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负载词的隐喻意义
尤金奈达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与解读

尤金奈达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与解读尤金奈达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与解读尤金奈达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以词语和表达方式中的负载词为主要特点。
负载词是指在一个句子或表达中具有额外含义的词语,它在表达方式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在尤金奈达文化中,负载词扮演着一个文化符号的角色,通过语言的方式传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对于尤金奈达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可以根据负载词的主题进行分类。
在尤金奈达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家庭、友情、爱情、生活智慧等主题的负载词。
这些词语富有情感和思想内涵,通过对这些负载词的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尤金奈达文化所强调的核心价值观。
可以根据负载词的形式和用途进行分类。
尤金奈达文化中的负载词可以是具体的词语,也可以是成语、习语或谚语等。
它们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或警示人们注意事项。
通过对这些负载词的解读,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尤金奈达文化的独特表达方式和丰富内涵。
还可以根据负载词的使用场景进行分类。
尤金奈达文化负载词在不同的场景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在家庭聚会中,人们会使用一些关于亲情、友情的负载词来表达情感;而在工作场合,一些关于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的负载词则能够鼓励人们更好地工作;另外,一些关于生活智慧和道德准则的负载词也会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
对于尤金奈达文化负载词的解读,我们需要注意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尤金奈达文化注重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通过负载词的运用,人们可以更加直接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期望。
尤金奈达文化也注重思想的传递和启示,通过对一些负载词的解读,人们可以汲取生活智慧和道德准则,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在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尤金奈达文化负载词的重要性和价值。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通过对负载词的解读,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尤金奈达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进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
个人观点:作为一位文章写手,我对尤金奈达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和解读非常感兴趣。
儒家经典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儒家经典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张继文 (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摘 要:正确理解儒家经典中文化负载词的含义是正确翻译儒家经典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分析了儒家经典中文化负载词词义的变迁,提出了确立词义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探讨儒家经典的翻译目的及其文本性质,说明了翻译其中文化负载词时应遵循的原则、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儒家经典;文化负载词;翻译“于丹《论语》心得”引起巨大反响,对此人们褒贬不一。
赞扬者说于丹使《论语》走近了大众百姓;质疑者说于丹对经典的解读并不准确,甚至曲解了原意。
对于褒贬两种看法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而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却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如何正确解读进而恰当翻译儒家典籍,尤其是其中极具特殊文化含义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又恰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如君子、小人、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士等。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儒家经典历经两千余年至今,词义的变化不可避免,为今人的理解带来了极大困难,也为经典的翻译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由此,本文作者拟从文化负载词词义的变迁、词义的确立、经典的翻译目的及文本性质、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等方面对“儒家经典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做一探讨以期引起汉籍外译工作者对此的高度重视。
1. 儒家经典中文化负载词词义的变迁典籍翻译是跨越时空的交际行为。
经典的理解与翻译并非易事。
有学者曾说过:“具有数千年历史和传统的汉文却是陷阱重重,稍一疏忽就会‘失误’”(沈苏儒,1998,p. 209)。
语言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经典中文化负载词词义的变化。
今天的我们解读诸如此类的词汇时所理解的已不完全是其产生时的意义。
笔者以为翻译儒家经典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译者应该了解这些文化负载词词义的变化,进而确立文化负载词的词义,因为这是忠实传译经典的基础。
总体说来,儒家经典中文化负载词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1 词义的扩大有些文化负载词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后已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如《论语》中的“信”。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语言转换行为,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话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存在相互关联关系的,所以语言最终是用来承载文化而不是仅仅用来表达文化的。
