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受体激动剂-百泌达
百泌达

百泌达(英文名:Exenatide Injection),通用名为艾塞那肽注射液,主要成分是艾塞那肽,为无色透明液体,主要适用于服用二甲双胍、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联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以改善血糖控制。
概述百泌达作为第一个也是唯一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人体GLP-1的相似的作用机理和益处。
它的独特优势在临床和实际使用中已经被证明,其中包括:改善ß细胞的功能长期有效控制血糖,疗效卓越葡萄糖依赖性的调控血糖,低血糖风险低可降低体重固定剂量,使用简单。
百泌达不要与注射胰岛素相混淆。
百泌达专门针对的是那些通过口服降糖药已经无法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又尚未开始使用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
百泌达需要1天两次皮下注射,分别在早餐和晚餐前1小时内注射。
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通过一个简便易用的笔型装置就可以注射。
但是它的剂量与胰岛素不同,每一次给药剂量都是固定的,不需要根据血糖水平而随时作调整。
【药品名称】通用名:艾塞那肽注射液商品名:百泌达英文名:Exenat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AiSaiNaTaiZhuSheYe【主要成分】艾塞那肽【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适应症】适用于服用二甲双胍、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联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以改善血糖控制。
【用法用量】本品仅用于皮下注射。
应在大腿、腹部或上臂皮下注射给药。
本品推荐起始剂量为5μg,每日两次,于早餐和晚餐(或每日2次正餐前,大约间隔6h或更长时间)前60分钟内给药。
餐后不可给药。
治疗1个月后,可根据临床反应将剂量增加至10μg。
本品与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联用时,如果联用后不会因低血糖而需调整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的剂量,则可继续沿用原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的剂量。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要点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姜点胰升血糖素样肽1 ( GLP-1 )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近年来在T2DM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05年,国际上第一个GLP-1 受体激动剂成功上市,其后10余年来,随着硏发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该类药物在T2DM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也^其列入二联降糖治疗选择之一。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利司那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发展史及分类肠促胰素是从肠道分泌的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物质的统称。
现已发现的人体内肠促胰素主要有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 )和GLP-1O GIP 在T2DM 患者中水平正常或升高,对胰岛p细胞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弱,其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目前,临床上肠促胰素类药物均基于GLP-1。
根据分子结构特点,GLP-1受体激动剂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exendin-4结构,由人工合成的艾塞那肽和利司那肽,其氨基酸序列与人GLP-1同源性较低;第二类基于天然人GLP-1结构,通过对人GLP-1分子结构局部修饰加工而成,与人GL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如利拉鲁肽。
目前,国内上市的贝那鲁肽为重组人GLP-1分子,与人GLP-1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
不同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代动力学和分子结构特点存在差异(附录1丄根据作用时间长短,GLP-1受体激动剂分为短效和长效制剂两大类,短效制剂包括艾塞那肽、利司那肽、贝那鲁肽,长效制剂包括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
二、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应用方法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主要推荐意见总结见表:L。
1. 适应证与使用时机:GLP-1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成人T2DM患者,该类药物在我国得到药监部门批准的适应证如下。
(1 )艾塞那肽:适用于服用二甲双肌、磺腺类、TZDs、二甲双弧和磺腺类联用、二甲双呱和TZDs联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的辅助治疗以改善血糖控制。
百泌达:GLP-1受体激动剂,多重机制多重获益

GLP-1叐体激动剂,多重机制多重获益
百泌达®:直击餐后,持续减重
• GLP-1叐体激动剂,纠正2型糖尿病肠促胰素缺陷
• 百泌达:持久降糖,直击餐后,持续减重
• 百泌达:额外获益
肠促胰素对餐后血糖具有重要癿调节作用
200
静脉血浆葡萄糖 (mg/dL) 2.0
*
口服葡萄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
*
*
C肽 (nmol/L)
1.5
1.0 0.5
*
*
肠促胰素效应
*
100
*
0
01 02
60 120 时间 (min)
180
0.0
01 02
60 120 时间 (min)
180
Mean ± SE; N=6; *p.05; 01-02=glucose infusion time.
