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5年上教师资格证高级美术真题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徐悲鸿主张改良中国画,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因循守旧,反对模仿古人,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艺术必亡。
”2.【答案】D。
解析:《竹林七贤图》指的是在南京西善桥考古发现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此画作是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的组画。
3.【答案】B。
解析: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有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涡状纹、云纹、柳叶纹等,而夔龙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鼎器物上,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4.【答案】C。
解析:《万壑松风图》为南宋画家李唐的作品;《江亭山色图》为元代倪瓒的作品;《夏山高隐图》为元代王蒙的作品;而《富春山居图》则为元代黄公望的作品。
5.【答案】A。
解析:黄宾虹在早期山水画作品中,学习董源、巨然的披麻皴。
6.【答案】C。
解析:此图为《垂死的母狮》,为古代两河流域亚述时期的浮雕作品。
7.缺。
8.【答案】C。
解析:毕加索,属于现代主义中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亚维农少女》《格尔尼卡》等;委拉斯贵支,17世纪西班牙的代表画家,代表作有《宫娥》《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纺织女》等。
9.【答案】B。
解析:《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的作品。
10.【答案】C。
解析: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11.【答案】C。
解析:复色是用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产生出来的颜色,红色与黄色是三原色,而绿色则是间色。
12.【答案】B。
解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13.【答案】A。
解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系列名称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
2015上半年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5上半年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试卷题量:33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9dceAFq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画家中,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的是( )。
A、刘海粟B、徐悲鸿C、林风眠D、丰子恺2、《竹林七贤图》最初的材质是( )。
A、绢B、纸C、石D、砖3、下列不属于民间剪纸常见的装饰纹样的是( )。
A、锯齿纹B、夔龙纹C、月牙纹D、柳叶纹4、下列属于宋代画家作品的有( )。
A、《江亭山色图》B、《夏山高隐图》C、《万壑松风图》D、《富春山居图》5、黄宾虹写生稿中山石的主要皴法是( )。
A、披麻皴B、雨点皴C、斧劈皴D、解锁皴6、该作品属于哪种浮雕?( )A、印度浮雕B、古埃及浮雕C、亚述浮雕D、古希腊浮雕7、缺。
A、AB、BC、CD、D8、委拉斯贵支与毕加索都有作品《宫娥》,画风差异很大,毕加索的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9、不属于塞尚画作的是( )。
A、《玩纸牌者》B、《麦田上的乌鸦》C、《有苹果和橘子的静物》D、《圣维克多山》10、不属于《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的是( )。
A、高远B、深远C、长远D、平远11、属于复色的是( )。
A、红色B、绿色C、褐色D、黄色1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造化”指的是( )。
A、人物B、自然C、建筑D、静物13、属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下面简称《标准》)课程系列名称的是( )。
A、现代媒体艺术B、现代设计艺术C、现代造型艺术D、现代装置艺术14、微电影在《标准》中属于( )。
A、电影·电视模块B、网络·摄影模块C、电脑·设计模块D、摄影·摄像模块15、《标准》中提出“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其主要指向的学习活动是( )。
初中美术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题目: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色彩的基本原理”的教学,以下哪项不属于三原色?A. 红色B. 黄色C. 蓝色D. 绿色答案:D解析:色彩的基本原理中,三原色指的是不能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而得到的颜色,它们是色彩的基础。
在色轮上,红色、黄色和蓝色是三原色,而绿色是黄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的二次色。
因此,绿色不属于三原色。
2.题目: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透视原理”的教学,哪种透视法最常用于描绘具有深远感的风景画?A. 一点透视B. 两点透视C. 三点透视D. 散点透视答案:A解析:在描绘风景画时,为了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一点透视(也称为平行透视)常被使用。
在这种透视中,所有的线条都向画面中的一个消失点汇聚,从而创造出强烈的深度感。
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虽然也能表现空间深度,但它们在建筑和室内场景中的应用更为普遍。
散点透视则更多见于中国传统绘画中,不适用于本题所述的“具有深远感的风景画”。
3.题目: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介绍“文艺复兴三杰”时,不包括以下哪位艺术家?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拉斐尔D. 梵高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三杰指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杰出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他们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巅峰。
梵高则是19世纪后期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与文艺复兴三杰不属于同一时代和流派。
4.题目:在初中美术“素描基础”教学中,关于“明暗关系”的讲解,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明暗关系是通过光线的照射在物体上形成的B. 光源越强,明暗对比就越弱C. 明暗交界线是物体上最暗的部分D. 高光通常出现在物体受光面的最高点答案:B解析:在素描的明暗关系中,明暗对比的强弱与光源的强度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光源越强,物体上的明暗对比就越强,因为强光会产生更明显的阴影和高光。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是( )。
