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碱车间安全操作规程(参考Word)

合集下载

重碱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重碱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重碱车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碱车间各生产岗位的开停车、设备运行、工艺指标控制、异常情况处理和设备检修等操作的安全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重碱车间各生产岗位。

2、碳化岗位2.1、工艺流程由吸收工序送来的氨盐水进入清洗塔上部第28圈,同时从塔底通入压缩工序送来的清洗气,气液在塔内逆流接触,进行清洗和预碳化作业,塔下出卤为中和水,由联络管直接引至中和水泵进口,打至制碱塔上部第27圈。

在制碱塔内,中和水与第一圈进入的由压缩送来的下段气和从第七圈进入的中段气逆流接触进行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悬浮液,经塔中下部八个冷却水箱冷却后由塔下出碱管自压至五楼出碱槽,再由碱槽流至滤过工序进行固液分离。

清洗塔尾气和制碱塔尾气由塔顶逸出经碳化尾气总管进入碳化净氨塔下部,与由盐水车间送来的精盐水逆流接触,吸收其中的氨和CO2,吸收后的溶液称为淡氨盐水,经“U”型管自流入净氨塔下部的贮桶(淡氨盐水桶)内,净氨塔顶部出来的净氨尾气放空。

碳化尾气中所夹带的液体在尾气总管上利用一上“U”型在七楼进行气液化分离,分离后的液体称碳化回卤。

碳化回卤通过“U”型管进中和水泵入口。

未分离尽的碳化回卤在入碳化尾气净氨塔之前再次分离,回卤入淡氨盐水桶。

碳化冷却水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由给排水冷冻水岗位送来,从第一节水箱进,从第三节水箱出,返回冷冻水岗位;另一部分是由给排车车间循环水岗位送来,从第四节水箱进,从第6节或8节水箱出,返回循环水岗位。

2.2、工艺指标2.2.1、温度a.氨盐水38~45℃b.中和水36~42℃c.出碱液25~34℃d.十七圈(中温)60~72℃e.二十三圈45~60℃f.五圈≥35℃g.碳化尾气≤50℃h. 清洗、中段气35~45℃I.下段气≤46℃2.2.2、压力a.下段气总管0.294~0.353Mpab.中段气总管0.26~0.29MPac.清洗气总管0.314~0.353Mpad.尾气总管0.05~0.07MPae. 制碱塔压0.28~0.32MPaf. 清洗塔压0.26~0.30MPag. 氨盐水总管≤0.30MPah. 中和水总管≤0.40MPa2.2.3、浓度a.下段气CO2 ≥80%b.中段气、清洗气CO2≥37%50~65ttc.中和水CO2d.中和水Fe3+15mg/L≤0.008tte.冷却水含NH3f.淡氨盐水含NH≤20tt3≤0.2%h.碳化净氨尾气含NH32.2.4、质量a.碳化出碱液转化率冬季≥75%夏季≥73%b.结晶沉降时间≤200s2.3、安全操作规程2.3.1、接班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烧碱车间操作规程

烧碱车间操作规程

烧碱车间操作规程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水净化、纺织、造纸、化妆品等行业。

在烧碱车间,因为烧碱属于强碱,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一份烧碱车间操作规程,供参考:1.安全知识培训:所有参与烧碱操作的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了解烧碱的性质、危害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2.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在进行烧碱操作前,应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护目镜、防酸碱手套、防护服、耐酸碱鞋等,以避免身体接触到碱性物质。

3.操作前检查:在开始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检查烧碱设备的状态,包括阀门、管道、泵等是否完好无损,并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