Nauck MA,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6;63:492-498.
AMIGO研究 (合幵):开放延伸试验
• 开放治疗,丌设对照组 • 延伸试验癿患者来源亍安慰剂对照试验 • 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丌能很好控制血糖癿2型糖尿病患者
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开放延伸试验 5 μg Exenatide BID
安慰剂导入期
5 μg 艾塞那肽 BID
5 μg 艾塞那肽 BID
10 μg 艾塞那 肽 BID
♦10 μg 艾塞那肽 BID
安慰剂 BID
4
-4
0
30 34 治疗 (周)
156
Klonoff DC,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8;24:275-286.
一周注射一次的新型糖尿病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看看适合你用吗

一周注射一次的新型糖尿病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看看适合你用吗有些糖友可能知道,近年有一种降糖药叫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是目前炙手可热的降糖新药。
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每周1次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有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度拉糖肽和洛塞那肽。
以往采用注射用药降糖的糖友每日需要多次注射,而注射时间还受到进餐时间的影响,这就造成有些糖友很难坚持,容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影响血糖水平控制达标。
而一周一次使用这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制剂(以下简称周制剂)对糖友来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活质量上均有很大改善。
因此,有些糖友找到笔者,要求使用此类药物,而不多去考虑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本文和大家详细聊聊GLP-1周制剂。
什么是GLP-1受体激动剂一周只需要一次GLP-1是人体胃肠道黏膜天然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可以与胰岛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而产生降低血糖的作用。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GLP-1分泌明显减少,增加GLP-1分泌从而成为重要的治疗靶标。
GLP-1在体内易被降解,需通过持续静脉滴注或者持续皮下注射产生疗效。
本文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GLP-1同源性物质,不易发生降解,且与GLP-1受体亲和力强。
近些年有研究发现,这类降糖药发生低血糖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胰岛素,可减少食物摄取和延缓胃排空,从而有利于控制体重,还可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不仅如此,部分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还被证实具有心血管益处。
因此,鉴于这些益处,这类药物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近年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一类降糖药。
据了解,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包括短效和长效。
5种情况下不宜使用GLP-1周制剂笔者近日遇到几例糖尿病病例,试作分析,与糖友切磋探讨。
1.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血糖仍不达标者糖友吴先生,52岁,患糖尿病多年,现白天三餐前注射诺和灵R,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虽然一天注射4次胰岛素,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0~11.0mmol/L,餐后血糖15.0~20.0mmol/L。
新型降糖药GLP-1简介

DPP-4抑制剂 如:西格列汀等
GLP-1受体 激动剂
基于exendin-4治疗 如:艾塞那肽
人GLP-1类似物 如:利拉鲁肽
基于GLP-1的药物
艾塞那肽 (Exenatide,商品名百泌达)
利拉鲁肽 (Liraglutide,商品名诺和力)
基于GLP-1的药物
艾塞那肽 (Exenatide,商品名百泌达)
新型降糖药GLP-1简介
汇报提纲
文献来源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 基于GLP-1的两类药物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010版)首次 在我国将GLP1类似物列为 T2DM治疗推 荐用药
注:HbAlc:糖化血红蛋白;DPP-4:二肽基肽酶-4;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94.
Y. Fan et al. GLP-1 biology and GLP-1 based antidiabetic therapy[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3 ,22, 7–27.
