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第六章 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合集下载

《日本政治与经济》当代日本对外经济战略

《日本政治与经济》当代日本对外经济战略

2、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结构
第一,投资行业结构:资源开发——制造业——非制造业 第二,投资地区结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欧美发达国家 第三,投资形式变化:新设投资——并购式投资
3、产业空洞化问题
产业空洞化 (Hollowing out of Industry)一词最早出现 于1982年“The
Deindustrialization of America”一书,定义为: 一国的基础生产能力方面 出现了广泛的资本撤退。
第一,日元贷款。是日本对华ODA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我 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性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援助资金。
第二,无偿资金援助。主要投向农业、医疗保健、环保、教育、扶贫、 人才培养等方面。另外,利民工程也是其组成部分,以大使馆、领事 馆为直接窗口,手续简便,可迅速满足农村及贫困居民的需求。
湖北省京山县新市第一中学新教学楼建设项目
政府开发援 助 ODA
对他国直接 援助
赠与
无偿资金援助 技术援助
通过国际组 织进行援助
政府间贷款
3、日本ODA决策执行体系
日本ODA统一窗口是外务省,但决策一般由财务省(原大藏省)、 经济产业省(原通产省)等相关部门协商而定。
以日元贷款为例,其程序一般为:受援国提出申请——外务省及 财务省等部门审查决定,表明援助意向——提交内阁会议讨论决定— —通过后双方签署交换公文——签订贷款协议——进行贷款援助项目 投标——实施机构落实贷款——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善后管理。
2、日本ODA的结构
第一,形态构成:依据援助途径可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双边援 助主要为无偿资金合作、技术合作和政府贷款。多边援助则只通过国 际机构进行援助。 第二,地区构成: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ODA主要面向东亚、东南 亚国家;70年代以后,鉴于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增加了对中东、非 洲、中南美地区的援助。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对中东、非洲地区援 助明显增长,对亚洲地区援助继续减少。 第三,领域构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领域,冷战后环保等多领域 援助比重迅速上升。

世界当代史第六章 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世界当代史第六章  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六章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日本民族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

“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的地缘战略位置高度有利。

日本的“精神优势”:天皇崇拜、国家崇拜、黩武主义、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攻岛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第一节当代日本经济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55年战后经济恢复时期。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美国大量军事订货(约24亿美元),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幻灯片20经过十年恢复,到1955年,日本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二战前的水平。

第二阶段:1956—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日本注重技术革新,促使经济迅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最高时达到13%。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日本获得美国约40亿美元的“特需”订货。

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原因:外因(美国的扶持)●大量吃进日货●大量经援日本●战争特需内因●日本选择了贸易国战略●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经济)模式●日本民族的特质二、日本经济的结构性调整20世纪70年代,日元升值和石油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打击很大,日本经济进入了中低速增长时期日本政府大力加强干预机制,经济发展速度虽不及原先水平,但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保持最快。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超过前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处于巅峰状态的同时,开始出现泡沫。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遭受“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而陷入长期萧条。