4.操作步骤:在进行烧碱操作时,应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依次执行以下步骤:a.开启泵引进原料:操作人员应根据生产计划,打开泵,将烧碱原料引入反应器中,注意操作过程中泵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b.控制温度和压力:根据生产要求,操作人员应调整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力,以保持反应过程的稳定性。

c.监测反应过程:操作人员应随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以及其他转化参数,如若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d.定期取样:在反应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取样检测烧碱的浓度、纯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e.操作结束:操作人员在完成烧碱操作后,应关闭泵、阀门等设备,并进行相关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5.废物处理:在烧碱车间操作中,产生的废物和废水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分类处理,严禁随意排放,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应急处置:在烧碱车间操作中,如发生事故或泄漏等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7.定期维护:烧碱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8.清洁与整理:烧碱车间应保持清洁整齐,杜绝杂物杂草进入,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以上是一份对烧碱车间操作的规程,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程,可以确保烧碱操作的安全性和顺利性。

碱回收车间安全操作工艺规程范本

碱回收车间安全操作工艺规程范本

碱回收车间安全操作工艺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碱回收车间的生产安全,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操作工艺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碱回收车间的生产操作人员。

第二章安全操作要求第三条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2. 未经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不得擅自操作设备;3. 所有操作人员应佩戴统一的工作服和工作帽,工作时应戴好手套和防护眼镜。

第四条设备要求1.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禁止私自改装设备;2. 设备须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及时排除故障;3. 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确保其完好有效;4. 确保设备周围道路平整、通畅,设有明显的安全标识。

第五条原料要求1. 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添加原料;2. 确保原料储存的安全,禁止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原料;3. 使用过期原料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原料是严禁的。

第六条环境要求1. 碱回收车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进行通风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2. 碱回收车间内应保持干燥、整洁,并设有防滑措施;3. 若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三章安全操作程序第七条启动操作1. 操作人员在准备启动前应检查设备、管道和阀门等是否正常关闭,是否有泄漏现象;2. 确保操作人员已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3. 启动前,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第八条正常操作1.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设备的规程进行,禁止超负荷作业;2. 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第九条停车操作1. 操作人员应先关闭设备,然后逐步关闭排放口和阀门等;2. 停车后应及时清理设备和周围环境,并做好设备和工作面的封闭。

第四章应急处理措施第十条泄漏处置1. 发现泄漏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如紧急关停设备,封堵泄漏口等;2. 遇到大规模泄漏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并报告相关领导。

染整车间烧碱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染整车间烧碱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染整车间烧碱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染整车间烧碱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染整车间进行烧碱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烧碱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烧碱的性质和特点,了解烧碱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和知识,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第四条车间负责人应组织烧碱操作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加强烧碱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能力。

第五条烧碱操作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第六条严禁擅自变更烧碱操作的方法和程序,严禁违反规定操作,造成安全事故。

第七条所有烧碱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如有违反,将依据公司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二章工艺流程第一节烧碱操作的准备工作第八条烧碱操作前必须做好详细的准备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确定烧碱消耗量和配方。

2. 准备烧碱所需的设备和工具,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

3. 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好防护服、呼吸器、护目镜、手套等。

第二节烧碱操作的流程第九条烧碱操作的具体流程如下:1. 首先,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设备,进行个人防护。

2. 操作人员要准确配制烧碱溶液,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操作人员要注意控制烧碱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 操作人员要注意消耗量的控制,避免浪费。

第三节烧碱操作的收尾工作第十条烧碱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收尾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停止烧碱操作设备的运转。

2. 清洗和检查烧碱操作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3. 处理烧碱废液和废渣,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一节个人防护措施第十一条操作人员在进行烧碱操作时,必须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但不限于:1. 防护服:穿戴好防护服,避免烧碱溶液对皮肤的直接接触。

2. 呼吸器:根据烧碱溶液的蒸气浓度,选择相应的呼吸器,保护呼吸系统。

3. 护目镜:戴好护目镜,避免烧碱溶液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

【精品】重碱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精品】重碱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重碱车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碱车间各生产岗位的开停车、设备运行、工艺指标控制、异常情况处理和设备检修等操作的安全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重碱车间各生产岗位。

