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花木兰 【一等奖教案】2

合集下载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弘扬传统美德;(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1)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分析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

2. 课堂活动:(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2)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3)写作: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花木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表演;(2)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探究;(2)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口语表达能力;3. 讨论和写作:评价学生的观点阐述和思维创新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花木兰》的故事文本;2. 图片资料:与《花木兰》相关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片;3. 视频资料:与《花木兰》相关的电影或动画片段。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p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p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8 白雪姑娘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则童话讲的是白雪姑娘冬来夏去,在人间感受到温暖快乐,离去时的不舍,抒发了她对人间的留恋,对人间的挚爱之情。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打动人心,极具感染力。

以读为本,以悟为魂,指导学生在读中悟,养成一边读一边悟的阅读习惯,学会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美好的事物,即使有一天会离开我们而去,这美好的记忆也会永远留存于我们心中。

教学目标: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加以积累。

2.通过感情朗读,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美、意境美。

3.了解课文中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4.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m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m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新教材教学设计《木兰诗》一等奖5篇

新教材教学设计《木兰诗》一等奖5篇

新教材教学设计《木兰诗》一等奖5篇新教材教学设计《木兰诗》一等奖(篇1)教材分析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这首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呈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这节课的学习重在使同学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维目标1.学问与力量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形象,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文言文的力量2.过程与方法(1)注意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2)采纳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同学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加入情景剧表演,关心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英勇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教学难点熟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教学流程一、导入语: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经常用许多美妙的词语来形容女性,信任今日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妙的印象,由于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

这节课我们连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重点研读:(老师先带领同学齐读课文,之后以提问式绽开课堂教学。

)[提问]: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明确]:是一个勤劳的女子。

[提问]:首段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何作用?[明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

[提问]:文中哪句话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明确]:“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

”[提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打算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明确]:深明大义,忠孝皆备,英勇坚决。

[提问]:在出征前木兰做了哪些预备?[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这里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渲染了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

一切预备就绪之后,木兰踏上了征途。

[提问]:是如何呈现木兰奔赴战场的情景的?[明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五、板书设计2 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儿童多处就是春湖面湖边玉澜堂(花儿——儿童)第三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二、学习第九自然段(一)齐读第九自然段。

(二)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1.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2.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因为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三、拓展延伸1.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同学们,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特殊的爱的情感,一起走进冰心的世界。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来结束全文,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能首尾呼应。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m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m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文:15 花木兰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
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
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3
4
5。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g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5 粘蝉老人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课文是根据《庄子》相关内容改编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树林中发现驼背老人高超的粘蝉技巧,并收获了心无杂念地做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的感悟。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秉承了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习得语言形式。

以情激情,以情带读,引导学生懂得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教学目标:1. 会认“粘、蝉、骛、慨”,会写“粘、举、杆”等11个生字;能理解“熟练、捡拾、窍门”等词语。

2. 辅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结合语言环境体会重点句子含义的过程中习得方法。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w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w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

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花木兰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逊、访、昼、袜、赫、凯、栋、谓、孝、帼”10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剧本”认识较少,要引导学生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再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六、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邮票、图片等;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剧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人物,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的课堂又来了一位客人,她是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看看她是谁?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二、浏览课文,再次认识剧本
(一)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文章相同?(如:《阿凡提的故事》《快乐王子》《西门豹》《孟母劝学》……)
(二)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浏览课文,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全文都是人物对话、文章要分幕、文中有说明性的文字等。


(三)教师小结剧本特点:像这种类型的文章就属于剧本。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剧本有: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1.故事内容2.重点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为什么说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请孩子们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二)检查词语(展示课件):
(三)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幕讲了什么故事?(展示课件:花木兰插图)(四)引导孩子用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把今天学的《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
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一、复习导入
(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文章围绕花木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二)指名学生回答。

二、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一)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

(二)交流。

(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三)全文有几个人物?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四)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四、全班评价
五、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木兰诗》全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15 花木兰
第一幕:决定代父从军外敌进犯急征兵
第二幕:去参军不期而遇谁说女子不如男替父从军
第三幕:凯旋与家人团聚巾帼不让须眉忠孝两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