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导学案(配套)1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学案

1.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 )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作品有:《 》《文木山房诗说》等。
2.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 )小说,全书共( )回。
3. 整书开首以( )“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 题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时
1课时
1、温习课标
总体目标: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7-9年段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主要故事内容,把握典型人物的形象特征。
2.学习《儒林外史》的多样化的讽刺手法。
3.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三、课堂教学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家。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儒林外史》等。
相关情节
腐儒的典型
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老童声周进哭贡院;中举人范进痰迷心
汤奉、王惠
作威作福、贪婪蛮横
王惠的板子;王慧升官当和尚
八股迷的典型
马二先生、鲁编修
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迂腐
马二先生遇神仙
正面典型
王冕、杜少卿
王冕学画;杜少卿平居豪举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研讨课教案_2

名著《儒林外史》讽刺作品阅读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学习《儒林外史》片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抓住讽刺艺术手法的运用,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辛辣的讽刺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领悟小说的主题。
教具与教法:多媒体;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分享的是一部名著——《儒林外史》。
对于《儒林外史》,孩子们有一定的接触,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是出自此书。
那么现在请孩子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部名著的了解。
有愿意的么?(5分钟)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书中的内容。
二、走进作品,初感名著内容。
孩子们已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这部书,请孩子们阅读前三则片段。
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标注出来,有自己想法的,批注在旁边。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组织语言:我从……中,感受到了某人物是一个……的人。
或者书中某人物的……(语言或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分钟)
出示三则片段。
三、众说书中片段的精彩。
自由发言。
(25分钟)
其他孩子可以补充。
如今孩子们已对这部名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你们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呢?什么地方吸引了你?请孩子们继续阅读该名著,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下节课时来分享一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及反思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指导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不同的讽刺笔法,让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透露出的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
阅读时,要注重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三、作家简介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四、主要人物介绍参考示例:1.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1)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1、吴敬梓的家世
•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曾祖辈五人,四 人中进士,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1658)探花,官至翰林 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祖父辈,族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167 6)进士,吴昺是康熙三十年(1691)榜眼。父辈中落,父吴霖 起,拔贡,曾为赣榆县教谕。
读书方法指导
讽刺文学历史悠久。西方文学里的讽刺, 可追溯到古希腊寓言和喜剧;中国文学里的 讽刺,源于《诗经》的“美刺”和史传的 “惩劝”,既有入木三分的揭露,也有“微 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的讽 喻。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 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 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理想文士的探求
• 4、尊重女性,反对对妇女的歧视与摧残。
• 他笃于夫妻情爱; • 他反对纳妾 ; • 对敢于争取人格独立的沈琼枝,他充满了敬意。
理想文士的探求
• 5、追求社会理想和完美人格,目光转向社会的底层的 市井平民,“四大奇人”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 修乐器的倪老爹,看坟的邹吉甫,开小米店的卜老爹,开小香蜡店的 牛老儿等等,他们朴实善良,相濡以沫,古风犹存,充满人间真情的 温馨。
第四节 主题探究
《儒林外史》中人物多且身份多样,这其中有
何内涵?请同学们完成课时特训第5题,探究 作品主题。
《儒林外史》主旨深邃, 在小说艺术上有很高的境界。 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 时弊”,将讽刺的锋芒寄寓 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 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 廖廖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 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 入木三分。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的一篇名著导读,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官僚制度的腐败和儒林士人的丑恶嘴脸。
教材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讽刺文学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名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文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讽刺手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学会欣赏讽刺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讽刺手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现实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如何从作品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七.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儒林外史》讽刺手法及其作用2.设计思路: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讽刺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上好课】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众多文人逸闻趣事连缀而成”之结构,理解当时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2.了解儒林人物、赏析讽刺笔法。
3.参阅相关资料,理解小说主旨,联系现实体会作品的批判精神和力量。