2、碳化岗位2.1、工艺流程由吸收工序送来的氨盐水进入清洗塔上部第28圈,同时从塔底通入压缩工序送来的清洗气,气液在塔内逆流接触,进行清洗和预碳化作业,塔下出卤为中和水,由联络管直接引至中和水泵进口,打至制碱塔上部第27圈。

在制碱塔内,中和水与第一圈进入的由压缩送来的下段气和从第七圈进入的中段气逆流接触进行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悬浮液,经塔中下部八个冷却水箱冷却后由塔下出碱管自压至五楼出碱槽,再由碱槽流至滤过工序进行固液分离。

清洗塔尾气和制碱塔尾气由塔顶逸出经碳化尾气总管进入碳化净氨塔下部,与由盐水车间送来的精盐水逆流接触,吸收其中的氨和CO2,吸收后的溶液称为淡氨盐水,经“U”型管自流入净氨塔下部的贮桶(淡氨盐水桶)内,净氨塔顶部出来的净氨尾气放空。

碳化尾气中所夹带的液体在尾气总管上利用一上“U”型在七楼进行气液化分离,分离后的液体称碳化回卤。

碳化回卤通过“U”型管进中和水泵入口。

未分离尽的碳化回卤在入碳化尾气净氨塔之前再次分离,回卤入淡氨盐水桶。

碳化冷却水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由给排水冷冻水岗位送来,从第一节水箱进,从第三节水箱出,返回冷冻水岗位;另一部分是由给排车车间循环水岗位送来,从第四节水箱进,从第6节或8节水箱出,返回循环水岗位。

2.2、工艺指标2.2.1、温度a.氨盐水38~45℃b.中和水36~42℃c.出碱液25~34℃d.十七圈(中温)60~72℃e.二十三圈45~60℃f.五圈≥35℃g.碳化尾气≤50℃h.清洗、中段气35~45℃I.下段气≤46℃2.2.2、压力a.下段气总管0.294~0.353Mpab.中段气总管0.26~0.29MPac.清洗气总管0.314~0.353Mpad.尾气总管0.05~0.07MPae.制碱塔压0.28~0.32MPaf.清洗塔压0.26~0.30MPag.氨盐水总管≤0.30MPah.中和水总管≤0.40MPa2.2.3、浓度a.下段气CO2 ≥80%b.中段气、清洗气CO2≥37%50~65ttc.中和水CO2d.中和水Fe3+15mg/L≤0.008tte.冷却水含NH3≤20ttf.淡氨盐水含NH3≤0.2%h.碳化净氨尾气含NH32.2.4、质量a.碳化出碱液转化率冬季≥75%夏季≥73%b.结晶沉降时间≤200s2.3、安全操作规程2.3.1、接班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送碱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送碱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送碱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安全操作基本要求第一节一般要求1.1 了解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严格遵守规程。

1.2 遵守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规定,做到安全第一。

1.3 严格遵守生产操作程序,不得随意更改。

1.4 遵守岗位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操作,确保生产安全。

第二节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1 工作前的准备2.1.1 确认所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是否正常。

2.1.2 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保证没有危险隐患。

2.1.3 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保障自身安全。

2.2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2.2.1 严格遵守操作步骤,不得擅自更改。

2.2.2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专注,避免分心。

2.2.3 确保操作设备的安全性能良好,如有异常及时报修。

2.2.4 熟悉并遵守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2.2.5 不将未经处理的废弃物倾倒到排水系统中,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2.2.6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停止操作,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2.2.7 不得随意使用明火、吸烟等有火源行为,防止引发火灾。

2.3 操作后的处理2.3.1 工作结束后,清理好现场,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2.3.2 关闭设备和工具的电源,确保安全。

2.3.3 对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下次操作的正常进行。

2.3.4 及时上报岗位问题和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紧急情况处理及事故防范第一节紧急情况处理1. 火灾1.1 发现火灾时,应立即采取避难和报警措施。

