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宫里的等级制度

合集下载

故宫建筑群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故宫建筑群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故宫建筑群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故宫作为一座独一无二的建筑群,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文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故宫以其宏伟的规模、精湛的工艺和优雅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故宫建筑群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宫殿的规划、建筑材料的选用、装饰艺术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宫殿规划展示了智慧故宫总面积达到约72万平方米,拥有大约9800多间房子,因此在其规划和布局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规划的智慧。

故宫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将宫殿区域分为外朝和内廷,形成了明确的权力结构。

这一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帝制的特点,也显示了华夏文明中对等级和秩序的重视。

另外,故宫巧妙地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在它的建筑布局中表现出中国古代对宇宙和自然的智慧。

例如,故宫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通过精确的方位布局,将大门、大殿以及其他建筑与天空中的星象相对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和天地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

二、建筑材料体现了工匠的智慧故宫的建筑材料选用也充分展现了工匠的智慧。

建筑的主要材料是砖、木和石头,但如何将这些材料使用得更加出色,工匠们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

例如,故宫建筑中的屋顶多采用重叠的黄色琉璃瓦,这种瓦片不仅具有防水隔热的功能,还能起到装饰的作用。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熟练地运用了陶瓷工艺,将琉璃瓦制成各种形状,如螭、麒麟、凤凰等,使整座建筑更加精美华丽。

此外,故宫建筑还采用了石雕的技术,将各种动植物的形象、人物的神态等巧妙地刻画在石头上,展现出中国古代工匠们卓越的艺术造诣。

通过这些石雕,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装饰,还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装饰艺术展示了审美智慧故宫的装饰艺术给人以视觉上的极大享受,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一大体现。

在故宫的宫殿和庭院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壁画、彩绘、雕塑等装饰品,它们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审美智慧的独特魅力。

故宫的壁画和彩绘十分丰富多样,内容涉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自然景物等。

从故宫屋顶形式看明清时期的等级制度

从故宫屋顶形式看明清时期的等级制度

从故宫屋顶形式看明清时期的等级制度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正如梁思成所言:现存清代建筑物,最伟大者莫如北京故宫,清宫规模虽肇自明代,然现存各殿宇,则多数为清代所建。

今世界各国之帝皇宫殿,规模之大,面积之广,无与伦比。

故宫四周绕以高厚城垣,曰紫禁城。

而北京故宫的屋顶形式也反映出了明清时期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故宫的诞生及古代屋顶形式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故宫才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在山海关击败。

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紫禁城被清军接管。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

而雍正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

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从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

中国古建筑等级划分

中国古建筑等级划分

中国古建筑等级秩序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了保证理想的社会道德秩序和完善的建筑体系,往往制定出一套典章制度或法律条款,要求按照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差别,来确定其可以使用的建筑形式和规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等级制度。

在中国古代建筑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等级制度也留下了其特有的印记。

无论是中国城市、聚落和住居空间的组织原则,还是古建筑形式的发展演变,或是在建筑材料和装饰及建筑某些特征的形成过程中,都可以找到建筑等级制度参与作用的痕迹。

斗栱是我国古代重要木构不可缺少的部分,战国中山国制作的龙凤案上部四角已出现了有斗、有栱的结构,表现出了斗栱的雏形。

1中国古建筑等级制度的发展与体现1.1礼法对古建筑的影响东汉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当时不仅重要建筑中用到斗栱,一般的封建地主住宅中也用,当时斗栱多用于柱头和转角,补间铺作尚补多见。

位于40度线上的角华栱更不多见。

只在角柱或墙角的两面各出斗栱承檐。

斗栱形制各地也不尽相同的,一般都只有一跳,依形制分几种:柱头铺作或置于柱头的斗栱,有出跳和不出跳两种。

不出跳的斗栱,常见的是实拍栱、一斗二升和一斗叁升叁种。

(实拍栱:柱头上置一短横木,底边两端向上弯起,形似栱,两端不置散斗,直承檐枋。

出一跳柱头:多用于楼阁中,自墙上用华栱挑出相当距离承檐,在华栱头上施一斗叁升或一斗二升。

)。

自国家产生以来,君主专制是我国古代社会唯一的政体形式。

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君主以“礼”和“法”维持社会秩序。

所谓“礼”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秩序,实质就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等级制度。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同样存在壁垒森严的等级,从建筑的布局方位、形体大小、结构构件到装饰设计,处处皆凝结着强烈的政治伦理规范,以显示上下有序、尊卑有礼。

