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物理八上《1.3 噪声及其控制》word教案 (2)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3《噪声及其控制》参考教案2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3《噪声及其控制》参考教案2

三、噪声及其控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来认识噪声2、知道噪声的几种来源3、知道噪声的危害4、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能力目标1、能用所学知识寻找减弱噪声的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对乐音和噪声关系的分析,进行辨证思想的熏陶。

2、通过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的分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学难点:噪声的分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听声音谈感受:1、播放轻音乐片断。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优美、令人愉快)2、播放嘈杂的吵闹声……讨论回答感受:(声音难听、令人厌烦)3、师总结:有些声音让我们心情愉快。

有些声音让我们紧张烦躁,这些声音是有害的,需要加以控制和消除。

这种要被控制和消除的声音就是噪声。

——引入新课:令人厌烦的噪声二、新课教学1、乐音和噪音区分(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补充: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实际上是乐音的三要素。

2、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并讲讲所知道的噪声的来源。

(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工厂里,电动锯条的切割声,电钻的钻孔声,打桩机、压缩机、电动机等产生的声音。

交通噪声:主要指各种机动车辆、飞机、火车、轮船等在行驶过程中的行驶声、机器声和喇叭声日常生活噪声:家用电器的运转声,喧哗声、电视声、空调声、鞭炮声。

)师总结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类: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噪声3、噪声的危害设问:噪声有哪些危害?噪声影响人们工作、学习、正常的休息。

还表现在-----①对人的心理的危害使人讨厌、烦恼,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妨碍休息和睡眠②对人的生理的危害损害人的听力,使人头痛,记忆力衰退,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③噪声的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损坏建筑物,如飞机起飞引入事例,说明噪声的危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空军做超音速试验,飞机每天在10000米的高空飞行8次,半年以后,当地一个农场饲养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被轰鸣声杀死,幸存4000只鸡,有的羽毛全部掉光,有的干脆不下蛋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 教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  教案设计

噪声及其控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声音多种多样。

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

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生甲]噪声从哪里来?[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师]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控制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控制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学案一、教学内容1. 噪声的定义:物理学中,噪声是指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

2. 噪声的等级:噪声的等级用分贝表示,分贝越大,噪声越大。

3. 噪声的控制方法:噪声的控制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入手。

4. 生活中的噪声问题:主要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噪声的定义,掌握噪声的等级划分。

2. 学会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控制噪声。

3.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划分、噪声的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模拟器、分贝计。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介绍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划分、噪声的控制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噪声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噪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

2. 噪声的等级:分贝越大,噪声越大。

3. 噪声的控制方法:(1)声源处: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

(2)传播过程中:隔绝噪声的传播。

(3)人耳处:降低噪声对人耳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噪声是指悦耳、动听的声音。

(错误)(2)分贝越大,噪声越大。

(正确)(3)噪声的控制只能从声源处入手。

(错误)2. 选择题:A. 鸟鸣声B. 流水声C. 刺耳的汽车喇叭声D. 美妙的音乐声答案:CA. 增大噪声的产生强度B. 在传播过程中隔绝噪声C. 让人耳适应噪声D. 提高噪声的音质答案: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等级划分和控制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噪声及其控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噪声及其控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噪声。

2. 噪声的等级:分贝的定义、计算以及噪声等级的划分。

3. 噪声的控制: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介绍噪声的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能够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噪声。

2. 让学生掌握噪声的等级划分,能够进行分贝的计算。

3.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能够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提出控制噪声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噪声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2. 噪声的控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计、声源(如收音机、手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噪声的存在。