1.2 在没有威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进行灭火。

1.3 若火势无法控制,应及时撤离人员并报警。

2. 溢油溢液2.1 发现溢油溢液时,应立即切断泄漏源。

2.2 尽量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清理溢油溢液。

2.3 如无法清理,应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 中毒3.1 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中毒防护培训,了解中毒原因及预防方法。

3.2 发现有人中毒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第二节事故预防1. 设备检修1.1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碱槽工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碱槽工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碱槽工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碱槽工操作安全,保护员工身体健康,规范化操作行为,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参与碱槽作业的工作人员,包括操作人员、监督员等。

第三条:碱槽工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第四条:碱槽工操作人员必须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岗前培训并持有相关岗位操作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第五条:碱槽工操作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特别是防护服、防护眼镜、胶鞋等防护装备,确保安全。

第六条: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要求完成各项操作任务,严禁超负荷工作和违规操作。

第二章:安全操作要求第七条:操作人员上岗前应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第八条:操作人员操作碱槽时,应注意保持碱槽周围的地面干燥无杂物,严禁有水或油渍存在。

第九条:操作人员上岗前需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是否正常,严禁发现异常情况时擅自接通电源。

第十条:操作人员在进入碱槽作业区域前,应事先向其他人员进行交底,并互相提醒有关安全事项。

第十一条:操作人员在操作碱槽时,必须正确使用工具,严禁殴打设备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工具。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时,必须按照设备保养手册的要求进行,严禁盲目操作。

第三章:应急措施第十三条:操作人员在发现碱槽运行异常或有漏电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采取相应的停电措施,同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并通知现场其他人员及时撤离。

第十五条:操作人员在发现火灾等危险情况时,应及时启动相应的灭火设施,并通知消防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操作人员应熟悉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第十七条:在碱槽工操作过程中,如发现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急救并通知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四章:违章处罚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相应的违纪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碱解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碱解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碱解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岗位安全,规范碱解操作,保护员工健康,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碱解工作的员工,包括试验室、生产线、车间等各个部门。

第三条碱解工作必须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安全操作,杜绝事故发生。

第四条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对于违反规程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章工作环境与装备第一条碱解操作前,必须检查工作环境是否通风良好,排除有害气体等物质。

第二条要保持操作区域整洁,无杂物,防止滑倒、碰撞等事故。

第三条碱解工作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滑鞋、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第四条使用的所有设备和仪器必须经过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第五条工作期间必须将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在指定的地方,禁止放置在操作区域。

第三章碱解物料的储存与使用第一条碱解物料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储存区域通风良好,远离火源。

第三条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对碱解物料的直接接触,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操作。

第四条在碱解物料的倾倒过程中,必须慢慢倾倒,防止溅洒。

第五条碱解操作结束后,残余物料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第四章碱解操作流程第一条操作前,必须仔细阅读该物料的安全操作手册,并确保掌握操作流程。

第二条操作前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设备,并检查设备的完好性。

第三条碱解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集中注意力,杜绝分心和玩乐。

第四条碱解操作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刻停止操作,并向主管报告。

第五条碱解操作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无残留物。

第五章紧急情况处理第一条在紧急情况下,如泄漏、溢出等,操作人员应立刻远离现场,并寻求紧急救援。

第二条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时,应按规定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或寻找安全出口。

第三条发生伤害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六章岗位责任与安全培训第一条碱解岗位负责人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确保其理解并严格遵守本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碱车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碱车间各生产岗位的开停车、设备运行、工艺指标控制、异常情况处理和设备检修等操作的安全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重碱车间各生产岗位。

2、碳化岗位2.1、工艺流程由吸收工序送来的氨盐水进入清洗塔上部第28圈,同时从塔底通入压缩工序送来的清洗气,气液在塔内逆流接触,进行清洗和预碳化作业,塔下出卤为中和水,由联络管直接引至中和水泵进口,打至制碱塔上部第27圈。

