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运动和力导学案
《运动与力导学案》

《运动与力》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力的观点,掌握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掌握运动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力的观点及分类2. 力的计算方法3. 牛顿运动定律4. 运动的基本规律三、导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并让学生思考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进修:教师介绍力的观点及分类,讲解力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拓展: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加深对运动与力的理解。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导学评判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力的观点及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4. 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和实践。
五、导学反馈1.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实验报告。
2. 学生参与教室讨论,回答问题。
3. 学生能够自主进修,探索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
六、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拓展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与竞争或活动,增强对力与运动的理解。
3.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加深对力与运动规律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置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干系,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不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愿学生在力与运动的世界中,探索未知,创造奇迹!。
九年物理导学案(十二章)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典型例题例1.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方法总结:课堂达标1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2.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它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3.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静止的.4.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例2.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方法总结:课堂达标21.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则以________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2.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3.“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__;“奔驰”________;“后退”_________.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课后巩固1.一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驶,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是________的.2.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云彩遮住太阳是以______为参照物.3.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4.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 地球和太阳B 月球和地球C 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D 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 甲上升B 乙下降,但比甲快C 乙下降,但比甲慢D 丙下降,但比甲快6.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A 电梯B 地面C 商场的柜台D 柜台前购物的顾客7.妈妈送小云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旁边并列的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从另一侧窗外看了看车站,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车还没开呢!”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是( )A 她们听到的火车鸣叫声不同B 母女俩所处的地点不同C 母女俩所处的时间不同D 母女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8.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的飘过高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A 地面B 乌云C 自己D 高楼9.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_____和______为参照物.10.一小说中写到:“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井B 地面C 院子D 篱笆课堂小结合上你课本检验一下你学会了这些知识了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3.用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速度.2.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3.知道计算速度的公式及其各物理量的单位.4.会进行m/s和km/h之间的换算.5.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6.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7.应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8.正确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课前预习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4.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典型例题例 1.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在女子50m自由泳决赛中荣获冠军,还以24.79S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24.98S的世界纪录.假如她以25s的时间匀速游完全程,则她的速度是多少m/s?是多少km/h?课堂达标 1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成绩为12.91S.则他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6km/h,则哪个速度比较快?2.一架飞机在2h内飞行了1440km,则它的速度是多少?例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则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课堂达标 21.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速路长约300km,如果一辆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跑完全程,则需要多长时间?2.猎豹是动物世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则经过0.5min,它能跑多远?解题方法总结1.用速度公式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如果路程的单位是m,则时间的单位是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如果时间的单位是h,则路程的单位是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2.要学会公式的正确变形.由v=s/t可得:t=_______;s=________.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4.会计算平均速度.5.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6.平均速度的计算.7.平均速度的计算典型例题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例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课堂达标1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 B C D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二、“过桥”问题例2.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 A 120s B 140s C 160s D 180s课堂达标21.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2.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______m3.一列火车通过长4200m的隧道用去时间5min,若其速度为15m/s,则火车长_____m.4.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三、平均速度概念的考查.例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方法总结:课堂达标31.“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 B 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 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 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2.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 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 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 4.8m/sB 5m/sC 2.45m/sD 4.8km/h3.汽车从A 城开往B 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第三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 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 3.初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 4.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5.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6 .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 7.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及刻度尺的读数. 8.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典型例题一、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例1.某同学的身高是1.6m,则他的身高应为_______cm. 例2.某原子的半径为20nm,则相当于__________m. 方法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达标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3.75m=3.75m ×100=375cmB 3.75m=3.75m ×100cm=375cmC 3.75m=3.75×1001cm=0.375cm D 3.75m=3.75×100cm=375cm 2.单位换算:4×105μm=_______m; 7.84×106m=______km 25nm=________m15km=__________cm 3.6m=__________nm 3×105km=______mm3.我国的长江全长6300km,如果换算成以米为单位,当相当于__________m 二、刻度尺的读数.例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方法总结:课堂达标21.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2.下图所示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甲同学的读数为41毫米,乙同学的读数为41.0毫米,丙同学的读数为16毫米,丁的读数为16.0毫米.上述四位同学中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三、误差和平均值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例3.一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L1=2.45cm;L2=2.46cm;L3=2.47cm;L4=2.48cm,那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__cm方法总结:课堂达标31.某同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51cm,5.51cm,5.53cm,5.55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A 5.51cmB 5.52cmC 5.525cmD 5.53cm2.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8.45cm、8.56cm、8.44cm、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课后巩固1.一位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忘记了写单位,你帮他填上合适的单位:小明的身高为1.64_____;课桌宽46____;物理课本的长为250______,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_____.小红的鞋长为24_______,金星到南麻的距离为40_____.刘翔在奥运会上跑的距离为110_____.2.无线电波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3×105k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3.用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不能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_______的.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人教物理9年级全册导学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2节运动的快慢—学案

