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名词解释
高脂血症

疾病名:高脂血症英文名:hyperlipoidemia缩写:HL别名:hyperlipemia;高脂血;血脂过多ICD号:E78.5分类:代谢科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
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其中三酰甘油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脂质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膜的结构中。
脂质为疏水性的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
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上腺和性腺类固醇激素以及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
此外,脂质还是血液中许多可溶性复合物运输的载体。
脂质分为:脂肪酸(F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和磷脂(PL)。
其中三酰甘油和磷脂为复合脂质。
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脂(CE)两种,二者统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本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
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我国正常人的各种血脂水平(表1)。
体内的血脂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儿童的血脂水平低于成人,其高脂血症的标准为:胆固醇>5.2mmol/L(200mg/dl),三酰甘油>1.6mmol/L(140mg/dl)。
此外,血脂亦受性别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女性从青春期起直至绝经期,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男性,而HDL水平高于同龄男性。
高脂血症名词解释

高脂血症名词解释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脂质物质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为一种代谢性疾病。
以下为相关名词解释:
1. 胆固醇:一种脂质物质,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2. 三酰甘油:一种脂质物质,是身体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如果摄入过多的卡路里而无法消耗,则会被储存成三酰甘油,导致高脂血症。
3. 动脉粥样硬化:一种动脉疾病,由于胆固醇等脂质物质在血管内聚积,形成斑块,逐渐引起动脉壁增厚、硬化、狭窄,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4. 甘油三酯:指三酰甘油的化学名称,也是高脂血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人的甘油三酯水平应该低于150毫克/分升。
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种胆固醇类型,被称为“好胆固醇”,因为它有助于清除体内多余的胆固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6.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种胆固醇类型,被称为“坏胆固醇”,因为它可能在血管内聚积,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1 -。
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

• 正常成人血浆脂类含量相对稳定,有一定的波 动范围。血脂水平也易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 如某人平时空腹血脂正常,现在吃了猪油炒蛋, 2小时后到医院去抽血查血脂,就会发现此时 的血脂水平比平时空腹水平高出许多。但是这 种膳食所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6 小时之后血脂即趋于正常。短期饥饿也可因储 存脂肪的大量动员,而使血脂含量暂时升高。 这就不难理解您到医院检查血脂时,医生要求 您在进完晚餐后,不要再吃其它东西,空腹12
• 多种激素、精神因素及药物等因素和遗传因素 也同样影响血脂浓度。
• 血浆中脂质除游离脂肪酸和白蛋白结合外,其 余均与球蛋白结合成水溶性脂蛋白,才能在血 循环中运转全身。根据超速离心及纸上电泳或 醋酸纤维电泳等分析,可将脂蛋白分为四类:
• 1:高密度脂蛋白(HDL):即a脂蛋白
• 2:低密度脂蛋白(LDL):即ß脂蛋白 • 3: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即前ß脂蛋白
我国正常人空腹血浆中主要脂质浓度:
血脂
胆固醇mg/dl 总胆固醇
110—200 约占 30—40 60—70
正常值
(2.82—5.17mmol/l)
最高值
230 5.95mmol/l
胆固醇酯
甘油三脂 mg/dl
磷脂 mg/dl
110-200
约占总胆固醇
的2/3
(0.23-1.24mmol/l) ( 1.42-2.71mmol/l)
• 特点:LPL含碳水化合物,合成时需胰岛素, 故糖尿病病人体内易缺乏LPL。
•
Apo CⅡ是LPL的激活剂;Apo CⅢ是LPL
的抑制剂;
• 作用: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和酸性粘多糖 结合,起催化CM和VLDL中甘油三脂的水解作用,
高脂血症名词解释

高脂血症
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或)总胆固醇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高脂血症可见于不同年龄及性别的人群,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发病高峰在50~69岁,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
某些家族性高脂血症还可见于婴幼儿。
根据升高脂蛋白的种类不同,临床上常将高脂血症分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四类型。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过多脂质沉积于肝脏及脾脏,还可出现脂肪肝及脾脏体积增大。
治疗上根据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确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一般危险性越大,调脂治疗的要求越严格。
平时生活中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坚持运动锻炼,控制体重,防止体重超重及肥胖;戒烟,限制盐摄入量,限制饮酒,特别是禁饮烈性酒。
高脂血症的基本概念