英译汉是译者将作者为英语读者所写的英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供中文读者阅读的汉语文本的活动。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带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文化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负载词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成为传递信息的障碍。
翻译是将原语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目的语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转换一个文本中的语言信息也就是在传达其蕴涵的文化意义。
而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并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及重要意义文化负载词( culture- loaded 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这类词包括历史传承下来的成语、习语、谚语、典故、特殊人名等,也包括现行的习语或习惯表达。
这类词传递着某个特定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或文化意蕴,反映了两种语言符号和两种文化的部分和完全的不对等。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受到文化意象( cultural imagery)的影响。
奈达认为,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实现思想沟通”《译学词典》对文化意象的解释如下:“蕴含文化意义的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渗透在言辞之中,包含着广阔而深沉的内涵,往往传达出一种美的境界。
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中需要着力转换的。
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
分析新闻英语中的文化负载词

另外, 英汉语民族由于其历史文化的渊源不同, 其思维模 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语言的表达方面, 尤其 是 书 面 语 的 表 达 方 面 尤 为 明 显 。对 比 语 言 学 的 诸 多 研 究 表 明 , 在英语中, 名词占主要地位。英语名词能胜任汉语动词、形容 词 的 功 能 。 动 作 、变 化 、质 量 和 情 感 完 全 可 以 借 用 生 动 的 英 语 抽象名词加以表现。在不牺牲任何重要词义的前提下, 名词使 用优先权不仅可以简化表达方式, 而且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 语言选择。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英语新闻中常常出现名词词 组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在汉语中, 则是动词占主要地位。动词 词 组 的 出 现 , 使 文 本 显 得 动 感 十 足 、有 声 有 色 。 因 此 , 英 语 词 汇 、句 子 、语 态 等 在 译 成 汉 语 时 并 非 完 全 对 等 一 致 , 而 是 存 在 着很大的差异; 反之亦然。
《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与翻译

在翻译方法上,理译的最大不足在于注释过多, 译文冗长、不精炼。注释过多容易干扰、打断读者的 思路,造成行文的不通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莫过 于其试图将源文本中的各种意义都翻译出来,但却违 反了译文须“达”的原则。根据纽马克的观点,“译者 应该根据原文文本的意图和译者本人的翻译目的选 择优先翻译的意义变体。”[7](兀52¨‘解释,意义必须在 译文中自明,而非仰仗一连串的注释。”[8](P53’
中文独特的文化负载词举例

中文独特的文化负载词举例
1.“福”字:在中国文化中,“福”字代表着幸福、吉祥、福气等美好含义。
特别是在中国新年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厅堂、床头等处贴上寓意吉祥的“福”字,以祈求一年的顺利和幸福。
2. “文化大革命”:这个词汇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含义,指代了1966年至1976年间中国的一场政治运动。
这场运动旨在推翻旧的文化、思想体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观。
3. “龙”字:在中国文化中,龙是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具有吉祥、权威、神秘等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刻、服装等方面。
4. “四书五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经典著作对中国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春联”:在中国新年期间,人们会在门前、厅堂等处挂上对联,称为“春联”。
这些对联通常由两个相对的短句组成,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祝愿。
6. “道德经”:这是中国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被认为是中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作。
其中,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核心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7.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着革命、热情、热爱等意义。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红色成为了代表革命、建设、
发展等重要的象征。
顺应论视角下美剧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顺应论视角下美剧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美剧在中国的渐趋普及中拥有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这也让美剧的字幕翻译在中国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翻译中的负载词在美剧字幕翻译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翻译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在顺应论视角下,本文选取了出现频率较高的负载词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这些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效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美剧字幕翻译提供一些借鉴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顺应论视角美剧字幕翻译负载词在时下的娱乐市场中,美剧这一品种的电视作品因其优质的内容制作和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在中国市场上,由于语言等因素的存在,美剧的播放大多伴随着中文翻译,而翻译中的负载词在美剧字幕翻译中担扮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所谓负载词,即那些在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功能比较强,几乎在不同文本中都会出现的词语。
