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研究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对我国“孔子学院” 借鉴意义【共22页】

合集下载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

塞万 非盈 提斯 利性 学院 1991
2、孔子学院的性质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其宗旨和使命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 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 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经济 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所提供的服务包括:面向 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 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 格认证业务;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 等信息咨询;开展当代中国研究等。
“孔子主张‘和谐’‘和睦’‘和平’,强 调‘和合之境’‘和而不合’。这就是中 国外交所奉行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基 础。” 曹国兴说,“孔子”不会在多信奉 伊斯兰教的中亚国家中遭遇“文化休克”。
负面的声音
尽管孔子学院的主办方曾明确表示过,兴办 孔子学院的目的是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 语言文化的理解,但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和 广大民众显然赋予了孔子学院以更多的期望 和联想。 很多人将孔子学院看作是中国文化或者是 “儒学”、“儒教”复兴的体现,甚至把它 视作中国“软力量”的兴起。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以软实力普及中国文化》 1、中国政府为向海外普及中国文化,正大力推行强 化软实力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全世界设立“孔子 学院”以促进汉语教育。强化软实力政策是为了切实 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同时缓和强调经济增 长和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指标的中国威胁论。 2、把孔子学院这项工作明确定位成胡锦涛领导集体 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3、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也传出新的中国威胁论,认为 中国“除经济、外交、军事之外,在文化方面也发动 了强化影响力攻势。
其结果是,一些国家的孔子学院表面上不 愿接受具有中国官方性质的指导和监督。 实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些人对 所谓的“中国威胁”仍心存疑虑,他们担 心中国借孔子学院推销自己的“软力量”, 从而为“中国崛起”助威。 有的国家政府甚至以孔子学院具有宗教性 质为由,不同意用孔子学院的名称来合办 汉语教学机构。

孔子学院论文文档 (3)

孔子学院论文文档 (3)

对当前中国在全球热办孔子学院的反思何小艺武汉 4030079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纷纷将目光聚焦于中华大地,对这个古老的国家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应势而生,并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生根发芽。

孔子学院对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地推动了和谐世界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在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孔子学院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势必对它的发展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孔子学院创办影响及评价在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上,也同样反映在文化层面。

各国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的传播,纷纷加强了与他国的文化交流,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对这种交流的作用日益凸显,向国外推广本国语言已经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萨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指出,地缘力量冲突的下一断层将是文化上的。

然而,以哈佛大学前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来看,文明碰撞产生出吸引力(也就是所谓“软实力”)或许是一件好事。

2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就必须依赖上面所说的“软实力”。

文化作为绝不逊色于经济、政治、军事的一种力量,在世界格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孔子学院的破土而出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新兴产物。

一、孔子学院兴办的时代背景近年来,中国儒家文化所散发出的深厚魅力引发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全球汉语教学形成了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也正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热潮中,中国政府不失时机地展开了海外汉语的推广。

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承汉语教学的载体,以圣人“孔子”为名、回归中华文化主流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可视化比较分析

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可视化比较分析

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可视化比较分析作者:殷小娟来源:《文教资料》2021年第04期摘要:本文应用Excel和CiteSpace分析软件,以2005年—2019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616篇主题为“孔子学院”CSSCI研究文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42篇SSCI及A&HCI研究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15年来国内外有关孔子学院研究领域的知识点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

关键词:孔子学院可视化分析国内核心期刊国际核心期刊 CiteSpace1.引言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在韩国首尔成立。

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有162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41所孔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汉办官网数据)。

孔院在全球发展15年多,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孔院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和国外学者的注意。

了解和把握十五年来国内外有关孔院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对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经检索,截至2019年(检索日期为2020年1月21日),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主题为“孔子学院”的SSCI和A& HCI核心论文共142篇。

