文:
一、窦娥冤的故事背景
《窦娥冤》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悲剧作品,作者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

该剧讲述了北宋年间,忠良之后窦娥被奸臣陷害致死,冤屈得到昭雪的故事。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窦娥这个女性形象,展示了她在悲惨命运中的坚韧和善良,同时也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二、窦娥的形象特点
1.窦娥的善良与正义感
窦娥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女性,她不仅关心家人,还关心国家大事。

在故事中,她为了救治病重的公公,不惜卖掉自己的首饰,购买药物。

面对陷害自己的恶人,她始终坚守正义,坚决不屈服。

2.窦娥的坚韧与勇敢
在遭受陷害、身陷囹圄时,窦娥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敢和坚韧。

她不仅在严刑逼供下不招供,还用自己的智慧揭示了陷害她的人的真实面目。

在临刑前,她请求刽子手走后门,以免惊动家中的公公。

这些都表现了她的勇敢和坚韧。

3.窦娥的孝道与贤良
窦娥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她深知孝道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她为
了救治病重的公公,不惜卖掉自己的首饰购买药物。

在得知自己将被问斩时,她首先担心的是家中的公公,请求刽子手走后门。

这些都表现了她的孝道与贤良。

三、窦娥冤的社会意义
《窦娥冤》通过描绘窦娥这个女性形象,展示了古代女性在悲惨命运中的坚韧和善良,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作品不仅揭示了官场的腐败与黑暗,还对当时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视野下关汉卿笔下女性形象的深刻内涵【摘要】关汉卿是元杂剧的集大成者,其中女性又是他描写的主要对象,这些女性大体可分为两类,即不畏强权显要,勇于反抗自身悲惨遭遇的女性;争取个人幸福,打破封建藩篱的女性。

结合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以及自身的遭遇,我们可以从这些反抗者身上看到女性的觉醒以及人的觉醒。

【关键词】女性形象;社会背景;知识分子;内涵;斗争与反抗在关氏创作的杂剧中,旦本占了大多数,据现存的十八种统计,就有十二种之多,足见妇女问题是其取材的关键,那么在关氏笔下描绘着怎样的女性,这些各式各样的女性又蕴涵着什么启示呢?一、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关氏笔下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妇女形象归纳为两类,一是,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女性,代表人物是窦娥、谭记儿、赵盼儿;二是,积极争取个人幸福,婚姻自由,打破封建藩篱的女性形象,代表人物有王瑞兰、杜蕊娘、燕燕。

本文将逐个分析各个女性的形象特征。

1.窦娥《窦娥冤》故事本色,笔力苍劲,抨击得力,悲壮酣畅,堪称元杂剧之极致。

全剧通过年轻的寡妇窦娥被封建礼教、泼皮无赖、贪官污吏戕害致死的悲惨遭遇,深刻的批判了元代的社会现实;也通过窦娥从逆来顺受到至死不屈的觉醒过程,反映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

窦娥是一个身世悲惨,坚强贞烈,勇敢不屈的女性,她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是被逼的。

她的斗争表现在坚决的回绝了张驴儿的罪恶企图,对张驴儿的栽赃毫无畏惧并与其一起见官证明清白,还表现在刑场上对天地鬼的控诉,这时候的窦娥已结束了逆来顺受的精神状态,步入了觉醒的新阶段。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的撕心裂肺的呐喊,惊天动地的控诉,最后命令天地要以三桩誓愿来昭示自己的冤屈,是“慷慨悲壮的战歌,也是震撼人心的时代的强音”。

在窦娥已成为鬼魂的时候,她的反抗斗争依然十分强烈。

当父亲责怪她不守三从四德时,窦娥说道:“我不肯顺人,倒着我上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对封建礼制进行了血的批判。

“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个无中不冤哉”,对黑暗的统治现实的控诉。

2.谭记儿谭记儿是一个官太太,上层社会的女人,然而这样的地位依然受到权豪势要的压迫,是一个受压迫的,积极抗争,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

谭记儿本是为躲避杨衙内的侮辱才到的清安观,在其与白士中结为夫妇之后,杨衙内仍是贼心不死,拿到了势剑金牌,要假传圣旨,取白士中的首级,并霸占谭记儿。

但谭记儿并没有被吓到,而且早已是怒火中烧。

“相公,你怕他作甚么?你道他是花花太岁,要逼我步步相随。

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

这桩事,你只睁眼儿觑着,看我怎生的发付他赖骨顽皮!我着那厮磕着头一番,恰便似神羊儿忙跪膝;直着他船横缆短在江心头,我何便赚了金牌,着他去不得”。

于是谭记儿运用自己的才智和勇气,与杨衙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她扮作美貌的渔妇,与杨衙内打情骂俏,艳词唱和,把敌人玩于股掌之上,完全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而杨衙内则沾沾自喜,又诱于谭记儿的美貌,神魂颠倒,乐不可支,不加防范,最后谭记儿取得了势力金牌,拿到了尚方文书,取得了胜利。