【重难点】1.梳理重要人物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对重要人物进行分类。
2.结合具体语段品味作品叙事艺术,欣赏讽刺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借助阅读卡,用4周时间完成《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每天阅读30分钟左右)。
《儒林外史》阅读卡序号回目回目主要出场人物阅读日期1第一回2第二回——第四回3第五回——第六回4第七回——第九回5第十回——第十二回6第十三回——第十四回7第十五回——第十六回8第十七回——第十八回9第十九回——第二十回10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二回11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12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13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14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15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16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17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18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19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20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21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22第四十五回——第四十六回23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24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25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二回26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27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2.分析书中人物性格特点,画思维导图给书中人物进行分类。
示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解读题目出示《儒林外史》书籍的图片。
设问“儒林”是指什么?外史又是指什么?明确:儒林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衍传》中,描述了当时儒家学者王衍的学术荣誉。
后来,儒林逐渐成为儒家学派的代称,并且在宋代以后,逐渐泛指学术界或文化圈。
简而言之就是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外史”意思是非正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通过阅读选段,体会作品的讽刺手法和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对讽刺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背景介绍:《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绘了明代末年及清代初年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对士人阶层的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2. 作品特点:小说以写实主义手法,生动描绘了众多士人形象,通过他们的命运和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对人才的摧残。
3. 讽刺手法:作品主要运用夸张、对比、讽刺等手法,对士人阶层的虚伪、贪婪、腐化进行深刻揭露。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作品的讽刺手法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阅读选段: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独立阅读,体会作品的讽刺手法。
3.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4.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讽刺手法和艺术魅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讽刺手法和艺术魅力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儒林外史》原著或改编教材。
2. 相关论文、评论、鉴赏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讽刺手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魅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其批判精神。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说课稿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一、教材分析《儒林外史》作为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的必读名著篇目,是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成书于清代中期,其作者是吴敬梓。
该书共五十六回,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力批判了“八股取士”制度。
作为我国长篇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儒林外史》在人物形象塑造、讽刺艺术手法和批判精神等方面有着丰富且独到的价值。
阅读《儒林外史》,学生能认识吴敬梓以生活中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众多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全面深刻认识世界美丑,理解人性善恶;能学习借鉴《儒林外史》成熟高超的讽刺艺术,丰富写作技巧;能切身领会《儒林外史》蕴含的深刻批判精神,学以致用,辨析社会生活现象,提升思辨能力;最后,学生能在阅读中发现、感受小说的“真”“情”,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读书的学子情怀。
二、学情分析《儒林外史》兼具古典白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双重特性。
学生在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典小说”所学的第二篇课文正是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的《范进中举》,学生已基本掌握“古典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但对《儒林外史》的“讽刺小说”特质知之不多,体会讽刺小说的批判精神更是难以下手。
且由于《儒林外史》内容驳杂,人物形象众多,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和情节,以及相当艰涩的古白话,学生普遍反映不爱读、不会读,也就读不下去整本《儒林外史》。
三、说教学目标1.理清该作品纷繁的人物及故事情节,把握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赏析其讽刺艺术。
3.体会作者对当时政吏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的批判以及对善良人物的歌颂。
四、说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设想:规划阅读时,第一课段解决的是“做好整本书规划和激发阅读兴趣”问题。
学生依据人物分层做好整本书阅读规划推进表,开展浏览回目讲故事、观看图片猜人物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绘制人物、情节示意图落实整本书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3.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感受小说高妙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1.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2.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感受小说高妙的讽刺艺术。
【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吴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
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
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
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
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
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
二、思想内容《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