国内CNKI数据库收录的主题为“孔子学院”的期刊论文3833篇,其中CSSCI核心论文是616篇。

然而,CNKI检索出的主题为“孔子学院综述”的文献只有9篇,且基本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其中有对孔子学院基本情况或发展情况的量化概述(如:聂映玉,2008;郭晶,吴应辉,2018)[1](35-38)[2](34-44),也有学者从传播学、武术教学等不同角度对孔子学院研究进行综述(如:黄哲,付巧玉,2012;王璐,2018)[3](191-192)[4](57-60),但只有少数研究有数据和可视化图表支撑(如:郭斌,蔡静雯,2019)[5](46),且分析的文献都是国内的研究文献。

据笔者统计,国内外孔院研究文獻的可视化对比研究只有1项(陈风华,赖小春,2019),但因其文献筛选条件是“篇名”,文献数量较少,且统计数据只截至2018年[6](112)。

论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及作用

论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及作用

论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及作用作者:陈思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1期摘要: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播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承担汉语和中国文化国际推广、传播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在海外应运而生。

自2004年,我国第一家孔子学院在国外成功创办以来,至今已经遍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

与主要运用宣传手段进行对外传播、树立国家形象的传统媒体相比,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孔子学院通过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成为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的桥梁,加强了文化的融合,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报道中的不足。

关键词:孔子学院;汉文化;儒家思想;跨文化传播作者简介:陈思妤(1987-),女,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外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美国哲学文献研究及翻译。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240-02一、引言文化传播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表现和特征,是人类了解世界和适应环境的武器和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重要、最深层和最复杂现象的一种体现。

可以说,文化传播既改变了人类,也改变了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文化传播息息相关。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文化多样性的关注使人们把文化和传播融为一体,并将跨文化传播看为一门独特的研究领域。

跨文化传播是人际传播的一种,使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的不断冲突中加强文化的融合,有利于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跨文化传播更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下的受众以文化为媒介感受一个国家的内涵和思想,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承担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概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美国可汗学院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_以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为例

美国可汗学院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_以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为例
2 可 汗 学 院 特 色 分 析
2.1 反 转 式 教 学 传统教学模式是 教 师 讲 、学 生 听,而 教 育 研 究 者 都 知
道,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 生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沟 通 与 讨 论 是 最 有效的学习。可汗学 院 颠 覆 了 传 统 模 式 ,开 发 了 “反 转 式 教学”,将学习流程“反过来”,在美国某些学校已经 采 用 回 家不做功课,看可汗 学 院 影 片 代 替 上 课 ,上 课 时 则 是 做 练 习,再由教师或已经 懂 得 的 同 学 去 教 导 其 他 不 懂 的 同 学 。 课前预习、课中辅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使得 学 生 学习的自主性和积 极 性 都 被 充 分 调 动 起 来 ,教 师,包 括 教 授们,最宝贵的时间多用来回答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 的 问 题,为学生解惑,而不 像 传 统 课 堂 总 是 在 最 后 5 分 钟 才 给 学生提问机会,学习效果自然得到大幅提升 。 2.2 教 育 “游 戏 化 ”
1 可 汗 学 院 简 介
可汗学 院 (Khan Academy)是 由 孟 加 拉 裔 美 国 人 ,麻 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萨尔曼 · 可汗在 2006年创立的 一 所 非 牟 利 教 育 机 构 ,用 视 频 讲 解 不 同 科
目的内容,并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可汗学院还提供 在 线 练习、自我评估及进度跟 踪 等 学 习 工 具 。 目 前 在 Youtube 上载有超过3 600段教学影 片,内 容 包 括 数 学、历 史、医 疗 卫生及医学、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经济 学、宇 宙 学、有机化学、美国公民教育、美术史、宏观经济学、微 观 经 济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
3 可 汗 学 院 对 我 国 网 络 教 育 的 启 示

