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调唱名法”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首调唱名法[1]
![首调唱名法[1]](https://img.taocdn.com/s3/m/44fdf302b52acfc789ebc938.png)
浅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两种唱名法视唱练耳是音乐院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基础性课程。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对唱名法的运用基本是混合运用。
随着时间的发展,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对技术理论课的不断渗透,教师应该科学地选用适合视唱练耳教学唱名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近年来,视唱练耳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文化背景、性格差异、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视唱练耳的具体教学中需要一种适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采取哪种唱名法教学,一直是大家争论的问题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唱名法的由来及发展唱名法(solmization),用若干个特定的音节来表示音阶中各音级的唱法。
现今被广泛采用的唱名为:do、ri、mi、fa、sol、la、si。
分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①。
它是人们学习和理解音乐,进行音乐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从古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唱名法。
例如:古希腊人四音音列(ta、ti、to、te);印度的七音节(sa、ri、ga、ma、pa、da、ni);中国古代曾用七声音阶中七个音节(上、尺、工、凡、六、五、乙)等。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的高师音乐院校广泛采用的唱名法有两种:一种是首调唱名法,一种是固定调唱名法。
(一)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也被称为移动do的唱名法或可动唱名法。
瑞士籍的英国女教师撒拉·安·格洛芙(sarah A Glover,1875—1877)初创,后经英国牧师约翰·卡尔文(Joho Curwen 1810—1880)修改和完善后,②在欧洲一些国家迅速推广利用。
它的特点是以相对音高为基础,各唱名的音高依调而定。
在任何调式中,它的第一级音唱do,第二级音唱er ,第三级音唱fa,依此类推。
例如,C大调以c音唱do;F大调以F音唱成do;D大调以D音唱成do。
首调唱名法中do的位置、高度可以是移动变化的,但各调式音级却有确定不变的唱名。
试析首调唱名法在音乐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试析首调唱名法在音乐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王霞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12期摘要至今为止,首调唱名法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在音乐的视唱和练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着重训练学生首调唱名法的视听,以及要注重和固定唱名法教学模式的相互转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不同的音乐时可以发挥出这两种不同的唱法的优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
文章结合首调唱名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分析了首调唱名法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首调唱名法;应用;重要性;音乐教学中图分类号:J616-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8)12-72-02首调唱名法自从被发明至今对音乐艺术教育的贡献以及作用是非常大的,这种识谱的方法是一种视唱和记谱子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被发明之后就很快的在世界各地传播,而且推动了许多国家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这种方法中,“do”被视作为所有的大调的主音,也就是说调试音级的唱名会随着主音的改变或者移动而随之发生变化。
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一般来说使用的教材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而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记谱或者是视听的方法大都采用的是首调唱名法。
