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合成论文
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研究无机物为主的化学分支,由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和学习的方式主要通过实验进行,而化学实验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废弃物的产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无机化学方面的论文范文一:无机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改革摘要: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以探究式进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上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改革无机化学是高校一年级化学相关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无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无机化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甚至是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的进门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结合;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备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有多名高校工作者提出了关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李慧泉等提出了研究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实验技能等七个方面构建“科学研究依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支持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反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陈田将绿色化教学引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从改革实验内容、推广微型化实验、重视三废处理、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对于无机化学实验改革的途径和建议。
魏少红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教材部分内容陈旧、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增加设计行实验、倡导绿色化学提倡微实验、适当调整实验顺序、注重对实验中异常显现的分析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建议。
无机化学合成论文

钛酸钠纳米管作为负电极材料钠离子电容器尹娇,齐力,王宏宇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长春人民街5625号(邮编130022)中国研究生科学院中国北京(邮编100039)重要信息:摘要:目前正在考虑锂离子储能技术是否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甚至是电网储能。
然而,现代社会对大量能源的迫切需求与地球锂资源的的短缺相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第一选择或许就是有关钠的材料。
在此,我们建议使用以多孔碳和钛酸钠纳米管(Na-TNT,Na +掺杂化合物)为正负电极以含钠离子的非水物质为电解质的钠离子电容器作为一个电能存储系统。
作为一个低电压(0.1−2 V)钠掺杂纳米材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热液反应合成,Na-TNT。
与普通钛酸钠相比,Na-TNT具有优秀的速度性能。
这种性能正好适应了电化学电容器的需要。
钠离子电容器有理想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34 Wh kg−1, 889 W kg−1)。
此外,钠离子电容器的长期循环寿命(1000次)和库仑效率也高(≈98%之后,第二个周期)。
更重要的是,钠离子电容器的概念已经提出。
关键字:钛酸钠纳米管,负极材料,钠离子,电容器1.介绍电化学电容器(ECs)具有高能量密度、寿命长、稳定性能好的特点。
因此,电化学电容器是新一代最有前途的绿色能源存储设备之一3-1。
然而,与二代电池相比他们的能量密度还是相当小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对称“混合电化学电容器(简称混合电容器)的概念。
混合电容器结合电池式电极和电容式电极(一般为多孔碳)的特点,拥有合适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尤其是混合电容器使用非水电解质的锂离子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能量密度。
起初,混合电容器的工作电压很高,例如在锂离子电容器的工作电压达4V(活性炭/锂掺杂碳)。
后来,与多孔碳的双层电容相比,掺杂锂离子的电容式电极的电荷存储数量是很大的。
然而,现代社会对大量能源的迫切需求与地球锂资源的的短缺的矛盾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无机化学专业论文)纳米材料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对应构建方法及其物性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纳米材料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对应构建方法及其物性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无机化学指导教师:***20100420摘要本论文旨在探索利用晶体结构来控制性的构建一些具有特殊尺寸、特殊形貌和图案的高度规则的无机多级微纳结构材料,结合“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通过反应物和目标产物的结构分析来设计性的可控合成特定纳米材料的特定形貌,这种路线不仅对我们了解纳米材料合成提供了另外一个途径,同时也给理论分析纳米材料的形成本质原因提供了可能的理想指导。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作者通过利用了晶体结构的自范性和刻蚀机理结合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来构建分级制结构的PbSe纳米晶体。
该PbSe 分级制结构形成是碱性诱导下的刻蚀与刚性分子1,10-phen吸附保护竞争的结果。
通过大量的实验优化了反应的动力学因素,使得该结构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较高的产率和可操控性,为以后的性质研究提供了保证。
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来构建分级制结构的方法,也为其他材料分级制结构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2. 作者首次采用维生素C热解的方法来构筑肾结石成份之一的四方相的水合草酸钙,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利用机添加剂来调节晶体的生长,该微晶具有规则的四方棱柱形貌,且结晶性好。
并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固相制备方法来获得相应四方棱柱状的多孔碳酸钙,并研究了多孔碳酸钙对无机水合盐类相变材料的限域效应。