孔子学院与其他国家语言文化机构的对比

孔子学院与其他国家语言文化机构的对比

孔子学院与其他国家语言文化机构的对比世界主要语言文化机构分析——以德国为例与孔子学院类似,国际上也有许多语言文化推广机构。

有美国文化中心、俄罗斯世界基金会、英国文化委员会、法国法语联盟、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意大利但丁协会、葡萄牙卡蒙斯学院、希腊文化基金会、荷兰语言联盟、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阿拉伯教科文组织以及瑞典、匈牙利、韩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

这些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在语言文化推广上的经历,对于孔子学院而言,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德国的语言推广机构的宗旨和理念的分析,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参考。

歌德学院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它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洪堡基金会、对外关系学会四大文化机构是德国外交部从事文化外交活动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德国对外文化政策最重要的执行者。

这四大机构在德国对外推广、国际学术交流、国际教育合作、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看作德国进行对外思想文化传播的主力。

首先在进行对外语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这四大机构始终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己任,最终目标都是要实现国家的对外文化战略,提升德国的国际形象。

而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孔子学院章程》明确规定,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其主要职能是: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开展当代中国研究。

通过对这两个语言文化机构的宗旨和职能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两者最终目标有很大的不一样,德国主张提升国际形象,中国致力于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德国的文化机构非常完美地完成了其目标,近年来,在国际上一系列关于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排名中,德国都名列前茅。

而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各国却一直存在争议,深陷文化渗透,政治渗透的骂名。

试论孔子学院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试论孔子学院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试论孔子学院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作者:辛懿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6期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的需求急剧增长,孔子学院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需品”应运而生。

孔子学院(课堂)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搭建了中外高校合作的平台,推进了中外学科交流融合,呈现出相当可观的发展趋势。

孔子学院(课堂)的研究中对中外人文交流的解读,能够充分展示人文交流的积极作用。

本文结合孔子学院(课堂)发展中的具体现实情况,剖析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孔子学院(课堂);中外人文交流一、孔子学院(课堂)的发展状况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借鉴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推广本国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

经过15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受到广泛欢迎。

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建立孔子学院(课堂)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孔子学院作为中国积极开展对外人文交流的平台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孔子学院的发展已经彰显了相当显著的规模效用。

截至2019年6月,已在全球155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39所孔子学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

其中,亚洲35国(地区),孔子学院126所,孔子课堂112个;非洲44国,孔子学院59所,孔子课堂41个;欧洲43国(地区),孔子学院184所,孔子课堂322个;美洲26国,孔子学院150所,孔子课堂559个;大洋洲7国,孔子学院20所,孔子课堂95个。

在中国对外交流的整体布局与全面实践中,孔子学院所发挥的作用相当显著。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機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

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

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交流、语言沟通、学术研究和人民外交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首先,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当着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向外国学生和研究者介绍中国的语言、文化和传统,孔子学院为外国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

通过汉语教学和文化课程,外国学生能够学习到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提高其对中国的理解和交流能力。

孔子学院也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外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机会,促进了中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其次,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语言沟通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学习汉语对于与中国人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孔子学院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汉语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外国学生和研究者掌握汉语,提高他们与中国人民的沟通能力。

同时,孔子学院也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外语和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他们未来的国际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孔子学院在国际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孔子学院促进了跨国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孔子学院承担着举办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的重要角色,为中外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孔子学院加强了中外学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孔子学院在人民外交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孔子学院承担着向世界各地传递中国文化的重要责任。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和交流项目,孔子学院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通过这些文化交流,孔子学院增进了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为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合作作出了贡献。

然而,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教育研究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对我国“孔子学院” 借鉴意义摘要孔子学院是我国20__年建立的教育性非营利性组织,发展迅速,但存在不少改进的空间;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

两者都是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但是在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志愿者招聘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分析孔子学院和可汗学院各自的特点和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从而探讨可汗学院对孔子学院发展的借鉴意义,包括针对知识本身进行帮助、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进行灵活的志愿者管理。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教育;孔子学院;可汗学院1 导言非营利组织(NPO)是指在政府、营利企业之外的领域中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协调社会参与矛盾以及倡导和影响政府政策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其中有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便是教育。