高脂血症的基本概念【来源:搜狐健康】主持人:高脂血症的概念是什么?一些人认为高脂血症就是甘油三酯高,这种说法对吗?高脂血症与高胆固醇有什么关系?毛节明:首先要知道什么叫高脂血症?因为有很多人对高脂血症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血脂这个概念是人的血里面是有一些脂肪,这些脂肪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这两种,另外还有一种叫类脂,这里类脂包括磷脂、糖脂还有固醇类,这些总称为血脂。
临床上最常用的血脂指标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两项高就叫高血脂。
另外血脂在血里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必须跟一个蛋白质结合起来,结合蛋白叫子蛋白,所以很多人在化验单上看到有子蛋白这个词,子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跟胆固醇或者甘油三酯,或其他的磷脂结合在一起,在血液里流动,这个是叫脂蛋白。
高脂血症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胆固醇跟甘油三酯高,还有子蛋白高,有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这方面患者很多,远远超过1.6亿,但在临床上不是所有人血脂高就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能引起的疾病有心血管的病,脑子的病,肝脏的病等等至少有9000多万人。
主持人:患高脂血症的年龄是不是应该很大?毛节明:这个说法不对,现在患高脂血症年龄越来越低了,过去都认为50岁以上的人,现在三四十岁的人高血脂的人也非常多,患病已经提前了。
怎样通过调整饮食预防高脂血症?【来源:搜狐健康】主持人:一般饮食调整都是怎样调整的?有的网友问到,我平常也不吃肥肉,怎么血脂还挺高的?毛节明:血脂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你吃进去的,有人觉得好像不吃肉就一定血脂不高,这个概念是不对的。
我们吃的东西包括淀粉、脂肪、蛋白质,如果过量了,都可以转化。
热量过多了,就是我们说的米饭、馒头、淀粉吃得过多了,都可以转化为脂肪。
所以胆固醇跟甘油三酯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外面吃进来的,这部分不是我们胆固醇增高的主要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是自身自己生产的,体内自己能生产的,我们叫内源性胆固醇、内源性甘油三酯。
这部分不同不同,可以从肝脏、从小肠生成胆固醇,比外界的原料东西多了,生成就多了,外界的原料不够,也照样生成。
高脂血症

一、名词解释高脂血症、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血脂是血浆所含脂质的总称。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一系列复杂调控,使血脂维持动态平衡,当其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时称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脂蛋白(lipoprotein)是蛋白质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脂质所组成的球状巨分子复合体。
脂蛋白的结构是由两部分组成, 即疏水性的核心和亲水性的外壳。
运载血脂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apoprotein) 有A、B、C、D、E等20余种。
原发性高脂血症Primary hyperlipemia:指由于先天遗传基因缺陷或后天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和其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继发性高脂血症Secondary hyperlipemia:指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脂代谢异常,治疗和控制这些疾病后使异常的血脂可以得到纠正。
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肾病、肝病、甲减、肥胖症等,另外嗜酒及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雌激素)也可造成高脂血症。
二、填空题:1.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高脂血症也可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2.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等。
3.脂蛋白是蛋白质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所组成的复合体。
4.根据脂蛋白密度的不同,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种。
5.运载血脂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有A、B、C、D、E等20 余种。
6.冠心病发病与血浆中LDL-C水平呈正相关。
与此相反,血浆HDL-C水平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7.血脂检查应在空腹12 小时后取血,检前2 周内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检前24 小时内不饮酒,不作剧烈运动。
8.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9.老年高脂血症的治疗强调以非药物治疗为基础,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
10.他汀类调脂药最严重的毒副作用是横纹肌溶解症。
高脂血症简介 PPT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1 概述 2 病因 3 临床表现 4 治疗
1.概述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临床表现
1、黄色瘤、早发型角膜环和眼底改变
由脂质局部沉淀导致
黄色瘤
由脂质局部沉淀导致 脂质沉积病,不是肿瘤。
脂肪瘤
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 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的 部位。
临床表现
2、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在血管内皮沉淀引起
LDL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 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
2.增加运动
每周运动3-4次,每次运动30分钟,可 采取慢跑或快走的运动方式
中 等 强 度 长 时 间 的 走 跑 锻 炼 能 够 提高 血 脂 异常 人 群 的 心 脏 功 能来自《不同强度健身锻炼对中老年血脂异常人群心肺功能的影响》
中老年人运动心率:
男性 117 ~ 133 次/ min, 女 性119~ 128 次/
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形成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增多、融合
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脂质条纹 氧化型LDL,等氧化因子
纤维脂肪病变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氧化应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① 是泡沫细胞形成的关键 ② 促进细胞黏附于内皮并向内皮下趋化; ③ 促进 巨噬细胞增殖退化 ; ④ 诱导内皮细胞增生和平滑肌增生、移行 ; ⑤ 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 ; ⑥ 促进血管收缩 ; ⑦ 损伤内皮细胞; ⑧ 加剧As的炎性反应 ;
高脂血症(gai)

