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脑白质病变
脑白质病变ppt课件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
髓鞘脱失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 球形脑白质营养不良(GLD) 脑白质消失病(VWD)
球形脑白质营养不良(GLD)
Krabbe’氏病 半乳糖脑苷脂β -半乳糖苷酶缺乏引起神经脂质代谢障碍所致 。 多婴儿时起病,迟发型少见。 MRI扫描病灶呈T1加权像低信号和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主要位于
双侧苍白球 “熊猫眼” 征
CO中毒迟发型脑病
指CO中毒恢复后一段时间(通常2-3周)后再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急性起病,3~5天达高峰。帕金森样症状、智能迅速减退、二便失
禁、步态异常、缄默 MRI示双侧弥漫性,对称(或不对称性)脑白质病变,主要累及侧
脑室旁和半卵园中心。
海洛因中毒
病理:受累脑白质产生海绵状变性 影像:累及小脑和大脑后部白质和内囊后肢是海洛因吸入中毒的典
碍 CT :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区,无增强 MR:胼胝体及其周围白质T1低信号、T2高信号
酒精性(Weinicke脑病)
由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性疾病。 以精神障碍、眼肌麻痹和共济失调性步态为主要症状。 影像学:双侧丘脑和脑干有对称性病变, 其典型的改变为第三脑室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
见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肾移植后、结核、结节病、系统 性红斑狼疮和巨球蛋白血症等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60岁之 间。
已证明乳多空病毒科的JC病毒和SV-40(Simian Virus猴病毒)是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病原体。
病灶多发且远离脑室周围,好发于顶枕皮质下白质内,有逐步融合 增大趋势是本病较具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引言
脑白质病变是指发生在脑白质区域的病理变化。
影像学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脑白质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进行详细介绍。
脑白质病变的发生机制
脑白质病变的发生机制可以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种。
血管性脑白质病变主要是由缺血、出血等血管异常引起,而非血管性脑白质病变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病理改变。
影像学鉴别诊断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目前诊断脑白质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通过MRI 可以观察脑白质区域的异常信号,进而判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常见的脑白质病变包括脑梗死、白质缺血、脱髓鞘等。
CT扫描
CT扫描对于一些脑白质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例如,CT扫描可以检测到脑出血等血管性脑白质病变,还可以观察到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显影血管来观察血管结构和异常的检查方法。
对于一些血管性脑白质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血管造影可以观察到血管的狭窄、扩张或异常畸形等。
脑电图(EEG)
脑电图可以检测脑白质病变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脑白质病变往往会引起脑电活动的异常。
通过脑电图可以观察到不同频率的脑电波的改变,从而辅助诊断脑白质病变。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是诊断脑白质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MRI、CT扫描、血管造影和脑电图等影像学技术,可以观察到脑白质病变的不同特征,进而进行鉴别诊断。
脑白质病变的治疗方法

脑白质病变的治疗方法
脑白质病变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根据病变的具体原因和临床症状,可能采用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剂可以改善免疫功能,血管扩张剂可以改善脑供血情况。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旨在通过运动、按摩、电疗等手段促进神经系统的康复和再生。
物理疗法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对于脑白质病变患者,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等,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高胆固醇等食物。
4. 心理支持:脑白质病变患者常常伴有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人和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更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5. 症状治疗: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行动困难可通过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来改善,情绪波动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来缓解,神经疼痛可以采用镇痛药物等进行缓解。