合成的多孔碳酸钙是无毒且环境友好的,将其应用到无机盐相变领域能够成功地解决无机水合盐相变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难题,如相分离和过冷现象.这也表明多孔碳酸钙有可能应用于未来的“智能屋”中。
3. 作者利用晶体生长的各向异性,在外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通过“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实现了一维纳米结构在三维空间的自组装,实现了晶体生长的各向异性和Ostwald熟化机理的完美结合。
无机合成与制备技术小论文

无机合成与制备技术小论文——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摘要:本文讲述了了自蔓延燃烧合成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介绍了各种技术方法。
关键字:发展历史;特点;技术方法一、前言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ngHighTemperatureSynthesis---SHS),也称燃烧合成(CombustionSynthesis---CS)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自身放热使反应持续进行,最终合成所需材料或制品的新技术。
任何化学物质的燃烧只要其结果是形成了有实际用途的凝聚态的产品或材料,都可被称为SHS过程。
在SHS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可处于固态、液态或气态,但最终产物一般是固态。
二、发展历史将燃烧合成和冶金、机械等技术结合起来,并发展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材料制备新技术应当归功于原苏联科学家的努力。
1967年,原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Borovinskaya、Skiro和Merzhanov等人在研究Ti、B混合物的燃烧问题时,发现了燃烧反应的自蔓延现象并将这种初始反应物都是固体的燃烧过程称为“固体火焰”。
这一现象的发现为合成一些用传统方法很难得到的难熔化合物找到了一种新方法。
1972年原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始生产难熔化合物粉末(TiC,Ti(CN),MoSi2,AlN,六方BN),1975年开始把SHS技术和烧结、热压、热挤压、爆炸、堆焊和离心铸造等技术结合起来以制备陶瓷,金属陶瓷和复合管材等致密材料。
原苏联用SHS合成的化合物达300多种。
三、SHS的特点SHS技术制备的产品纯度高、能耗低、工艺简单,用SHS技术可以制备非平衡态、非化学计量比和功能梯度材料。
(1)SHS是一种快速的合成过程燃烧波的传播过程即材料的合成过程,这无疑提高了材料合成的效率。
然而也正是这种高速合成的特点,使合成过程在燃烧波一开始引发后实际上就处于一种不可控状态。
这种不可控的材料合成方法难以为大多数材料工作者所接受。
无机合成论文

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摘要:二氧化钛具有稳定性好、光催化效率高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水热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粉体具有细小、晶粒发育完整、无团聚等优点。
关键词:二氧化钛水热法制备发展水热合成是指温度为100~1000 ℃、压力为1MPa~1GPa 条件下利用水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合成。
在亚临界和超临界水热条件下,由于反应处于分子水平,反应性提高,因而水热反应可以替代某些高温固相反应。
又由于水热反应的均相成核及非均相成核机理与固相反应的扩散机制不同,因而可以创造出其它方法无法制备的新化合物和新材料。
一系列温和与高温高压水热反应的开拓及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水热合成路线,已成为目前获取多数无机功能材料和特种组成与结构的无机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水热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能实现常规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反应;(2)通过温度、酸碱度、原料配比等条件的改变,能得到各种晶体结构、组成、形貌以及颗粒尺寸的产物;(3)可直接得到结晶良好的粉体,无须高温焙烧晶化;(4)过程污染小。
水热合成法制备特定形貌的二氧化钛实验部分溶液的配置:四氯化钛溶液(2mol/L)的配置:在磁力搅拌下,将110mL的TiCl缓慢滴加到已4装有300mL的二次蒸馏水的烧杯中。
然后将该溶液定容到500mL ,即得到2mol/L 的四氯化钛溶液(由于四氯化钛在空气中冒白烟,所以滴加实验在通风厨中进行)。
硫酸钛溶液(1mol/L)的配置:称取120g硫酸钛,加水溶解并定容至500mL,即得到1mol/L的硫酸钛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1.5 mol/L )的配置:将18.0g的NaOH溶解到300mL二次蒸馏水中。
催化剂的制备:(2mol/L ) 四氯化钛法:控制水浴温度为30 ℃。
在磁力搅拌下,将一定量的T iCl4滴加到300mL的1. 5mo l/L的NaOH溶液中,得到的白色沉淀. 沉淀陈化过夜,布氏漏斗过滤(微孔滤膜孔径0. 45 Lm)。
无机化学合成论文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及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性质和性能,同时介绍了高分子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应用1、引言纳米材料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并正在迅速发展的理、胶体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表面、界面科学等多种学科,在实际应用和理论上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所以成为近些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1 ,2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新领域。
一般来说,它是指分散相尺寸至少有一维小于100 纳米的复合材料。
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可以将无机材料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高分子材料的韧性、可加工性及介电性质完美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复合材料的新时代,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已成为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高分子材料科学的涉及非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单一聚合物的凝聚态,或添加填料来实现高分子材料使用性能的大幅提升。
因此纳米粒子的特异性能使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顺应了高分子复合材料对高性能填料的需求, 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突破传统理念发挥重要的作用。
纳米材料科学与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交融互助就产生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3]。
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涉及面较宽,包括的范围较广,近年来发展建立起来的制备方法也多种多样[4、6 ],可大致归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