而负载词的翻译效果是否好、是否顺应观众的阅读习惯,往往直接影响到观众对著作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因此,本文将从顺应论的视角出发,试图探究在美剧字幕翻译过程中常见负载词的翻译效果,并针对其存在的翻译问题与困难,探讨一些可行的翻译策略。
一、顺应论视角下美剧字幕翻译的翻译问题作为一种针对观众群体的文化产品,美剧的字幕翻译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观众的文化背景、语言水平、文化习惯等多种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字幕翻译的质量与效果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美剧字幕翻译中常见的翻译问题如下:1.音译与意译之间的权衡在美剧字幕翻译中,常常存在着对原文名称、口号等的翻译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本质上反映的是音译和意译之间的权衡问题。
音译指的是直接按照原文的读音进行翻译,而意译则是按照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
例如,美剧《The Big Bang Theory》中的“Bazinga!”这个口号词,其原文就是音译自口音的表达,因此如果按照原文的发音,其翻译就应该是“巴吉娜!”。
但是,如果按意译处理,翻译为“开玩笑!”也是完全可以的。
浅谈戏曲字幕文化负载词翻译

浅谈戏曲字幕文化负载词翻译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戏曲字幕文化负载词的重要性 (3)1.2 翻译的挑战与意义 (4)二、戏曲字幕文化负载词的特点 (5)2.1 情感丰富 (6)2.2 韵律独特 (7)2.3 文化内涵深厚 (7)三、戏曲字幕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8)3.1 直译与意译的平衡 (9)3.2 归化与异化的抉择 (10)3.3 保留原作风格与适应目标语言文化的调整 (11)四、戏曲字幕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例分析 (12)4.1 经典剧目的翻译 (13)4.2 小品、折子戏的翻译 (14)4.3 不同戏曲剧种的翻译特点 (15)五、翻译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7)5.1 词汇选择与搭配 (18)5.2 语境理解与传达 (19)5.3 文化差异的处理 (20)六、结论 (21)6.1 翻译戏曲字幕文化负载词的意义与价值 (23)6.2 对未来戏曲翻译的建议与展望 (24)一、内容简述戏曲字幕文化负载词翻译是一个涉及文学、语言学、传播学和跨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的复杂课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字幕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对戏曲文化内涵、审美习惯和艺术风格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理解戏曲的字面意义,同时还要把握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这包括对戏曲角色的了解、对剧情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戏曲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的认识。
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戏曲的文化特色,使之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理解和欣赏。
戏曲字幕翻译还需要考虑受众的接受度,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戏曲在西方受众中可能难以被完全理解。
译者需要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戏曲字幕既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又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共鸣。
戏曲字幕文化负载词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它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有效的翻译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广中国戏曲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化负载词的隐喻意义
作者:张乐
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17期
摘要在认知学领域,隐喻被认为是一个概念化过程,它构成了我们的思想和语言。
词汇的文化内涵就是在隐喻式思考和联想中产生的。
本文分类阐述了文化负载词汇的隐喻意义和隐喻理据,为词汇学习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隐喻文化负载词隐喻理据
隐喻体现着语言中的文化元素,是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形式,更是一种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人们的日常用语和行为都离不开隐喻,因此文化从很大程度来说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建立形成而成。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恰巧成为了传达文化信息的一个工具和方式。
通过隐喻中的映射,让词汇具有了文化意义。
因此,文化负载词与隐喻的联系不言而喻。
1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在英语语言中,一个词通常包含多个意思。
根据英语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的研究,语义被划分为七类:外延意义(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文体意义或社会意义、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
除概念意义和主题意义,其余五种统称为联想意义,因为他们都是人们使用语言时的情绪反应,是特定社会中的文化专有项。
因此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将文化负载词认为是在特定语言背景下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包含单词、谚语和习语。
文化负载词汇的意义就是文化语义。
2文化负载词汇的隐喻意义
当人类祖先创造语言时,他们将自己所熟悉的东西重新赋予其语言符号,而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扩展,很难也不可能为每一个新出现的事物赋予一个新的语言符号。
那么人类是如何赋予新事物其语义特征呢?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答案就是隐喻。
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视为是一种联想机制,它遵从人类认知的规律,即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从空间到时间。
当了解一种新事物时,人们常会把己知的熟悉的特征转移到未知事物中,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到极致。
显然,正是人类的共性创造出了隐喻的共有工作机制,不分地域限制。
这也就是所谓的隐喻的普遍性。
此外,由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的不同,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也体现了文化专有性。