音乐教学的主要组成科目就是练耳和视唱,而在视唱课程中的唱名法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话题,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种唱名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都是一样的,教学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学习的基本方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1首调唱名法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现状1.1首调唱名法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首调唱名法发展到现在为止已经对音乐教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首调唱名法有很多的优势,在学生学习识谱的过程中它可以很快的帮助学生学会识谱,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声或者移调等知识技能的时候更加容易,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音乐教学时衡量程度深浅的标准不是用调号的多少来判断的,首调唱名法可以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在唱的过程中不用过分依赖于琴声就可以标准的将曲目唱出来。
浅谈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应试教育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部分学校对音乐等艺术类 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 致音乐教学被边缘化。
03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律动教学
即兴创作
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培养节 奏感。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表达内心情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 音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引进国际先 进的音乐教学法对于推动我国小学音 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概述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以体态律动为基础,通过身体动 作来体验和表现音乐,注重培养
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柯达伊教学法
以歌唱教学为主,通过合唱、独唱 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 能力,强调音乐的民族性和文化传 承。
强调实践与体验
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实践与体验,通过亲身参与、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 审美能力。
跨学科融合
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的结合,以及与语文、历史等 学科的交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需求
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视唱练耳
通过模唱、构唱等练习,提高音乐感 知能力。
柯达伊教学法
歌唱教学
以歌唱为主要教学手段, 通过合唱、轮唱等形式感 受多声部音乐。
首调唱名法
采用首调唱名法,帮助学 生理解音高关系。
民族音乐教育
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传承民族文化。
奥尔夫教学法
元素性音乐教育
浅谈“首调唱名法”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中的惯性运用——以匈牙利1-8年级课程纲要为参照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4期 总第515期
浅谈“首调唱名法”在我国九年义务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音乐课中的惯性运用
——以匈牙利1-8年级课程纲要为参照
温丽柔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读谱是我国音乐教育活动中最具有争议性的一项活动,而读谱教学又分为“固调唱名”和“首调唱名”两 种,在教学中使用哪种更为合理,至今也颇受争议。笔者在研究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大纲、教材、教学中发现两种 唱名法亦是混合使用,此规范旨在两种唱名法知识传授,使学生达到顺畅读谱能力,获得音乐能力。本文将从三个 方面探寻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唱名法的惯性运用。 关键词:首固调唱名法;中小学调查;匈牙利
三、结语 首调唱名体系中注意音级之间相对关系,各音级的倾向明确, 调式感觉清楚,最接近音乐自然的感觉。在各个不同音级上建立的 大小调,统统归结为主音为do是大调和主音为la是小调两种形式, 使调式关系,概念简单化。对于在不同调性高度的五声音阶调式, 欧洲自然调式,教会调式也容易分析清楚。■