“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萧条泡沫经济:一种经济虚假繁荣现象。

它是指由于过量发行股票和通过炒卖房地产进行投机而造成股市狂升和地产价格暴涨,从而引起资产过度膨胀。

第六章_走向“普通国家”的日本

第六章_走向“普通国家”的日本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4. 日本“一党优位制”长期存在的原因
1955年后,自民党连续执政达38年, 在此期间以社会党为主的在野党始终未能 问鼎政权。这种在法制上虽然容许政权交 替但实际却由一党长期执政的政治结构, 通称“一党优位制”。日本“一党优位制 ”的长期存在由多种原因促成:
(一)美国的军事占领与民主改革
1. 美军占领日本 2. 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解除日本745 万军队的武装,解散军事机构;铲除日 本军国主义势力;修改日本宪法;实行 政治民主化;推进经济制度民主化改革 ,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 “劳动立法”和金融财政改革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二)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1955年体制的形成
1. 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
经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和新宪法 的制定,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象征 的议会内阁制。新体制采取三权分 立原则,把立法、行政、司法的权 力分别交由国会、内阁、法院掌管 ,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20世纪70年代,无论是田中内阁推行 的“多边自主外交”,还是福田内阁的以 日美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无论 是恢复日中邦交,还是扩大同东南亚、拉 美的联系,参加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等,都 显示了日本外交自主性的进一步增强,表 明了日本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已经开始从双 边性或区域性格局向全球性扩大。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一)战后初期“亲美一边倒”的“政治侏儒”外交战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国家利益(P3-6)综合国力(P6-9)经济全球化(P18-20)新经济(P22)跨国公司(P25)二、重点掌握1."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P22-24)2.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P27-34)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18-26)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20-22)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世界政治格局(P36)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二、重点掌握1.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P50-55)2.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P55-59)三、一般掌握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P36-44)2.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P44-50)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重点名词国际秩序(P76)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P77-78)二、重点掌握1.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P77-78)2.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81-85)三、一般掌握1. 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P65-76)2. 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P72-76)第四章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重点名词三权分立制(P95)二、重点掌握1.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P99-112)2.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P107-11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P89-94)2.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P94-99)第五章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一、重点名词欧洲一体化(P115-119)二、重点掌握1.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P124-130)2.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P130-136)三、一般掌握1.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P114-115)2.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P115-119)第六章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一、重点掌握1.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P148-152)2.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P153-156)二、一般掌握1.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P139-14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P144-148)第七章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一、重点掌握1.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P171-177)2.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P177-181)二、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P159-165)2.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P168-171)第八章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一、重点名词第三世界(P184)不结盟运动(P186-187)二、重点掌握1.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P191-194)2.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P196-198)三、一般掌握1.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P186-188)2.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P189)第九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重点名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26)二、重点掌握1.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P228-230)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P230-23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P215-224)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P224-226)第十章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一、重点名词国际组织(P235-236)联合国(P243)世界贸易组织(P254-255)二、重点掌握1.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P235-242)2.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P248-252)三、一般掌握1.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P245-248)2.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P255-259)。

6-2当代日本政治

6-2当代日本政治

是七名被处 以绞刑的甲 级战犯中唯 一的文官。
板垣征四郎,日本陆 军大将 “九· 一八” 事变的主犯之一
木村兵太郎,南京大屠 杀元凶,一手制造了 仰光大屠杀血案被称 为 “缅甸屠夫”
武藤章,日本陆军中将。 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谋之 一
第三,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压制国民的法律制度, 恢复民主自由权利。 著名的“五大改革指令”:赋予妇女选举权,实现 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鼓励工人的团结和工会组织; 促进自由主义教育,废除具有压制性的各种制度; 促进经济机构的民主化。五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社会 的民主进程。
第四,解散财阀。 财阀是日本垄断资本与半封建生 产关系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控 制着整个日本的经济命脉,而且 还操纵着国家机器,成为天皇专 制政权的重要经济基础,以及对 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
解散财阀 具体措施: 解散控股公司, 分割巨型企业、控制企业 兼并, 《禁止垄断法》。 效果:确立了日本市场经 济的基本竞争原则,促 进了企业投资和技术革 新,为经济复兴和高速 增长创造了制度条件。
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主持受降仪式
第一、制定新宪法。 1947年5月实施的现行《日本国宪法》规定 :“永远 放弃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 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 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被称为和平宪法 《日本国宪法》规定 :实行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 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 体的象征,不具有国政的权,由天皇独 揽大权。战后,政治体制改为议会内阁制, 采取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和 司法权分别由国会、内阁、法院掌握,以 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
(1) 国会
立法机关——议会 泛称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为最高权力机 关和唯一立法机关。1993年起众院选举制度由中选 区制改为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列制。众议院议员480 名,任期4年。 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参议院议 员247名,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 散。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国会例会每年1 月至6月举行,会期150天。必要时还可召开临时国 会和特别国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日关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日关系

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日关系摘要:二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积累大量财富,为后期的称霸做足了准备。