以“head”为例,这个词的本义指人身体的一个部位,之后在隐喻的作用下,“head”用来指代其他事物的类似部位,并将其意义从具体实物映射到抽象领域。
因此“head”一词意义丰富起来。
例如,在“the head of the river”这个表达中,“head”在此的喻体为物体,而在“the head of the company”中,源域映射到抽象喻体。
3文化负载词汇的隐喻理据
隐喻是词义扩展的基本方式,作为人类的认知工具,己深深根植在人类思维和文化模型中。
文化模型是隐喻的知识来源和基本构成,没有已知的文化背景,词汇的意义很难被理解。
以下即是文化负载词的隐喻理据。
3.1宗教信仰
宗教是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语言增添了很多活力。
在中国主流宗教是儒家、道教和佛教,而西方英语国家则是基督教。
宗教不仅反映了价值体系,还使不同语言的词汇拥有了具有其特色的表达方式。
例如,英语词汇中“goat”本意指一种食草动物,当它被指“scapegoat”时,指“替罪羊”。
此词最初来源于圣经,据说古犹太人将山羊作为祭祀品取悦和安抚上帝宽恕他们的罪行。
最后,山羊逃到了荒野意味着罪行被羊所代替,因此就有了其引申意义。
英语中许多习语也跟宗教习俗有关。
“Fridayface”指一脸担忧和悲伤的表情。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被处死的日子是星期五,使这一天充满了悲伤。
相反,在基督教,礼拜天是去教堂做礼拜的日子,也赋予了这一天神圣和愉悦的气氛,因此“putyourSundaybest”意思是为迎接特殊的节日而穿上盛装以显示其重要性。
3.2神话传说
神话和传说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最宏观的认识和简单的解释。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
在英语文化中,神话传说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故事,有些语言表达的特殊意义是由于其神话背景和特定故事情节引申而来。
“Achilles’heel”指一个人或组织或国家等的致命弱点,但是这种解释似乎跟这个词本身毫不相关。
如果对于一个不熟悉希腊故事的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其真正的意义。
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Achille的希腊英雄,在特洛伊战争中战绩卓越,几乎战无不胜。
他的母亲在他出生之后将他放入一条神河里浸洗,据传这条河能使人变得强壮且充满力量。
然而这位母亲将小Achille头朝下放入河中,除了脚后跟部位,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浸入了河水中,这也使他的脚
后跟成为身体最不堪一击的部位。
在一次战争中,Achille就因脚后跟受伤而战败。
这样,这
个关于脚后跟的短语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事物的致命弱点这个意思了。
社会习俗是人们长期的群居生活中逐渐形成树立的,必须遵从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受限于地域、气候、信仰等因素,不同生活群体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也导致了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因此,这些社会习俗体现在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中,许多词汇的概念意义可能相同,但却有不同的联想意义。
在中国,主食为米饭,以“米”作为汉字偏旁的字有约68个。
然而,在英语单词中,关于rice的表达却没有如此精确和繁多。
相反,英语国家的人喜食面包和土豆,在英语中,有很多跟bread和potato有关的表达,例如"bread andbutter”,“bigpo-tato”,“couch potato”,“hotpotato”等等。
以上举例的词汇语用意义跟其字面意义相差甚远,这都是由于社会习惯所赋予文字更多的色彩。
3.4自然地理环境
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影响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情绪理解。
可能某个事物在一种文化之中拥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极为普通平常。
以英国为例,它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渔业、造船业以及海运业是其经济支柱,这些产业的繁荣不仅带来了经济利益,也对语言发展产生影响。
在很多英语习语中,有很多关于海、风、鱼等相关的表达,例如英语习语中“all at
sea”“miss the boat”“take the helm”“be-tweenthedevil and sea”等等。
所以不难理解当我们说“挥土如金”时,英国人会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
3.5文学作品
在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涌现了无数的语言大师和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被后人铭记并研究并不仅是因为其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推动了英语语言的发展,为后人提供了学习语言的珍品。
文学作品当中的一些词汇表达因其影响力变成了常用语言流传于世。
例如,“one’s pound offlesh”意思是指合法但有悖情理的要求,这条习语来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
故事讲的是名叫安东尼奥的威尼斯商人从夏洛克的高利贷者那借了一笔钱,他们制定了一个合同:如果钱不能如期偿还,夏洛克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其中shlock这个人名也因其角色的特殊性,被引申为一个贪婪的人。
3.6历史政治事件
尽管不同国家有不同历史,不可否认的是在历史进程之中那些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影响了政治发展进程,也帮助许多词汇扩展其意义,延伸了词语的文化内涵。
“gate”一词本意是“门”,直到在美国的发生的一次政治丑闻。
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被发现在选举过程中窃听对手信息,而地点就是在一座叫水门的建筑内。
这场震惊世界的政治丑闻就被称为“水门事件”。
因此“gate”有了贬义色彩来形容不光彩的公共事件。
正如我们所知,隐喻的发展是伴随着人们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对世界的认知,因此由于对同一事物认知角度不同,对于词汇的隐喻意义会有不同角度的延伸。
例如“ostrich”本意是指鸵鸟,它的特性之一就是当遇到危险困难时将头部藏到沙堆中或翅膀里。
人们将鸵鸟的生活习惯加以理解,从而得到了“回避现实的人或自欺欺人的人”这种引申意义,于是就有像“ostrich policy,ostrich-trick”等类似表达。
3盘文体娱乐活动
体育娱乐活动属于民族文化,有时这些活动的规则和特定条件也反映在语言中,让词汇具有文化意义。
“the nineteenthhole”指的是喝酒聊天的时间,这个短语与高尔夫运动有关。
在高尔夫球场一般有十八个球洞,运动员们打完最后一洞就可以结束比赛,喝酒聊天了。
所以这些高尔夫运动员们戏称“第十九个洞”意为去酒吧喝酒。
此后,这个短语便渐渐引申为结束工作后在家用餐的意思。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通常都有隐喻这个认知工具来实现。
词汇起源与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或者社会行为等都能传递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借助隐喻思维和概念,两种或多种语义特征联系在一起,他们互相映射构成了文化负载词。
作为语言学习者,有必要掌握隐喻思维,习惯隐喻理解方式,通过隐喻认知更好地促进语言学习和词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