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导学案.doc

运算律导学案.doc
运算律导学案.doc

运算律导学案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

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

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

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

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

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

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

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

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

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

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

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

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

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

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

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

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

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

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

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

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

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

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

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

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

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

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

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

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

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

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

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

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

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

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

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

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

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

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

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

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导学案

分钟)先算除法,再算加法。第3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4题,先算减法,再算除法。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 (1)分析题意,明确题中的各个数量 的意义。 (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 题思路。 (3)尝试列式。 2.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 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小组讨论计算方 法。 12÷(1/2×3) (2)师生共同总结运算顺序。 3.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12÷12÷3。 (2)引导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1.(1)仔 细观察,交 流题中的各 个数量的意 义。 (2)小组 内讨论、交 流解题思 路:可以先 求出每天吃 多少片药, 再求出可以 吃几天;也 可以先求出 这盒药一共 可以吃多少 次,然后再 求出可以吃 几天。 3.列式并计算。

2.(1)认真观察算式特点,小组内交流运算顺序。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结合解题思路,同教师共同总结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1)学生认真审题,观察算式。 (2)根据整数连除的运算顺序总结出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3)按

照从左到右 的顺序独立 计算: 12÷1/2÷ 3=24÷ 3=8(天)。三、 训练深化。(9分钟)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33页“做一 做”。 2.巩固训练:完成教材35页9题。 3.拓展提高:完成教材35页10、11 题。 1.独立 完成,小组 内交流。 2.学生 独立思考并 写在练习本 上,然后与 同桌交流, 并互相进行 评价。 3.独立解答 并汇报评 价。 4.解决问题。 师傅每小时织布1/5m,徒 弟8小时织的与师傅6小时织 的同样多。徒弟每小时织布多 少米? 答:徒弟每小时织布3/20米。 四、总结 收获。(5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完 善板书。 2.老师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学生结 合板书谈本 节课的收 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第3课时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导学案)

第3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小数的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了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的运算中同样适用,进一步体会运用这些定律能使计算简便,教学中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设计: 1.创设情境,对比概括。 设计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出两位学生不同的计算思路,通过对比,使学生直观感知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既简便,又快捷,使学生在以后的小数运算中能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先学习运算定律,再进行实践练习,最后验证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依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及时调整教学的状况,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习目标 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 2.会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学习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口算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1.计算。 0.25+0.45=0.68-0.24= 7.4-6.8=3-0.75= 2.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32+5○5+32 1.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2.填写符号,说说运用了 哪些定律。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在○里填上“+”或“-”。 (1)285+327=□+285 (2)926+82+18=926+(□○

四则运算(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导学案

四则运算(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导学案设计人:学法指导 1、自学第11页例5。用红色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 2、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 学习目标 会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复习旧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二、自主探究新知 自学体验: 例5(1)42+6×(12-4)(2)42+6×12-4 要求: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标上顺序号)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 小结:为四则运算。 我知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计算,如果只有乘除法,要()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要先算(),再算()。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小括号,要先算()。 四、课堂检测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1-111÷37)×51000-(280+650÷13) (95-19×5)÷74(270+180)÷30-15) 2.解决问题 (1)水果店运来苹果、橘子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橘子每箱2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 (2)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喜悦指数(高兴、大凡、痛苦) 四则运算(0的运算)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复习课导学案教学导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复习课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教学内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复习课编写人:张高锋审核人:数学组(六)【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大性质。 2、认真地审题,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导学流程 温故知新知识导图:(用字母表示出来) 1、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2、乘法的运算定律 3乘法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 除法的运算性质: 导学导练简算 (1)628+182+472+18 (2)624-85-15 (3)45×11×2 (4)96×101-96 (5)3400÷25 ÷4 (6) 723-(123+159) 课堂检测一、填空我最棒 1、26+285+ 315=26+(285+ 315),此题运用了()律。 2、7×4×6×25=7×6×(4×25),此题运用了()律,也运用了()律。 4、1200÷(12×25)=1200÷12÷25,这样计算是根据()。简算 1、 444-56-44 2、 101×147-147 3、25×16 4、88×125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编写人:张高锋审核人:数学组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导学流程 温故知新1、复习数位顺序表: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即10个0.1是(),()个0.01是0.1,()个0.001是0.1. 2、复习小数的性质:()这叫做小数的性质。3、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4、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从高级单位名数到低级单位名数是()进率,小数点向()移动;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是()进率,小数点向()移动。 5、复习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①近似数末尾的零能不能去掉?() ②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 ③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④精确到百分位表示保留()位小数。 导学导练㈠填空 ①由6个一,5个十分之一和8个千分之一组成成的数是()读作() ②0.26里面有()个0.01,0.45是由()0.1和()个0.01组成 ③6.53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㈡判断。 ①大于3小于4的小数有9个.()②三位小数大于两位小数。() ③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都比1小. ()④整数都比小数大。() (三)单位换算。 94507=()万6804300000=()亿437=()万0.45平方米=()5元7角2分=( )元30厘米=()米5吨50千克=() 课堂检测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千米30米=()千米 10元3角4分=()元 9 吨 90千克=()吨 8.04吨=( )吨( )千克()克 = 345千克 27公顷=()平方千米1.25公顷=()平方米 0.58平方米=()平方分米 8米6厘米=()米 解决问题。 1、10千克鲜鱼可以晒3.6千克鱼干,1吨鲜鱼可以晒多少千克鱼干? 2、一块菜地有300平方米,每平方米可以收白菜24千克。一共可以收白菜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导学案