2.1纳米单元的制备可用于直接共混的纳米单元的制备方法种类繁多[7--10],通常有两种形式的制备:从小到大的构筑式,即由原子、分子等前体出发制备;从大到小的粉碎式,即由常规块材前体出发制备(一般为了更好控制所制备的纳米单元的微观结构性能,常采用构筑式制备法) 。
药物合成中的无机化学合成技术

药物合成中的无机化学合成技术药物合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综合应用。
在药物合成中,无机化学合成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药物合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合成中的无机化学合成技术,介绍其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无机化学合成技术的原理在药物合成中,无机化学合成技术是将化学反应用于制备化合物的过程,其中无机化学合成反应是药物合成中最常用的一种反应。
无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些反应涉及到原子之间的结合和解除结合,因此需要创造出符合反应要求的条件。
这些条件通常包括高温、高压、无水条件等。
二、无机化学合成技术的应用在药物合成中,无机化学合成技术被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涉及到许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合成原料无机化学合成技术可以被用于制备药物合成所需的原料。
这些原料通常需要高纯度和特定结构的特殊物质,无机化学反应可以很快地合成这些化合物。
2.合成催化剂在药物的合成中,催化剂通常是必需的,因为它们可以加速反应速度,并且在反应中过程中不会参与化学反应。
无机化学合成技术可以制备许多种催化剂,如五氧化二钒(V2O5)和氧化钒(VO)等。
3.合成配体配体是一种在有机合成中广泛使用的物质,它可以被用于催化剂和金属离子的结合。
无机化学合成技术可以用来制备配体,以使它们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三、无机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机化学合成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以下是一些当前的趋势。
1.可持续性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性被认为是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药物合成中,无机化学合成技术也应该采用可持续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方法,它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和能量来制造化合物。
在无机化学合成技术中,绿色化学的应用是具有潜力的,并且可以创造出更高效且更环保的药物。
3.反应条件的改进在药物合成中,无机化学合成技术通常使用高温、高压和无水等条件。
无机化学中的新型合成方法

无机化学中的新型合成方法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应用的学科。
在现代化学中,无机化学的研究造就了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创新,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新方法。
针对当前无机化学领域热门话题,本文将为您探讨最新的无机化学合成方法。
一、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OF)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以广泛应用于气体储存、催化和吸附等领域。
MOF材料的合成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一种独特的方法——热力学控制的“液体斧头编织”(Thermodynamic Control Liquid Axe Making, TCLAM)被成功应用到了MOF材料的合成中。
TCLAM方法是利用化学和热力学知识,通过对合成条件进行严格调控,形成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驱动力,合理设计反应过程,从而实现MOF材料的高效合成。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可重复性和环保等优点。
二、水相合成法水相合成法是将一部分或全部反应物溶解在水中进行的无机物合成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近年来,水相合成法在无机材料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铝酸盐、硅酸盐、杂多酸等材料的合成都可以采用水相合成法进行。
在水相合成法中,所使用的水不仅可以作为溶剂,还可以作为模板剂或助剂等。
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反应过程中对有毒有害的溶剂的使用,保护环境。
三、高温高压合成法高温高压合成法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的无机物合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简单的条件下合成高难度的无机化合物。
例如,高温高压合成法可以在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高温化学反应合成出各种难合成的高温超导材料。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合成金刚石、碳化硅、氧化铁等高性能材料。
高温高压合成法的优点是反应时间短、反应效率高、可以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得到纯净的产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无机材料合成方法。
总之,无机化学中的新型合成方法不断涌现,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及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性质和性能,同时介绍了高分子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应用
1、引言
纳米材料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并正在迅速发展的理、胶体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表面、界面科学等多种学科,在实际应用和理论上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所以成为近些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1 ,2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新领域。
一般来说,它是指分散相尺寸至少有一维小于100 纳米的复合材料。
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可以将无机材料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高分子材料的韧性、可加工性及介电性质完美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复合材料的新时代,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已成为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高分子材料科学的涉及非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单一聚合物的凝聚态,或添加填料来实现高分子材料使用性能的大幅提升。
因此纳米粒子的特异性能使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顺应了高分子复合材料对高性能填料的需求, 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突破传统理念发挥重要的作用。
