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课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体育专业乒乓球专项技能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体育专业乒乓球专项技能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体育专业乒乓球专项技能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一、考试内容(一)结合技术(推攻) 30分(其中达标25分,技评5分)(二)搓中侧身突击 30分(其中达标25分,技评5分)二、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一)结合技术(推攻):由发球机器供球,考生移动中连续反手推(或攻)斜线和正手攻直线,两点打对面反手位一点,计30秒钟以内击球累计有效板数(击球失误或错区或正手攻球动作不完整均视为无效)。

若击球的无效板数达4板,则终止测试,计已完成的有效板数。

因机器故障而停止供球,本次考试重测。

每人只有一次测试机会。

1.评分标准:达标25分,技评5分2.技评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分。

凡达标成绩为0分者,技评为D等级,凡达标成绩为24板以下者,技评不能评为A等级A(5-4分):正反手动作结合自如,步法移动迅速、准确,回球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力量;B(3.9-3分):正反手动作结合较自如,步法移动较迅速、准确,回球具有中等的速度和较大的力量;C(2.9-2分):正反手动作结合基本自如,步法移动的速度和准确性均一般,回球的速度和力量均一般;D(1.9-0分):正反手动作结合不自如,步法移动较速度和准确性均差,回球速度和力量均差。

(二)搓中侧身突击(亦可搓中侧身拉弧圈球)由发球机器供球,考生于反手位准备,发球机交替供球到考生球右、左两侧规定区域内,考生采用正手搓球技术将右侧区域内的球回击过去(落点不限),然后采用侧身正手突击技术或侧身正手拉弧圈球技术将左侧区域内的球回击到指定的左(右)1/3台区域内,侧身击球的落点必须交替落在左1/3台和右1/3台区域(中间1/3台区域内用覆盖物覆盖),侧身击球落点错区视为失误,计侧身击球成功板数,每搓球失误一板扣0.5分,每人只有一次测试机会。

1.评分标准: 达标25分,技评5分2.技评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分。

凡达标成绩为0分者,技评为D等级,凡达标成绩为6板以下者,技评不能评为A等级A(5-4分):突击时动作连贯,出手速度快,爆发力强,或拉弧圈球时动作协调,旋转强,正手搓球回球质量高;B(3.9-3分):突击时动作连贯,出手速度快,爆发力较强,或拉弧圈球时动作较协调,旋转较强,正手搓球回球质量较高;C(2.9-2分):突击时动作较连贯,出手速度爆发力均一般,或拉弧圈球时动作基本协调,旋转一般,正手搓球回球质量一般;D(1.9-0分):突击时动作不连贯,出手速度慢,爆发力差,或拉弧圈球时动作不协调,旋转弱,正手搓球回球质量差。

乒乓球考级内容和标准

乒乓球考级内容和标准

乒乓球考级内容和标准1反手技术反手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考官会考察考生的反手技术表现。

在反手技术方面,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反手攻球、反手侧旋、反手搓球等技术。

2,正手技术正手球也是打出高水平成果必不可缺的技术,同时也是评定考级结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正手技术方面,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正手攻球、正手搓球、正手侧旋等技术。

3,足下移动考官对考生的足下移动以及站位情况也会有所考察。

在考试时,考生需要运用灵活的足下移动来调整自己的站位,以更自如地发挥技术。

4,心理素质除了技术方面,考察的还会包括心理素质的表现。

考生需要展现出沉着冷静的态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汪力,并在比赛中做到冷静自若,不受干扰。

5,比赛规则考官还会考察考生对于乒乓球比赛规则的掌握。

因此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比赛规则,比如发球规则、得分规则等。

乒乓球考级的评分标准包括技术得分、比赛规则得分、赛术与心理得分,总分满分为IOO分,其中60分及以上即为及格。

乒乓球考级共有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级。

每个级别的要求不同,初、一级要求较低,主要以基础技术为主,高级别的要求技术、战术和心理素质都非常高。

考级通过后,一般会颁发证书或者奖章,但是没有特别的待遇或者奖励。

预备级考核内容与标准内容1:右1/2台正手攻球20板考核方法:陪考发多球,供球到考生右1/2台定点区域,考生使用相对规范正手攻球技术连续攻球20板到对方台面,成功17板或以上合格,2次机会。

