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的MRI诊断与分析

听神经瘤的MRI诊断与分析
韩广;李春宏;闵祥强;聂文忠;胡炳欣
【期刊名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6(28)6
【摘要】听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脑外良性肿瘤,由于MRI具有分辨力高、无损伤性、无颅骨伪影及能够多层面多方位成像等多方面的优点,可清晰观察听神经瘤本身及相邻结构,对提高听神经瘤诊断的准确率和微小听神经瘤的敏感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对18例昕神经瘤的MRI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听神经瘤的MR检查技术、影像特征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总页数】2页(P426-427)
【作者】韩广;李春宏;闵祥强;聂文忠;胡炳欣
【作者单位】临沂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临沂,276002;临沂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
东临沂,276002;临沂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临沂,276002;临沂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山东临沂,276002;临沂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临沂,276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1
【相关文献】
1.听神经瘤的CT、MRI诊断分析 [J], 石少林;孟晓峰
2.用MRI检查对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和听神经瘤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分析 [J], 陈玲;张超;童梦玲;杨晨;刘清祥
3.MRI诊断听神经瘤30例价值分析 [J], 刘良卿;郑建刚;周鸿雁
4.低场强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分析 [J], 陈煜;潘梁;岳沪宁
5.听神经瘤的CT、MRI诊断分析 [J], 石少林;孟晓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CN VIII-位听神经(前庭蜗神经)前庭神经-平衡觉蜗神经-听觉入颅内耳门内耳门入脑延髓脑桥沟外侧部伴前庭神经终止前庭神经核群和小脑蜗神经蜗腹背侧、背侧核CN V-三叉神经眼神经(V1)上颌神经(V2) 下颌神经(V3)入眶/ 出颅经眶上裂入眶经海绵窦外侧壁,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上部,经眶下裂入眶穿卵圆孔出颅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颧神经、翼腭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咀嚼肌神经•Meckel腔:呈半月形或卵圆形,位于颞骨岩尖部前方、海绵窦后部外下方。
•颅后窝伸向颅中窝后内侧部的硬脑膜隐窝,向后经腔口与桥小脑角池相通。
•Meckel腔内含三叉神经节、神经纤维及脑脊液。
•长轴在横断位朝向前内,冠状位朝向内上,呈对称八字形,矢状位呈C字形。
概述•又称前庭神经鞘瘤,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6%-9%,占桥小脑角区肿瘤80%-90%。
•听神经瘤在瘤体增大过程中逐渐压迫周围重要结构,包括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后组颅神经、小脑、脑干等,从而产生相应症状。
分型按照单发或多发分型:散发性听神经瘤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散发性听神经瘤:无家族史和遗传性,肿瘤为单侧孤立性,约占听神经瘤的95%,多见于成人。
•NF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可伴多发性脑膜瘤、颅内肿瘤和脊柱肿瘤为特征,约占听神经瘤的5%,发病年龄较早,青少年和儿童期即可出现症状。
NF2诊断标准•双侧听神经瘤。
•NF2家族史伴一侧听神经瘤,或伴发两处下列病变:脑膜瘤、脊髓室管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晶状体后囊混浊。
•单侧听神经瘤,伴发两处下列病变:脑膜瘤、脊髓室管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晶状体后囊混浊。
•多发脑膜瘤(≥2处)伴一侧听神经瘤,或伴发两处下列病变:脑膜瘤、脊髓室管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晶状体后囊混浊。
右侧听神经鞘瘤的病征

右侧听神经鞘瘤的病征听神经鞘瘤起源于听神经鞘,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肿瘤。
这种肿瘤比较多是发生在中年人群体中,这种肿瘤比较多的都是单侧的,双侧的相对来说比较少。
如果能够切除对人体来说是比较好的,若是不能够切除的话,就会经常影响我们的大脑神经,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神经鞘瘤出现的征兆往往都会是耳鸣、头晕或是听力异常。
磁共振显示右侧桥小脑角占位,多为听神经鞘瘤。
听力检测正常,右侧有耳鸣现象。
听力诱发电位显示右侧听力受损。
肿瘤的主要血供来自小脑前下动脉,此血管在接近肿瘤处分出一支进入肿瘤包膜,并分成若干小枝进入肿瘤组织。
其他有基底动脉分出的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至肿瘤。
小听神经鞘瘤时与其密切相关的血管则为小脑前下动脉。
与小脑相接触的表面亦接受来自小脑表面的动脉供血。
其静脉回流主要通过岩静脉进入岩上窦。
听神经鞘瘤的病理组织检查特征可概括为四种:①瘤细胞排列呈小栅栏状;②互相交织的纤维束;③有退变灶及小的色素沉着区;④有泡沫细胞。
细胞核的栅栏状排列为特征,细胞的原纤维也平行,细胞束与原纤维互相交织,瘤细胞的这种原纤维极性排列称为A型组织,而 B型组织呈疏松网状非极性排列,又称之为混合型。
不管肿瘤的组成以何者占优势,瘤内的间质均由细的网状纤维组织组成,胶原纤维很少,常可伴有各种退行性变,如脂肪性变,色素沉着及小区域的出血等。
读者可以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来知道一些关于神经鞘瘤的病症特征,这样可以更好地辨别症状。
在日常中我们要注意有好的作息习惯,很多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
所以说生活的细节我们不容忽视,平时也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影像诊断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听神经瘤概述•是颅内第三常见肿瘤,在发病率上仅次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及脑膜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成人后颅凹肿瘤的40%,占桥小脑角区肿瘤70%-80%。
•肿瘤一般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绝大多是是起自神经鞘膜。
三叉神经瘤概述•占颅内肿瘤的0.2%-1%。