战后,苏联凭借战争胜利使自身实力逐步增长,一度想与美国争霸世界。

但后期因相关领导人的错误战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而解体衰落,造成世界重心向美国倾斜。

而美国也一跃成为世界上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超级大国”。

美苏争霸期间,为建立亚太前沿阵地,美国开始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上扶持日本。

日本也借助美国的帮扶快速崛起,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直到2010年被中国超过。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联盟也紧跟世界趋势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等各方面实力不断壮大:1993年,欧盟成立,相关成员国经济快速发展。

欧盟至今仍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

1978年12月,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飞速发展,经济政治地位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快速提高。

而今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一生产大国。

而世界格局也从“两极争霸”、“美国独大”转变为“一超多强”。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世界发展趋势下,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幅提高的同时开始面临这越来越多的挑战:美国压制、日本等小国挑起争端……而其中,中日领土争端问题最为吸引世界眼球。

当前中日领土争端问题火药味十足,历史宿怨一直存在。

两国又都是世界影响力极强的国家,军事实力都很强大。

但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下,战争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

而且中日安全关系是亚太地区新战略环境形成中最重要的变数之一,不仅有地区含义,还有全球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为解决问题必然将会选择最有效的方法,避免战争冲突。

关键词:领土争端中日博弈战争猜想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美苏实力的基础上,根据雅尔塔等会议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两极世界格局形成。

为了压制苏联,美国组织成立了北约,而苏联也组建了华约与之抗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日本的文化外交商学院市场营销1202时洁丽1207080212日本的文化外交一、日本文化外交现象:动漫日本政府采取了四项策略来推动动漫外交(1)利用官方发展援助推销动漫产品。

(2)外交服务动漫,扩大动漫海外影响(3)举办动漫艺术节,扩大动漫影响力(4)理性认识日本的动漫外交二、日本文化外交目标1.促进外界对日本的了解及日本形象提升,在发挥“吸引力”的基础上,促进日本的了解,以及获取信任。

2.避免冲突,增进不同文化与文明间相互理解。

3.为培育共同价值与理念做出贡献。

文化的意义更能实现人类的价值与理念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并不一定是同一化或一元化,而是多元共存、互相理解、兼容的文化理念。

三、日本文化外交策略1.传播将日本的文化强项作为他们文化传播的“入口”,例如日语的普及、流行文化、现代艺术、日本的料理文化与时装文化等,要在全世界培养“日本动漫一代”,要实现的目标是“21世纪型酷”,也就是引导未来流行时尚潮流的酷文化典范。

2.吸收具体推展方式为:(1)积极接受外国留学生。

(2)推进“入居型”项目,为外来文化人提供适当的居住条件。

(3)推进人才交流,给那些优异的文化人才以居留与研究、对话的机会。

(4)用灵活的体制录用国际性人才,积极促进与国外的研究机构合作。

3.共生具体推进方式为:(1)促进文明间的对话。

(2)日本国际合作的基本理念的传播:(3)完善网络推进体育交流:(4)设立“文化财产国际合作财团”:四、日本文化外交内容1.海外情报搜集和舆论宣传2.人员与文化交流。

3.推进文化事业。

4.知识与学术交流5.支援他国文化建设。

6.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塑造日本良好的国际文化形象。

7.发展旅游,让世界感知日本。

8.扩大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培养世界精英对日好感。

五、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外交1、外交战略2、外交实施3、外交效果4、制约因素六、对日本文化外交的评价1、局限性2、有效性。