A.风格B.形式C.色调D.门类正确答案:A解析: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2.从题材上看,体现西蜀宫廷画家黄筌最高绘画成就的是( )。
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道释画正确答案:B解析:黄筌为西蜀宫廷画家,擅画奇禽名花,与徐熙并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3.如图1,该书法作品(局部)的书体是( )。
A.草书B.行书C.隶书D.楷书正确答案:B解析:图中作品为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通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一1二艺流程完成的工艺美术品是( )。
A.唐三彩B.青铜器C.粉彩D.景泰蓝正确答案:D解析: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制作步骤为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5.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是( )。
A.动画B.漫画C.插画D.连环画正确答案:A解析: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
漫画是以政治和社会各种事态为题材,进行歌颂、批评、讽刺、鼓动的一种滑稽、幽默性绘画。
插画就是我们平常所看的报纸、杂志、各种刊物或儿童图画书里,在文字间所加插的图画。
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6.《纳菲尔提蒂王后像》创作的时期是( )。
A.古罗马B.古埃及C.古希腊D.古印度正确答案:B解析:《纳菲尔提蒂王后像》是古埃及时期的雕塑作品。
7.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的作者是( )。
A.提香B.拉斐尔C.米开朗基罗D.乔尔乔内正确答案:C解析: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代表作品有《大卫》《摩西》《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
2015下半年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教师版)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试卷链接:/t/QxEpmwF.html
3/11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D、后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朗香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坐落于一座小山顶上,由法国现 代建筑派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建造。朗香教堂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
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5、如图3,该作品属于( )。
A、文人画 B、农民画 C、工笔画 D、彩墨砖画
【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该图为魏晋时期彩墨砖画《进食图》。
6、下列选项中,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的是( )。 A、戈雅 B、伦勃朗 C、波提切利 D、卡拉瓦乔
17、陈老师在“篆刻创作”教学中,设计了“为自己的格言刻印”的活动,每人刻一方自己励志格言的印章,最后完成一本全班的
《格言印语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篆刻的热情。这一教学创意属于( )。
A、教学模式 B、教学技术 C、教学策略 D、教学手段
【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教学模式是教学中相对固定结构、程序和方法。教学模式具有两面性。研究教学模式可以使得我
22、李老师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开设“微电影”课,让学生组成“微电影拍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创作出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微
电影作品,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
A、接受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个别学习
【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中一起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表现以及互相协作的程
1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在工艺模块中要求:“在印染、编织、刺绣、陶艺、装饰画等门类以及竹木、石、贝壳、 金属、塑料和各种废旧物品等材质的工艺制作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其中“选择”的依据是( )。 A、教师的兴趣 B、社会的要求 C、学校的要求 D、学生的兴趣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doc](https://img.taocdn.com/s3/m/4e7c0d26a8114431b90dd8a8.png)
(B)快门
(C)感光度
(D)白平衡
1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习领域分类的依据是( )。
(A)美术门类
(B)创作媒体差异
(C)学科知识
(D)学习活动方式
1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理念的学习领域是( )。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1,对该民间美术作品艺术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寓意性和象征性
(B)写实性和叙事性
(C)表现性和创新性
(D)情感性和思维性
2《泼墨仙人图》的作者是( )。
(A)秦熙
(B)梁楷
(A)对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解释分析和评述
(B)结合多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C)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直观感受
(D)运用美术专业术语撰写2000字以上的批评文章
22陶老师在摄影教学中,拟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取景方法,以下做法不适合的是( )。
(A)教师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B)师生一同赏析经典摄影作品
(A)过程与方法维度
(B)探索与创造维度
(C)知识与技能维度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在为《服装色彩搭配》一课设计“导入”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 ).
