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育苗方法与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用微生态调节剂繁育虾夷扇贝

用微生态调节剂繁育虾夷扇贝
⒉EM菌在幼虫培育上的使用
在室内人工育苗中,单位水体内的生物量十分密集,其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排泄物,死亡的幼虫及单胞藻腐烂分解,易导致海水中氨浓度的升高,总氨浓度和pH值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导致未解离氨的增加。未解离氨没有电荷,而且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易透过细胞壁,对幼虫造成危害,导致人工育苗失败。每天换水后向培育水体中投入EM菌,可以有效调节水质。EM菌中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可以有效分解有机物,降低氨、硫化氢的含量。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可以形成种群优势,抑制其它致腐致病细菌的繁殖生成,达到防病的目的。EM菌同时也是扇贝幼虫的优良饵料,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益。
用微生态调节剂繁育虾夷扇贝
利用水产品微生态调节剂代替消毒剂和抗生素,不但可以节约成本,提高虾夷扇贝苗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海水环境的污染,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无公害健康养殖的理念。笔者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金马海珍品养殖场利用水产品微生态调节剂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繁育,取得了较好的合细菌在育苗饵料上的应用在虾夷扇贝的繁育过程中需要投喂大量的单胞藻,单胞藻的培育过程中要硝酸钠、磷酸二氢钾、柠檬酸铁等营养盐,这些营养盐并不能完全被单胞藻吸收利用,藻液中剩余的营养盐,通过投饵进入到培育水体中,对虾夷扇贝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各种营养盐指标中,硝酸氮的含量高低起主导作用,它影响扇贝幼虫的发育变态,甚至造成幼虫死亡,导致人工育苗失败。通过向饵料中投入光合细菌,可以吸收利用一部分营养盐,同时也可以做为一种饵料被虾夷扇贝幼体摄食,光合细菌体内蛋白质以及各种维生素含量都很高,且含有丰富的类脂化合物,无毒,易消化。光合细菌不仅利于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同时对亲贝和幼体也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来源。
⑶产卵:经过35天的促熟培育,亲贝的性腺已经发育成熟,吸底镜检发现有卵,将亲贝阴干1小时,放入9℃水中,40分钟后开始产卵,泼撒适量的精液使其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每毫升20个,微量充气,每小时搅动1次,84小时后发育至D型幼虫。

虾夷扇贝自然海域生态育苗技术

虾夷扇贝自然海域生态育苗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初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率先引进亲贝进行相关研究,到今天辽鲁两省的大面积养殖,虾夷扇贝在我国的养殖历史已达30余年,其养殖规模与产量得到飞速发展,长海县海区已经成为我国虾夷扇贝增养殖主产区。

1985年,长海县虾夷扇贝总养殖面积仅180亩,总产量不足200t;而2018年长海县虾夷扇贝养殖面积达到400多万亩(含底播增殖面积),产量达到19万t,规模扩增非常迅速。

长海县虾夷扇贝养殖每年苗种需求在400亿枚左右,大部分苗种为外购苗种,主要来自山东及大连周边地区,均为人工育苗,苗种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时间的推移、虾夷扇贝自然属性的改变和多代近亲繁殖,致使品种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个体小型化,畸形多,抗逆性较差,近几年来死亡率高等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探索一条培育虾夷扇贝健康苗种的方式,笔者借鉴刺参自然海域生态育苗的经验,在自然海域进行了虾夷扇贝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1 虾夷扇贝生物学特征虾夷扇贝(学名:Mizuhopectenyessoensis )是扇贝科、扇贝属贝类。

贝壳大型,壳高可超过20cm,右壳(有足丝孔的)较突,黄白色;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近圆形。

壳顶两侧前后具有同样大小的耳状突起。

右壳的前耳有浅的足丝孔,壳表有15~20条放射肋,右壳肋宽而低矮,肋间狭。

左壳肋较细,肋间较宽,有的有网目雕刻。

壳内面白色,壳顶下方有三角形的内韧带,单柱类,闭壳肌大,位于壳的中后部。

虾夷扇贝自然海域生态育苗技术■ 迟庆宏 (辽宁省长海县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大连 116599)虾夷扇贝一般分布于底部比较坚硬、淤泥少的海区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区。