总复习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本册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数学广角等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全面复习。共分为四部分: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数学广角。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回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复习时,即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更牢固的掌握。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回顾梳理知识,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养成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3.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3.初步认识三角形,能根据内角及三边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深入理解图形运动的两种形式:平移和轴对称。 5.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学习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 2.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及三边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 课时分配 (1)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1课时)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1课时)

(3)图形与几何(1课时) (4)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回顾的环节,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复习的能力。 第1课时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四则运算教学案

四则运算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应用加减法、乘除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 算的运算顺序; 2、在理解的基础上体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结合实际正确的解决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发现并总结概括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1、仔细观察课本P2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3、课前热身: 35+47= 59+29= 240+60= 62-17= 81-19= 200-71= 45×2= 49÷7= 17×15= 120÷4= 140×3= 200÷8= 150-90+31= 75-10+10= 100÷10×9= 45×20×3= (二) 合作交流 学习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滑冰? 1、独立思考,尝试解答,你是如何计算的呢? 独立算式综合算式 2、小组内交流: (1)自己的解答思路、根据是什么? (2)每步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组内的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各是什么? (4)在综合算式计算过程中,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我会提醒大家: ! 3、组内合作:我会编一个类似的问题,请大家用综合算式解答: (温馨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乘公交车时上下车等……) (三)探究展示

运算律导学案.doc

运算律导学案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3 分1.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2. 它们有什么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二、探究新知:15分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所有减数之

和,差不变,a-b-c=a-(b+c)。 2.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完成 教材58页第1题的第2小题,由学生自告奋勇回答树上的题目,由其他 全体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3.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仍然成立。 4.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1)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交流。课件或小黑板显示,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结果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 分 15分 1.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下题。 46+32+54 0.7+3.9+4.3+6.3 25×49×4 8×(36×5)8×4×.5×0.25 546+785-146 2.用乘法对家发的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2.7×4.8+2.7×5.2 905×99+905 13×10.2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不容易掌握,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的练习。四.小结与评价5分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2分课本5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板书设计数的运算(四)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2019-08-20 某某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运算律备课教师 严惠云执教严惠云备课日期 3.11 学习 目标1.探索和理解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用运算定律进行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导学案

四则运算 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减法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的相互换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预习导 1、计算下面的题。 36+17=323+147= 2、根据上面的加法每题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教材例题,分析并解答。 (1)这是已知两端铁路分别是多少千米,求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千米。应该用 ()法计算,我会列式:。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格 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法计算,我会列 式。 (3)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法计算,我会列 式。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 三、交流展示。 1、通过自学我知道了。 和= + 加数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差= - 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 - 差 2、通过自学我还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验算用()。 四、过关检测。 1、用竖式计算 136+293= 348+461= 457-256= 417-165= 2、滨海实验小学举行篮球比赛,明明用了24秒完成了比赛,东东用了215秒完, 成了比赛。他们一共用了多少秒完成比赛?

3、做一做,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7= 3043- 575= 五、作业 200+ = 654- =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四则运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验算用()。 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加、减法的意义。