然后提问:什么是噪声?2. 知识点讲解:(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噪声。

(2)噪声的等级:分贝的定义、计算以及噪声等级的划分。

(3)噪声的控制: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介绍噪声的控制方法。

3. 例题讲解:利用噪声计测量不同声源的噪声等级,并分析如何降低噪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角度:……环境保护角度:……2. 噪声的等级分贝的定义:……噪声等级的划分:……3. 噪声的控制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噪声的接收:……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并分析如何降低这些噪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噪声的存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1.3噪声及其控制【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 会将声音进行分类,了解噪声的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3.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难点】做好物理实验【教具学具实验器材】蜡烛2支,去口无色大、小可乐瓶罩各1个;玻璃板、搪瓷盘、塑料板、薄铁片、磁铁、小铁钉等物品;铜圆柱体、打火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听声音谈感受:1、播放歌曲、轻音乐片断、爆竹、磨刀、急刹车、拉链的声音2、谈感受:你喜欢哪些声音?二、新课教学(一)乐音和噪声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环境角度给噪音下定义: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反之在欣赏音乐时,语言又成了噪声。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边的环境,城市生活等来寻找(二)噪声的来源○1屏显噪声来源图示(配声音)○2要求学生:结合图示和实际生活的感受,谈谈噪声的主要来源。

○3师生共同对噪声来源进行简单分类○4屏显分类结果过度设问:大家都不喜欢噪音,说说里面的理由?(引出噪音的危害)教师总结:(三)噪音的危害:•危害:影响工作和学习、休息•损害人的听力•引发神经衰弱症状•是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人们用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观看视频: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的影响:过度设问:噪音既然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我们怎么样来减弱它呢?(四)噪声的控制设问:人能听到各种声音的条件是什么?追问:声音传到人耳经历了哪些过程?师:通过上面问题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哪些途径寻找控制噪声的方法:1.控制噪声源2.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动脑思考:视频中几幅图控制噪声分别属于哪一种途径?师:点评回答结果(五)生活、物理、社会•以声消声•下雪后的寂静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方法?请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四、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三 噪声及其控制名师教案2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三 噪声及其控制名师教案2 苏科版
作业布置
课外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讨论交流】分析声音到达人耳的过程(声源——介质——人耳)引导学生讨论控制噪声的方法。
【点拨】师:从声音到达人耳的过程中分析,应眼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环节。
【议一议】请同学们举些从三方面控制噪声声源的实例。
生:(1)在市工禁止交通工具鸣笛,使产生噪声的工厂、企业远离居民区。
(2)在公路植树,营造防声墙,加强城镇绿化建设。利用绿化措施,使传来的噪声被吸收一部分而减弱。
(3)让有关人员戴上防器械声罩,采用耳塞或用手、棉花等堵住耳孔。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之一区分乐音和噪声
例1关于噪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是响的声音
B.发出噪声的声源一定做无规则的非周期性振动。
C.有一定规则和节奏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噪声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声源做无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二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妨碍。
【讨论交流】如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那么这“动听的音乐”对我们来需不需要呢?而对听音乐的人来说的是否也不需要呢?
【拓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教师上课时音乐是噪声,反之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由是乐音。
【讨论交流】在生活中,对环境造成危害较大的噪声是从哪来的,引导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边环境来寻找。
3.下大雪时,显然路上行驶的车辆仍然很多,但嘈杂声小了,这早因为松软的雪花对噪声有
作用。
4.学校广播正在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甲乙两名同学在那里争论不休,甲说:“歌曲是乐音,因为它悠扬动听”,乙说:“歌曲是噪声,因为它干扰了我正在思考的一道几何。”如果由你来评判,你将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三、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三、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三、噪声及其控制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噪声的概念、危害以及控制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不仅能认识到噪声对生活的影响,还能积极参与到噪声控制的行动中来。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学会简单的噪声控制方法。

一、导入: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噪声录音,让学生感受噪声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我会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噪声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噪声的来源,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噪声监测器在教室内进行噪声检测,让学生亲身感受噪声的强度和来源。

六、课后作业:我会布置一道关于噪声控制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去尝试控制生活中的噪声,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学会简单的噪声控制方法。

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噪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简单的噪声控制方法。

但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噪声的控制方法掌握得不是很好,我在课后会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噪声控制能力。

拓展延伸:我会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噪声源,并尝试进行噪声控制,以此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还会让学生关注我国的噪声控制政策,让他们了解我国在噪声控制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噪声的概念和来源的理解,以及噪声控制方法的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噪声的影响,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对于噪声的概念和来源的理解,我会通过课件和实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从哪里来。