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
❖ 1971年,Elrick等发现,在血糖变化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与静脉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葡 萄糖可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这种现象被称为“肠促胰素效应”。人体内主要有两种肠促 胰素: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和胰高血糖素肽1(GLP-1)。GIP与胰腺β细胞上的 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分泌,但T2DM的循环GIP水平正常或升高,同时GIP对β细胞 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显著降低,对α细胞也没有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要点

GLP-I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要点胰高血糖素样肽I(GLP-1)受体激动剂(GLP-IRA)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同时兼具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改善血脂谱等作用。
我国已批准9种GLPTRA 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T2DM),均基于激活体内GLP-I受体而发挥降糖作用。
由于药物自身结构和天然GLPT氨基酸同源性的差异,导致不同药物间药动学参数和临床疗效等差异较大Q1、GLPTRA分类(1)根据分子结构特点:①基于人GLPT结构的GLPTRA有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贝那鲁肽,其氨基酸序列与人GLPT的同源性290%;②基于激动肽4结构的GLP-IRA有艾塞那肽、艾塞那肽微球(周制剂)、利司那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其氨基酸序列与人GLP-I的同源性约为50%o(2)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GLP-IRA可分为短效、长效及超长效制剂。
①短效制剂有贝那鲁肽、艾塞那肽、利司那肽,一般需要每天皮下注射1〜3次;②长效制剂包括利拉鲁肽、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需要每天皮下注射1次;③超长效制剂包括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艾塞那肽微球(周制剂)、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一般需要每周皮下注射1次。
2、GLP-IRA作用机制GLP-IRA与GLP-I受体结合可产生多种效果:①刺激胰岛素分泌——当血糖升高时,GLPTRA可以增加胰岛B细胞内环磷酸腺甘(cAMP)的数量,进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②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能与胰岛A细胞有关。
③减缓肠道的蠕动一一GLPTRA可抑制胃排空,延长排空速度和减缓肠道的蠕动,进而影响血糖水平,且在影响食欲的同时,有减轻体质量的作用。
3、GLPTRA用法用量贝那鲁肽注射液:起始O.Img,2周后增至0.2mg;每日3次,餐前5min皮下注射艾塞那肽注射液:起始5ug,1个月后可增至IOUg;每日2次,早餐和晚餐前60min皮下注射;2次间隔6h利司那肽注射液:起始IOUg,第15天开始20μg;每日1次,任意一餐前Ih内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起始0.6mg,至少1周后增加至1.2mg或L8mg(建议单日不超过1.8mg);每日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剂量应按患者个体需求制定;若按剂量单位进行给药,一次1〜50剂量单位;每日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常规2mg,每周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度拉糖肽注射液:起始0.75mg,最大推荐剂量为L5mg;每周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起始Slmg,控制不佳增至0.2πιg;每周1次,任意时间腹部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起始0.25mg,4周后增至0.5mg,至少4周后可增至Img(建议单周不超过InIg);每周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4、GLPTRA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反应,但可随时间逐渐缓解,用药初期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明显,建议初始小剂量,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至正常剂量。
百泌达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糖效果研究

百泌达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糖效果研究史恒川;束婷婷;吕志刚【摘要】目的观察百泌达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T2DM)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50例初诊T2DM病人(初诊组)及135例长病程T2DM病人(长病程组),百泌达5μg,2次/d,给药12周,分别于8周及12周检测并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 plasmaglucose,2h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C肽、胰高血糖素、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B细胞功能(HOMA-β).结果 2组病人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GLP-1、Fins、C肽水平升高,胰高血糖素、FPG、2hPG、HbA1c水平及HOMA-IR、HOMA-β稳态模型评估均明显降低(P均<0.05).百泌达治疗12周后,血清的GLP-1、FPG、2hPG、HbA1c、Fins、C肽水平及HOMA-IR与治疗8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清Fins、C肽水平与GLP-1正性相关(r=0.73,0.66,P均<0.01),胰高血糖素水平与GLP-1负性相关(r=-0.73,P<0.01).结论百泌达能有效控制老年T2DM病人的血糖,缓解胰岛素抵抗,恢复部分胰岛素功能.【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8(032)004【总页数】4页(P357-360)【关键词】2型糖尿病;百泌达;艾塞那肽;老年人【作者】史恒川;束婷婷;吕志刚【作者单位】210024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检验科;210024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中心实验室;210024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中心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随着城市人口的老龄化,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患病率不断上升[1]。
GLP-1受体激动剂-百泌达

• -糖苷酶抑制剂
Moller DE. Nature. 2001;414:821-827.; Pickup JC, Williams G, eds. Textbook of Diabetes 2. Malden, MA: Blackwell;2003:45.5.