在制碱塔内,中和水与第一圈进入的由压缩送来的下段气和从第七圈进入的中段气逆流接触进行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悬浮液,经塔中下部八个冷却水箱冷却后由塔下出碱管自压至五楼出碱槽,再由碱槽流至滤过工序进行固液分离。

清洗塔尾气和制碱塔尾气由塔顶逸出经碳化尾气总管进入碳化净氨塔下部,与由盐水车间送来的精盐水逆流接触,吸收其中的氨和CO2,吸收后的溶液称为淡氨盐水,经“U”型管自流入净氨塔下部的贮桶(淡氨盐水桶)内,净氨塔顶部出来的净氨尾气放空。

碳化尾气中所夹带的液体在尾气总管上利用一上“U”型在七楼进行气液化分离,分离后的液体称碳化回卤。

碳化回卤通过“U”型管进中和水泵入口。

未分离尽的碳化回卤在入碳化尾气净氨塔之前再次分离,回卤入淡氨盐水桶。

碳化冷却水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由给排水冷冻水岗位送来,从第一节水箱进,从第三节水箱出,返回冷冻水岗位;另一部分是由给排车车间循环水岗位送来,从第四节水箱进,从第6节或8节水箱出,返回循环水岗位。

2.2、工艺指标2.2.1、温度a.氨盐水38~45℃b.中和水36~42℃c.出碱液25~34℃d.十七圈(中温)60~72℃e.二十三圈45~60℃f.五圈≥35℃g.碳化尾气≤50℃h. 清洗、中段气35~45℃I.下段气≤46℃2.2.2、压力a.下段气总管0.294~0.353Mpab.中段气总管0.26~0.29MPac.清洗气总管0.314~0.353Mpad.尾气总管0.05~0.07MPae. 制碱塔压0.28~0.32MPaf. 清洗塔压0.26~0.30MPag. 氨盐水总管≤0.30MPah. 中和水总管≤0.40MPa2.2.3、浓度a.下段气CO2 ≥80%b.中段气、清洗气CO2≥37%50~65ttc.中和水CO2d.中和水Fe3+15mg/L≤0.008tte.冷却水含NH3f.淡氨盐水含NH≤20tt3≤0.2%h.碳化净氨尾气含NH32.2.4、质量a.碳化出碱液转化率冬季≥75%夏季≥73%b.结晶沉降时间≤200s2.3、安全操作规程2.3.1、接班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3.2、接班后,必须认真检查气防、消防器材是否完好可用,如有问题,要立即联系更换,确保好用。

2.3.3、现场照明必须充足,班上要备好手电筒并使之好用,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联系处理。

2.3.4、现场通道禁止堆放备品备件和杂物,确保畅通无阻。

2.3.5、各楼面的环塔钢板必须完整牢固,各攀塔阶梯、平台、护栏必须保持完好无缺,如有缺损要及时联系消除,严防坠、摔和跌伤人。

2.3.6、工艺上配制的各仪表必须完整灵活好用,指示或显示值要保证真实准确,发现缺损、失真时,要联系处理,严防因仪表失灵而导致误操作,造成事故影响生产或伤人。

2.3.7、开车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各阀门、考克,如有缺损、卡死,要立即联系处理,确保完整和灵活好用。

2.3.8、工作中,凡接触有毒的气、液体时要戴好防毒面具,严防中毒。

2.3.9、工作中,凡开关阀门、考克时头部必须避开,严防介质泄出伤人。

2.3.10、开关蒸汽阀门时,必须戴好手套,开关时要缓慢进行,以防水击或伤人。

2.3.11、开塔前,必须认真检查现场的各气动薄膜调节阀是否完好,同时与控制室配合,手动检查调试各调节阀开关行程是否灵活相符,如有问题,必须及时联系处理,确保灵活好用,严防因调节阀开关行程不符(即错误),造成事故,影响生产。