如果遇到环境不合适,闭壳肌可作剧烈的收缩,借壳张闭的排水力量和海流的力量作短距离的移动。

虾夷扇贝为滤食性贝类,杂食性,摄食细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

其中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主,鞭毛藻及其他藻类为次。

虾夷扇贝育苗中的亲贝促熟技术

虾夷扇贝育苗中的亲贝促熟技术
确掌握虾夷扇贝的营养需求。
激素处理法
使用适量的激素物质,对虾夷扇 贝进行处理,促使其提前成熟。 这种方法效果显著,但激素的种
类和浓度需要精确掌握。
促熟技术的操作流程
1. 亲贝选育
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虾夷扇贝作为亲贝,确保 其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
2. 环境调控
根据所选用的促熟方法,对水温、水质等环境因 素进行调控,为亲贝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THANKS
优化促熟剂的配方和浓度,提高促熟效果; 延长促熟处理时间,确保亲贝充分吸收促熟 剂。
04
• 解决方案
改进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精率;优 化孵化条件,提高孵化率。
06
• 解决方案
调整饲料配方,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优化养 殖环境,如温度、盐度、水流等,促进亲贝生 长。
技术优化与改进方向
方向一:研发新型高效促熟剂
04
促熟技术的效果评估与优 化
效果评估指标与方法
评估指标
• 成熟度:通过观察和测量亲贝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来判断其成熟度。
• 繁殖力:统计亲贝在促熟处理后的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等指标来评估其繁殖 力。
效果评估指标与方法
• 生长速度:定期测量亲贝的体重、壳长等指标,了解其生 长速度。
效果评估指标与方法
使用方法和时机
根据亲贝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具体需要,确定促熟剂的使用方 法和时机。一般来说,促熟剂可通过浸泡、注射等方式给予 亲贝,并在适当的时间段进行施用,以达到最佳的促熟效果 。
亲贝的饲养管理
饲料选择与投喂
亲贝在促熟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应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并根据亲贝的 摄食情况和生长发育需要,合理确定投喂量和投喂频率。
生态习性

提高扇贝的成活率方法

提高扇贝的成活率方法

提高扇贝的成活率方法扇贝主要包括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现在育苗期马上就要到了,在进行扇贝育苗时,要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应做好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的保苗池塘。

池塘以东西走向长方形结构、沙质或硬质底为宜,储水深度在15米以上,盐度在35以下,从外海引无污染水源。

池塘进水前,要彻底清除池底污层,并进行充分曝晒。

禁止在保苗塘放养大规格底栖鱼类或其他需要大量投饵的品种,防止池水污染。

2.搞好水质调控。

稚贝入池前10~15天进水60~80厘米,进行施肥肥水。

每立方米水体施氮肥3.5克,磷肥施用量一般为氮肥的10倍左右,饵料密度控制在5~20万个/毫升。

入苗前45天逐渐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透明度70~80厘米为宜。

若透明度过大、在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采用勤投量少的方法及时追施无机肥料;若透明度太小,饵料密度过大,在贝苗入池前数日,应适当加大换水量,使水质清而不瘦,肥而不老。

放苗前,要对保苗池水质各理化指标进行严格监测,确保各项指标在规定范围内。

布苗以后日换水量应达到水体的20倍以上,水色若发生突变为水质老化、贝苗发生死亡的预兆,此时应彻底大换水或及时换池保苗。

3.挑选优质稚贝保苗。

出库时要仔细选择规格均匀、附着牢固、密度适宜、投附着基时间在15天以内的稚贝保苗。

育苗场的水质条件与保苗池要基本相同。

一般池塘水温稳定在13℃,可入池保苗。

育苗中单细胞藻类饵料品种搭配要合理,而且供应充足,确保稚贝规格均匀、健康体壮。

4.适当提高稚贝出库规格。

一般稚贝出库规格为500微米,将规格提高到700-800微米,可极大提高保苗率。

5.装运苗操作规程。

装袋人员要进行岗前技术培训,操作时动作要熟练,尽可能缩短装袋时间,用聚乙烯线将附着基吊到袋口,避免多层卷叠和积压摩擦,导致伤苗。

适宜在凌晨或晚上运苗,运输途中要注意密封、保湿和降温,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6.合理确定保苗密度。