• 控制高血糖
– 空腹及餐后高血糖 – 持续改善血糖控制
内容提要
♦ 糖尿病治疗中的困境 ♦ 肠促胰素效应、肠促胰素及以GLP-1为基础的治疗 ♦ 艾塞那肽临床注册试验及与胰岛素比较试验 ♦ ADA/EASD 治疗方案与艾塞那肽
肠促胰素效应
-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的效应比较
口服葡萄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
2型糖尿病患者 细胞功能随时间而进行性减退
100
80
糖尿病诊断时 细胞
功能仅剩50%
60
细胞功能 (%)
40
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
20
每年约下降 4%
0 -12 -10 -8 -6 -4 -2 0 2 4 6
诊断后时间 (年)
Holman RR.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8;40(suppl 1):S21-S25.; UKPDS. Diabetes. 1995;44:1249-1258. Reprinted from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40, Holman RR, Analysis of the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S21-S25, Copyright 1998, with permission from Elsevi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GLP-1 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是 葡萄糖依赖的
安慰剂 GLP-1
安慰剂 GLP-1
270 300
安慰剂 GLP-1
安慰剂 GLP-1
180
*
*
200
*
胰高糖素 (pmol/L)
胰岛素 (pmol/L)
20
葡萄糖 (mg/dL)
*
90
* * *
100
* * *
* * *
10
*
* * *
* *
240
现今糖尿病治疗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今后的方向
• 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 • 体重增加 • 低血糖风险增加 • 各种药物各自的局限性 • β 细胞功能的进行性丧失 • 减少
– 大血管/心血管疾病 – 微血管并发症
• 改善
– 胰岛素分泌 & 胰岛素抵抗 – 安全性 – 较低的低血糖风险 – 不增加体重 – 无其它不良反应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2型糖尿病中GLP-1较GIP 具有更强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高糖钳夹 GIP GLP-1 (7-36酰胺) 低剂量 GIP 或 GLP-1 (7-36酰胺) 高剂量 GIP 或 GLP-1 (7-36酰胺)
正常人 2000 1750 1500 1250 1000 750 500 250 0 2000 1750 1500 1250 1000 750 500 250 0
2型糖尿病治疗进展 GLP-1受体激动剂 --- 百泌达
1
内容提要
♦ 糖尿病治疗中的困境 ♦ 肠促胰素效应、肠促胰素及以GLP-1为基础的治疗 ♦ 艾塞那肽临床注册试验及与胰岛素比较试验 ♦ ADA/EASD 治疗方案与艾塞那肽
内容提要
♦ 糖尿病治疗中的困境 ♦ 肠促胰素效应、肠促胰素及以GLP-1为基础的治疗 ♦ 艾塞那肽临床注册试验及与胰岛素比较试验 ♦ ADA/EASD 治疗方案与艾塞那肽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GLP-1水平下降
正常糖耐量 糖耐量受损 2型糖尿病
进餐 20
* * * *
* * *
GLP-1 (pmol/L)
15
10
5 0
0
60
120 时间 (min)
180
240
Mean ± SE; N=54; * T2DM和NGT组的差别p<.05。 Toft-Nielsen M,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86:3717-3723.
2型糖尿病患者 细胞功能随时间而进行性减退
100
80
细胞功能 (%)
糖尿病诊断时 细胞 功能仅剩50%
60
40
20
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 每年约下降 4%
0 -12 -10 -8 -6 -4 -2 0 2 4 6 诊断后时间 (年)
Holman RR.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8;40(suppl 1):S21-S25.; UKPDS. Diabetes. 1995;44:1249-1258. Reprinted from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40, Holman RR, Analysis of the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S21-S25, Copyright 1998, with permission from Elsevier.
