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4-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识梳理 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识梳理 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屈原列传》《﹡苏武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屈原列传一、通假字1.犹离忧也(“____”同“____”,______)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____”同“____”,______)3.屈原既绌(“____”同“____”,______)4.齐与楚从亲(“____”同“____”,______)5.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____”同“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 答案:1.离罹遭受 2.指旨意旨 3.绌黜指被罢免官职 4.从纵合纵,联合抗秦 5.详佯假装质贽见面礼二、古今异义1.形容..枯槁古义:__________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__________ 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答案:1.外貌,模样。

形,身形;容,面容 2.委婉得体 3.当权三、一词多义1.志(1)其志洁,其行廉 ( )(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博闻强志( )(5)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 )2.指(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哙遂入……头发上指(《鸿门宴》) ( )(3)指如削葱根(《孔雀东南飞并序》) ( )(4)右手指卷(《核舟记》) ( )3.迁(1)顷襄王怒而迁之( )(2)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六国论》) ( )(4)盘庚之迁(《答司马谏议书》) ( )4.疾(1)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臣少多疾病(《陈情表》) (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 )答案:1.(1)名词,志趣(2)名词,志向,心意(3)名词,意愿(4)记(5)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2.(1)名词,同“旨”,意旨,旨趣(2)动词,直立,竖起(3)名词,手指(4)动词,指出3.(1)动词,放逐(2)动词,调动官职。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6-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6-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6)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离骚》远代子孙我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皇:大。

考:称已故的父亲。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观察衡量。

揆:揣度、衡量。

出生时的情况开始赐给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离骚》盛多加美好的容态。

修:美好。

披连缀,连接。

水流很快的样子。

比喻时间过得飞快。

等待拔取土坡采摘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迅速久留时序更替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同“导”,引导。

前驱。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离骚》美好。

马缰绳和马络头,喻指束缚、约束。

谏诤废弃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离骚》有灵智远见的人,用以比喻国君。

荒唐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离骚》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毁谤本来善于违背同“措”,举措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离骚》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喻指准绳、准则。

追随邪佞迎合讨好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离骚》忳、郁邑:忧愁烦闷失意的样子走投无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突然随流水消逝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卯眼。

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卯眼。

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

合何,怎么。

责骂容忍辱骂保持推崇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离骚》观察久立;久久伫立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离骚》调转回原路趁着走入迷途缓行在那里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骚》不被容纳。

入:适合。

同“罹”,遭受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离骚》宾语前置句如果,只要。

美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句式:定语后置句光明纯洁减损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离骚》放眼观看放眼观看;纵目观赏开畅,舒展“彰”,明显,显著。

因受创而停止(爱美好,从正道)仍旧告诉,禀告我你她扶持,扶养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1-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1-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统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全,都;一概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史记·魏公子列传》一旦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韩愈《师说》表推测,大概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慰问,问候,探望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司马迁《屈原列传》
思念
回归
表达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韩愈《祭十二郎文》 怀着 表达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 气质,情致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苏轼《石钟山记》 鼓槌
传播
声音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套上笼头,比喻束缚,约束
推究,探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
推究,探究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没有用来……的,无从,没有办法 臣乃得有以报天子。 ——《荆轲刺秦王》有用来……的,有办法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一天的行程。十驾:十天。
停止,止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刻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卓越,不平凡
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高峻。
高耸
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陆游《秋声》 岁月逝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对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曹操《短歌行》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4(共6篇)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4(共6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C.史可法认为皇上先前为先帝驾崩而流泪,有同仇敌忾之心,但他担心如今皇上德行有始无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复兴就更没有希望了。

D.史可法认为军粮供给不能从百姓中搜刮,而应将皇家内库所有粮银全部调拨出来,不急的工程要全部停止,要谢绝早晚宴饮娱乐和进贡纳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合宜速发诏,悉简精锐,悬上爵以待有功,假便宜而责成效。