总之,脑白质病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病变的原因、症状的表现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非常重要。
脑白质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12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13
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
Krabbe’氏病 半乳糖脑苷脂β-半乳糖苷酶缺乏引起神经脂
质代谢障碍所致 。 MRI扫描病灶呈T1加权像低信号和T2加权
像高信号改变,主要位于脑白质,特别是 在半卵圆中心和放射冠。晚期有明显脑萎 缩。
14
本病的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
40
艾滋病脑病
41
CJD
42
CJD
43
CJD
44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见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肾移植后、结 核、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60岁之间 。
已证明乳多空病毒科的JC病毒和SV-40(Simian Virus猴病毒)是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病原体。
病灶多发且远离脑室周围,好发于顶枕皮质下白 质内,有逐步融合增大趋势是本病较具特征性的 影像学征象
45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46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47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脑部慢性感染,多见于 儿童或青少年。
表现为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脑白质的多发斑片状病 灶,T1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少数病例有脑膜或脑实质强化。晚期累 及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丘脑、基底节及脑干 亦可受累。
22Βιβλιοθήκη 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 ADEM with small white matter lesions ADEM with large and confluent lesions ADEM with additional bithalamic
脑白质病变治疗方法

脑白质病变治疗方法脑白质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脑白质区域的异常变化,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针对脑白质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脑白质病变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神经营养药物、抗氧化药物、抗炎药物等。
神经营养药物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抗氧化药物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组织。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康复治疗在脑白质病变的综合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语言治疗等。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训练、康复训练等手段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职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康复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及家属应配合康复医生的指导,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最后,对于一些严重的脑白质病变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介入手术等。
开颅手术可以通过手术方式清除脑内的病变组织,减轻病变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和损害;介入手术可以通过导管等介入设备对脑血管进行修复和重建。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总之,脑白质病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脑白质病变患者及家属有所帮助。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1]简版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1]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e8ec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1.png)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脑白质是脑组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承担着传递神经冲动和连接不同脑区的功能。
脑白质病变是指脑白质区域发生的异常变化,常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影像学鉴别诊断是诊断脑白质病变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脑白质病变的不同类型及其在影像学上的特点,以及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和技术。