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与炙手可热的权要交手,胸有成竹,稳操胜券,是积极的,大智大勇的反抗者。

3、赵盼儿一个善良、正义、机智、勇敢、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侠义妓女。

当宋引章要嫁给周舍时,赵盼儿劝其别嫁,但宋不听,在宋引章嫁给周舍后,生命受到威胁时,赵盼儿本可以不管,但她“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这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于是赵盼儿拿出自己的“两个压被银”要买宋引章回来,这番仗义又有几个男儿能做到。

“买休”行不通后,赵盼儿便亲自出马,“将他鼻凹里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虎口夺食,要以风月手段从周舍的魔掌中就出姐妹宋引章。

赵盼儿对周舍的一番言辞打消了周舍防备之心,并拿出自己准备的定亲之物使周舍放心的休了宋引章,将周舍惯于玩弄人的人玩弄于手掌,最后当周舍追上赵盼儿与宋引章时,戏剧冲突达到了高潮,盼儿怎么说的呢?“俺须是卖空虚,凭着那说来的言咒誓为活路。

——怕你盼儿不信呵——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堵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

”真是痛快淋漓,妙不可言,盼儿的机智、勇敢、侠义心肠现于眼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毫不妥协,最终取得了胜利。

4、杜蕊娘风尘女子,而且阻挠她幸福的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但杜蕊娘敢于去争取自己的幸福,人身的自由,在误认为韩辅臣背叛自己,背叛了爱情时,她坚强贞烈,将凌厉的锋芒指向了她的命运的玩弄者,她说:“今日个何劳你贵脚儿又到咱家走?”“哪个要你跪?越显得你嘴儿甜,膝儿软,情儿厚。

……既你无情呵,休想我指甲儿汤着你皮肉!……有耨处宽行大步耨,何须把一家苦苦死淹留!……你与我高揎起春衫酒淹袖,舒你那攀蟾折桂的指头,请先生别挽一枝章台路傍柳!”这种决绝的态度,这种义不受辱、和玩弄这决不妥协的骨鲠,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5、王瑞兰王瑞兰是在与父母失散的情况下出于无奈和穷秀才蒋进隆结合的,他是一个千金小姐,爱上了一个穷秀才,然而封建的门第婚姻制度注定成为瑞兰美满爱情路上绊脚石,于是,争取婚姻自主的女儿与维护门第婚姻制度的父亲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当抚琴应让他撇下自己的丈夫时,瑞兰说到:“男儿,我教你放心未波,只愿得南京有俺亲娘,我宁可独自孤孀,怕他待抑勒我别寻个家长?那话儿休想!”既是说给丈夫的誓言,也是提给父亲的一个警告。

当父亲辱骂“穷秀才几时有发透”,并以家门财势打动她时,瑞兰说道:“你这些富产业,该更怕我眷恋情惹?俺向那笔尖上自得些豪奢。

撅起柄夫荣妇贵之檐伞,抵多少爷饭娘羮驷马车!一两件儿浑别。

”表现了她绝不以婚姻自由作代价去到“翠屏红烛流苏帐”中寄生的鲜明而坚定的立场。

当瑞兰不得不和丈夫分离时,她道:“休想,我为翠屏红烛流苏帐撇了你这黄卷青灯映雪窗。

你心间莫缗望,你心间索记当,我言词更无妄,不须伊再审详,咱兀的做夫妻三个月时光,你末,不曾见您这歹浑家说个慌!”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当瑞兰拜月时,她道:“这一炷香,则愿俺那抛闪的男儿较些;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教俺两口儿争得团圆。

”瑞兰不向强大的家长势力屈服,积极抗争着,坚定自己对于爱、对于婚姻的执着。

最后当父亲将她强行匹配给武状元时,瑞兰道:“他则图今生贵,岂何咱夙世缘?违着孩儿心,只要遂他家愿。

则怕他夫妻百年,招了这文武两员。

他家呈要将相双权。

不顾自家嫌,则要旁人羡!”无情的批判了富贵之家的父母与儿女两辈人之间感情的虚伪,也进而揭露了门第婚姻制度的罪恶,瑞兰以其敢怒敢说的叛逆精神,向门第婚姻制度卫道者的父亲做了坚决斗争。