(5分)(2)名器滥觞,于斯为极。

以后似宜慎重,庶使猛将劲卒,有所激励也。

(5分)【挖空训练与参考答案】奏为时事万分难支,密请恢复远略,激励同仇,以收(聚)人心,以安天位(皇位)事。

痛(令人痛心)自三月以来,山河鼎沸(形势纷扰动乱),大仇在目(眼前),一矢未加。

臣备员(凑足人数,充数)督师,死不塞(搪塞,应付)责。

昔晋之东也,其君臣日图(图谋)中原,而仅保江左(江东);宋之南也,其君臣尽力楚、蜀,而仅固(固守)临安。

盖偏安者,恢复之退步,未有志在偏安,而遽(竟,就)能自立者也。

大变之初,黔黎(百姓)洒泣,绅士悲哀,痛愤相乘(相加),犹有朝气。

今兵骄(骄横)饷(粮饷)绌(短缺),文恬(安闲)武嬉(游戏玩乐),顿成暮气矣。

近见北示和议,固断断难成。

一旦南侵,宗社安危,决于此日。

即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合方州(州郡)之物力,尚恐无救于事(状语后置)。

以臣观庙堂之举动,殊(很)有未尽然者。

庙堂之志不奋(振作),则行(军队)间之气不鼓(振奋)。

皇上初见臣等,言及先帝,则泣下沾襟。

先皇帝崩于贼,恭皇帝亦崩于贼。

庶民之家,父兄被杀,尚思穴胸(洞穿胸膛)断脰(脖子,颈),况在朝延,顾(难道)可漠置?以臣仰观圣德,俯察人心,似有初而鲜终(少有结束),改德而见(被)怨。

臣恐恢复之无期,而偏安未可保也。

合宣(合适,适宜)速发诏,悉简(挑选)精锐,悬上爵以待(等待)有功,假(凭借)便宜(利益)而责(要求)成效。

丝纶(帝王诏书)之布,痛切淋漓,庶(或许)使海内忠臣义士闻而感泣。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课内字词梳理,回归课本教考衔接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课内字词梳理,回归课本教考衔接

惠等哭, 舆 归营。——《苏武传》 车,名词作动词,用车载送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苏武传》 逮捕监禁/关押
加以老母 系 保宫。——《苏武传》 关押
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 ,函 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缚,捆绑
绳索 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单于使使 晓 武,会 论 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通知 会同 判 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 死。——《苏武传》 判处 复举剑 拟 之,武不动。——《苏武传》 比画 拥众数万,马畜 弥 山。——《苏武传》 满、遍 空 以身 膏 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 白白地 肥沃;使……肥沃,滋 润 君 因 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 通过
天下云集 响 应,赢 粮而 景 从。——《过秦论》 像回声一样 担负 同“影”, 像影子一样 且夫天下非 小 弱 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变小 变弱 像是原来的样子
锄櫌棘矜,非 铦 于钩戟长铩也。——《过秦论》锋利 谪戍之众,非 抗 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匹敌,相当。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 乡 时之士也。——《过秦论》同“向”,先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 絜 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 论》 衡量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 八州而 朝 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安置使有序;统理 使(六国诸侯)朝见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 起事(起兵,发动武装斗争) 古代天子的宗庙,代指国家。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翻译:(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 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 从事,致力 于 是 秦 人 拱 手 而 取 西 河 之 外 。 — —《 过 秦 论 》 两 手 合 抱 ,形 容 毫 不 费 力 、轻 而 易举。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 致 天下之士。——《过秦论》招致,招引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叩 关而攻秦。——《过秦论》攻击,攻打 娘以指叩 门扉。 ——《项脊轩志》 敲打,敲击 余 叩 所以。——《狱中杂记》询问

高中语文课文文言字词 梳理延伸(1)

高中语文课文文言字词 梳理延伸(1)

高中语文课文文言字词梳理延伸(1)以下是一部分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文中的常见字词的梳理,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1. 引:拉弓。

例如,“引弦而战”。

延伸:还可以表示“引导”、“带领”。

如《三峡》中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绝:横渡。

例如,“绝江河”。

延伸:也可以表示“极”、“非常”。

如《劝学》中的“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 信:确实。

例如,“信可乐也”。

延伸:还可以表示“信任”、“相信”。

如《鸿门宴》中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4. 亡:失去。

例如,“亡羊补牢”。

延伸:还可以表示“死亡”、“逃跑”。

如《过秦论》中的“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5. 致:达到。

例如,“致之咸阳”。

延伸:还可以表示“表达”、“给予”。

如《离骚》中的“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以上只是部分字词的梳理和延伸,高中文言文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字词需要掌握和理解。