(A)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B)能否完成教学目标
(C)教学手段是否新颖
(D)时间能否不超5分钟
21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欣赏.评述”领域第四学段美术学习活动的是( )
(A)“欣赏.评述”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卷及答案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绘画是一种()。
A.感觉艺术B.视觉艺术C.听觉艺术D.味觉艺术2.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的画家是()。
A.钟繇B.黄公望C.赵孟頫D.柳公权3.创造“秀骨清像”风格的画家是()。
A.曹不兴B.卫协C.陆探微D.张僧繇4.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论,在他看来,北宗以()为代表;而南宗则以王维的水墨山水作为典范。
A.李思训父子的着色山水B.李成的雪景山水C.郭熙的云石山水D.米芾的米点山水5.明代画坛上哪位画家在大写意花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A.徐渭B.陈淳C.五原祁D.吴历6.下图是属于()时期的青铜器。
A.夏B.商C.西周D.春秋7.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壁画和()。
A.油画B.镶嵌画C.铜版画D.水彩画8.《吉普赛女郎》是17世纪荷兰画家()的代表性作品。
A.维米尔B.哈尔斯C.伦勃朗D.贝尼尼9.下图为佛罗伦萨洗礼堂铜门浮雕,设计此浮雕的艺术家是()。
A.多纳太罗B.吉贝尔蒂C.米开朗基罗D.布鲁内莱斯基10.新古典主义名作《马拉之死》的作者的()。
A.普桑B.安格尔C.大卫D.乌东11.不属于哥特式建筑特点的是()。
A.平面是“十字架”形B.外部多用高高的尖塔楼C.窗户是五彩的玻璃镶嵌画图案D.采用较为轻薄的墙、较高的屋顶12.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不包含()。
A.形象性和情感性B.文化性C.技艺性和多样性D.艺术性13.“十位画家用不同的工具表现同一对象,会有十种不同的表现样式”。
这说明美术具有()。
A.多样性B.情感性C.文化性D.形象性14.“秋风秋雨愁煞人”深刻表达了巾帼英雄秋瑾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
秋瑾烈士像(下图),端庄英武,潇洒飘逸,浩气熠熠。
初中美术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初中美术鉴赏课上,陈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幅画运用了哪些色彩搭配手法?”这一环节属于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的哪个阶段?A、认知阶段B、情感体验阶段C、反映与解释阶段D、创作实践阶段2、初中美术教科书中常常包含一些“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或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B、增加课程的趣味性C、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学评价基本原则的是:A. 教学目标一致性B. 全面性与具体性相结合C. 客观性与公正性D. 发展性与可行性4、在进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时,下列哪种教学手段最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A. 抽象思维B. 情感体验C. 现场演示D. 讨论交流5、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A. 传统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合作学习法D. 观察模仿法6、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艺术,下列哪种教学手段最合适?A. 直接展示抽象艺术作品B. 通过故事讲解抽象艺术的历史背景C. 结合实物进行直观教学D.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抽象作品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画传统技法的是()。
A、散点透视B、勾勒C、皴法D、渲染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画中的墨色层次的是()。
A、浓墨B、淡墨C、干墨D、白墨9、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A. 传统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探究式学习D. 技能训练法 10、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描绘家乡美景”的创作活动,以下哪种评价方式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A. 期末考试评价B. 同伴互评C. 教师评价D. 自我评价11、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A、讲述法B、讨论法C、体验法D、填鸭式教学12、下列哪种绘画材料不属于水性绘画材料?A、水彩B、丙烯C、墨D、油画棒1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以下哪一个夸美纽斯的德育理论基础不符合美术教学的特点?A. 培养美感B. 陶冶情操C. 审美教育D. 传授技能14、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Occurrences(场合)中运用美术作品来表达情感,以下哪种做法与实践《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最为契合?A. 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主题创作B. 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C. 强调学生必须学会特定的绘画技巧D. 鼓励学生模仿博物馆中的名作15、在美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A. 重复练习法B. 启发式教学C. 纪律严明的教学D. 纪念性教学16、以下哪位艺术家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A. 毕加索B. 达芬奇C. 米开朗基罗D. 塞尚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美术教育价值方面的是()A、创新思维的培养B、审美能力的提升C、社会交往的促进D、个人情感的表达18、初中美术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幅当代艺术作品,并将其与中国传统艺术作品进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三)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
A.红、黄、蓝B.红、绿、白C.绿、黄、紫D.黄、绿、白2.写意山水画法的一般步骤是()。