早在先秦时期,都城建筑的布局便存在严格的等级规范,为了显示君主的高贵自尊,宫殿一般都建在都城的中心地区,以体现“天子中而处”的思想。

《周礼》中亦有关于宫城建筑规模的等级限制。

紫禁城屋顶的形式与等级门的形式及历史

紫禁城屋顶的形式与等级门的形式及历史

等级的象征
不同屋顶形式对应不同的地位等 级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 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 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 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盈顶
重檐庑殿顶
重檐庑殿顶是在明清时期是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 叫五脊殿。这种屋顶形式最为久远,约出现于先秦时期。在商代的甲骨文、周代铜器、汉画 像石与明器、北朝石窟中都有反映。据《周礼·考工记》载:“商人四阿重屋”。这种殿顶构 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 交于正脊的一端。因为它代表着是最高等级,所以现存的建筑屈指可数,故宫前三大殿的太 和殿(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后三大殿的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 在地)、皇帝拜列祖列宗的太庙,此外还有皇帝家的四个家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 华门等,可以说是皇权的至高象征。
紫禁城屋顶的形式与等级 门的形式及历史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经千年,已形成完善的体系,并 且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明清时期,古建筑屋顶的形式多 种多样,但归结起来有五种基本形式:硬山、悬山、歇山、 庑殿和攒尖。除这五种基本的屋顶形式外,还有扇形、套 方、双环、卷书等特殊形式的建筑屋顶,再加上由多种屋 顶形式组合起来的复合式屋顶,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变得极 为繁复。
门的 形 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午门、神武门、西华门和东华门是故宫的四大门户。它们 都是在城台中间开辟券门,城台上建有巍峨的城楼。有意 思的是,这四座城门的门洞,全部都是外方内圆的,即从 门外面看,门洞上部是方形的,从门里面看,门洞上部则 是圆形的。

刍议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及建筑等级制度(1)

刍议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及建筑等级制度(1)

刍议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及建筑等级制度摘要:古代建筑是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文化精神的载体,是历史文明的证物,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在创造、发展和巩固的过程中经历数千年的沉浮,它是表明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在世界各国其古代建筑均被当做是辉煌历史的体现,相对于西方的砖石类建筑结构,我国古代建筑更多的是木质建筑,但是古代是怎样进行建筑管理的?令人充满好奇本文就简单讨论一下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及建筑等级制度。

关键词: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等级我国是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再加上幅员广阔,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地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区别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干阑式建筑等等,除过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之外其主要的以木构架为主。

比如故宫,因此在这些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时要求就会更高,同时根据其建筑的重要性还要将其制定严格的等级制度,本文就简单介绍故宫建筑群的工程管理。

一、故宫建筑的特点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在明皇帝朱棣年间建造,总耗时14年竣工,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总面积约725,000平方米,其总建筑面积为155000平方米,故宫被高12米、全长约3400米的围墙包围形成了一个防护森严、气势磅礴的壁垒式城堡。

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

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灿烂文明的象征,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显示着我国古代人民在建筑领域做出的非凡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分为皇宫、寺庙、官府、民居四个等级。

1. 皇宫:皇宫是古代中国帝王居住和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享有最高的建筑级别。

皇宫通常由宫门、前殿、中殿和后宫等构成,整体布局严谨而庄严。

最著名的皇宫包括北京的故宫和洛阳的宋都皇宫等。

2. 寺庙:寺庙是用来供奉佛、道、神等宗教信仰的建筑物。

根据寺庙规模的大小和历史的悠久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最高级别的寺庙通常是佛教名山大寺,如峨眉山、普陀山等。

寺庙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严谨庄严的唐式、富丽堂皇的明式等。

3. 官府:官府是古代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其等级分为郡府、州县和乡镇等层次。