一般每亩可利用水面保500微米稚贝不超过1亿粒,每袋装苗不超过3万粒。

虾夷扇贝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虾夷扇贝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虾夷 扇贝 生殖 腺肥大 , 定 生 确 染、 无老 化 。
( )投 附 着 基 当 眼 点 幼 虫 出 现 率 为 8 % 以 上 、大 眼 点 5 0
( ) 贝充 分成熟 的标 志 1亲
殖 腺是 否成熟 的标 志有 以下 2个 :① 由于虾 夷扇 贝性腺 的 发 育及 产 卵量 的多少 与其有 效积 温值 有直 接关 系 ,虾 夷扇 贝一 般 是 4C以上 的有效 积温 要达 到 5  ̄ 上 ;② 性腺 指数 要达  ̄ 0C以 到 2 % 以上 。只要 满 足上述 2个 条件 , 5 虾夷 扇贝 产出的 卵子
保 苗率 也很 低 ,有 的甚 至为 零 。为 此我们 近 几年在 虾夷 扇 贝 育苗 中 , 过种 贝蓄 养 、 虫培 育 、 通 幼 下海 保苗 等措施 人 手 , 探索

套虾 夷扇 贝稳 产高产 育 苗技 术 , 于 2 0 年 春在 文登 市北 并 01 海综合 育 苗基地 , 得 单位 水体 平均 出商 品苗近 10万 粒 ( 取 0 5
毫米) 的较 高记 录 , 取得 较好 的经 济效 益 , 总结 如下 : 现


材 料 与方法
( ) 一 材料
1 .虾 夷 扇 贝 种 贝 购 于 大 连 长 海 县 海 区 , 3龄 , 小 1 2~ 大 0~1 米 , 2 0 6厘 共 6 个 雌 贝 ,0个 雄 贝 。 2 2 .育 苗 设 施 2 0米 育 苗 池 , 小 为 1 , 2 6 大 3米 共 0个 。 着 基 为 聚 乙 附 烯 网片 , 立 方 米 投 2千 克 。 采 用 单 层 网 袋 海 上 保 苗 , 袋 规 每 网 格 为 :0目 ,0厘 米 ×4 6 5 0厘 米 。
微 量 充 气 , ̄ 后 停 止 充 气 ; 9C以

高产虾夷扇贝育苗方法

高产虾夷扇贝育苗方法

高产虾夷扇贝育苗方法.虾夷扇贝是目前我国常见经济贝中个体最大、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

由于近年来海湾扇贝、栉孔扇贝等浅海贝类养殖品种经济效益极不稳定,虾夷扇贝的育苗与养成越来越引起重视。

笔者根据近年来从事虾夷扇贝苗种生产的经验,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的技术报告如下:亲贝的选择与运输最好选择10厘米以上的3龄~4龄贝做亲贝,每立方米水按1个~2个亲贝准备(其中雄贝中占5%~10%)。