纳米材料科学与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交融互助就产生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3]。
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涉及面较宽,包括的范围较广,近年来发展建立起来的制备方法也多种多样[4、6 ],可大致归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
2.1纳米单元的制备
可用于直接共混的纳米单元的制备方法种类繁多[7--10],通常有两种形式的制备:从小到大的构筑式,即由原子、分子等前体出发制备;从大到小的粉碎式,即由常规块材前体出发制备(一般为了更好控制所制备的纳米单元的微观结构性能,常采用构筑式制备法) 。
总体上又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三种。
总的来说,这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的方法简单易行,可供选择的纳米单元种类多,其自身几何参数和体积分数等便于控制,但所得复合体系的纳米单元空间分布参数一般难以确定,纳米单元的分布很不均匀,且易于发生团聚,影响材料性能,改进方法是对制得的纳米单元做表面改性,改善其分散性、耐久性,提高其表面活性,还能使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等特性。
2.2纳米单元的表面改性
纳米单元表面改性方法根据表面改性剂和单元间有无化学反应可分为表面物理吸附方法和表面化学改性方法两类吸附包裹聚合改性一般是指两组份之间除了范德华力、氢键或配位键相互作用外,没有主离子键或共价键的结合,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在溶液或熔体中聚
合物沉积、吸附到粒子表面上包裹改性和单体吸附包裹后聚合,例如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粒子表面的硅醇基能吸附很多中极性(如PS)和高极性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2.3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
此法主要是指在含有金属、硫化物或氢氧化物胶体粒子的溶液中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其关键是保持胶体粒子的稳定性,使之不易发生团聚。
对热固性高聚物,如环氧树脂,可以先将纳米单元与环氧低聚物混合,然后再固化成型,形成纳米复合材料[ 11 ]。
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后可直接压制成高固含量的复合材料。
2.4 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
此法包括插层原位聚合制备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蒸发(或溅射、激光)沉积法制备纳米金属—有机聚合物复合膜及溶胶—凝胶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应用,可被归入不同的种类,例如溶胶—凝胶法,此法利用溶胶—凝胶前体Si(OR)4 等的水解反应,并加入有机聚合物组分可制备无机/ 有机混杂纳米材料,通过控制有机、无机组分的结构、相形态及相间作用力可极大地改变材料性能。
3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12]
1982年Binnig 和Raur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纳米表征手段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应用研究的开和基础。
在高分子膜制品方面, 原子力显微镜(AFM) 不仅可以在空气中, 还可以在湿润环境, 甚至液体中对膜表面的形貌进行原子级别的扫描,从而得到数字化的图像, 还可
以用来定量研究膜表面的孔径分布, 表面电性能和污染状况。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还可以对膜表面的粗糙度进行分析, 为揭示表面形貌和膜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便利聚合物表面的纳米力学研究,也是在聚合物薄膜的表面上,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施加纳米牛顿量级的力, 记录纳米量级的形变,在纳米尺度上对聚合物进行力学研究。
它能更好地揭示聚合物分子链在力场下的响应, 从分子水平上进行聚合物力学研究, 为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引入新的方法和内容。
4.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具有光催化性, 可以负载在聚合物膜上, 从而得到光催化材料。
在功能材料领域方面,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
(1)磁性材料磁性纳米粒子尺寸小, 具有单磁畴结构, 矫顽力很高, 用它制作磁记录材料可以提高记录密度, 提高信噪比。
要求采用单磁畴针状微粒, 且不能小于超顺磁性临界尺寸(10nm) 。
(2)介电材料利用纳米颗粒的电学性质, 可以制成导电涂料, 导电胶, 绝缘糊,介电糊等。
(3)静电屏蔽材料例如在化纤制品中加入金属纳米粒子可以解决其静电问题, 提高安全性
(4)光学材料如光吸收材料, 隐身材料,光通讯材料, 非线性光学材料和光电材料等。
(5)敏感材料纳米粒子具有表面积大, 表面活性高, 对周围环境敏感的特点。
许多条件的变化, 如温度, 湿度, 气氛, 光照, 都会引起粒子的
电学, 光学行为的变化, 因此可利用纳米粒子敏感度高的特点,
制备小型化, 低能耗, 多功能的传感器, 如气体传感器, 红外线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
此外,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还用于涂料, 医用材料等广泛领域。
6 结语
纳米概念为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各个方面, 使其在原有领域里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同时创了新的研究领域, 为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新兴的功能材料, 因其特殊的效应和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今后在制备新型高分子纳米材料、智能高分子纳米材料等方面将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随着这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必将有突破性的进展, 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武金有. 金属成形工艺, 1992 ;10(6) :265~268
[2] 陈烈民. 宇航材料工艺, 1994 ;6 :10
[3] 黄丽, 郭江江, 姜志国等,纳米科学技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状化工进展2003 年第22卷第6 期
[4] 王铀,沈静姝.新型化工材料,1998 ;1 :8
[5] 伊藤征司郎.表面(日) ,1987 ;25(9) :562
[8] 张启超,吕荣忠,杨隽.化学通报,1989 ;(4) :31
[9] 杜仕国.功能材料,1997 ;28(3) :237
[10] 侯万国,王果庭.化工进展,1992 ;5 :21
[11] 刘宏.中山大学硕士论文,1997
[12] 曾戎,章明秋,曾汉民.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Ⅰ)──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前景宇航材料工艺199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