2.3.12、开停车时,要严格执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

2.3.13、生产中,控制室DCS上的各按键,无关人员严禁触动,操作调节时必须做到先确认再操作,严防误操作。

2.3.14、开停车或生产中巡回检查时,必须要随身携带防毒面具,以备急用,严防中毒;上下楼梯、平台梯、环塔梯时,要抓牢护栏,严防摔、跌、碰伤。

2.3.15、生产中,禁止脱岗、窜岗、睡岗和戏闹,以防延误操作造成事故影响生产。

2.3.16、停塔时,必须要进行稀释置换,严防物料结晶堵塞设备管线;停塔后,必须要检查关闭各处阀门,放尽气液,加好盲板。

2.3.17、冬季停车时,必须把设备、管线内的存液、冷却水排放干净,并采取防冻措施,严防冻坏设备、管线。

2.3.18、压塔改气时,必须严防超压,以免造成事故。

2.3.19、酸洗碳化塔冷却箱时,必须戴好胶皮手套,防护眼镜,穿好雨鞋。

严防被酸烧伤。

2.3.20、设备、管线检修或清理,必须待停车后,用盲板隔断物料来源,放尽残液,加水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氨含量在0.05tt以下时,停止清洗,排空存水,方可交出检修。

塔内检修时,必须办理《进入设备作业许可证》,戴好防毒工具,派专人监护后,方可进行作业,需动火作业时必须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2.3.21、抽加盲板时,必须戴好防毒面具,派专人监护后方可进行,抽加盲板前,通知无关人员要离开现场,严防中毒。

2.3.22、特殊情况下,设备管线堵漏、打卡子、抢修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

2.3.23、阀门加油保养时,禁止将油或油脂溅落地面。

3、滤过岗位3.1、工艺流程碳化取出液由碱槽经碱液流槽,分别进入各滤过机槽内,借真空的抽吸作用,将气体和滤液吸入转鼓内,经分离罐分离后,冷母液经“U”型管入冷母液桶,气体经真空后,由真空机排空,净氨洗水管进入净氨塔,在塔内经废淡液(或脱盐水)洗涤回收NH3送煅烧,洗涤炉气后,用泵送回洗水桶,用以洗涤滤饼,洗水桶设有蒸汽管和脱盐水管用以调节洗水温度和补充用水量。

吸附在滤布表面上的重碱经洗涤,吸干后,由刮刀刮下,经重碱皮带输送到煅烧车间,残留在转鼓滤布上厚度约3~4mm的重碱借吹风吹净,回机槽。

将有机物TX—10和消泡剂以一定的配比在溶解桶内用废淡液或去煅烧的滤过净氨洗水稀释,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添加剂溶液,由泵送至滤过洗水桶出水口与洗水混合,以降低重碱中水份的含量。

3.2、工艺指标3.2.1、温度a.滤过洗水温度30~35℃b.吹风气温度≤39℃c.废淡液温度≤35℃3.2.2、压力a.吹风压力0.0250~0.06MPab.真空度0.046~0.050MPa3.2.3、浓度a.纯碱盐份≤0.70%b.滤过母液氯差≤4ttc.重碱盐份≤0.35%d.损失率≤2.0%(生产盐份≤0.50%纯碱时损失率≤2.5%)e.重碱水份≤18%(出食品碱水份≤20%)f.烧成率≥50%(含重碱盐份)g.添加剂在洗水中的浓度450~550mg/Lh.添加剂当量0.125~0.2kg/ti.TX—10与消泡剂的配比为3∶1j.滤过洗水FNH≤20tt3TCl-≤0.2tt3.2.4、皮带机温升≤65℃3.2.5、添加剂桶液位h∶1/3—1/2液位计高度3.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3.1、操作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衣袖要“三紧”。