小数混合运算导学案1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一、复习 1、不计算,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96÷8×2:先()后()50+160÷40 :先()后() 120-4×18:先()后()358+14×(14+208÷26):先()后()再 2、我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 3、尝试体验(列综合算式计算) (1)李明带着20元钱先在甲文具店买了3本笔记本,每本3.50元,又在乙文具店买了一支钢笔,每支6.30元。李明还剩下多少元? (2)李明带着20元钱在文具店买了3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笔记本每本3.50元,钢笔每支6.30元,李明还剩下多少元? 二、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感悟新知】 1、小组交流:在李明买文具的两种过程中,你是怎样算出“李明还剩多少元”的? 2、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其他同学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代表汇报: 4、师生共同完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闯关我最棒】 1、运算顺序找得准。(只说出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先画横线再标步骤。 23.5+13.5÷2.7 90.4 -(7.03+2.47)×4.08 3.6÷1.2+0.5×2 3.6 ÷〔(1.2+0.8)×5〕 2、我会算(先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0.8 ×(5-3.88)×50 0.36÷〔(6.1-4.6)×0.8〕 3.24÷[(30.5-19.7) ×0.6 ] 3、活动齐参与。完成课本第76页课堂活动第一题 4、我是小法官。 (1)16.5-1.2 ÷0.3 改:(2)2.6×4.7+5.3×8.1 改:=15.3÷0.3 =2.6×10×8.1 =51 ()=26×8.1 =210.6 () (3)16.2÷〔(3.5+4.6)×0.2〕改:(4)27×2.8-3.2×19 改: =16.2÷〔8.1×0.2〕=75.6-60.8 =2×0.2 =14.8 () =0.4 () 5、巩固练习 125×4.5÷3+210 3.91÷(42-39.7)+9.3 3.2+3.15÷(31-29.5) 18-(1.4+1.25×2.4) 8÷[(9-8.98) ×2.5] [0.68÷(1.2-1.03)] ×2.5 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5吨,能烧54天,改进炉灶后,每天节约0.5吨,这堆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课时)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完整版)《加法运算定律》导学案

《加法运算定律》导学案 备课人:徐巍班级:姓名: 学习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我能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来验算加法。 3、我能与小组同学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不同方式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正是旅行的好时节(P27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探究一:加法交换律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有几种不同的列法? 2、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我发现它们的不同点是:,它们的相同点是:,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算式用连接。 3、我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我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这就叫做。 5、我能既简单又清楚地表示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甲和乙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这里面的a和b可以是(哪些数?) 6、我们在时候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探究二:加法结合律 李叔叔前三天的行程表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列式并计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脱式计算) 2、上面的式子还可以怎样计算?你有简便的算法吗? 3、请大家观察这两种算法,我发现:虽然它们的不同,但它们的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算式用连接。 4、我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5、通过这几组算式,我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这就叫做。 6、我能既简单又清楚地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三种不同的图形表示三个加数,那么= 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三、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1、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300+600= + +65= +35 (45+36)+64=45+( + ) 548+(52+468)=( + )+ 2、P31第4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24--P26例5、例6、例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灵活选用计算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教法与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启发式谈话法,并辅以练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80+A=A+80 (48+36)+52=(48+52)+36 321+28+79+172=(321+79)+(28+172) 2、口算抢答比赛 12×525×435×2125×845×425×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积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当两个数相乘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会使计算更加简便。) 师:再看这道题。 57×12+43×12 你还能快速算出结果吗? 要想快速算出结果需要用一样数学法宝,那就是“乘法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借助于植树活动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分析:一组口算看似简单,其用意则不凡。前几题学生能很快说出得数,正在学生兴奋之时,出示57×12+43×12,学生都迟迟说不出或说不准,这样由“很快”突然到“很慢”,使学生产生了急于想知道得数的心理需要,就在这时,教师又故作玄虚地说:“需要用一样数学法宝……”短短几句,又一次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 二、探索新知 师:观察植树活动的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复述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也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师: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1、例2、例3。) 1、学习例1。 1)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 预设: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2)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5 25×4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100人)那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号) 板书:4×25=25×4 4)你能再举出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举例板书。 5)归纳总结。 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的结果都相等。 预设2:左边算式和右边算式的两个因数位置不一样,都交换了。 师:这就是乘法交换律。(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6)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请同学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7)其实,乘法交换律早就是我们的朋友了,还记得乘法口诀吗?生说一句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导学案(1)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导学案 复习回顾1.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默写) ='+)(b kx _________ ____='C )('α x =_____________ _______ )(='x a ______ )(log ='x a ___________ )(='x e =')(ln x _________ )(sin 'α=____________ =')(cos α________ 2 求下列函数函数的导数 (1)5 )(-=x x f (2)x x x f = )( (3)sin 2y x π?? =+ ??? (4)3 sin π =y (5))2cos(x y -=π (6)x y 4= (7)x y 3 log = 【自主探究】 导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1.[]=' ± )()(x g x f 2.[]='+c x f )( 导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1.[]=')()(x g x f ; 2. = ' ?? ????)()(x g x f ; 3.[]=')(x kf ; 说明: 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 两个函数的和(差)的导数,等于这两个函数的导数的和(差),即v u v u '±'='±)(,和(差)函数求导法则由两个可以推广到n 个。 2.导数的乘法、除法法则:

①两个函数积的导数,等于第一个函数的导数乘以第二个函数,加上第一个函数乘以第二个函数的导数的和,即v u v u uv '+'=')(。若c 为常数,则c u c u cu '+'=')(u c '+=0u c '=。由以上两个法则可知:)()()()(x v b x u a x bv x au '±'=±,b a ,为常数。 ②两个函数商的导数,等于分子的导数与分母的积减去分母的导数与分子的积,再除以分母的平方。即 2 v v u v u v u y '-'=' ?? ? ??=' 【合作探究】 例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5 4 3 2 23459f x x x x x x =+-+-+ (2)()sin f x x x = (3)sin 2y x = (4) tan y x = (5) y =x 1·cos x (6)x e y x sin 2=23x + (7)x e y x ln = (8)x a y x ln -=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2 sin y x x =+ (2) 3 2 3622 y x x x =- -+ (3) 2 )12(-=x y (4)2 (23)(32)y x x =+-

导数的四则运算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 包科领导: 年级组长: 使用时间: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学习目标】 1、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2、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一些函数的导数。 【重点、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法则; 难点:四则运算法则的运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2.用红笔勾画出疑难点,提交小组讨论; 【自主探究】 1.和(差)求导法则:若函数)(x f 、)(x g 有导数,则 []_______________)()(='±x g x f 2.积的求导法则:若函数)(x f 、)(x g 有导数,则[]_____ __________)()(='x g x f 3、商的求导法则:若函数)(x f 、)(x g 有导数,0)(≠x g 则_______________)()(='?? ????x g x f 【合作探究】 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3334++-=x x x y (2)x x y tan = (3))cos (sin x x e y x += (4)x x y ln = (5)112+-=x x y (6)1ln 2+=x x y 2、已知函数()( )cos sin 4f x f x x π'=+,求)4(πf .

1、 设函数()b f x ax x =-,曲线()y f x =在点(2,(2)f 处的切线方程为 74120x y --=,求()y f x =的解析式。 【巩固提高】 1、设()2sin f x x x =-,若0()0f x '=且0(0,)x π∈,求0x . 2、点P 是曲线2ln y x x =-上的任意一点,求点P 到直线2y x =-的距离的最小值 . 3、已知函数32()2,()f x x ax g x bx c =+=+的图象都经过点P (20),,且在点P 处有公共切线,求)(x g 4、已知函数32 1 ()2()3f x x x ax a R =-+∈,在曲线()y f x =的所有切线中,仅有一条切线l 与直线y x =垂直。 (1)求a 的值和切线l 的方程; (2)设曲线()y f x =上任意点的切线的倾斜角为θ,求θ的取值范围。 【课堂小结】

最新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导学案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 1、口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25+75 46+154 87+113 75+25 154+46 113+87 2、填空 63+()=100 146+()=300 107+()=200 260+()=400 【设问导读】 例1: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和一共骑的路程。 2.列式计算: 或 3.观察算式,我发现: 因此两个算式可以写成: □+□=□+□ 4.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举例验证。 5.总结定律: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用a和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 例2: 1.理解题意 这道题是已知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列式计算,想一想怎样算简便。 3.比较下面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总结定律:先把,或者先把,和。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5.你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自学检测】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24+56= + 85+69+15=85+ + 72 + n= + (63+89)+11= +(+ )25+68+75+32=(+ )+(+ )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307+862=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84+35+16 356+(44+66) 【巩固训练】 1.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5+72=72+65 ()218+53+47=218+(53+47)()31+67+19=31+19+67 ()24+42+76+58=(24+76)+(42+58) ()2、解决问题。(1)小兵在玩具超市看见这三种玩具。如果都买,得花多少钱才能买到? (2)有三种水果,菠萝517千克,橘子98千克,榴莲383千克。三种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拓展探究】 计算2+4+6+8+10+ +94+96+98的结果。

(电子学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括号导学案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页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4及练习三第1、2、3题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温故知新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96÷12+4×2 96÷(12+4)×2 二、自学成才 1.同桌合作,讨论分析 问题1:观察96÷(12+4)×2和96÷[(12+4)×2],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后面的式子为什么要添加“[ ]”? 问题2:下列综合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你能说出运算顺序吗?(画横线标出来)96÷[(12+4)×2] 2.尝试计算: 96÷[(12+4)×2] 3.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三、随堂练习 1.填一填 (1)计算45÷5×(28+4)时,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计算(800+100÷50)×2时,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用横线标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 4×16) 158×[(27+54)÷9] (43+32)÷(357-352)