评定方法:考生攻球到对方台面,擦边、擦网为有效球。

考评员发球失误,不计板数,继续考核。

内容2:左1/2台反手拨球(推挡)20板考核方法:陪考发多球,供球到考生左1/2台定点区域,考生使用相对规范反手拨球(推挡)技术连续拨(推)球20板到对方台面,成功17板或以上合格,2次机"Z AO 评定方法:考生拨(推)球到对方台面,擦边、擦网为有效球。

考评员发球失误,不计板数,继续考核。

乒乓球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乒乓球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体育教学网(TIYUJX)
乒乓球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一)平时成绩(30分):含课堂表现、测验、考勤等。

(二)技术和战术(60分):推挡(或搓球、攻球)、发球和教学比赛。

1.推挡(或搓球、攻球):30分。

达标和技评为20分和10分。

方法:1分钟两人推球(或搓球、攻球)、累计单人次数,评分标准见表1。

2.发球:10分。

达标和技评各5分
方法:每人发球10个,按比赛规则规定发球,评分标准见表2。

方法:学生抽签分组进行比赛,根据名次和掌握技、战术水平评分。

(三)专项素质(10分):2米移动。

方法:30秒钟移动,脚踏相距2米的平行线,踏到一次计1个,评分标准见表3。

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特长生乒乓球专项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特长生乒乓球专项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特长生乒乓球专项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一、所占比例
二、测试内容及项目(60分)
必考项目:(30分)
1.左推右攻(15分)
测试方法:考生先为正手攻球然后转换为反手攻球或推挡,然后再转换为正手攻球依次反复进行。

台面利用率正手攻球为1/2台,反手攻球为1/2台。

移动步法为滑步。

不得轻打(拉),否则算失分。

以击打的次数为评分标准(左推右攻为一次),每次为0.5分,共15分。

如考生失误则重新计数;考官失误则接着计数。

每人有二次机会,取最好成绩。

2.推侧扑(15分)
测试方法:考生依次反复进行反手推(拨)球——侧身正手攻(拉)球——上步正手攻(拉)球。

台面利用率为全台。

移动步法为滑步或交叉步。

中等力量,不得过轻,否则击球无效。

以击球次数为评分标准。

推、侧、扑为一次,每次1分,共15分。

如考生失误则重新计数;考官失误则接着计数。

每人有二次机会,取最好成绩。

任选项目(任选其一30分)
1.侧身位1/2台不定点正手移动拉弧圈球(中台:身体离球台不少于40cm)
测试方法:考生侧身位1/2台不定点正手移动拉弧圈球,将球拉向考官的反手位,考官采用反手推(拨)球进行回球,将球回接到考生的侧身位1/2台,考生正手拉弧圈球,考官反手推(拨)球反复进行。

台面利用率为侧身位1/2台。

中等力量,不得过轻,否则击球无效。

以击球次数为评分标准。

每次2分,共30分。

如考生失误则重新计数;考官失误则接着计数。

每人有二次机会,取最好成绩。

乒乓球测试内容方法、评分标准

乒乓球测试内容方法、评分标准

乒乓球
(一)测试内容(100分)
1.正手攻球(满分30分,其中达标20分,技评10分)
2.反手推拨(满分30分,其中达标20分,技评10分)
3.实战(满分40分)
(二)测试方法
1.正手攻球
受试者正手斜线攻球1分钟(如失误则停表,再打时开表)计算攻球板数,同时计算受试者的失误次数,每次失误扣1.0分。

陪测者由主考官确认,如陪测者失误,则计受试者的连续板数。

受试者每人做两次,计最佳一次成绩。

2.反手推拨
测试方法与正手攻球相同。

3.实战
根据报考人数,组织循环或淘汰赛,通过比赛观察受试者的全面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并排列名次。

乒乓球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乒乓球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乒乓球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一、测试指标与分值
二、测试标准与评分标准(以右手持拍为例)
1)左推右攻(一点打两点)(25分)
测试线路:如图1
考试中共计供球10组(反手推和正手攻为一组)以成功的组数为最后成绩。