• 控制高血糖
目前的问题 – 空腹及餐后高血糖 – 持续改善血糖控制
内容提要
♦ 糖尿病治疗中的困境 ♦ 肠促胰素效应、肠促胰素及以GLP-1为基础的治疗 ♦ 艾塞那肽临床注册试验及与胰岛素比较试验 ♦ ADA/EASD 治疗方案与艾塞那肽
肠促胰素效应
-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的效应比较
口服葡萄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
肠促胰素的生理功能
♦ 肠促胰素:
• 是肠道分泌的激素,可调节胰岛素对摄食的反应
• 进食后由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
• 帮助机体在进食碳水化合物后产生适当的餐后胰岛素反应
♦ 肠促胰素产生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效应约占餐后胰岛素分泌
总量的60%左右
Nauck MA,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6;63:492-497;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GLP-1 在人体中的作用
进食促进 GLP-1分泌
促进饱感 降低食欲
降低β 细胞负荷
增加β 细胞反应
α细胞: 减少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Β细胞: 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
肝脏: 胰高糖素水平下降 减少肝糖输出 胃: 帮助调节胃排空
Adapted from Flint A, et al. J Clin Invest. 1998;101:515-520; Adapted from Larsson H, et al. Acta Physiol Scand. 1997;160:413-422; Adapted from Nauck MA, et al. Diabetologia. 1996;39:1546-1553;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Diabetes. 1998;47:159-169.
K/ATP 通道
电压依赖性 Ca2+通道
Ca2+
胰岛素释放 葡萄糖转运 蛋白
cAMP ATP 胰腺β细胞
胰岛素颗粒
GLP-1受 体
Gromada J, et al. Pflugers Arch – Eur J Physiol. 1998;435:583-594; MacDonald PE, et al. Diabetes. 2002;51:S434-S442.
2型糖尿病患者中持续6周皮下输注 GLP-1降低HbA1c
第 0周 第 6周
8小时血糖谱 25 平均血浆葡萄糖浓度 (mmol/L) 20 15 平均 HbA1c (%)
12
10 8 6 4 9.2%
HbA1c * 7.9%
10
5 0 0 1 2 3 4 5 6 7 8 时间 (hour)
2
0
第0周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 影响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作用于胰腺)
•
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及格列耐类 胰岛素、预混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抑制肝糖输出 (作用于肝脏)
双胍类
2. 胰岛素替代 (作用于肝脏、骨骼肌、脂肪)
•
3. 影响胰岛素效应的药物
• •
降低胰岛素抵抗 (作用于肝脏、骨骼肌、脂肪)
噻唑烷二酮类和双胍类
GLP-1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 是葡萄糖依赖的
Ca2+
K/ATP 通道 电压依赖性 Ca2+ 通道
↑ATP/ADP
Ca2+
葡萄糖转运 蛋白
cAMP ATP 胰腺β细胞
胰岛素颗粒
胰岛素释 放
GLP-1受 体
Gromada J, et al. Pflugers Arch – Eur J Physiol. 1998;435:583-594; MacDonald PE, et al. Diabetes. 2002;51:S434-S442.
4. 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作用于肠道)
•
-糖苷酶抑制剂
Moller DE. Nature. 2001;414:821-827.; Pickup JC, Williams G, eds. Textbook of Diabetes 2. Malden, MA: Blackwell;2003:45.5.
GLP-1可能影响 细胞功能和细胞量
♦ GLP-1能够: • 增加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量 (动物和人) • 提高β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性 (动物和人) • 抑制β细胞减少/增加β细胞再生 (动物)
Kjems LL, et al. Diabetes. 2003;52:380-386; Delmeire D, et al. Biochem Pharmacol. 2004;68:33-39; Farilla L, et al. Endocrinology. 2003;144:5149-5158; Tourrel C, et al. Diabetes. 2002;51:1443-1452.
2型糖尿病中肠促胰素作用减弱
静脉注射葡萄糖 口服葡萄糖
正常人 80 80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mU/L)
60
60
40
* * * * * * *
40
*
20
20
* *
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时间 (min)
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时间 (min)
*与口服后的相应值相比p≤.05 Nauck MA,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52.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pmol/L)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时间 (min)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时间 (min)
Mean ±SE; N=18. Nauck MA, et al. J Clin Invest. 1993;91:301-307.200Leabharlann 静脉血浆葡萄糖 (mg/dL)
2.0
*
C肽 (nmol/L)
1.5
*
*
*
肠促胰素效应
* *
100
1.0
*
0.5 0 01 02 60 120 时间 (min) 180 0.0 01 02 60 120 时间 (min)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