•起源于三叉神经髓鞘的神经膜细胞: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居颅中窝的硬膜外,生长缓慢,可向海绵窦及眶上裂扩展;起源于三叉神经根,居颅后窝的硬膜内。
•可侵犯周围脑神经。
•约25%的三叉神经瘤可位于颞骨岩部尖端,跨越颅中窝、颅后窝的硬膜内外。
临床表现•听神经瘤:听觉及迷路功能丧失→颞枕部疼痛→小脑功能障碍→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困难,小脑危象。
•三叉神经瘤:面部及口腔麻木感、痛觉减退、角膜放射迟钝或消失→三叉神经痛,咀嚼肌、颞肌萎缩→突眼、视力障碍;压迫颞叶产生癫痫、幻嗅→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困难,小脑危象。
•MRI:T1 低或等信号,T2 混杂高信号,DWI呈等低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部分可见高信号),增强实质部分可见强化,伴或不伴有无强化的囊变区。
•CT:平扫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较大可发生囊变,少数可见骨质破坏,增强多样性,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环状强化。
•在内听道生长,并引起内听道扩大,因面神经的池段限制而向后生长。
•特征性的“冰激凌圆锥”征,也可能有脑膜尾征。
影像表现-三叉神经瘤•三叉神经瘤常位于内听道前内上方。
•沿三叉神经走形方向生长,不累及内听道。
•肿瘤可跨越中、后颅窝,形成颇具特征的哑铃状结构。
谢谢。
听神经瘤 ppt课件

一、概 论
• 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 的8-10%,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0%左右,发病年 龄在30-50岁,95%以上为单侧,双侧病变见于神经 纤维瘤病II型。
• 绝大多数听神经瘤并不起源于耳蜗神经,而是发生 于前庭支神经鞘膜细胞(内听道内前庭神经少突胶 质细胞移行为髓鞘处,即Obersteriner-Redlich区, 距脑干8-12mm)。
• 所以听神经瘤又称前庭神经鞘瘤,前庭神经又分为 前庭上神经和前庭下神经,多数神经鞘瘤起源于前 庭上神经。
• 病理:起源于前庭神经神经膜细胞与少突胶 质细胞移行区
• 镜下:可将肿瘤细胞分为2类
• Antoni A型(致密纤维型)细胞紧密,排列 成漩涡状,胞核呈梭形,胞质丰富致密。
Antoni B型 (疏松网状型)细胞疏松,胞 核圆而致密,半栅栏结构神经膜细胞。
三、临床表现:
II期:肿瘤1-2cm,出现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损 害症状,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升高,内听道 扩大。
三、临床表现:
III期:肿瘤2-3cm,累及舌咽、迷走、副神 经。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 耸肩转头无力,累及小脑,引起共济失调。
IV期:肿瘤>3cm压迫脑干,引起脑干症状 及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出现嗜睡、昏迷。
6. IX - XII 脑神经功能异常,小脑功能受损、步 态失调、视乳头水肿。
三、临床表现:
听力损害
耳鸣
头痛、头昏、眩晕
面部麻木、疼痛
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向、临床表现可分为 四期(Koos 1985)。
?少见
三临床表现:
I期:肿瘤<1cm,累及前庭、耳蜗神经, 出现头昏、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和眼震。
听神经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听神经瘤的 并发症
听神经瘤的并发症
平衡障碍: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平衡障碍 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听力损伤:手术后可能会造成听力损伤 ,需要积极康复治疗。
听神经瘤的并发症
面部神经损伤:手术中可能会损伤 面部神经,需要注意面部保护和康 复锻炼。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侧卧休息:手术后应尽快侧卧休息,防 止术后头晕等不适。 恢复饮食:手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 恢复饮食,以防出现呕吐等情况。
听神经瘤手术后的护理
术后随访:医生听神经 瘤的方法
预防听神经瘤的方法
科学用耳:要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或过 度吵闹的环境。 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身 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作
听神经瘤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体检:包括心电图、头颅CT、头颅MRI 等。 术前指导:医生会针对病情进行详细解 释,告知手术风险、操作步骤等,建议 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相关知识。
听神经瘤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情绪调节:手术前应根据自身情况 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以减少手术 压力。
听神经瘤手 术后的护理
听神经瘤手术后的护理
预防听神经瘤的方法
定期体检:定期接受体检可以及早 发现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听神经瘤的 生活护理
听神经瘤的生活护理
头部护理:手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搔 抓等行为,头部需保持清洁干燥。 睡眠护理:睡眠环境要保持安静、舒适 ,以促进患者的休息和恢复。
听神经瘤的生活护理
饮食护理:避免食用刺激性、 辛辣等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 化的食物。
什么是听神经瘤
症状:听力下降、耳鸣、头晕、平衡障 碍等。
听神经瘤的 诊断与治疗
听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医生会根据症状、病史 、体格检查等进行初步判断, 并通过听力测试、影像学检查 等进行确诊。
听神经瘤的科普知识

这些测试有助于判断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
听神经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听神经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观察等待
对于小且无症状的肿瘤,医生可能建议定期监测 。
这种方法适用于病情稳定的患者。
听神经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或造成症状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常见的 治疗方式。
遗传性疾病患者,如神经纤维瘤病2型的患者 ,风险较高。
此外,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影响,但 多见于中年人。
谁会得听神经瘤? 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患病几率相似。
但在某些地区,男性的发病率略高。
谁会得听神经瘤?