教育类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出现时间较晚,但发展较快,其中以“孔子学院”为典型代表。

孔子学院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在教学模式和志愿者管理等方面与国外的教育类非营利组织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以“可汗学院”为例,对比两者的特点,提炼出可汗学院对孔子学院的借鉴意义,为孔子学院进一步的发展出谋划策。

2 “孔子学院”简介孔子学院是由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承办的,旨在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交流和合作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2.1 孔子学院的创立和发展二十世纪以来,汉语在全世界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教育机构和民众的重视,全世界掀起了“汉语热”的浪潮。

面对这股浪潮,中国政府积极把握时机,总体规划,从国家战略高度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20__年3月,国务院委员陈至立提议采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孔子之名,将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

20__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此后飞速发展,截至20__年7月,中国已经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

2.2 孔子学院的性质首先,孔子学院属于非营利组织。

它是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不向出资人和组织人员进行利益分配,向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成员以外的社会需要救助人群提供服务,主要提供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外的准公共产品,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独立组织。

其次,孔子学院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非营利性组织,它是由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承办的教育机构,而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是中国教育部直属单位,孔子学院要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但孔子学院又不受制于政府,孔子学院总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而各孔子学院也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再次,孔子学院提供给大众的准公共产品包括:①面向社会各界人事,开展汉语教学②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③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④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⑤开展当代中国研究。

2.3 孔子学院的办学特点在办学模式上,各地的孔子学院已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除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学外,还开设了商务、旅游、医学等专业汉语班,开展了各项文化活动,如播放中国影视,举办中文竞赛、讲座等。

在教学方法上,目前孔子学院的教学主要以面授为主,汉办提出教学方法要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学院的教学重点是推广汉语言,并以语言为价值观念的载体,传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3 “可汗学院”简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

3.1 可汗学院的创立和发展可汗学院( Khan Academy) 成立于 20__ 年,最初可汗学院的视频是成立者萨尔曼·可汗为住在远方的亲人辅导功课而拍摄,结果这种网上教育的模式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于是萨尔曼·可汗便辞职专心录制视频,讲授自己擅长的数学、金融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

最初可汗学院的老师只有萨尔曼·可汗一人,他自己承担了讲课、录制、后期、发布等一系列的工作,并且通过听众的反馈和评价,不断修正更新自己的视频。

可汗的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

20__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

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

随之而来的物质支持,让这个免费网站更加活跃。

一方面,由于教学视频点击量极高,可汗每月可从YouTube网站获得约2000美元(约合1.3万元人民币)的广告分成。

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会自发给他汇钱,从几十到一两万美元不等。

据报道,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家多尔夫妇,就曾捐给他10万美元。

20__年,“可汗学院”先后接到了两笔重要捐助:一笔是比尔·盖茨夫妇的慈善基金捐助的500万美元,另一笔是谷歌公司赞助的200万美元。

利用这些钱,可汗将现有视频翻译成了西班牙语、法语、俄语、汉语等10余种语言,并聘请了一些助手。

大量捐助的到来,意味着可汗获得了肯定。

比尔·盖茨曾说,可汗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我和孩子也经常使用‘可汗学院’。

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3.2 可汗学院的办学特点一、可汗学院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十分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

二、可汗老师教学的方式,就是在一块触控面板上面,点选不一样颜色的彩笔,一边画,一边录音,电脑软件会帮他将他所画的东西全部录下来,形成教学视频传至网上,其网站开发了一种练习系统,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记录,教学者参考该记录,可以很容易得知学习者哪些观念不懂。

三、传统的学校课程中,为了配合全班的进度,教师只要求学生跨过一定的门槛(例如及格)就继续往下教;但若利用类似于可汗学院的系统,则可以试图让学生搞懂每一个未来还要用到的基础观念之后,再继续往下教学,进度类似的学生可以重编在一班。

