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炮兽》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炮兽优秀教案案例

炮兽优秀教案案例

炮兽优秀教案案例教案标题:炮兽优秀教案案例教学目标:1. 了解炮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炮兽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

3. 培养学生对炮兽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炮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炮兽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炮兽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实物或模型等教具。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炮兽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炮兽是什么吗?有哪些种类?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介绍炮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炮兽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炮兽?炮兽的保护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炮兽的保护意义和方法。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真实的炮兽保护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什么?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3. 强调炮兽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炮兽保护的短文,包括保护意义和方法。

2. 提醒学生准备下节课的课堂展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实物、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全面了解炮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培养了学生对炮兽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作业布置环节,通过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炮兽保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炮兽》精编教案(下)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炮兽》精编教案(下)

《炮兽》教案(下)教学参考0908 1330《炮兽》教案(下)第二课时A.课堂教学30分一、美丑对照,探究场景(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的功能。

)雨果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

” 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场景一:(讨论,交流)1.炮兽的庞大,凶猛,威力无穷与人的渺小,怯懦,无能(全景)课文相关内容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拟人)。

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比喻、排比)。

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

(可适当探讨小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聚焦)课文相关内容:1.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

(有一个人用胳膊肘儿推开他们,走了下去。

)2.布瓦斯贝特洛对利·维厄维勒说:“你相信上帝吗,骑士?”利·维厄维勒回答:“信的。

不信。

有时信。

”“在遇到风暴的时候呢?”“信的。

像现在这种时候也信。

”“的确,现在只有上帝能够救我们了”布瓦斯贝特洛说。

3.(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

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

《炮兽》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

《炮兽》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

《炮兽》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炮兽》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炮兽》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1.2.2 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1.2.3 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炮兽》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展示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场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古代战争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课文《炮兽》的背景和内容。

4.2 讲解课文分段讲解课文《炮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讲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4.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4.4 总结要点归纳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以及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方式5.1 作业布置5.2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读后感的质量,综合评价学生对《炮兽》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战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正确运用科技,维护世界和平。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4炮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4炮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关键字】精品《炮兽》一、根底知识1.【题目】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万磅(bànɡ) 鼓槌(chuí) 禀赋(bǐnɡ) 柴垛(duò)B.褥子(rù) 桅杆(wéi) 驯服(xùn) 颠踬(zhì)C.锚索(máo) 痉挛(jīnɡ) 气喘吁吁(xū) 瞥见(biē)D.晕眩( xuàn) 飓风(jù) 剐下来(ɡuǎ) 摇曳(yè)【答案】C【解析】C项“痉”应读jìnɡ,“瞥”应读piē。

【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难度】根底题【题型】单选题2.【题目】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驯马侏儒合拢脉膊B.祈祷桅杆朦胧严竣C.颠簸偷窥阴谋鬼计刹时D.舟舷陷阱气喘吁吁障碍【答案】:D【解析】:A项,“合拢”应为“合龙”,“脉膊”应为“脉搏”;B项,“严竣”应为“严峻”;C项,“阴谋鬼计”应为“阴谋诡计”,“刹时”应为“刹那”或“霎时”。

【考点】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难度】根底题【题型】单选题3.【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不理想,他决定本着师心自用的态度,虚心向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请教。

B.这个庞然大物仿佛禀赋着闻所未闻的无所不至的力量,同时向四面八方撞击。

C.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给妈妈打电话:“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D.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答案】:D【解析】:A项,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贬义词;B项,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C项,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返或不知去向的人或东西。

【考点】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难度】根底题【题型】单选题4.【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第3课 炮兽(习题练习三)-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2单元

第3课  炮兽(习题练习三)-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2单元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2单元第3课炮兽习题练习三(附答案)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万磅(bànɡ) 鼓槌(chuí)禀赋(bǐnɡ) 柴垛(duò)B.褥子(rù)桅杆(wéi)驯服(xùn) 颠踬(zhì)C.锚索(máo)痉挛(jīnɡ) 气喘吁吁(xū)瞥见(biē)D.晕眩( xuàn)飓风(jù)剐下来(ɡuǎ) 摇曳(yè)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颠簸螺丝钉牡牛闻所未闻B.抛锚订书机扫描纭纭众生C.伪钞撞城锤关键犹豫不决D.制伏止退索陷井优柔寡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船长的后面跟着一个粗野的汉子,气喘吁吁,衣服零乱,可是掩盖不住一种得意的神气。

B.老头儿又恢复了他的无动于衷的态度,他没有回答。

C.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D.这个庞然大物仿佛禀赋着闻所未闻的无所不在的力量,同时向四面八方撞击。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只庞然大物倒下来了,声音像一口大钟跌下地来那么响。