完成时间不超过25秒,每位考生只有一次机会。

2)搓球起板(25分)
测试方法:从陪测者发下旋球至受试者左半球台开始,受试者应分别运用搓球技术和弧圈球技术完成该组合技术。

成功10次为20分(详见评分标准)。

每人测试两次,取最佳一次成绩。

如陪测人员失误不计失误次数。

该测试要求:
①搓球和起板两项技术均成功方算为该组合技术成功。

②起板时拍面必须保持前倾,垂直或后仰均视为失误。

③起板时直线与斜线应交替进行。

(见图3和图4)
定点发球左推右攻
次数分值次数分值
10 25 10 25
9 22.5 9 22.5
8 20 8 20
7 17.5 7 17.5
6 15 6 15
5 12.5 5 12.5
4 10 4 10
3 7.5 3 7.5
2 5 2 5
1 2.5 1 2.5
3)实战能力(50分)
比赛方法:根据参考人数确定比赛方式,从比赛中,以各方面综合能力评分。

乒乓球体育课考试内容与标准

乒乓球体育课考试内容与标准

第一学期乒乓球专项考试内容与标准一、正手平击发球(20分)方法:学生考核站位如图(下同),用正手平击发球方法发球30次,直线、斜线各15次。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技评,共5分)要求:须达到一定球速,发球弧线不超出网上沿10厘米。

二、反手推挡(20分)方法:用反手推对方斜线区域,共30次。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技评,共5分)要求:不能成放高球状态。

三、素质(30分)1、1000 米(男)、800 米(女)2、立定跳远四、能力(30分)正手平击发球和反手推挡技评标准5分)第二学期乒乓球专项考试内容与标准一、反手平击发球(15分)方法:用反手平击发球方法发球20次,直线、斜线各10次。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技评,共5分)要求:须达到一定球速,发球弧线不超出网上沿10厘米。

二、正手攻球(15分)方法:用正手攻对方斜线区域,共20次。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技评,共5分)要求:不能成放高球状态。

三、IoOO米(男)、800米(女),(15分)四、跳绳(15分)五、理论(10分)第三学期乒乓球专项考试内容与标准一、正手位发下旋球(20分)方法:站正手位用正手位发下旋球的方法,发球30次,球发到对方台面上即可。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技评,共5分)要求:发球弧线不超出网上沿10厘米。

二、反手搓球(20分)方法:站在左半台用反手搓对方斜线区域,共30次。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技评,共5分)要求:不能成放高球状态。

三、素质(30分)R 1000 米(男)、800 米(女)2、50 米四、能力(30分)第四学期乒乓球专项考试内容与标准一、侧身位正手发下旋球(15分)方法:站侧身位用正手发下旋球20次,直线、斜线各10次。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技评,共5分)要求:发球弧线不超出网上沿10厘米,发球落点准确。

二、正手搓球(15分)方法:站右半台用正手搓对方斜线区域,共20次。

(根据动作完成情况进行技评,共5分)要求:不能成放高球状态。

《乒乓球》 考核大纲

《乒乓球》 考核大纲

乒乓球课程考核大纲一、适应对象1、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2、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3、提出并获准副修第二专业、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非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二、考核目的《乒乓球》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击球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训练原则的掌握和运用以及组织竞赛的能力。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和技术,能在相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能清楚的理解所学知识和技术,并在实践中正确的运用;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和技术,能够准确、熟练的运用它们进行教学与训练及组织各种竞赛活动。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1、考核形式:考试2、考核方法:术科与开卷考试两项结合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出勤20%、理论30%、平时作业10% 、专项考核40%五、考核内容与要求考核内容:理论与术科理论部分:1、乒乓球竞赛规则(1)球台1. 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76厘米。

2. 比赛台面不包括与球台台面垂直的侧面。

3 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4 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5 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6 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

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2)球网装置1 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2 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乒乓球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一)平时成绩(30分):含课堂表现、测验、考勤等。

(二)技术和战术(60分):推挡(或搓球、攻球)、发球和教学比赛。

1.推挡(或搓球、攻球):30分。

达标和技评为20分和10分。

方法:1分钟两人推球(或搓球、攻球)、累计单人次数,评分标准见表1。

2.发球:10分。

达标和技评各5分
方法:每人发球10个,按比赛规则规定发球,评分标准见表2。

方法:学生抽签分组进行比赛,根据名次和掌握技、战术水平评分。

(三)专项素质(10分):2米移动。

方法:30秒钟移动,脚踏相距2米的平行线,踏到一次计1个,评分标准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