[参考文献] [1]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实践—音乐基础教育和原则与方法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一、柯达伊“首调唱名”的由来 一般学校普通音乐课中惯用七年的固定唱名法,忽然在第八年 起改用移动系统的“首调唱名法”,不管在观念上或读谱技能上, 皆不易转换成功,因此,常看到有人在五线谱上,针对每个人音符 标记数字简谱,而这些数字简谱大多为首调唱名,换言之,一般人 用首调唱名较自然,也较易唱准,但又无读谱能力。另外,中国传 统音乐本身为首调观念,民间管用的数字简谱亦以首调为基础。诸 如这般事实,可见社会大众自然音律的感觉上是偏向首调的。 既然事实如此,何不早在义务教育音乐课中一贯性的令学生早 日建立首调读谱能力。持相反意见者,有种种不同的见解与顾虑, 诸如首调唱名法不能培养学生的绝对音感等等,其中最大的坚持在 于随调移动位置,容易混淆,不易教学,此乃不容否定的一点,但 并非无法解决。如果可以解决此问题,相信学校音乐课的教学成果 将大力提升。 柯达伊成功的扭转了匈牙利使用固定唱名法的传统,一贯性的 运用首调唱名法与其各阶段教学中,建立中小学读谱能力,并扩充 至调性、和声、曲式、音感等全方位的音乐学习。其教学的方法与 体系,已在全世界引起许多的效应与影响。笔者与此,以柯达伊教 学法的理念,提出个人对首调唱名法运用与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中 的探索。 二、首调唱名法的特质 关于首调唱名法的起源,根据Grove音乐词典之记载是起源于19 世纪中期的英国。原先是英格兰东部市的以为教师在一篇论文中提 出的教学方法。但是将这个理念与方法加以具体运用与发扬光大的 是约翰科恩牧师,初期他只是为了寻找一套容易教导教会主日学生 歌唱方法,在发现之后加以具体运用,并随时在问题产生时做必要 的改良(例如使用手号,节奏唱名来辅助)。而逐渐形成一套相当 完整的记谱及视谱系统,透过文章的发表与实际的教学,这套方法 受到相当普遍的认同,为了更深入的推广这套方法,约翰科恩牧师 于1869年辞去教会工作,成立首调唱名学院,全心地投入这个影响 深远的推广运动。 1.首调唱名法之Do音,随调而变动更具自然的音乐性,亦除去
柯达伊教学法的实践(3篇)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3.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教师应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下一代。
二、柯达伊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柯达伊教学法认为,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我国,音乐教育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音乐教育目标
柯达伊教学法将音乐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音乐素质、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基本音乐素质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感等;音乐表现能力包括演唱、演奏、创作等;音乐创造能力包括即兴创作、音乐欣赏等。
5. 注重音乐素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审美、音乐表现、音乐创作等方面。
五、结论
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实施柯达伊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在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推广柯达伊教学法,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建立健全的音乐教育体系:政府、学校、家庭应共同努力,建立健全音乐教育体系,为柯达伊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保障。
2.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柯达伊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视唱教学中首调唱名法对中国民族音乐感知的优势

SONG OF YELLOW RIVER / 012020123无论是欧洲大小调体系还是中国民族五声调式,都因为受到地域、民族、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而产生不同的色彩表现。
二十世纪上半叶,王光祈先生将世界各民族音乐划分为三大体系,分别为:中国(东方)体系、希腊(欧洲体系)、波斯-阿拉伯体系。
这是一个大的分类,具体到细节会发现即使都是东方体系,中国、日本、韩国仍然会有明显的不同,以及在中国,我们也能明确的区分山西民歌与新疆民歌的差别。
这些“风格因素”其实涉及到的是细小的调式音阶划分。
中国民族音乐则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将民族调式划分为两大类:徵类色彩和羽类色彩。
宫调式与徵调式属于徵类色彩,商调式与羽调式属于羽类色彩。
中国民族音乐将调式音阶的音级增减而形成不同的调式风格,结合民族音乐采用的“线性旋律”,利用视唱教学来让学生掌握音准,把握风格特色,使音乐听起来走向更清晰,调式性格特征更明确,是音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的重要方向。
三、首调视唱对于感知中国民族音乐的优势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与感知上,究竟是“首调唱名法”还是“固定调唱名法”更能表现其音乐性?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此问题前,我们知道,由于多年以来视唱练耳课程一直采用西方模式,音乐赏析的内容也往往以西方音乐为主,学生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十分有限,基本停留在经典民歌或经典曲调的阶段,并且比起民族调式,更注重西洋大小调的调式感。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技术训练进行教学,让学生们根据乐谱以及谱面上呈现的记号进行机械的演唱,是无法体会到传统民族音乐的调式意义以及其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征的。