我会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噪声录音,让学生亲身体验噪声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噪声的概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噪声及其控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噪声的控制方法以及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和等级,知道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等级和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噪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计、声音源。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并讨论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介绍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无规律、刺耳的声音。

(2)介绍噪声的等级: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表示,噪声计是测量噪声等级的工具。

(3)介绍噪声的控制方法:隔声、吸声、消声。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噪声问题,如街道噪声、工厂噪声等,并讨论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刺耳的声音。

2.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表示。

3. 噪声的控制方法:a. 隔声b. 吸声c. 消声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工厂附近的居民受到工厂噪声的困扰,请你给出解决工厂噪声问题的方法。

答案:可以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方法来控制工厂噪声。

2. 题目:请你举例说明生活中如何控制噪声,并说明控制噪声的意义。

答案:可以举例说明在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场合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如关闭门窗、戴耳塞、降低音响音量等。

控制噪声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等级和控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及其控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借助生活经验,体验和实例,认识噪声,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控制方法.2.过程与方法: 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由乐音和噪声间的辩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课外活动,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学生自己的调查活动,引起学生对噪声的重视,积极参与控制和减少噪声危害的讨论,培养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控制噪声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外实践活动和上课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科学技术给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弊端,处理好噪声的问题,在工业发展时代显得非常的重要,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乐音和噪声的例子。

⑴乐音听音乐。

⑵噪声工地上的机器的声音。

【知识点】乐音:有规则的振动。

噪声:无规则的振动。

区别:物理学的角度、环保的角度。

(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属于噪声。

)一、噪声的来源观察书中P16几列图,分析得噪声的来源为:⑴工业噪声⑵交通噪声⑶生活噪声。

【例题剖析】1.下列声音不是属于噪声的是( A )A.欣赏老师讲课的声音 B. 马路上拖拉机的行驶的声音C.汽车的喇叭声 D. 睡觉时听蚊虫的嗡嗡声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 ( D )A. 只是使人难受的声音B. 音乐家唱出的美妙歌声C. 只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D.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以及干扰人们正常工作的声音。

二、噪声的危害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

长期在强噪声的环境下,会出现哪些症状或疾病?听力下降、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心脏病、高血压等【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即响度)用分贝表示,符号为 dB 。

人耳刚刚能听见的声音为 0 dB, 90 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城市里为了监测噪声,常在主干道上设置噪声检测仪。

它不能减弱噪声么?(填“能”“不能”)。

三、噪声的控制【知识点:】噪声控制的途径1.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 减振、隔振、消声 )2.在传播过程中 ( 隔声、吸声、消声 )3. 在人耳处减弱 ( 耳塞、耳罩、头盔 )观察书中的图1-19 分别说出控制噪声的方法属于哪一种。

【例题剖析】⑴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简单易行的是(C)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公路和建筑物之间建造一个20m 高的屏障C.在耳朵中塞上一团棉花 D. 关闭所有的电源.⑵语音室和报告厅中为了保证听觉效果的良好,都采用一些特殊材料贴在室内的墙上这种材料的特殊性能主要是 ( A )A. 有吸音、消声的功能B. 增加美观C. 颜色使人赏心悦目D. 增加声音的响度【巩固练习】⑴下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例子是 ( B )A. 给耳机加上隔音罩B. 手枪上装上消音器C. 带耳塞D. 安装隔音臂⑵为了减少噪声,人们应从哪个环节入手 ( D )A. 减少发声体振动的振幅B. 设法减少声音的传播速度C. 减少发声体的振动频率D. 上述方法同时使用⑶“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无声手枪的“无声”是在声源处减弱的,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⑷如果你家附近是建筑工地,而你要复习功课,怎样减少施工对你的影响,请写出两个可行的方法。

关闭门窗、带好耳罩【板书预设】§1.3 噪声一、噪声的来源乐音:有规则的振动。

噪声:无规则的振动。

区别:物理学的角度、环保的角度。

二、噪声的危害听力下降、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心脏病、高血压等三、噪声的控制1.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减振、隔振、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 (隔声、吸声、消声)3.在人耳处减弱 (耳塞、耳罩、头盔)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五、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