日本的经济、政治与外交PPT

日本的经济、政治与外交PPT

1978年大平正芳将建立“太平洋经济共同 体”定为国策 1980年7月铃木改组国防会议,设立“综合 安全保障阁僚会议”,公布《综合安全保 障战略报告书》。 “日本已开始第三个新的起点,即要从被 动的受益者成为积极的创造者。” —— 1981年5月,铃木善幸访问美国 1982年12月中曾根提出扩大防卫范围和增 加防卫费
(一)、战后日本经济发 展阶段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经历 了五个阶段
1、1945-1955年是美国扶持下的经济恢 复时期
五十年代中期日本除进口贸易外,工业产值、 每人平均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 等已恢复到战前或战时水平
2、黄金增长时期(1955-1973年)
第一个时期(1955-1965年)高速增长 的第一个时期,是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为中心大量更新和扩大固定资本的经济 发展阶段。 第二个时期(1965-1970年)高速增长 的第二个时期,是以急剧扩大商品和资 本输出为特征的阶段。 第三个时期(1970-1974年)日本经济 增长率明显下降。
经济外交的原因
第一,战后的国内外环境否定了日本运 用自身军事外交手段的可能性 第二、由于战败国的地位,战后日本在 政治外交上的回旋余地十分狭小。 第三、日美基轴路线,使日本独立推行 自主外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降低。
3、多边自主外交
一是中美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是“石油危机”和“美元危机”的冲 击; 三是美国实行战略收缩,对亚洲的政策 有所调整。 以上为原因
4、平成景气(1986-1991年)
这次大型景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景气 的持续时间长,经济增长力也强,从经济增 长速度看,1985年-1990年平均为5.3%,其 经济规模从171.3万亿日元扩大到410.5万亿 日元,即相当于2.4倍。而且日本企业由于经 过了几次结构调整,在这次景气中,其经营 状况和利润收益都不亚于60年代的高速增长 时期。“平成景气”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这次景气中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实现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日本民族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

“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的地缘战略位置高度有利。

日本的“精神优势”:天皇崇拜、国家崇拜、黩武主义、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攻岛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第一节当代日本经济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55年战后经济恢复时期。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美国大量军事订货(约24亿美元),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幻灯片20经过十年恢复,到1955年,日本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二战前的水平。

第二阶段:1956—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日本注重技术革新,促使经济迅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最高时达到13%。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日本获得美国约40亿美元的“特需”订货。

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原因:外因(美国的扶持)●大量吃进日货●大量经援日本●战争特需内因●日本选择了贸易国战略●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经济)模式●日本民族的特质二、日本经济的结构性调整20世纪70年代,日元升值和石油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打击很大,日本经济进入了中低速增长时期日本政府大力加强干预机制,经济发展速度虽不及原先水平,但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保持最快。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超过前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处于巅峰状态的同时,开始出现泡沫。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遭受“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而陷入长期萧条。

“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萧条泡沫经济:一种经济虚假繁荣现象。

它是指由于过量发行股票和通过炒卖房地产进行投机而造成股市狂升和地产价格暴涨,从而引起资产过度膨胀。

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为了使经济摆脱持续低迷的状态,小泉政府开始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

小泉对日本经济的调整:1.放宽对于经济活动的限制2.大力削减财政开支,健全和完善财政体制3.实施金融改革●日本国内金融制度的改革●日本国内银行的改革4.努力寻求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创立日本的信息经济目前,日本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尚未走出萧条期。

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3%。

第二节当代日本政治一、战后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第一,制定新宪法。

《日本国宪法》主要内容有:1、确立天皇象征制和主权在民原则;2、实行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制度;3、规定永远放弃国家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第二,整肃军国主义势力,解散军队,惩处战犯。

东条英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战犯嫌疑人在盟军宪兵面前列队第三,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压制国民的法律制度,恢复民主自由权利。

第四,解散财阀。

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财阀的总公司美军占领日本后冻结财阀的财产第五,进行农地改革。

二、日本的政治制度1、日本的天皇制战前天皇处于国家权力结构的中心。

战后日本政治最重要的特征是以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

2、以国会为中心的内阁集权日本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内阁、法院掌握。

日本第45届国会众议院选举于2009年8月30日举行。

在野党民主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选举,取得历史性胜利,结束自民党长期执政地位。

民主党领袖鸠山由纪夫出任日本新首相。

2010年6月4日,日本执政的民主党新代表(党首)菅直人在国会参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新一任首相。

3、多级单轨的司法体系三、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的新变化第一,“五五体制”崩溃。