在气温5℃以下,用泡沫箱或湿润的草包、麻袋等包装运输。

亲贝暂养促熟亲贝入池亲贝刷净、分出雌雄后,装入浮动网箱或扇贝笼,按每立方米水30个~40个的密度入池。

入池时若因水温低,亲贝开口难,不易辨雌雄,可在池中暂养数日后再分雌雄。

升温种贝入池后稳定2天~3天,然后日升温0.5℃~1℃,升到5℃~6℃时稳定3天~4天,再日升温0.5℃,升到8℃左右时恒温待产。

一般自然水温1℃左右入池的亲贝,暂养15天~20天即可达到性成熟。

投饵以小硅藻为主,辅以螺旋藻粉、鼠尾藻磨碎液、酵母、蛋黄、淀粉等代用饵料。

日投小硅藻5万个~50万个/毫升。

4℃以前,日投饵2次~4次;4℃~6℃时,日投饵6次~8次;6℃~8℃时,日投饵12次;恒温待产时,日投饵24次。

每次投小硅藻2万个~3万个/毫升或代用饵料2克~3克/平方米。

换水与倒池5℃以前,日倒池1次;5℃~8℃时,上午倒池1次,晚上换水或流水1/3~1/2个量程;临产前停止倒池,日换水3次~4次,每次1/4~1/3个量程。

停止倒池后,要日吸底2次~3次,清除池底粪便。

充气最好是连续微量充气,间断充气易造成亲贝流产,恒温待产时要减小充气量或停止充气。

另外,要根据水质和亲贝的死亡情况不定期施用抗生素,每次倒池后都要用药物将池子彻底消毒。

产卵与孵化经过一段时间的促熟以后,性腺特别饱满,雌贝性腺呈桔红色中桃红色,雄贝性腺呈乳白色,性腺指数达15%以上。

当正常换水或倒池发现有少量亲贝排放时,再恒温控制2天~3天;若正常换水时亲贝大量排放,便可进行人工催产。

虾夷扇贝规模化高密度苗种培育技术

虾夷扇贝规模化高密度苗种培育技术
O C E A N A N D F IS H E R Y
2 007 年第 12 期



ta A 扇 n 规t1 is 高密度苗种培育技术 r% b l
张 伟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 524025)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灯夷扇贝规模化高密度苗种培育技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种贝的选择及暂养促熟;产 卵及孵化的最适水温; 幼体培育的适宜饵料; 中间育成的条件及育成器材的选择。 关键词: 虾饵料保种室2 间, 培育水体400 米 ’ ;沉淀
池 2 个, 蓄水池 2 个, 400 米 3 各为 ;直径 4 米砂滤罐 3 个;预热器 3 个, 吨锅炉一台;育苗室温度用管状暖气 4
控制。 1.2 室内人工育苗方法 1.2.1 种贝的选择暂养及促熟
亲贝充分成熟的标志生殖腺肥大, 确定生殖腺是 否成熟的标志有以下 2 个: ①由于虾夷扇贝性腺的发 育及产卵量的多少与其有效积温值有直接关系, 虾夷 扇贝一般是4℃以上的有效积温要达到 50℃以上;② 性腺指数要达到 25% 以上。只要满足上述 2 个条件, 虾夷扇贝产出的卵子质量好, 卵子的受精率高, 受精卵 的孵化率也很高。 当亲贝满足上述 2 个条件时, 并发现池底有个别 卵子, 即采用阴干和升温相结合方法促其产卵。 把亲贝 洗刷干净,阴干 0.5 小时, 经过我们实践得 9.0C C
表 1 水温与种贝虾夷扇贝孵化率于孵化水温及孵化蓄养水温温差的关系[ll I
年 度 孵 化 水 温℃
10 .8 12 .4 12 .2 1 1.3 10 .0 9 .3
种贝蓄养水温 ℃
7 .9 7 .8 8 .5 7 .0 7 .2 6 .6
孵化水温一 蓄养水温 ℃
2 .9 4 .6 3 .7 4 .3 2 .8 2 .7

虾夷扇贝的养殖要点

虾夷扇贝的养殖要点

虾夷扇贝的养殖要点虾夷扇贝(Scallop)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养殖物种,其肉质鲜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保证虾夷扇贝的良好生长和产量,养殖者需要掌握一些养殖要点。

本文将介绍虾夷扇贝的养殖要点,帮助养殖者进行科学和高效的养殖。

1. 选址虾夷扇贝的养殖地点应选择水质清澈、富含营养物质的海域,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同时,应避开污染源和大型渔船活动区,避免对虾夷扇贝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 养殖箱搭建虾夷扇贝的养殖一般采用养殖箱和浮筒结构。

养殖箱应选用适合虾夷扇贝生长的材料,如塑料、金属等,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防污性。

同时,养殖箱的大小和密度需要根据养殖规模和虾夷扇贝的生长特点进行科学设计,以确保虾夷扇贝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

3. 饲料管理虾夷扇贝的饲料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

养殖者需要根据虾夷扇贝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投喂时间。

同时,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养殖箱内的虾夷扇贝数量和平均体重进行科学控制,以避免过度喂养和水质污染。

4. 水质管理水质是虾夷扇贝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养殖者需要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保持水质的稳定性和清洁度,可有效减少疾病传播和死亡率,促进虾夷扇贝的健康生长。

5. 疾病防控虾夷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因此疾病防控是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养殖者需要定期巡检和观察虾夷扇贝的体态和行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调整养殖环境、使用药物治疗等。

6. 收获和销售虾夷扇贝的收获一般在养殖过程中的第2-3年进行。

当虾夷扇贝体型较大且肉质饱满时,即可进行收获。

为了保证虾夷扇贝的品质,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收获方法,避免对虾夷扇贝造成损伤。

此外,养殖者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市场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提高虾夷扇贝养殖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虾夷扇贝的养殖要点包括选址、养殖箱搭建、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控以及收获和销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贝的选择;(2)、亲贝暂养;(3)、产卵、孵化;(4)、幼体培育。