“首调唱名法”是一种以调式为基础,以相对音高为基础的视唱训练方式。
这种唱法可以直接明了的展示作品的调式,容易掌握相对音高之间的音程关系,强调各音在调式间的音级地位和相互关系。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中国民族音乐,不同于西洋大小调体系,它分为“宫调,商调,角调,徵调,羽调”。
固定和首调唱名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通过 分析 固定和首调 唱名法 的应用 , 旨在 说 明在 视 时 ,要 以新唱 名 的音 高为 坐标 ,迅 速建 立 起新 调 的音 高体 系概 念 唱练耳教 学中,应该注重训练学生在首调唱名法和 固定唱名法两种视 和 调式 感 ,不 犹豫 、不 间 断 、平稳 地完 成 转调 过程 。整 个 唱名 转 觉模式的转换与互动,使他们 在面对不同的音乐时 ,能 自如地发挥两 换 要尽量 自然 、流 畅 ,一气 呵成 ,不 留痕 迹 。 种唱名法各 自的优点 ,更透彻 、更全 面地理解和享 受音 乐。 如 果 中 介 音 时 值较 短 ,转 换 唱名 困难 ,则 先 用 慢 速 按 以 上 关键词 :固定唱名 法;首调唱名 法;教 学;应 用 方法 练 熟后 , 再用 原速 唱 ,这 时 的中介 音 可略 去前 调或 后 调的 一 个 唱名 ,直 接转 入 新调 。对 于 无过 渡转 调 的唱 名转 换 ,可 以借 鉴 以上方 法 ,先用 慢速 找 到 唱名 及音 高 ,然后 再 用正 常速 度 视唱 即 引言 视 唱 练耳 课作 为基 本 乐科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是~ 门技 术性 、 可 。唱 名转 换是 首调 视 唱 的一个 技 术难 点 ,需 要集 理论 、技 术 、 艺术 性和 师 范性都 很 强 的课程 。而视 唱在 视 唱练 耳课 中又 占有 中 经验 于 一身 ,通 过勤 学 多练 ,才 能 逐渐 掌 握 , “ 能生 巧 ”是对 熟 心地 位 ,视 唱训练 中 的唱 名法 问题 一直 是 一个 有 争议 的话 题 。各 唱名 转换 训练 的最好 写 照 。 种 唱 名方 法 的应用 中究 竟 孰优 孰劣 ,国 内音乐 界 争论 了几 十年 , 三 、我 国音乐 院校对 于 两种 唱名法 的运 用 莫衷 一是 。应 该看 到 的是 ,无 论 是采用 首 调 唱名法 还 是 固定调 唱 在音 乐教 育 中对 唱名 法 选择 问题 ,笔者 认 为 ,应考 虑 到不 同 名法 ,甚 至还 可 以采用 其他 的唱名 法教 学 ,其 训练 的根 本 目的都 国家 、 民族 、历 史 、经济 、地域 、语 言 等 多方 面因索 ,也就 是音 是一 样 ,即根 据学 生 的实 际水 平 ,对症 下 药 ,采取 不 同 的训练 方 乐存 在 的整 体氛 围 的因 素 。首调 唱 名法 在 理解 音乐 的调 式上 有着 法 、方 式 ,使 学生 能掌 握重 要 的音 乐基 本 技能 ,渗 透其 他 音乐 课 先天 的优 势 ,这 与我 国 民族音 乐 的特 点 是相 符 的 ,利用 首调 唱名 程 ,扩 大它 的使用 价值 。 法教 学 ,能充 分 发挥 我 国丰 富 的民族 音 乐 资源 ,培养 人 们对 音乐 固定和首 调唱 名法 的应 用现 状 调 式 的感 觉和 音 乐 内涵 的理解 能力 ,这 是无 可怀 疑 的事 实 。然而 1 、首 调唱名法 随着 时代 的发 展 ,在 世界 范 围 内的文 化 的撞击 和 融合 成 为不 可逆 “ 首调 唱名 法 ”是 一种 建立 在 相对 音 高基 础上 的 唱名 法 。它 转 的潮流 ,而 无调 性 音乐 的发展 使 首调 唱名 法更 凸 显 出其在演 绎 是 由英 国女教 师SA 格洛 弗 ( Srh An lvr 76 16 ) 频 繁 转调 和无 调音 乐 时 的苍 白无 力 。这就 要 求人 们 必须 同时 掌握 ・・ aa n aGo e ,18— 87 首 创 ,约 翰 ・ 温 (o n C r e ,1 1— 8 0 柯 J h uw n 8 6 18 )使 之完 善 。 “ 首 固定 唱名 法这 一工 具 ,并 且 固定 唱名 的 能力 的训 练 ,可 以增 强对 调 唱名 法使 音 阶调式 中 的每个 声音 都有 了一 个 名字 ,在 唱 出唱 名 音 乐 的调 性 的理解 ,丰富 人们 对音 乐 的感 觉 。在 我们 的视 唱练 耳 时 也就确 定 了它在 调 式里 的作用 。 ” 由于 首调 唱名 法可 以将 每 一 教 学 中 应该 注重 训 练学 生把 握 首调 唱名 法和 固定 唱名法 两种 视 个 音都 作 为d来 进行 音 阶及 各项 练 习 ,所 以它 也有 “ 以移 动 的 觉 模 式 的转换 与互 动 ,使 他们 在面 对 不 同 的音 乐 时 ,能 自如地 发 0 可 d ”的说 法 。 ・ o 挥 两种 唱名法 各 自的优 点 ,更透 彻 、更全 面地 理解 和享 受音 乐 。 首调 唱名 法 的最 大优 势就 是音 准 好把 握 。 不管 几升 、几 降 的 1 、让 学生树 立 “ ”的观 念 变 调都 容 易掌握 调 式音 级 的相对 高度 。而相 对音 高感对 于 成年 后 学 采 用 首调 唱名 法 ,需 要较 频繁 地 更换 调性 ,这 本 身是 一种 动 音乐 的人 来讲 ,又 是 比较 容 易形成 的。他 们 在 日常 的唱 歌 、听音 态 学 习。学 生只 有 树立 “ ”的观 念 ,才 能适 应这 种 “ ”的学 变 变 乐 的过程 中能够 逐渐 培养起 正 确 的感觉 。 习方式 。 因此 ,当学 生一 开始接 触五 线谱 视 唱时 ,就应 在 我 国 , 首 调 唱 名 法 其 实 流 传 已 久 。 萧 友 梅 先 生 于 该给 他们 灌输 “ ”的观念 : 变 ・ 12 -9 5 间编 著 的 《 9 4 12年 初级 中 学乐 理教 科 书》 (册 )和 《 学 6 新 ( )从 概 念 人 手 ,告 诉 学 生 : 琴 键 上 或 五 线 谱 上 任 何 一 1 制 唱歌 教科 书 》 ( 册 ) ,这 两 部 当时 经 北洋 政 府 “ 育 部 ” 审 间 、一线 ,都 可 以作 为 “ o 3 教 d ,它 定 的音乐 教科 书 ,在 讲述 五线 谱 唱名 时 ,使用 的就是 首 调唱 名 , 的位 置可 随 作 曲的需要 任意 变动 。 至今 已有 八十 余年 的 历史 了 。