它以真人为模特儿,以当代发生的事为素材加以概括提高。
作者从儒林入手,对民族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霉烂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批判。
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儒林外史》更具有思辩和批判的特色。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虽然对黑暗现实的揭露颇为深刻,但主要是表述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写得更光彩照人。
《金瓶梅》对于社会现实展现和暴露多于批判。
而《儒林外史》则主要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批判揭示其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在小说中是次要的,也并不动人,而作者所抨击讽刺的人物却活跃其中,成为光彩的艺术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不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三、小说主题《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四、结构内容鲁迅:“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第一回:楔子。
(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一部分(第二回至第三十回):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第三十一回至四十六回):对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a) 第四十七至第五十四回: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世风日下。
b) 第五十五回:四大奇人。
不屑于功名富贵,洁身自好。
第五十六回:幽榜。
(回应“楔子”,首尾呼应)回环式结构五、艺术成就《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它所具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讽刺艺术。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对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是中国小说史中讽刺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1.填空吴敬梓,_______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_________,安徽全椒人。
作品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2.写出下列的代表人物(1)官绅代表:(2)真儒贤人奇人代表:3.说一说高要县的监生严致和的形象?二、文本探究(一)人物形象1、八股文士2、所谓“名士”3、官绅4、真儒贤人奇人(二)读书方法指导(三)专题探究专题一:故事会《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
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含义深远,意蕴悠长。
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写一篇小议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
专题三:续写故事《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在出现。
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四)自主阅读推荐《围城》_________________《格列佛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三、达标检测1.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2.思考: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清文木老人2.(1)官绅代表:严监生、严贡生等(2)真儒贤人奇人代表:虞育德、庄绍光、杜少卿等3. 守财奴。
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二、文本探究(一)人物形象1、八股文士代表:周进、范进、马二先生、匡超人等。
2、所谓“名士”代表:娄三娄四公子、赵雪斋等3、官绅代表:严监生、严贡生等4、真儒贤人奇人代表:虞育德、庄绍光、杜少卿等(二)读书方法指导1.体会批判精神。
2.欣赏讽刺笔法。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三)专题探究专题一:故事会《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
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含义深远,意蕴悠长。
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例如:(1)元朝末年,少年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2)高要县的监生严致和是守财奴。
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他的哥哥贡生严致中,更是横行乡里的恶棍。
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还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
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
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写一篇小议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
1、笔法客观、真实。
作者退居幕后,作旁观式的笔录,精确白描,不加任何渲染。
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全篇“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严贡生的表里不一,虚伪撒谎在他与小厮的对话中昭然若揭。
2、细节刻画,形象逼真。
余敷正要打开拿出土来看,余殷夺过来道:“等我看。
”劈手就夺过来,拿出一块土来,放在面前,把头歪在右边看了一会,把头歪在左边又看了一会,拿手指头掐下一块土来,送在嘴里,歪着嘴乱嚼。
嚼了半天,把一大块土就递与余敷,说道:“四哥,你看这土好不好?”余敷把土接在手里,拿着在灯底下,翻过来把正面看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也掐了一块土送在嘴里,闭着嘴闭着眼,慢慢的嚼。
嚼了半日睁开眼,又把那土拿在鼻子跟前,尽着闻。
闻了半天说道:“这土果然不好。
”主人慌了道:“这地可葬得?”余殷道:“这地葬不得!葬了你家就要穷了!”——抓住余氏兄弟装模做样的看坟土的神态与样子,生动地刻画出他们明明是骗人的勾当却要做得惟妙惟肖使人深信不疑的心理,把两个可憎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3.讽刺手法的多样性。
例:妙用对比,增强讽刺。
(范进)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是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你心!”胡屠户道:“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的称呼、文才的说明,相貌的认可上明显的对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胡屠户庸俗势利的市侩小人嘴脸。
例:合理夸张,强化形象。
(60多岁的)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对周进进贡院撞号板的表现——“哭”采用了夸张写法,写出了科举制度下老童生的满腹心酸。
专题三:续写故事《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在出现。
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续写《范进中举》范进中了举人非常高兴,拜访了张乡绅后。
又有刘老爷、苏老爷、贾老爷来……不断的收到老爷给来的礼物。
胡屠户看着这么多礼物不禁笑笑说:“如今我的女儿不用在受苦了,我也不用杀猪了。
我的女婿是个天上的文曲星我的一辈子有依靠了。
”范进回答:“岳父大人的教导,小婿铭记在心还望岳父大人多多教导小婿”胡屠夫高兴和范进回到家,胡屠夫那个不争气的儿子也来祝贺道:“恭喜老爷高中,老爷能否帮我些事……”胡屠户大骂道:“你这个该砍头的东西,早上向你借几个钱你都不肯,现在来求老爷了,你这个败子……”范进连忙劝解:“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事你就直说把,只要我能帮忙。
”胡屠夫说:你这狗东西,人家如今要拜访别的老爷。
还有时间管你的屁事吗?!范进不停的劝说胡屠夫。
胡屠夫才肯罢休。
突然,有人在外大叫,那人是来报信的。
只见他慌慌张张的跑来说:“不好啦,不好啦,出大事啦!”胡屠夫和范进立马出去看看,只见报信的人气喘喘的。
胡屠夫问:“什么事不好了?”报信的说:“朝廷发布公告,科举废除了,所有人的名分都取消了。
”范进听了立即晕倒,晕倒了大半个时辰。
只听见胡屠夫说:“我还以为中了个天上的“文曲星”原来只是个扫把星,给我们家带来不幸,真是家门不幸”范进听到了这些话,想着现在我什么都没有了,活在这个世上又有什么用?不如一死了之好了,可是家里还有高龄老母,还有妻儿叫我如何是好?醒来后胡屠夫一直骂着范进,范进羞愧不已想找条缝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