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朱海平*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涂尔干失范理论的一个主要的观点是:“失范直接与集体意识相互关涉”;默顿将失范看成是一种结构性崩溃;梅斯纳和罗森菲尔德的制度失范理论在继承默顿衣钵的同时,反思了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考查了经济制度和非经济制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就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进行了思考,主张在一个主客观连续体中考察个体意识、集体意识、模式化期待、制度化手段与失范现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失范;集体意识;文化目标;制度化手段

人们一般将“失范”理解为原有规范失去作用、没有规范的状况或越轨行为,这主要是受美国学者的影响。“帕森斯把涂尔干看成是论述规范的理论家,而按照帕森斯的理解,规范就是…一组规则‟(a body of rules)。”[1]默顿在《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也说:“正如涂尔干首先提出的,失范概念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相对缺乏规范的状态。”[2]他“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派生性的,把“失范”(normlessness)看作涂尔干所谓的失范(anomie)的同义语。”[3]而雷蒙·阿隆认为,涂尔干的anomie实际上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危机,这种危机以社会解体和个人与团体间联系脆弱为特征。[4](P361)anomie来源于法语,如果把失范单纯译为normlessness,在涵义上会产生很大的纰漏,因为从词源上说,anomie可以上溯到希腊文的anomois,有着“非等同”、“非相近”、“非相似”的意思,或者有差异和混乱的意思。因此,就这个概念的原意来说,它包含了超出单纯规范意义的涵义。[5](P78)可见,以默顿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对失范的理解和涂尔干的失范概念是有差距的。

一、“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框架下的失范

涂尔干的失范理论是在“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理论之下展开的,失范就是发生在由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的社会向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有机团结的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的社会的集体意识(即其整合的基础)逐渐弱化,失去了维持社会整合的基础性作用;而通过社会分工形成的各有机组成部分在相互需要与依赖中逐渐形成了习惯,并在习惯基础上形成了规范,从而形成新的彼此协调的社会整合状况。问题在于,社会分工发展过快,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的发展水平,这时社会陷入失范(anomie)状态。他在论“失范的分工”时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足以使有机团结发生断裂。另一个例子是劳资冲突。工业越是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劳资的冲突就越激烈,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的发展水平。第三个例子是科学被分割成为许多狭窄的研究领域,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已经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了。[6](P314-316)可见,在运用失范(anomie)这一概念时,涂尔干强调的是功能失调、社会失序的状况。

集体意识这个概念在涂尔干理论中占有首要地位。所谓集体意识,他认为就是“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7](P216),“它是作为一个整体散布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但这不妨碍它具有自身的特性,也不妨碍它形成一种界限分明的实在。……它在南方和北方、都市和小镇都是一样的。它并不会随着世代的更替而更替,而是代代相继,代代相传。它完全不同于个人意识,尽管它是通过个人来实现的。”[8](P42-43)宗教的衰落导致了集体意识的淡化,从而导致了失范的出现。另外,在关于犯罪与失范的相关论述中,涂尔干认为,犯罪与失范是两种不同的危机,“犯罪是社会健康的一个因素,是健康的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9](P84),也就是说,犯罪是正常现象。他还认为,犯罪“同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联系在一起,由此也就成为有益的,因为与犯罪有密切联系的这种基本条件本身是道德和法律的正常进化所必不可少的”[10](P87-88)。“犯罪不仅是常态的,而且是健康的。因为它是自成一类

的社会所具有的用于保护自身以免集体良知受到摧毁的主要手段。集体良知的摧毁也就是社会自身的摧毁。”[11]“犯罪是对抗危机(失范)的一道篱障”。[12]在关于失范的论述中,涂尔干认为,失范是一种比犯罪更严重的危机,犯罪是常态的,“失范乃是病态的。失范是社会迈向死亡的一种倾向;在其极端情况下,它表明社会的死亡。”[13]总之,他认为,犯罪是正常的、有益的;而失范是反常的、无益的。集体意识的衰落导致失范,极端的失范意味着集体意识的摧毁,集体意识的摧毁也就是社会自身的摧毁,即社会的死亡。

另外,在涂尔干看来,结构并不完全是社会的实质,社会的本质是其集体意识。“集体意识就其本质而言,超出了结构外在的形式规定性,它所确定的普遍价值和道德,是社会存在的首要前提。相比而言,制度结构则是属于第二层次的问题,它只是集体意识的功能载体。”[14](P56)这是涂尔干和墨顿之间的一个重大分歧。涂尔干的失范理论“带有浓重的本质主义色彩”[15](P35),认为社会“是…绝对‟(在启蒙时代以前,即神或上帝)在…社会本质主义‟意义上的延伸”。[16](P34-35)虽然“失范现象是悖逆于社会目的的过程”[17](P37),但并不会触及社会实体的本质基础,他把失范看成一种附属现象。另外,因为集体意识的衰落、道德控制的离散而出现的失范,这时,社会既不存在准则,也不存在盛行的判断标准,就纯粹形式上来说,这是一种非现实的状况,它既不是常态的,也不是健康的,是一种虚拟状况。[18]

二、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失范

和涂尔干不同,默顿的anomie是指由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的不一致导致的反常行为、越轨行为等状况,他将失范看成是一种结构性的崩溃。“我的主要假设是,可以从社会学角度将反常行为看成是文化规定了的追求与社会结构化了的实现该追求的途径间脱节的征兆。……由于对目标和制度化程序如此不同的强调,对目标的强调使后者遭到严重削弱,以至于许多个体的行为仅仅因为考虑技术上的便利性才受到了限制。……此过程的运行最终导致…失范‟……”[19](P264-265)在《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这部著作的第六章《社会结构与失范》中(尤其是在讨论“创新”这种个体适应模式的类型时),默顿花了大量的笔墨来讨论和分析失范。

默顿通过失范这个概念直指帕森斯理论的裂痕,他认为:1、“集体意识和道德价值并不能超出结构之外而对结构产生外在的强制作用,相反,意识领域里的价值规范可以构成与社会结构相并行的文化结构,对失范的分析不能还原为纯粹的集体意识问题,而应该着重讨论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之间的中介因素或互动过程”。[20](P40)他认为失范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在个体身上呈现的一种紧张状况。“文化结构承载的是普遍的观念、理想和价值,而社会结构则通过身份角色等方式确定某种行动是否被正当的规范所控制。”[21](P55)文化结构规定了行动的目标,社会结构规定了行动的手段。“无论目标的本质如何,文化目标与可行的规范手段之间的矛盾都会产生失范的倾向。”[22](P113)2、失范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将偏差行为的社会和文化根源揭示出来,“失范的根源就是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张力结

构”[23](P44)默顿在阐述美国的文化目标时,着重分析了美国文化中的成功主题,虽然追求金钱成功并非美国人所特有,“中国封建显宦、古罗马贵族、或现代农民的贪婪,与谁相比都不逊色。而那不勒斯的马车夫或船夫,亚细亚操同样行业的人以及南欧或亚洲各国的手艺人,他们的金钱欲比同样境遇中的英国人更为强烈,………金钱欲‟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24](P30-31)也尽管成功在美国文化中有很多解释(在不同阶层也是众说纷纭),但是,金钱成功的目标尤其深深植根于美国文化中间,“没有任何其它的定义比…把成功等同于赚钱能在美国获得更加普遍的支持‟”。[25](P3-4)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为金钱而奋斗就并非贪婪心的流露,而是一种模式化的社会期待。默顿认为,“断言财富积累本身就是成功的象征,与否认美国人在价值等级中将积累财富看得很高一样,都是荒唐的。在很大程度上,金钱超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