在这 漫 长 的岁 月 中,不 论 乐理 知识 ( ) 以几 个 音 符 为 一 组 ,把 音 阶 中 的 音 分 组 ,在 不 同 的 2 和 歌 唱 曲 目都 有 了诸 多增 补 的变化 ,但普 通 中 、小 、幼儿 园和 中 “o d ”位 置上 “ 家 ”。如 l 2 搬 等师 范使 用 的音乐 课本 ( 含乐 理 、唱 歌 、视 唱等 )都 始 终如 一地 3 ; 2 4 6 ; 3 5 7 ……让 学生 在五 线谱 的不 同位 ; 采 用首 调唱 名体 系 。 置上 视唱 。 2 、固 定唱名 法 ( )让 学 生接 触 各种 调 号 的 短 小视 唱 练 习 ,并 提示 % o 3 d” 固定 唱 名 法 , 即 无 论 在 什 么 调里 ,其 唱名 都 是 固定 的 。唱 音 的位 置 ,让他 们适 应 “ 0 d ”音移 动变 化 。让 学生 在 实践 中树 立 名 在某 种 谱表 上的 位置 是 固定 不变 的 ,它 不受 各种 调 式主 音 的约 “ ”的观念 . 及 早地 给 学生建 立 首调概 念 ,为 多调 号视 唱打 下 变 束 ,即所 有 唱 名都 可 以作 为 语 音 出现 在 某 一种 相 应 的调 式 里 。c 良好 的基 础 。 音 永 远唱 d ,D 永远 唱 r 。遇 到变 音记 号时 ,唱名 仍 然 不变 , o 音 e () “o 4 d ”音 的移 动、变 化 ,会激 发学 生在视 唱时大 脑始 终 音 高根 据变 音 记号 的要 求 升高 或 降低 。我 国各 音乐 院校在 视 唱练 保持 高度 集 中,处于兴 奋状态 ,从而提 高他们 的学 习兴趣 和效率 。 耳 教学 中所 使用 的 唱名 法 ,一 直 以固 定唱 名法 为主 。 这种 固定 唱 同时 d ”音在 不 同位 置上 的视唱 ,实 际上 是不 受调性 限制 ,接 o 名 法其 实是 不完 全 固定 的 唱名 法 ,固 定二 字仅 仅指 七 个基 本音 名 受多调式 、多风 格的音乐 作品 ,丰富学生 的音乐 感性知识 。 的唱 名 是 固 定 的 ,在 遇 到 临 时 升 、 降 号 时 ,每 个 音 前 面 要 加 上 2 、节 奏 与旋律 的听 记训 练 “ ”或 “ ”, 例如 ,# o 升 降 d ,视 唱 时唱 成 升d ,降 l ,视 唱 时 0 a 将 听到 的乐 曲,依 据 自己对 记谱法 的掌握 记写 出来 ,无疑是对 唱 成 降l等 。这 种 唱法 是沿 用 了5 年代 前 苏联 专家 来 中 国讲学 时 视唱练耳 课程 中各个环 节综合 能力 的全面 检验 。它需要学 生具备较 a O 所传 授 的唱名 法 ,这 种视 唱 临时 升降 号的 办法一 直沿 用 到今天 。 好的对音 乐各基本 要素 ( 奏 、节 拍 、调 式、调 性等 )的分析与综 节 合能力 。要达 到这个 目 ,除 了严格地 完成必要 的练耳基础 训练之 标 二、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的转换 唱名 转换 是 首调 视 唱转 调 时 ,唱名 随着 调 性 的改变 而 同步 转 外 ,对节 奏和旋律 的训练 与听记 ,也是不可 缺少 的重要环节 。 变 的过程 ,它 的顺利 与 否直 接关 系 到转 调 的成败 。这 一过程 主 要 第 一 ,单 声 部节 奏背 唱 与听 记相 结 合 ,是培 养 听记 单旋 律音 包括 两个 环节 :前 期准备 和 具体 实施 。 乐记 忆能 力 的基 础 。单 声部节 奏 听 写 的训练 ,可 从 二 四拍 、四小 节一 个节 奏短 句 入手 ,循 序渐 进 地展 开各 种 不 同拍 号 的单 声部 节 1 、唱名转 换 的准备 唱 名 转 换 的前 期 准 备 就 是选 择 中介 音 。 “ 中介 音 ”是
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初的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由著名音乐教育家佐尔坦·柯达伊创立。
该教学法强调通过唱名法、节奏训练、音乐欣赏等多方面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达能力。
在我国,柯达伊教学法逐渐被推广和应用,成为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柯达伊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践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柯达伊教学法的理论基础1. 唱名法:柯达伊教学法主张以唱名法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音高、音程、和弦等音乐要素。
唱名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2. 节奏训练:柯达伊教学法强调节奏训练的重要性,通过节奏游戏、节奏模仿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各种节奏。
3. 音乐欣赏:柯达伊教学法认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4. 音乐实践:柯达伊教学法注重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乐队、独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柯达伊教学法的实践过程1. 唱名法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唱名法的不同形式,如字母唱名法、数字唱名法等,引导学生熟悉音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具,如五线谱、音阶卡片等,帮助学生理解音高概念。