四、当堂检测 1.我会判。 (1)计算88+(51-21)÷3时,第三步算除法。()(2)(3×19)+(204÷3)去掉括号后,运算顺序改变。()(3)14+60÷4和14×60÷4的运算顺序相同。()(4)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必须先算乘法。()2.森林医生 360÷[(13+5)×5] = 360÷18×5 改正: = 20×5 = 100 提升培优 3.在“120-45+27÷9”中,按要求加括号。 (1)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120-45+27÷9 (2)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120-45+27÷9 (3)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除法。 120-45+27÷9 4.列式计算。 (1)6 5与1 3 5的和除以5 0,商是多少? (2)97与5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5.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导学案

课题:§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 学习目标: 1、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灵活计算。 2、能熟练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如何使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更准确更灵活。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 其二: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的方法与步骤。 例:把)8()3()11()6()4(+---+--++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由上节所学内容知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通常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一般也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 如例1:) 8()2()9()5()7()3(+--+++--+-+ 解:原式=)8()2()9()5()7()3(-+-+++++-++ = 829573--++- =(3+5+9)+(-7-2-8) =17+(-17) =0 解题小技巧:运用运算律将正负数分别相加。 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中,一般要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2:3.05.3162.324+--+-

解:3.05.3162.324+--+- =5.3)3.02.3()1624(-++-- =)5.35.3(40-+- =040+- =40- 练一练: )41 ()32()41 3(32 210+---++- 例3:1(-0.5) -(-) +(+2.75) -(+5.5) 4 解:原式=(-0.5)+(+0.25)+(+2.75)+(-5.5) =-0.5+0.25+2.75-5.5 =(-0.5-5.5)+(0.25+2.75) =-6+3 =-3 解题小技巧:在式子中若既有分数又有小数,把小数统一成分数或把分 数统一成小数 练一练:)25()93.0()54 ()07.0(8.0--++----- 例4:)65 ()43(32210-+---- 解:

西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乘法运算律优秀导学案

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掌握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类比推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利用加法运算律真空。 45+56=56+()甲数+乙数=乙数+() 25+49+51=25+ 2、说出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3、引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 (一)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解决问题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汇报。 4×9=36(个) 9×4=36(个) 3、比较分析两个算法的异同,组织学生观察、交流。 得出结论:4×9=9×4 4、引导学生概括规律。点明这种规律叫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二)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个小区共有多少户? 2、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汇报。 3、比较分析两个算法的异同,组织学生观察、交流。 得出结论:6×24×8=6×(24×8) 4、算一算: 16×5×2= 16×(5×2)= 35×25×4= 35×(25×4)= 12×125×8= 12×(125×8)= 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 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得出结论: 16×5×2=16×(5×2 ) 35×25×4=35×(25×4) 这个小区有 8幢楼房 每幢都是24层,每层6户 6×24×8 =144×8 =1152 6×(24×8) =6×192 =1152 先算出每幢楼有 多少户再乘8, 求出小区一共有 多少户? 先算出小区一共有多少层楼,再乘6,求出一共有多少户?

2015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3.我能大胆的把我们的发现说出来。 学习重难点: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根据每组中的三个数各写四个算式。 (1)3、7、10 (2)4、5、9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教材的例题1,分析并解答: (1)这是已知两段铁路分别是多少千米,求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千米?应该用加法计算,我会列式:()。 (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减法计算,我会列式:()。 (3)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也用减法计算,我会列式:()。 三、交流展示 1、通过自学,我知道了: 和=()+加数差=()-减数

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 2、通过自学,我还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验算加法可以用()法。 四、过关检测: 1、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293= 348+461= 457-265= 439+280= 417-165= 351+274= 2、滨海实验小学举行篮球比赛,明明用了240秒完成了比赛,东东用了215秒完成了比赛。他们一共用了多少秒完成比赛? 五、总结、评价: 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 学习目标: 1.知道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 2.掌握0在运算中的特性,对0有一个全面的认识,0是一个特殊数。 3.我能大胆的把我们的发现说出来。 学习重难点: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0在运算中的特性。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根据下列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1)7、8、56 (2)9、5、45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教材的例题,分析并解答: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3+3+3+3=12,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2、有关0的运算: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 a-0=( ) a+0=( ) a-a=( ) 0×a=( ) 0÷a=( )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三、交流展示 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预习后,我还知道了: 积=()×因数商=()÷除数 因数=()÷另一个因数除数=()÷商 被除数=()×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