3.3.2、认真检查防毒面具、消防器材是否好用,如有问题,必须及时联系更换,确保好用。

3.3.3、厂房照明必须充足,发现缺、损要及时联系处理;班上要备好手电筒并确保好用。

3.3.4、滤过机周围,各通道禁止堆放备件备品杂物,确保畅通无阻。

3.3.5、认真检查各阶梯、平台、护栏是否完整牢固,如有缺损,必须及时联系修复;地面不得有积水、油腻、TX—10等,严防摔、跌、滑倒伤人。

3.3.6、开车前,要仔细检查各设备管线上所配备的仪表是否完全,灵活好用。

3.3.7、开车前,必须检查各电机接地或接零是否完整牢固;各运转部件连接是否良好。

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联系处理、以防事故的发生。

3.3.8、开车时,必须严格执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

3.3.9、滤碱机运行中,禁止调整压辊等,以免发生事故。

3.3.10、生产中,下碱溜子不准积碱过多,以免造成运碱皮带的设备事故。

3.3.11、滤碱机在运行中,禁止取拿刮刀上积存的杂物,以防伤人。

3.3.12、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滤碱机的机槽液位,严防冒碱或碱液飞溅。

3.3.13、到现场操作或巡检时,必须要携带防氨面具,以备急用,严防中毒。

3.3.14、工作中,凡接触有毒气体时,必须穿戴好防毒面具并有专人监护。

3.3.15、生产中,禁止脱岗、窜岗、睡岗和戏闹。

以防延误操作造成事故、影响生产或伤人。

3.3.16、滤碱机加油时,必须站在地面或操作平台上。

3.3.17、楼板不准有洞,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准在楼板上开孔。

3.3.18、冬季停车时,必须放尽设备、管线内的存水或采取防冻措施,以防冻坏设备管线。

3.3.19、检修清理净氨塔时,必须待停车后,用盲板隔断物料来源,放尽存液,加水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氨含量在0.05tt以下时,停止清洗,排空存水后,方可交出检修。

进设备内检修或检查时,必须办理《进入设备作业许可证》经分析合格,派专人监护后,方可进行作业。

动火检修时,必须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

3.3.20、滤碱机、碱液槽、皮带机、泵检修时,除按相关规定执行外,还必须切断电源,并在电气开关箱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示牌。

3.3.21、皮带机开停车时,必须严格执行厂制定的《皮带运输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皮带开车时,应晃动一下皮带,确认无问题后再进行开车,并注意电流是否正常。

3.3.22、当皮带辊子沾碱时,应用锤敲击,禁止用手去锨或刮;加油时要用专用工具;不准把手伸到皮带架里,运转过程中清扫卫生时,必须有专人监护。

3.3.23、皮带要检修时,必须停车方可进行。

3.3.24、TX—10具有微毒性,防止溅入眼睛及皮肤上,以免灼伤。

3.3.25、添加润滑油,必须严格执行三级过滤制,确保油质清洁无杂质。

3.3.26、加油时,禁止将油溢出、喷溅、撒落地面,加油后,必须将油口及周围油迹擦拭干净。

添加油前必须进行确认油号,严防错用。

3.3.27、生产中,必须经常检查各加油点的油质、油位,严防无油润滑。

如发现跑、冒、滴、漏时,必须立即联系处理。

3.3.28、给运转设备添加油时,必须两人在场,严防事故伤人。

3.3.29、抽加盲板时,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严防中毒。

4、蒸吸岗位4.1、工艺流程4.1.1、母液蒸馏系统从煅烧来的热母液进入热母液桶F302,用热母液泵送至母液蒸馏塔顶部入塔,进入预热段与蒸馏段和塔底进入的乏汽进行逆流接触,蒸出其中的游离氨和CO2,预热母液从20圈引出进入预灰桶,在桶内与石灰乳混合,反应后的气体,从桶上部引出进入预热段,调合液由桶底部溢流入蒸馏段(第20圈)与从塔下加入的低压蒸汽逆流接触,蒸出其中的FNH3、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