2. 节奏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节奏游戏、节奏模仿、节奏图谱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种节奏。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音乐欣赏: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民族、流行等,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等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音乐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合唱、乐队、独奏等音乐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柯达伊教学法通过唱名法、节奏训练、音乐欣赏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调唱名法”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首调唱名法”与“固定调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是由英国女教师S.A.格洛弗(SarahAnnaGlover,1786—1867)发明的,这种渐变的识谱法很快在全世界迅速传播,为很多国家的社会音乐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调唱名法”是以“移动着的DO”为基础,就是说,“首调唱名法”中,DO的位置和高度可以使移动和变化着的,但各个音级却有着确定不变的唱名和全半音关系。
例如,无论在任何大调中,它的第一级音都唱作DO,第二级都唱作Re,第三级都唱作Mi,以此类推。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首调唱名法”适合业余学生学习。
“‘固定调唱名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建立在绝对音高概念上的唱名法。
它是同基本音级的绝对音高相关联的,以‘绝对音高听觉’为基础,能够直接快速地感知乐音的绝对音高。
”
[1]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固定调唱名法”适合专业音乐学生学习。
“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首调唱名法”与调式体系紧密联系,所以作曲家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一般经常使用首调思维。
在使用钢琴进行即兴伴奏时,使用首调思维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键盘和声的布局。
这样说来,无论是在
专业音乐实践中还是业余音乐活动中,首调思维都有其实际运用价值。
但由于首调唱名位置是随着调的不同不断在移动的,所以缺点在于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中调高的纵向关系。
在现代作品中,作曲家常使用离调、转调等作曲手法,这样的作品显然“首调唱名法”是不太合适的。
而“固定调唱名法”其优点和缺点恰恰和“首调唱名法”相反,其在进行音乐听觉思维时能很快将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用音名确定下来,而且更便于视唱一些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但在用钢琴即兴伴奏时就很难快速准确的进行键盘和声布局。
二、对于“首调唱名法”的不同观点
虽然“固定调唱名法”有其优势,但培养这种唱名法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门训练,甚至是从小进行训练。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固定调唱名法”是一种专业的唱名法,甚至认为是一种高级的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是建立在相对音高概念上的唱名法,使学生们在视唱中降低升降号多而带来的难度。
听音范围也控制在了7个调式音级范围内,听觉难度也就自然而然减小了。
在运用和选择过程中许多学者不看好“首调唱名法”,卞祖善老师甚至认为“让无数掉进收掉陷阱的学者不能自拔”“都是简谱惹得祸”等看法。
但是果真如此吗?杜亚雄老师却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任何一种乐谱都是用来记录音乐的符号,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音乐本身。
因为把符号当成它所代表的事物是一种错觉,所以一个人能否‘内心听觉感应音乐’和他使用何种乐谱和何种唱名法根本没有关系。
”[2]“首调唱名法”的优势我们有目共睹,在运用过程中,难道真的不能像“固定调唱名法”那样自如地视唱离调,转调及现代派的音乐作品吗?其实不是这样的,“通过正确的首调唱名体系训练的学生,应该同样能自如地视唱离调,转调及现代派的音乐作品。
”[3]我们众所周知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三大教学法之一,其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而使用“首调唱名法”是柯达伊教学法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柯达伊认为,使用“首调唱名法”比使用“固定调唱名法”,更可以帮助儿童很快地学习读谱。
因为“首调唱名”不仅表示了音高,而且还建立了音级的倾向感觉、建立调式基础。
有的学者认为建立“首调唱名法”的观念之后,它就变得十分牢固甚至顽固。
要想改变它,推翻它非常困难,而且指出成人几乎是不可能推翻的。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匈牙利音乐教学是以“首调唱名法”为基础的,这跟他们所用的教学主要材料和教学基本手段有关,他们以民间歌曲为教学主要材料、以歌唱为教学的基本手段。
然而。
柯达伊教学法同样也重视“固定调唱名法”的学习,儿童训练起来也不会混
淆,不会产生矛盾,而是做到了取长补短。
这样看来,并不想有些学者说的那样“首调唱名法”是顽固的,难以推翻的。
相反,“首调唱名法”不仅不用推翻,而且其用途相当之大。
虽然学者们对于“首调唱名法”各有其观点和意见,但是客观的说,“首调唱名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