(5)、投放附着基;(6)、出池暂养贝。

本技术的虾夷扇贝育苗方法,通过在育苗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育苗条件和各个参数,从而实现了种苗的优选培育,从而进一步保证幼体的快速生长以及保证了肉质,大大提高了生蚝产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贝的选择,选壳长9-14cm的3-4龄贝做亲贝;
(2)、亲贝暂养,暂养密度35-45个/立方米,暂养水温5-8℃;
(3)、产卵、孵化,当性腺指数达12%以上采用同温下倒池的方法产卵,孵化水温8-10℃,孵化期间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
(4)、幼体培育,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个/ml,后期6-7个/ml,饵料:金藻,日投饵量10000-60000/个ml;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水温为12-16℃,D形幼虫选出后每天以0.5-0.8℃的速度将水温升至16℃;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

(5)、投放附着基,选育后16-20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10-230μm,当有15-20%左右幼虫眼点变圆、壳缘增厚时,投放附着基;
(6)、出池暂养,扇贝幼体在室内培育至壳高500-600μm的附着稚贝时,便可移至室外进行中间暂养,培育至2~3厘米大小的幼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日投饵量350000-450000个/ml,每5-8小时投饵一次,日换水3-4次,每次1/3-
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经50-60小时,当60-70%幼虫达到D形幼虫时,用150-250目拖网及时选优。

技术说明书
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虾夷扇贝隶属于软体动物,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

是一种冷水性贝类,原产于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俄罗斯千岛群岛的南部水域及朝鲜附近。

自1982年由辽宁海洋水产研究所引进中国以来,虾夷扇贝已在山东、辽宁等北方沿海进行大范围的人工养殖。

由于其个体较大、营养丰富、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经过近20年的养殖推广,目前已在渤海及黄海北部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近10年来创造了数十亿元的产值,已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之一。

北方沿海养殖虾夷扇贝因其气候原因存在一些特殊性,如何在传统生蚝养殖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虾夷扇贝生长速度、产量、并且保证肉质,是人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

技术内容
为了提高虾夷扇贝养殖的产量、肉质以及生长速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

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贝的选择,选壳长9-14cm的3-4龄贝做亲贝;
(2)、亲贝暂养,暂养密度35-45个/立方米,暂养水温5-8℃;
(3)、产卵、孵化,当性腺指数达12%以上采用同温下倒池的方法产卵,孵化水温8-10℃,孵化期间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
(4)、幼体培育,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个/ml,后期6-7个/ml,饵料:金藻,日投饵量10000-60000/个ml;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水温为12-16℃,D形幼虫选出后每天以0.5-0.8℃的速度将水温升至16℃;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

(5)、投放附着基,选育后16-20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10-230μm,当有15-20%左右幼虫眼点变圆、壳缘增厚时,投放附着基;
(6)、出池暂养,扇贝幼体在室内培育至壳高500-600μm的附着稚贝时,便可移至室外进行中间暂养,培育至2~3厘米大小的幼贝。

所述步骤(2)中,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日投饵量350000-450000个/ml,每5-8小时投饵一次,日换水3-4次,每次1/3-1/2。

所述步骤(3)中,经50-60小时,当60-70%幼虫达到D形幼虫时,用150-250目拖网及时选优。

本技术的虾夷扇贝育苗方法,通过在育苗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育苗条件和各个参数,从而实现了种苗的优选培育,从而进一步保证幼体的快速生长以及保证了肉质,大大提高了生蚝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贝的选择,选壳长12cm的3龄贝做亲贝;
(2)、亲贝暂养,暂养密度40个/立方米,暂养水温8℃,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日投饵量400000个/ml,每6小时投饵一次,日换水3次,每次1/3;
(3)、产卵、孵化,当性腺指数达10%以上采用同温下倒池的方法产卵,孵化水温8℃,孵化期间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经50小时,当60幼虫达到D形幼虫时,用200目拖网及时选优;
(4)、幼体培育,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个/ml,后期6个/ml,饵料:金藻,日投饵量30000/个ml;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水温为13℃,D形幼虫选出后每天以0.6℃的速度将水温升至16℃;换水:培育期间换水3次/日。

(5)、投放附着基,选育后18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μm,当有20%左右幼虫眼点变圆、壳缘增厚时,投放附着基;
(6)、出池暂养,扇贝幼体在室内培育至壳高600μm的附着稚贝时,便可移至室外进行中间暂养,培育至2~3厘米大小的幼贝。

本技术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

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