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注意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2-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2-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姚鼐《登泰山记》在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因为 “已”停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用或做 (阿敏)遣巴都礼以数百人赴之。率领 九年六月,(唐)太宗以兵入玄武门。率领 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苏轼)判官告院。——《苏轼传》任命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
大红 杂。斑驳就是色彩错杂,斑是杂色花纹或斑点。 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公西华侍坐》
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 3 人,步卒 72 人。 夹,夹处 师旅,指 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因,接续 饥馑,泛指饥荒
郑以)镇守,总摄群司。 帝王所乘的马车,借指皇帝
管辖,统领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陆游的《城西接待院後竹下作》 连接,接续 蒙故业,因遗策。——《六国论》 继承 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机会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依据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依照,顺着 (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通过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趁机,趁着 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于是,就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于是,就
模糊或缺失。类似的还有“漫灭”,如“其文漫灭,有碑仆道”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姚鼐《登泰山记》逐渐,渐渐 稍迁至移中厩监 。——《苏武传》 逐渐,渐渐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苏武传》 逐渐,渐渐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4-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4-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促织》 (得无……耶:)
①莫非……吗?②该不是(会)……吧。 莫非指示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得无……乎:)
能不(没有)……吗? 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此儿聪明,得无为患?Fra bibliotek(得无:)大概/恐怕……吧。
恐怕会成为祸患吧?
指书信往来
简慢无礼 详细 原委 希望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答司马谏议书》 推行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答司马谏议书》
批驳
排斥
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 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本来 预先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答司马谏议书》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辛弃疾
突然。 西风突然吹起,浮云飘动,忽然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止,停留。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不久,没多久
县官,地方官吏
上报
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 使
抚军亦厚赉成。——《促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十二章》知晓,明白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十二章》
质朴,朴实 华美,文采 粗野,鄙俗
虚饰,浮夸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十二章》 一旦
称赞,称许。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十二章》 聪敏 实践,从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大学之道》彰明 美德;美好的德行
只,仅仅。(除了大江和高山以外,只看到一些风帆、沙鸟、云烟、竹林、树木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治理好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
掌管,主管。
役使:强迫使用
损害,减损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 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常常 持 方法、主张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覆盖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碰撞。如“呼天抢地”
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促织》 窥视,观察
审 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 详尽,仔细。
细察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深知;明白,知道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4)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与妻书》完成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与妻书》认为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 死。——《与妻书》只是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王禹偁《黄州竹楼记》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促织》非常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促织》形容很像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整齐 小竖(小僮仆)夜阑私怪我,俨然危坐若深思。庄严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促织》潜心,专心。如“冥思苦想”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促织》追逐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促织》追随,追踪 宇文述等诸军蹑之。追随,追踪 遽扑之,入石穴中。——《促织》立即,马上;迅速,急忙。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祭十二郎文》突然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
辛酸悲苦 只
州郡长官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苏武传》 放牧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仁爱,宽厚
献出,贡献
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谏太宗十思疏》
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谏太宗十思疏》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促织》 (得无……耶:)
①莫非……吗?②该不是(会)……吧。 莫非指示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得无……乎:)
能不(没有)……吗? 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此儿聪明,得无为患?
(得无:)
大概/恐怕……吧。
恐怕会成为祸患吧?
①不如,比不上;②无异于;如同。如“为失利考生给出的“小作文”,不啻一份温情的招生广告。”③不 只,不仅。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促织》一会儿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 一会儿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你父亲
大概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督察;监督,管理
同“震”,威吓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统治;治理 如果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种树郭橐驼传》 统治,治理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
谦虚,谦和
养,修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赠送,赏赐
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促织》 恩惠荫庇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
一切;所有的。 大。如“高山景行”:高山:比喻品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比喻 崇高的德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善终;坚持到底
昨日蒙教。——《答司马谏议书》 敬词,承蒙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
唠叨不休 蒙受,遭受
被理解 回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继承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
无,没有 ①最终②到,至。如“迄今为止” 成功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促织》倒下
成妻具资诣问。——《促织》准备 到……去,前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准备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促织》祷告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差错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差错。如“屡试不爽”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辛弃疾
突然。 西风突然吹起,浮云飘动,忽然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止,停留。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不久,没多久
县官,地方官吏
上报
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 使
抚军亦厚赉成。——《促织》
只,仅仅。(除了大江和高山以外,只看到一些风帆、沙鸟、云烟、竹林、树木罢了)
牛僧孺,幼孤,工属文,第进士。——《新唐书》考中 又特为起大第,车驾亲自临之。贵族的住宅。 车驾:代指皇帝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与妻书》配偶。以……为配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崇尚,喜好。如“礼尚往来”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从事 卖出去—嫁出去—考试及第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促织》征收 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补益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促织》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认为不好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促织》 到……去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 但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促织》 咬 脖子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 举起 得意、骄傲
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促织》 突然,倏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