官府的布局一般由门楼、正厅、次厅、书院、后花园等构成,宏伟而庄重。

著名的官府有南京的国子监、北京的文庙等。

4. 民居:民居是古代普通人家住宅的称呼,分为贵族宅第和平民民居两个层次。

贵族宅第多占地广、建筑豪华,有庭院、花园、井堂等,反映了贵族社会的阶层差异。

平民民居则根据不同地域和层次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南方的水乡民居等。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每个等级的建筑都有其独
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从故宫建筑看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从故宫建筑看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从故宫建筑看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建筑之一,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故宫建筑的整体规划、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

一、整体规划故宫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其整体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规划建筑的巧妙设计。

故宫由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组成,体现了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

外朝是皇帝接见臣民和办理国家事务的地方,包括三大殿——午门、太和殿和中和殿。

内廷则是皇帝居住、处理家事的场所,主要包括九宫格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等。

整体布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阴阳五行的思想。

二、建筑结构故宫建筑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独特之处。

传统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悬山式木构架,建筑材料多用木和黄色琉璃瓦等。

故宫的建筑结构严谨而庄重,尤以黄色琉璃瓦覆盖的房檐和斗拱为特点,彰显了皇权的威严。

建筑内部多以大殿、房屋、廊道等为主,且严格按照古代宫殿建筑的尺度比例和空间布局。

各个建筑之间相互衔接,构成了宏伟壮观的整体。

三、装饰艺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装饰艺术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故宫建筑装饰以黄色琉璃瓦、彩绘、雕塑等为主,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和色彩,传递着封建王朝的统治象征和文化内涵。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等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装饰风格。

故宫内部殿宇壁画精美绝伦,四季花鸟、人物故事等题材,形成了独特的宫廷艺术。

四、价值与保护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与衰落,记录了丰富多彩的宫廷生活。

然而,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故宫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

为了保护故宫建筑,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定期进行维修,加强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以确保故宫能够永久保存下去。

总之,故宫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其整体规划、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故宫的体制

故宫的体制

故宫的体制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由于古代建筑是以“四柱一间”为标准的。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其建筑依据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外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内廷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保和殿高29 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

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

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后三宫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是皇帝及嫔妃生活娱乐的地方。

前朝与内廷宫殿的分界线乾清门,乾清门以南为前朝,以北为内廷。

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是清朝“御门听政”的所在地。

太和门和乾清门都是殿的形式。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乾清宫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保和殿的后面。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高20米。

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

这块匾在清雍正以后,成为放置皇位继承人名字的地方,雍正为防止皇子之间争夺皇位而互相残杀,采用秘密储位的方法,即生前将皇位继承人的名单写在纸上放在匣子中,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一份由皇帝随身携带,待皇帝死后打开匣子当众宣布皇帝继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故宫吧!
•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 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 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 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 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 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 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 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 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 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 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 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 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 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 艺术博物馆,其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 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 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 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 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 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 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 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 尤其明显。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 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 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 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 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 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 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 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 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 筑中。
故宫的等级制度
建筑篇
建筑等级制度的基本概念
•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了保证理想的社会道德 秩序和完善的建筑体系,往往制定出一套典章制 度或法律条款,要求按照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 的地位差别,来确定其可以使用的建筑形式和规 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等级制度。在中国古 代建筑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等级制度也留下了其 特有的印记。无论是中国城市、聚落和住居空间 的组织原则,还是古建筑形式的发展演变,或是 在建筑材料和装饰及建筑某些特征的形成过程中, 都可以找到建筑等级制度参与作用的痕迹 。
辨别宫殿的等级
• 在参观宫殿时,我们不妨看到了各种各样 的神兽,它们依次排列在各个宫殿的屋檐 上。这,就是辨别宫殿等级的一个标志。 • 办法很简单,就是看神兽的个数,数量越 多,表示这个宫殿的等级就越高(例:太 和殿)。相反,数量越少,则它的等级就 越低。
请欣赏
午门 太和殿
储秀宫
乾清宫
谢谢观看!
故宫建筑的等级制度
建筑布局:故宫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 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央 的思想。 样式: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 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 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 攒尖顶、硬山顶。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 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 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 典仪前作预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 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 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茧辜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 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 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役后举行“献俘”的地方。所以 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样式采 用重檐庑殿顶。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 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