1955年11月,民主党和自由党正式合并为自由民主党,形成了战后日本政治中的所谓“五五体制”。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政局出现了严重动荡。

1993年日本组成联合政府,连续执政长达38年之久的自民党失去了一党执政的地位,“五五体制”崩溃。

第二,日本政治日趋保守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日本政治力量的重组和政局变化,日本政治出现了政党日趋保守化、右倾化的动向。

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第三,日本右翼组织和右翼势力不断膨胀。

日本右翼组织和右翼势力拒绝承认侵略历史,反对战争道歉,要求修改宪法,扩充军事力量,谋求战前的“辉煌”。

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后每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先后五次参拜。

第三节当代日本的外交战略一、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日本摆脱落后状况,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的第一次战略选择:“脱亚入欧”。

日本摆脱落后状况,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的第二次战略选择:“脱欧入美”。

日本摆脱落后状况,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的第三次战略选择:走向政治大国。

政治大国战略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

第一个明确提出政治大国战略的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

中曾根康弘宣称:“在世界政治中要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目标有三个:一是构筑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二是成为未来亚太秩序中的主导者;三是积极推动和参与联合国改革,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战略的进程第一,运用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一是积极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是积极推动区域合作进程,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

三是开展新的经济外交。

第二,强化日美同盟关系,提高日本国际地位。

日美同盟是日本对外战略的基础。

日美同盟也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对日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日美行政协定》第三,积极调整军事战略,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一是加快修改和平宪法的步伐,努力向军事大国迈进。

二是突破“专守防卫”,行使“集体自卫权”。

“专守防卫”:是自卫队的基本战略、战术思想的主干。

即使有防御上的需要也不会对对方实行先制攻击,仅对真正攻击过来的敌军实行打击,并予以击退的方针。

集体自卫权:即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

三是扩大军事行动范围,积极参与海外维和行动,参与反恐作战。

四是大力扩充军备,不断增加军事实力。

第四,进一步开展联合国外交,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其一,日本政府积极要求改革联合国,为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政治基础。

2005年是联合国创建60周年,日本积极展开游说。

其二,日本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谋求在国际安全领域发挥作用。

日本相继参加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后勤保障行动。

2008年5月,日本主持召开第四届非洲开发会议,福田康夫要求与会的非洲国家支持日本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日本推进政治大国战略的有利条件是:一是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日本作为事实上的军事大国,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三是日本已经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制约因素有:第一,日本在外交上长期倒向美国,其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缺乏独立的政治基础;美国强化美日同盟关系,提升日本国际地位,是有前提条件和有限度的。

限度:日本的行为不能冲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或打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

前提:日本要与美国保持战略一致,不能放任自流。

美国要借助美日同盟关系,保持美在日的军事存在,在战略上制约日本,甚至控制日本,使日本成为服务于美国独霸全球的重要棋子。

鸠山纪由夫短暂任期的意义鸠山造就了日本历史上一个不可避免的转折点:循序渐进却目标坚定地重塑日美关系,同时将外交政策的重点放在亚洲国家身上。

鸠山由纪夫面临的难题在不破坏与美国关系的情况下向中国靠拢。

第二,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没有深刻反省,其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缺乏深度的国际信任;靖国神社问题教科书问题慰安妇问题劳工问题“和西方比起来,信仰基督教的民族有原罪感,他做错了,知道自己有罪就会承认,就会忏悔。

日本的耻感文化就是做什么事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羞耻之别。

他作了恶,犯了罪,只要这个事情没有被发现,没有被揭穿,没有让他感觉到羞辱,他就不会认错。

他只要感觉到羞耻,他又会选择包括自杀、切腹这些激烈的行为自裁。

”——本尼迪克特三是修改和平宪法问题引发国际社会的忧虑,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缺乏广泛的国际支持。

和平宪法中的一些内容已经名存实亡。

日本修订了自卫队法,日本军队多次走出国门。

日本加快实施政治大国战略,已引起亚太地区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

日本如果不能正视和反省历史,真正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贡献,那么这个战略目标在相当时期内是难以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