二 运动的快慢
授 课教师
谭清平教学时间第四周星 二班级C145
姓名
小组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个人感悟
教学重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概念、表达式
难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求法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
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快慢程度。
【合作交流】
1、我存在的问题:1、(1)、(2)、(3)、(4)、(5)、2、3
2、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1、(1)、(2)、(3)、(4)、(5)、2、3
【学堂检测】
1、下列物体运 动速度最大的是:()
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
2、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1、2、3、4、5:(1)(2)、(3)
我会成功
【拓展提高】
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距离是10m,则第2s时的速 度是m/s。
2、一张桌子长1m, 一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在桌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果前60cm的速度为0.15m/s,剩余40cm又用去1s的时间,则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km/h。
C.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不变
4、甲、乙两个物体都作匀 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5、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运动和力导学案》

《运动和力》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观点,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与运动和力相关的问题。
导学内容:一、运动的基本观点1.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观点。
二、力的基本观点1. 力的定义: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等。
3. 力的测量单位:牛顿(N)。
三、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四、运动和力的计算1.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
2. 运动中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平衡力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不平衡力使物体加速或改变运动方向。
导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进修运动和力的知识?有哪些实际应用途景?2.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10N的力,质量为2kg,求其加速度是多少?二、进修内容1. 介绍运动和力的基本观点,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干系。
2.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和加速度的干系。
3. 讲解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力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三、练习环节1. 给学生提供一些运动和力的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计算来稳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牛顿定律的正确性。
四、总结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和难点。
2.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牛顿运动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如此重要?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后作业1. 安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2. 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对运动和力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力学案

3:力的示意图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8.画出下列各力的示意图.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约为3N压力;
(2)、用50N沿水平向右推桌子的力
(3)、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为60N
反思升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B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作用
C人坐在软沙发山,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如图11-44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 )( )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于力的_______有关。
6、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
7、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探究: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这说明:力作用效果跟有关。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有关。
人教版物理9年级导学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1节运动的描述—学案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1教学内容运动的描述授课教师谭清平教学时间第四周星期一班级C145 姓名小组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能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或根据物体的运动指出参照物。
学习感想教学重点判断物体是否做了机械运动;根据物体的运动指出参照物;参照物的概念。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自主学习】:1、对于书上P28页这些现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2、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3、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4、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
5、运动和静止是的,是相对于选择的来说的。
6、参照物指的是什么?【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6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6【实验探究】: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观察后讨论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堂检测】: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照物应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相同C. 参照物可以选研究物体本身D. 参照物应是运动的物体2、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放在车厢小桌上的一只苹果相对于下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 这列列车的机车B. 坐在车厢椅上的乘客C. 沿车厢走动的乘客D. 关闭着的车门3、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选择的参照物是()A. 岸边和行船B. 行船和岸边C. 都是行船D. 都是岸边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2不求最好但求更好4、一天某城市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渡,某人走近一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摇晃要倒塌,以致造成千人狂逃,过后经查证,纯属虚惊一场,该大厦仍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地上,造成这些人错觉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以下哪个物体作参照物?()A. 地面B. 商业大厦C. 蓝天D. 飞渡的白云5、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B、可能静止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我会成功【拓展提高】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一、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回顾1.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时空中位置的改变。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位移、时间以及路径等。
•位移:指的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时间:指的是运动发生的持续时间。
•路径:指的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位置。
1.2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产生一个等大反向的力。
•弹力: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接触时,由于弹性变形产生的力。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的阻力。
二、运动和力的数学描述2.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v)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用公式表示为:v = Δx / Δt,其中Δx 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加速度(a)是速度的变化率。
用公式表示为:a = Δv / Δt,其中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2.2 力和质量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F)等于质量(m)乘以加速度(a)。
即 F = m * a。
三、运动和力的应用3.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即 F = m * a。
•牛顿第三定律:对任何一个物体而言,总有两个力作用在它上面,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2 弹力和重力的应用•弹力与重力平衡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弹簧的形变和弹力的大小成正比。
•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落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3.3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力。
根据摩擦力的不同方向,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滑动运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考点
若两个物体间
什么是机械运动?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图所示是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谷时的情景,若以卡车或联合收割机其中任何一个
为参照物,则另外一个物体是___________;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是
______________。
(选填“静止”或“运动”
.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不断转动时,地球上的人却感觉它始终在我们头顶静止不动,这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我们选太阳为参照物,则同步卫星是
_____________。
4
_______
是(
.甲、乙两车一定向
坐在向西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同时还看到另一辆乙汽车也在
.甲车里的乘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乙车是向东行驶的
.甲车里的乘客是以乙车为参照物的,乙车是向西行驶的
有乙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1节运动的描述
教师寄语:求知是向上的阶梯
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看教材图12.1—1所示,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1. 自学“机械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举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比一比那个小组举例多)
(2)小组内对所举实例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2.自学阅读“参照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态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请举例说明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3.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达标检测与反馈矫正
1. 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 .选择不同的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
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性.
2. 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的,如果选择楼房
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的.
1
初三物理学案第十二章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