脑白质病变的分类脑白质病变可以根据其病变特点和病因进行分类。
根据病变形态可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两类;根据病因可分为炎症性、缺血性、变性性、遗传代谢性等多种类型。
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弥漫性脑白质病变是指脑白质广泛分布的病变。
最常见的是脑白质脱髓鞘病变,如白质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在影像学上,弥漫性脑白质病变通常表现为多发的白质斑点或斑块,其形态、大小和分布可各不相同。
局灶性脑白质病变局灶性脑白质病变是指脑白质局部区域发生的病变。
常见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
在影像学上,局灶性病变通常呈现为局部脑白质异常信号,其形态、边界和信号强度可提示病变的性质。
影像学方法和技术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在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脑组织和脑白质的细微结构变化。
对于脑白质病变的鉴别诊断,MRI 能够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分布,并能进一步观察病变的信号强度和特殊序列的改变,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和定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快速而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方法。
在脑白质病变的诊断中,CT主要用于排除颅内出血和颅骨结构异常。
然而,CT对于白质病变的定性和定位能力有限,无法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
因此,在脑白质病变的鉴别诊断中,MRI相对更为有优势。
磁共振波谱(MRS)磁共振波谱是一种通过分析磁共振信号中的频谱信息来获取化学信息的方法。
在脑白质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磁共振波谱可以提供关于脑组织代谢状态的信息,能够定性和定量分析各种代谢物的含量和比例。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脑白质病影像学诊断一、概论有多种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白质,而脑白质病灶又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
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变性和外伤等疾病的白质病灶,属继发性脑白质病;原发于脑白质的疾病称原发性脑白质病,简称脑白质病(Leukoencephalopathy)。
脑白质病按发病时髓鞘是否发育成熟再进一步分为2类:1. 先天性和遗传性脑白质病此类脑白质病通常又称之为脑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y)或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Hereditory Leukodystrophy),髓磷脂的产生、维持和分解异常是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的病因。
这类疾病通常包括: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海绵状脑病、亚历山大病、皮质外轴突发育不良等。
2.获得性脑白质病获得性脑白质病主要指已经发育成熟的正常髓磷脂被破坏,即:脑白质脱髓鞘(demyelination)疾病。
它主要包括:多发硬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胼胝体变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同心圆硬化等。
二、正常脑白质的结构、发育及影像诊断(一) 脑白质的结构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而神经纤维分有髓和无髓两种。
有髓神经纤维的外周有髓样结构包裹,称之为髓鞘。
在电子显微镜下,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薄膜包卷轴突而形成。
一个少突胶质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
一个轴突可被邻近几个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包绕,这些突起相互融合,形成轴突外层“绝缘”的髓鞘。
髓鞘伴轴突一起生长,并反复包卷轴突多次,形成多层同心圆的螺旋”板层”样结构,其主要化学成份是类脂质和蛋白质,习惯上称之为髓磷脂。
由于类脂质约占髓鞘的80%,呈嫌水性,带离子的水不容易通过,而起“绝缘”作用。
当其受损时,较多水进入髓磷脂内,引起脑白质的水含量增加。
(二) 脑白质的发育髓鞘形成是脑白质发育的最后阶段。
医学影像-脑白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
l 智力及认知功能的障碍 l 下肢功能的障碍 l 皮质功能减退的非特异性表现
分级
l 现广泛应用于临床的LA严重程度的评分及划 级是以CT为评判标准的Blennow量表和以 MRI为评判标准的Fazekas量表。
Blennow量表( 最低0分,最高3分)
l 评定脑白质改变的范围和严重性,总分是范围 和严重性的平均分。 脑白质病变范围: 0级为正常; 1级为侧脑室额 角和枕角的边缘可见LA;2级为LA围绕侧脑室 额角和枕角并累及部分半卵圆中心;3级为LA围 绕侧脑室累及大部分半卵圆中心 脑白质病变 的严重性:0为正常;1为轻度;3为严重,
皮质功能减退的非特异性表现
l 如头晕头痛等,可能与患者伴有高血压病糖尿 病高脂血症等原发或脱失,多灶性星形细胞 增生,可同时伴有轴突的破坏。
l 在白质深部形成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或筛网状态。 l 深部白质区广泛的小动脉硬化。 l 脑室系统扩大,深部灰质核团萎缩,胼胝体变
Fazekas量表( 最低0分,最高6分)
l 在Flair上评定脑室周围高信号和深部白质高信 号,总分可通过概括两个部分的分数来获得。