职业因素
某些职业可能暴露于噪声等环境因素,可能 增加风险。
然而,尚无确凿证据表明环境因素直接导致 听神经瘤。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如何诊断听神经瘤?
如何诊断听神经瘤? 临床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并进行身体检查。
包括听力测试和神经系统评估。
如何诊断听神经瘤? 影像学检查
通常通过MRI或CT扫描来确认诊断。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大小和 位置。
如何诊断听神经瘤? 听力测试
听神经瘤的症状有哪些?
听神经瘤的症状有哪些? 听力损失
最常见的症状是单侧听力下降或失聪。
听力损失可能是渐进的,患者往往未能及时发现 。
听神经瘤的症状有哪些? 平衡问题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或平衡失调。
这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增加摔倒的风险。
听神经瘤的症状有哪些? 其他神经症状
如耳鸣、面部麻木或面部无力等。
手术风险包括听力损失和面部神经损伤。
听神经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放射治疗
肿瘤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本病病程较长,随病程发展,可出现耳鸣、耳聋等听神经刺激和破坏症状,患侧面部麻木、知觉减退等面神经受累症状。
病程后期可出现小脑体征,严重时可出现枕骨大孔疝。
CT检查示: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
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区长T1,长T2信号。
结合该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该病可能性大。
2、胆脂瘤: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多位于侧脑室内,早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长大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少数位于第三、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可可有嗜睡症征等,并可反复发作。
结合患者病史及体征,不能排除此病的可能性.3、脑膜瘤:60-70%位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等蛛网膜颗粒存在的地方。
生长缓慢,病史长,良性多见。
MRI在T1WI多呈等或高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可见硬膜尾征,从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此病可能性不大。
4、转移癌:老年人多见,多有其它器官的原发病灶,以肺部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颅压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头部MRI显示不规则的长T1、长T2信号影,占位效应及周边水肿明显,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尚不能排除此病。
5、脑脓肿:病人多有中耳炎等感染史,发热明显。
有脑膜炎的体征,头部MRI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可见脓肿周围的囊壁,病灶中央信号不变,附近脑组织可有水肿信号影,脑室系统可受压、移位,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见可基本排除本病。
诊治计划:拟提检项目及次数:检凝血象、血型,外科综合,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离子,心电,胸透。
1、颅内炎性改变:包括化脓性及结核性,常有发热史或感染结核史,肺内结核或胃肠道结核,化脓性分不同时期不同表现,包括急性脑炎期、化脓期、包膜形成期。
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鉴别。
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脑脓肿可能性大。
2、胶质瘤:中枢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急,病程短,在脑内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晰,生长迅速,病灶周围有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神经瘤的诊断要点及
鉴别诊断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听神经瘤”?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016-01-16 影像三人行?
听神经瘤
〔诊断要点〕
①好发年龄为40〜60岁,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及走路不稳;
②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70%〜80%,多为单侧,双侧听神经瘤多见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③肿瘤可仅局限于内听道内,也可从桥小脑角区延伸至内听道内;
④肿瘤常与硬脑膜呈锐角相交,边界清楚,大部分可见内听道扩大;
⑤肿瘤内囊变多见,实质部分于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MRT1WI 多呈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变区CT上呈低密度,MR上呈长T1、长T2信号;
⑥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多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1图1听神经瘤
女,69岁,左侧听力下降10年,伴左侧面部麻木7个月;CT平扫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混杂密度病变,边界清楚,桥小脑角池闭塞,相邻脑池扩大(A);骨窗显示左侧内听道扩大(B)
2图2听神经瘤
女,48岁,左侧听力进行性下降4年;MR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信号不均勾,实质部分T1WI呈低信号(A),T2WI呈稍高信号(B),内见小类圆形长T1长T2嚢变区,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嚢变区无明显强化(C、D),病变延伸至内听道内
(1)脑膜瘤:不累及内听道,囊变少见,CT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MRT1WI 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均匀明显强化。
⑵表皮样囊肿:常为分叶状或不规则状,有“见缝就钻”的特点,CT平扫多为低密度,MR上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多无明显强化。
(3)三叉神经瘤:首发的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痛、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缩,影像学检查可见岩骨尖骨质吸收或破坏,内听道无改变,肿瘤可跨颅中、后窝生长呈哑铃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