认识高脂血症的危害,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科主任医师田文华常常会听到人们说到:“我知道我的血脂增高,但是我既不痛又不痒,我为什么要吃降血脂的药呢?”殊不知,正是由于这种无明显症状的疾病,却悄然无息地吞噬着生命,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隐形杀手”。
众所周知:2005年8月,46岁的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在家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大家;2006年12月,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我们千万不要等到自己认为该治疗的那一天,医生说为时已经有些晚了!因此,提高对高脂血症的危害的认识显得就十分重要。
一、什么是血脂和高血脂?血脂为血液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
血液中的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血液中所含的这些脂质,顺循环而遍及全身,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据测定1g脂肪完全燃烧可以为机体提供9.2千卡的热量。
脂质还参与神经系统、组织细胞、激素等的构成,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有脂类物质的参与;一个健康的机体离不开脂肪的存在,我们必须每天摄取一定量的脂肪,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因此在我们血液中并非血脂越低越好。
但是也更不能说它越高越好。
回顾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很少听到有人患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
而现在经济水平提高了,以车代步,活动少了;好酒好菜,吃的多了;稍不留神就造成血脂过高,也就是说抽血化验提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和)甘油三酯增高。
其中一项或者几项增高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高血脂,医学上叫高脂血症或者是血脂异常。
二、高脂血症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高脂血症的危害是隐匿的、逐渐的和全身性的。
长期血脂增高可导致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增多、增大可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流减慢,出现脑血管供血不足;表现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脏血管供血不足表现为胸闷、气短、心绞痛、早搏等。
如果斑块太大以至于斑块破裂,形成栓子堵塞血管,造成脑梗塞、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的名词解释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也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血脂症。
它是指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或总胆固醇(TC)水平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高脂血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脂血症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胆固醇是一种脂质物质,存在于人体的细胞膜中,并在激素合成、胆汁酸合成和维持细胞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胆固醇由肝脏合成,并通过脂蛋白(一种负责运输脂质的蛋白质)在体内运输。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因为当其浓度过高时,会在血管内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反,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因为它可以从血液中运输过剩的胆固醇返回肝脏,帮助维持动脉的健康。
因此,高脂血症的诊断通常是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LDL-C和HDL-C的水平。
高脂血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与基因或家族史相关联的疾病,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胆固醇代谢的异常。
继发性高脂血症则是由其他潜在疾病或药物使用引起的,如糖尿病、肾脏疾病和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和利尿药)。
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管理高脂血症的首要方法,包括合理的饮食、体育锻炼和减轻体重。
饮食方面,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对于降低胆固醇和LDL-C水平是有益的。
此外,减少饮酒、戒烟和减轻体重也对改善高脂血症具有积极作用。
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胆酸螯合剂、纤维酸类药物和肉毒碱盐等。
这些药物通过
不同的途径作用于胆固醇合成、胆固醇吸收和胆固醇运输,以达到降低胆固醇和LDL-C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高脂血症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代谢性疾病,它还是一些其他疾
病的危险因素。
它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控制高脂血症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胆固醇水平,还是为了预防这些严重疾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
适当的
饮食结构、规律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和戒烟限酒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及时诊断和治疗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肾脏疾病,也有助于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
总之,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但可控制的疾病。
通过了解高脂血症的定义、相关
术语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及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都是控制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
在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保护心血管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