我们不能因为有的作曲家认为“首调唱名法”不好,我们就不去学习和研究它。
毕竟其存在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且不仅仅是存在,在世界上影响相当之大。
三、基础音乐教育中“首调唱名法”的运用
在研究基础音乐教育过程中本人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从小学习钢琴、手风琴等键盘类乐器的学生,他们一般都是以“固定调唱名法”进行视唱练耳学习的,而从小学习声乐或民乐的学生多数以“首调唱名法”进行视唱练耳学习。
学习钢琴的学生会很自然的把琴键与唱名对号入座,不需要特意学习“固定调唱名法”,而学习声乐、民乐、管乐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却做不到。
这说明“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都有其适合的人群。
但是学习钢
琴、手风琴等键盘专业的学生只使用“固定调唱名法”就可以了吗?显然是不行的。
因为我们在上文中也提到,让使用“固定调唱名法”的学生使用钢琴进行即兴伴奏时,不使用首调思维就很难快速准确的进行键盘和声的布局。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首调唱名法”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重要一点是钢琴、手风琴等键盘专业的学生从小接触“固定调唱名法”,他们对“固定调唱名法”已根深蒂固,所以学习“首调唱名法”并不会影响其之前所用唱名法,只是为了更好地结合,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
对于一些业余爱好音乐的人群来说,让他们学习“固定调唱名法”几乎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在他们学习过程中应采用容易入调,音准易于把握的“首调唱名法”,运用简谱记谱。
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快、更便捷地学习音乐。
看似一些业余爱好音乐的人们学习音乐知识为了陶冶情操,完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上可以促进我国整体音乐教育的发展,从这一点看我们更应该提倡“首调唱名法”,让这类人群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
基础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基础音乐教育,何谈音乐的发展。
如果说我们用“固定调唱名法”进行基础音乐教育,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学生并非从小就学习音乐,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以容易入调,音准容易把握的“首调唱名法”作为学习视唱练耳的主要方法。
这样才更有助于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而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从诸多方面考虑“首调唱名法”对基础音乐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其受众之广我们显而易见。
所以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极力推广“首调唱名法”。
四、结语
“首调唱名法”自发明到发展到今天,已经产生了广泛地影响。
优势在于:“首调唱名法”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学会识谱;使最基础的和声感知和训练很容易地引入到普通普通学校声乐教育,为建立和声听觉和学习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和移调演奏都带来了便利,易于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不以调号的多少作为衡量程度深浅的标准,排除了视谱教学中调号的困惑,有利于尽早进行多方面音乐能力的培养;能使大多数学生接受,学起来自然,不必依赖琴声;对变声期的儿童,音域太高可移调降低困难程度;能够清晰地感受旋律、调式、和声因素,因此,其更有利于培养乐感。
以上这些都是“首调唱名法”的优势所在,但不尽然,需要学者们补充和总结。
在我们学习音乐的道路上虽然支持“首调唱名法”,但是不能迷信它,要以正确的方法训练,尤其应将音乐要素加工的重点放在认识和理解调的纵向关系上,这
是“首调唱名法”教学的薄弱之处。
我们应走出一些学者对“首调唱名法”理解的误区,更好地提倡“首调唱名法”,虽然其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其优势。
完整的“首调唱名法”体系应该充分体现在音层次上的相对与调层次上的固定。
我们坚信视唱练耳教学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条条大道通罗马,任何唱名法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今后学习和教授视唱练耳课程时,科学地运用“首调唱名法”,不断深入、不断探索,推广“首调唱名法”,为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白明辉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炜.“首调唱名法”与“固定调唱名法”的比较与训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3.
[2]杜亚雄.首调唱名法和简谱[J].人民音乐,2005,10.
[3]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D].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