6、燕燕《许妮子》中的燕燕敢怒、敢言、桀骜不驯,在小千户背弃了自己的爱情之后,她敢于破坏主子的婚事,甚至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攻讦主人的秽行,同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燕燕是清高的卑下奴婢,在小千户持续的甜言蜜语、赌咒发誓之下相信了小千户,并奉献了自己的爱情,真心的待着他。

后来,燕燕发现被欺骗了之后,不是乞求主子回心转意,更没有卑躬屈膝,而是采取了一个与奴婢地位几乎难以相称的激烈行动,她疯狂地吼道:“我敢摔碎这盒子,玳瑁纳子教石头椎碎!剪了靴檐,染了鞋面,做铺持!一万分好得你,好觑你,如今刀子根底,我敢割得来粉合麻碎!”与玩弄她的主子一刀两断,表现了她倔强抗争的性格。

当小千户赶来求情时,燕燕机敏、刚强、泼辣、“呼的关上笼门,沥的吹灭残灯,”维护自己免遭再次的欺骗与玩弄,这种坦然不屈的斗争精神,来自于一个被剥夺了爱的权利,处于社会底层的婢女,有强大的震撼力。

后燕燕便上演了破亲、泄恨婚礼堂这两出戏,发泄自己的积怨,控诉主子的衣冠禽兽的行迹,和摆布自己命运的小千户进行了激烈的针锋相对的斗争。

总结一下,我们会看到,这些美丽的女性无一例外都是勇于抗争,坚强无畏的女性。

当然,这些女性有各自的不足之处,窦娥对于“贞洁”思想的维护,谭记儿和赵盼儿对于色相的出卖,杜蕊娘最后的对于“引杖擎鞭”的封建权势的屈服;王瑞兰最后对于父亲的顺从,对门第婚姻制度的妥协;以及燕燕最终做了个“小夫人”,对于玩弄者的和解,都有损于她们的反抗性,所以说,反抗不彻底,这与作者本人的封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作者在他的剧作中出色的表现了愤怒的情绪,热情讴歌了这种反抗的力量,可见将女性作为主角是其能更好的反映作者本人的真实想法。

二、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元代这个特殊的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社会有哪些变化,对知识分子又有哪些影响,以及作者的遭遇是什么呢?元朝统治时,一般民众的遭遇是怎样的呢?首先是种族上的歧视和不平等,蒙古族除外,分为好几个等级,较之前被征服的西方各国人,被认为较可嘉和忠诚,成为色目人;稍后被占领的中国北部的女真人、契丹人、汉人,称为北人;而最后灭亡的南宋地区的人民,则成为南人。

这几个等级的人民,人格的、经济的待遇各不相同。

极大多数的汉族,是沉沦在层层压迫的深渊里,喘不过气来。

再则是经济上非常酷虐的剥削和掠夺:用官田屯田的名目,大量没收农民的土地,有极繁冗的租税、科差,大量发行没有信用的天天在贬值的纸币,用买卖人口的方式增加奴隶的数额,进行人身隶属的无偿劳动生产。

又用贵族王公、权豪势要的名义,甚至由大汗自己,半官式地通过色目人,对人民放高利贷,很短的时期便对本对利,再几何级数地增加着。

其次是政治上的压迫:贪污盛行,官吏横暴,订立了苛细的法律。

为了防止反抗和民族思想的传播,实行了许多严厉的可怕的制度,例如:蒙古人打了汉人不许还手,蒙古人当甲主,对所属的民人有支配权;不许收藏任何铁器,不许有集场聚会;用词曲作宣传煽动的处以极刑等等。

在许多种族、经济和政治上的重压与威胁之下,一般民众就是这样生活下去的,杂剧的作者也是这样生活下去的,这就造成了关汉卿等杂剧作者在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下的愤怒和反抗,从而创造了杂剧这一“愤怒的艺术”。

那么作为知识分子的关汉卿又有什么样的个人遭遇?他由金入元,一直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是当时颇有名的知识分子,然而在“八娼九儒十丐”的元朝是十分可悲的,他一生不仕、社会地位低下,因为当时停废科举,省台要职被蒙古、色目的上层人物所垄断,所以他终身沉沦于社会的底层,倍受歧视。

终于,他来到了勾栏瓦舍,当然,是投身于于严肃的戏剧创作事业,“以深刻的教育和陶冶,因而锤炼出一副关氏所独具的桀骜不驯而又老谋深算、气壮山河而又天然机趣的刚柔并济的战斗风格”①,表现在作品中,则是描写了一个个性格不同,但都善良、机智、勇敢、反抗的女性。

三、最后,就要说一说元代女性的处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