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金色的鱼钩》文本解读两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金色的鱼钩》文本解读两篇第一篇:《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一篇阅读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不惜牺牲的故事,表现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本单元的主体是“英雄”,我给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有三点,重点是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注意设计好这几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开讲是阅读课文的第一阶段,是导入课文的第一个环节,好的开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播放《长征》片断,使学生一开始便进入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了解时代背景,奠定情感基础,然后提问,突出“金色”,使学生一开始便抓住文章主旨去思考,去阅读。
二、精讲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具体生动,文章的重点在二三部分,文章的主题思想在重点段落上,而重点段落里又抓住几个重点片断上:“想出办法解除饥饿威胁,发现秘密,命令大家吃鱼汤和牺牲前的几段话”。
在讲这几个重点片断上时,我采取三个步骤: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再引导学生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子,抓住老班长的外表,神情,动作,语言等语句分析、感悟,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然后抓好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从而加深感悟。
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四个感人片断时,我没有枯燥分析,而是分别设计这样的问题: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去解除饥饿?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汤却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为什么命令“我们”喝鱼汤?老班长临牺牲前是怎样做,怎样说的?这些重点片断学完后,我又问: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
三、重视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朗读是理解的一面镜子,这篇课文用准确,鲜明的语言刻划人物的神态、动作、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所以我很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朗读的形式多样,包括范读、默读、表情读、自由读、引读、齐读、分角色读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部编版

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你认为哪些人虽死犹生,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2)关于正确对待困难: 说说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围绕观点选择了哪几方面内容? (1)关于正确对待批评的: 所以全体人民包括少先队员都要做到为人民服务。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兴旺起来,也对解放区
观点: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
进行经济封锁) (当时是抗日战争的最关键时刻,日本法西斯敌寇疯狂地在解放区进行“三光”政策。
第一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缺点。
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依据,用“——”画出。 第一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缺点。 李大钊、周恩来、郝副营长、雷锋 小结:我们从这句话中知道张思德是个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人,这就是毛泽东为他致追悼词的原因。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 ②读到这句话时,你会想到哪些事情呢?你参加过哪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事呢?(献爱心、漂流瓶……)其实在我们的身边
起来。
(当时是抗日战争的最
第二点: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的批评是对的、对人民有好处的,我们都要接受并改正。
关键时刻,日本法西斯 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毛泽东还要告诉我们什么?请找出有关句子,并用“——”画出来。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思伍考的人:都要当互时相关心,互相爱护,互敌相帮寇助。疯狂地在解放区进
学习词语 革命 解放 彻底 意义 文学 泰山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目标 责任 牺牲 制度 寄托 哀思 炊事员 五湖四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凡卡》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授课人: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小学韩迪
《凡卡》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
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
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
本课授课时抓住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即: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悲惨)。
本文运用直接描写、对比老板一家的生活、通过景色美和家乡乐反衬和最后的反复呼唤来衬托出凡卡生活的悲惨,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作者用词严谨生动,文章简洁。
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结尾句子暗示意义。
难点是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等的写法。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包括课文《写信给爷爷》,《我的家庭》,《捉泥鳅》,《山里的农忙》,《农村信箱》,《远方的信》,《冬天的来信》,《乌鸦》等内容。
这些课文围绕着家庭、乡村生活、季节变化等主题展开,通过描述生活中的琐事和小事,向学生展示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在这些课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在《写信给爷爷》中,作者写了一封信给爷爷,表达了对爷爷的思念之情;在《捉泥鳅》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光中捉泥鳅的乐趣,展现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这些课文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乡村生活的乐趣。
除了对家庭和乡村生活的描写,这些课文还反映了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在《农村信箱》中,作者描述了春天乡村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繁忙和欢乐;在《冬天的来信》中,作者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严寒。
这些描写让学生了解了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这些课文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写
好一封信、如何描述家庭生活、如何描绘季节变化等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为将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主题生活化,贴近学生
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家庭和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季节变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感受生活,享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3.金色的鱼钩》

“ 收敛了笑容” “ 眉头拧成疙瘩”,这一变化写出了老 班长看到“ 我们” 不喝鱼汤时,又着急又心疼的样子。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 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从这处老班长神态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老班长心里装着战士,唯独没有他自己 的无私的高尚品质。
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 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 方向走去。
思考: 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同志怀着怎样
的心情向前赶路?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 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 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 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 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你是怎样理解老班长的话的?
“别浪费东西了”说明老班长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生 命垂危的他不肯喝鱼汤,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生 的希望留给战士们,表现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 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 你们都瘦得……”
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 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为什么指导员说老班长是上级,却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
这是老班长肩负的三重责任。说他是上级,是因为他要带领 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说他是保姆,是指三个战士年轻,又是病号, 老班长要像保姆一样细致地照顾他们;说他是勤务员,是因为每 到宿营地老班长都要找野菜,挖草根,给病号们做饭。这三个身 份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2)