②大炮有点倾斜。

③汉子浑身冒汗,用尽气力窜过去,将舵索的活结套在这只倒翻的怪物的青铜脖子上。

④汉子拿着铁棍使劲往上抬,意在使它翻一个身。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洗礼①[法]莫泊桑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

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

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人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的《炮兽》一课,该课程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北方军队中的“炮兽”在战争中的故事。

此教材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对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将选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情节的要点;(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提升其语言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理解小说中不同的情感表达;(2)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意识;(2)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2)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入(1)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章节,提高其课前预习能力。

(2)通过引入,导入本次课程的关键点,提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感受小说情节。

(二)课堂授课(1)讲解故事情节。

本次课程中将选择小说《炮兽》中的第一章,详细讲解主要情节及其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故事的情感表达。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情节,认识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形象特点、性格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第3课 炮兽》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3课 炮兽》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3课炮兽》课文同步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中,百姓自发写诗的热情十分高涨。

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

和诗者,在茶馆里当仁不让地彼此打擂;茶客们,则在观看中随心所欲地________优劣。

诗让人们自得其乐。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和自己________。

而一座有诗歌传统的城市,才能够如花开一般,处处都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却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________的文化底蕴。

它靠的不是一时的推崇和追捧,而是漫长岁月的浸润,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一如何绍基先生题写在草堂工部祠门前的楹联所述:“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今天的草堂之所以仍是成都人民的文化圣地,( ),并写出了后世我们所见到的“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也是因为杜甫自身及其诗歌的人民性,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正是杜甫和他的草堂,让诗与这座城市的人们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评点平起平坐经久不衰水乳交融B.品味平起平坐历久弥新合而为一C.评点平分秋色历久弥新水乳交融D.品味平分秋色经久不衰合而为一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评点”指批评并圈点(诗文),也指评论指点;“品味”指尝试滋味、品尝,也指仔细体会、玩味。

这里描述茶客们对“诗”的评析,应选用“评点”。

第二空:“平起平坐”指地位或权力平等;“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

这里强调诗和民众的“平等”,应选用“平起平坐”。

第三空:“经久不衰”指持续很长时间而不衰减;“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更加鲜活,更显价值。

这里强调诗歌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保有生机,并不衰减,应选用“经久不衰”。

高二语文《炮兽》教案

高二语文《炮兽》教案

高二语文《炮兽》教案导读:《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

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发革命叛乱。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4、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2、文学知识:《九三年》简介《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出版于1874年,以共和国军队平息旺代叛乱为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代,纷繁复杂的阶级斗争极为激烈。

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后,保王党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和旺代地区率领十万农民发动叛乱,前侯爵朗特纳克成为叛乱的首领,企图占据一个海边据点引英国军队登岸。

国民公会派遣教士出身的西姆尔丹作为共和国政府代表前往旺代的一支平叛部队督战。

这支共和国军队的年轻司令郭文是被作者赋予美好理想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朗特纳克的侄孙。

共和国军队与叛乱的农民军发生数次激战,后来,朗特纳克被围困,他以被他劫走的三个小孩做人质,要求换取自由,被郭文断然拒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兽》同步练习
教学参考
0607 1918
《炮兽》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面《炮兽》的片段,完成相应的题目。

(18分)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人抬高了嗓音。

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

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

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

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

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

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

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

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

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
“执行。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子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

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

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

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

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战在炮手旁边。

“开步走。

”曹长说。

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

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老人仍旧靠在主桅上,抱着双臂在沉思。

布瓦斯贝特洛用左手食指指着他,低声对拉维厄维尔说:
“旺代有首领了。


1、水手们为什么“欢呼起来”,而后来又一下子“惊惶代替了欢呼”?(4分)
2、“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为什么这些话会是“缓慢地,严肃地”说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布瓦斯贝特洛伯爵说“旺代有首领了”,你认为他有什么根据?(4分)
4、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试从片段中选出一处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一<<炮兽>>
1、水手们欢呼是因为炮队队长得到了奖赏,被授予圣路易十字勋章;水手们惊惶是因为老头突然要枪毙炮队队长。

2、这些在场的人看来是听得清清楚楚,这样写能突出当时场上的气氛紧张,更能很好地表现老人斩钉截铁的表情和坚毅果敢的性格。

3、他们看到了老头的沉着,办事坚毅果敢和赏罚分明。

这些都是身为领导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所以他们认为“旺代有首领了”。

4、比如:朗特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

朗特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