3.3 可汗学院的志愿者管理美国是一个志愿者参与程度较高的国家,这也为可汗学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可汗学院的志愿者主要从事的是课程的翻译工作。

可汗学院的官方网站有志愿者报名的入口,有意向的人可以填写对应的信息进行报名,同时,可汗学院在中国有官方的新浪微博账户专门进行翻译志愿者的招聘,有意向的人可以通过微博进行面试招聘,通过的人便可以开始进行翻译课程的工作。

由于可汗学院的视频时间短,发音清晰,翻译并不是非常困难,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的志愿者进行翻译工作。

可汗学院除了在官网上会挂出志愿者的照片和简介,以显示组织对这些志愿者的认同外,也会定期组织一些志愿者的交流活动,加强志愿者对于组织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支持。

可汗学院主要通过柔性管理的手段来吸引和管理志愿者,让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不仅自己能够提高翻译水平,并且能够帮助课程的推广,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4 孔子学院与可汗学院的比较4.1 相同点:都属于教育类非营利组织,主要为大众提供教育类的准公共产品,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不向出资人和组织人员进行利益分配,向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成员以外的社会需要救助人群提供教育服务。

4.2 不同点:创立者:孔子学院由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承办,由政府投入资金,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广泛采用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可汗学院由私人创立,创立者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资金来源主要是私人捐助。

教学对象:孔子学院的教学对象则是汉语文化爱好者;可汗学院为各个年龄的在校学生提供课程。

教学内容:孔子学院的教学重点是推广汉语言,并以语言为价值观念的载体,传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可汗学院的教学内容是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

教学方法:孔子学院主要以面授为主,目前在推动教学方法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可汗学院利用网络影片进行授课,小课程制,循序渐进。

志愿者招募:孔子学院由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经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高等院校选拔志愿者;可汗学院通过网络招聘志愿者。

5 可汗学院对孔子学院的借鉴意义5.1 针对知识本身进行帮助孔子学院主要致力于推广汉语言,并以语言为价值观念的载体,传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但汉语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难度大,学习资源不丰富,因此孔子学院目前的授课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个人学习知识困难和知识获取困难的局面。

可汗学院的课程短小,每节课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听,又有精良的翻译团队进行翻译,让一些晦涩的知识变得好懂。

并且可汗学院的课程中有不少是针对基础教育的知识,更能对处于基础教育时期的学生做一个知识上良好的补充。

孔子学院需要加强汉语讲授和学习的技巧,使汉语更为“通俗易学”,可以借鉴可汗学院的短小课程,将知识点嚼碎嚼烂,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化,同时加强对基础汉语的教学。

5.2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汗学院不同于一般的远程教育,它可以和传统课堂结合起来。

学生可以先看视频,做在线练习,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专门答疑、组织讨论、进行探索活动等。

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符合“素质教育”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的原则。

可汗学院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行性,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场颠覆。

因此,在转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孔子学院可以借鉴可汗学院的模式,充分发掘网络课程的潜力,广泛运用,并和传统课堂结合起来。

5.3 进行灵活的志愿者管理可汗学院的志愿者主要从事的是课程的翻译工作,主要通过柔性管理的手段来吸引和管理志愿者,除了在官网上会挂出志愿者的照片和简介,以显示组织对这些志愿者的认同外,也会定期组织一些志愿者的交流活动,加强志愿者对于组织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支持。

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不仅自己能够提高翻译水平,并且能够帮助课程的推广,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孔子学院主要通过“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招募志愿者,由国家汉办根据国外用人机构对志愿者的需求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或教育部直属院校发布关于协助选派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函,委托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报名和初选工作。

志愿者派出前须接受综合能力培训和拓展训练。

培训结束后,由国家汉办统一组织对志愿者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国家汉办颁发《汉语教师志愿者资格证书》。

相比较而言,孔子学院的志愿者素质较高,但数量少,供不应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