六年级下册语⽂第四单元课⽂(2) 六年级下册语⽂第四单元课⽂:鲁滨孙漂流记 (⼀天,鲁滨孙在沙滩上,发现了⼈类的脚印和⼏堆⼈⾻头。
经过仔细考察,他发现附近的海上,住着吃⼈的⼟⼈。
他⾮常害怕,只好格外地当⼼防备。
有⼀天,他听见⼀阵骚乱声,接着发现⼀群吃⼈的⼟⼈驾着独⽊船,带着两个俘虏,来到荒岛的沙滩上,看样⼦要把这两个⼈活活吃掉。
他们燃起⽕炬,敲锣打⿎,呐喊跳舞。
鲁滨孙正在惊慌,只见其中被缚的⼀个⼈,忽然挣脱了束缚,向鲁滨孙这边跑来,鲁滨孙可怜这个⼈的遭遇,完全忘记了害怕,他冲上去“砰!砰!”⼏枪,就把那群⼟⼈吓跑了。
那逃来的⼈也是⼟⼈,不过是另⼀族的,鲁滨孙救了他,替他取了个名字叫星期五。
教他说话,叫他帮着做事,两⼈也渐渐可以谈话了。
有了星期五,鲁滨孙是何等的快活啊! 不久,鲁滨孙和星期五⼜从吃⼈的⼟⼈那⾥救出两个⼈,⼀个是星期五的⽗亲,⼀个是航海遇难的欧洲⼈。
星期五⽗⼦团聚,⾮常快活,鲁滨孙也有说不出的⾼兴。
到了第28年,⼀天早晨,突然有⼀只英国⼤船经过孤岛,鲁滨孙既⾼兴⼜惊奇。
这只船上有些凶恶的⽔⼿企图伤害船长,夺取⼤船。
当双⽅相持不下的时候,鲁滨孙和星期五赶到船上,他们与船长联合打败了那些叛徒,还把⼀些坏⼈留在岛上,以⽰惩罚。
鲁滨孙也由此结束了近30年的孤独⽣活,告别了⽆名岛,带着星期五,乘着那只⼤船,回到了他念念不忘的祖国——英国。
回到家乡⼀看,他的亲戚朋友,⼤部分都不在⼈世了。
) 从前,有⼀个⼈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
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因此到过许多危险,但他⼀点⼉也不畏惧,希望⾛遍天涯海⾓。
有⼀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只有他⼀个⼈被⼤浪冲到海岛边。
这是⼀个⽆名的、没有⼈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野草。
他⼜冷⼜饿,流落到这种地⽅,怎样活下去呢? 第⼆天,太阳出来了,海⾯上也平静下来。
等到潮⽔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有⼀半浮在海⾯上,离岸并不远。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ppt课件

引用司马迁的话证明人死的意义不同。人总是要死 的,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
泰山
鸿毛
齐读第二自然段,然后试着填一填。(课后第一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 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 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或 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 而死,就 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 压迫人,民 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 益而死的,他的死是 比泰山还要重的 。
全
为 人
死的意义——为人民不怕牺牲 心 全
民 具体观点 面对批评——为人民不怕牺牲 意
服 务
面对困难——为人民搞好团结
为 人
提出希望 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民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 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 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
二、正确对待批评
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段话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句与句是怎么连起来?(课后第三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 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 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2 为人民服务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 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 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PPT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
想感情。(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浑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走近作者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
“千磨万击”的意思是_成__千__上__万__次__的__折__磨__和__打__击__,写出了 _恶__势__力__的__猖__狂___,“东西南北”写出了_恶__势__力__无__处__不__在__,准确地 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课后练习
一、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字母)
A.yān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意: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 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 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 的典型环境。
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 《暮春遇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
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
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
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
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台上。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
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
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
——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
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咪咪地眨着眼睛。
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
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
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
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
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
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
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会替您搓烟叶,”他继续写道,“我会为您祷告上帝。
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
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
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
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讲到莫斯科,这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有很多马,没有羊,狗一点儿也不凶。
圣诞节,这里的小孩子并不举着星星灯走来走去,教堂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
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能钓各种各样的鱼,很贵。
有一种甚至钓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鲇鱼呢。
我还看见有些铺子卖各种枪,跟我们老板的枪一样,我想一杆枪要卖一百个卢布吧。
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可是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店里的伙计不肯说。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
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的窜过雪堆。
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
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
这儿的人都打我。
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
我老是哭。
有一天,老板那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
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
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
亲爱的爷爷,来吧!”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了一个戈比买的。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
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
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贝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