l 脑室周围高信号:0级为正常;1级为斑点状;2 级为病灶开始融合;3级为大片融合病灶。
l 深层白质高信号:0级为正常; 1级为铅笔线状 和(或) 帽状;2级为光滑的晕状; 3级为不规则延 伸至深部白质。
l 腔隙性脑梗死:多为基底节区的多发点状或小 圆形低密度影,病灶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一 般不对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洛因吸入中毒
参考文献:Neuroimaging Features of Heroin Inhalation Toxicity: "Chasing the Dragon" ( AJR 2003; 180:847-850)
参考文献: Cranial MR Findings in Chronic Toluene Abuse by Inha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3:1173-1179, August 2002)
慢性甲苯吸入中毒影像特点
参考文献: Cranial MR Findings in Chronic Toluene Abuse by Inha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3:1173-1179, August 2002)
¡ 长期吸入甲苯后,经肺进入血液循环,通 过亲脂的血脑屏障,从而对脑产生损害。
慢性甲苯吸入中毒影像特点
¡ 可先出现侧脑室旁的白质病变,再累及半卵 园中心皮层下的白质
¡ 若接触时间更长(平均8.1年),可出现丘脑 对称性T2低信号。
¡ 丘脑对称性T2低信号机制可能继发于脱髓鞘 和轴突丢失的铁沉积
慢性甲苯吸入中毒影像特点
中毒性脑白质病
¡海洛因 (heroin)中毒 ¡可卡因 (cocaine)中毒 ¡慢性甲苯( methylbenzene)吸入中毒 ¡ 甲醇(methanol)中毒 ¡ 化学药物中毒 ¡急性CO中毒、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海洛因中毒
¡ 病理:受累脑白质产生海绵状变性 ¡ 影像:累及小脑和大脑后部白质和内囊后肢是
患者A有滥用可卡因史, 患者B有精神药物滥用史
可卡因和精神药物滥用中毒病理特点
There was widespread confluent vacuolar degeneration of the deep white matter, with profound axonal loss and evidence of axonal injury in adjacent normal appearing white matter.Vacuolar chan(gAe) (dLuexeopl-fFraostntBalule) associated with variable whit(eB)mm (caoatmctrmeorpohnagleeuiknofcilyttreatiemmunostain); axonal loss
甲醇中毒 影像学特点
• 双侧壳核坏死伴 不同程度的壳核 出血 • 皮层下白质和中 央灰质受累
参考文献: 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in Methanol Intoxic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7:452-454, February 2006)
A、B:遍布大脑后部白 质、内囊后肢和小脑桥 脑脚的双侧对称性低密 度灶; D、E:内囊后肢、胼胝 体压部和枕叶白质;皮 质脊髓束、孤束、小脑 脚和小脑白质;内侧丘 系(F)双侧对称性长 T2信号; C:由大脑后部白质向 前逐渐减轻的双侧对称 性长T2信号;
海洛因中毒病例
A: CT平扫 B: CT平扫 C: MRI
D: MRI E: MRI
F: MRI
上图:双 侧大脑后 部白质及 左侧枕叶 后部长T2 信号区;
海洛因中毒病例
MRS见NAA峰 明显降低, 乳酸峰升高, Cho峰无明 显升高;
左下图:DWI 见半卵圆中心 高信号影; 右下图:ADC 见与左下图相 应位置低信号 影。
可卡因和精神药物滥用中毒
影像学特点: FLAIR: 两者都有双侧 脑室旁白质弥 漫性对称性受 累
(C) (neurofilament) and degenerating axons with spheroid formation
(D)(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慢性甲苯吸入中毒
¡ 是一种脂溶性芳香族碳氢化物,作为一种 有机溶剂广泛运用于工业中,稀释剂、粘 合剂、喷雾剂、涂漆等中都含有它。
甲醇(methanol)中毒
¡ 相对少见,通常是意外或服用假酒。 ¡ 甲醇在体内能代谢成更具神经毒性的甲醛和甲酸 ¡ 最先的临床表现是视力减退,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
统症状和后遗症。 ¡ 严重者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 ¡ 特异性治疗:给予乙醇,和甲醇竞争乙醇脱氢酶,
阻止甲醇代谢成更具神经毒性的甲醛和甲酸。
酒精中毒
¡ 渗透性脱髓鞘病 ¡Marchiafava-Bignami 病 ¡ Weinicke脑病
渗透性脱髓鞘病
¡ 脑桥好发,也可见于壳核、尾核、中脑、丘 脑和大脑白质
¡ 病变弥漫性分布、两侧对称 ¡ 四肢瘫、假性球麻痹、闭锁综合征 ¡CT:为等或稍低密度; CT+C多数无增强 ¡ MR:T1低信号,T2高信号;
海洛因吸入中毒
参考文献:Neuroimaging Features of Heroin Inhalation Toxicity: "Chasing the Dragon" ( AJR 2003; 180:847-850)
静脉应用海洛因和可卡因中毒
男性37岁病人,几乎完全 恢复。
参考文献: Toxic leukoencephalopathy after intravenous consumption of heroin and cocaine with unexpected clinical recovery ( J Neurol (1999) 246 :850–851)
脑白质病变
定义
¡ 脑白质病是一种大脑的结构性改变,以中枢 神经细胞的髓鞘损害为主要特征,病变累及 专门发挥高级大脑功能的白质束。其临床表 现从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个性改变,到痴 呆、昏迷,甚至死亡。
脑白质病变病因
1. 中毒性 2. 遗传性 3. 脱髓鞘 4. 感染性 5. 代谢紊乱 6. 血管性 7. 肿瘤性 8. 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