A.“勾”“皴”“染”“描”B.“勾”“皴”“点”“染”C.勾线、罩染、涂色D.写生、勾线、染色3.人物画“没骨”画法,由()所创。
A.李公麟B.恽寿平C.黄荃D.曾鲸4.相传落墨成蝇的东吴画家是()。
A.曹不兴B.卫协C.宗炳D.张僧繇5.皮影戏的发源地是()。
A.山西B.陕西C.陕北D.潍坊6.明代中期,书坛声势最大的一个流派是()。
A.三宋B.晚明四家C.波臣派D.吴门书派7.下图的雕塑杰作,它的作者是()。
A.吕德B.罗丹C.米开朗基罗D.多拉泰罗8.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下列哪一项不是它的柱式?()A.多利亚式B.科林斯式C.爱奥尼亚式D.多立克式9.洛可可之风盛行的时代,法国画家()以朴素无华的静物画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趣味。
A.格勒兹B.夏尔丹C.华托D.布歇10.下图的作者是()。
A.毕加索B.伦勃朗C.丢勒D.巴拉11.下列建筑中属于罗马式建筑的有()。
A.意大利的比萨教堂B.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C.法国巴黎圣母院D.法国夏特尔大教堂12.被人们认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揉为一体的大师”的是()。
A.米罗B.蒙克C.杜尚D.毕加索13.下列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目标的是()。
A.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B.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C.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D.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14.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学习15.在美术教材的呈现方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画册图片、标本实物等为辅B.美术教材中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等比教科书更为重要C.美术教材要以教科书为主,辅助资料可有可无D.美术教材主要以学生兴趣为主,重点开发自然资源16.1~6年级的教材更偏重()。
A.趣味性B.知识性C.人文性D.社会性17.7~9年级的教材要适当注意()。
A趣味性B.知识性C.人文性D.社会性18.()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的教学准备工作。
A.备课B.研究和分析教材C.导人D.教具准备19.“激情入境一启发构思一表现探索一深化主题一追求完美”的结构程序属于()。
A.技能训练模式B.创作教学模式C.美术批评模式D.综合型模式20.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精神的学习氛围不包括()。
A.设置问题情境B.提供原型启发C.指定操作方法D.营造宽松氛围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哪些看法?32.案例:以下是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块,本课选自教材《家乡的春天》的教学片段。
在初中色彩知识课程中属于基础阶段。
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1.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2.教学目标:学习、掌握色彩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情感功能。
3.教学活动片段一:在春游活动中,教师借助自然环境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色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
学生在此过程中,在和教师的积极交流、互动中获取色彩基础知识。
高原春天的原野上,一片生机盎然。
各色花朵竞相开放。
教师利用春游的机会结合“家乡的春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颜色花卉间形成的色彩关系。
提出“为什么紫色和黄色放在一起特别鲜艳”,引出了有关色彩本质特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讨。
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各色花朵树叶,有针对性地选择色彩进行摆放、组合,形成不同的色彩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只作点拨、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获取知识。
教学活动片段二:在色彩课堂教学中,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的情感功能,教师以音乐为媒介。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感悟色彩的情感功能。
情感是无形的抽象概念。
色彩则是可视的具体现象。
在教学中要把二者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低沉的大提琴曲《天鹅》和高亢的《丰收锣鼓》的音乐片段,同时在大屏幕上按音乐的旋律节奏轮转展示与之相应的色彩图片,如:和《天鹅》相对应的是冷色,和《丰收锣鼓》相对应的是暖色。
音乐结束后,教师借助大屏幕展示的色彩图像.引导学生认识强化音乐的旋律、节奏与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色彩的冷暖关系的联系。
分析讲解色彩所具有的情感功能,使学生较客观、轻松地理解情感和色彩的关系,并会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1)案例中的教学活动方式与新课标中“课程资源”的关系是什么?(2)结合新课程理念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
共30分)33.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A。
解析:曹不兴曾事于孙权手下,画艺高超,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画面生动欲活,有落墨为蝇等传说。
绘事兼善马、虎、龙之属。
故选A。
5.【答案】B。
解析:皮影戏的发源地为陕西。
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影人是平面制作,最初用纸刻制,后来用驴、牛、羊等动物皮剪刻,制作成关节能动的人或物象,染色后由人操作动作,靠灯光映现在白布屏幕上演出,又称“影子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明代中期,吴门书派是明代书坛声势最大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文徵明、祝允明、王宠等。
故选D。
7.【答案】C。
解析:图为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
8.【答案】D。
9.【答案】B。
解析:夏尔丹(1699--1779年),法国画家,洛可可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他的画能赋予静物以生命,给人以动感。
晚期以家庭风俗画为主,表现第三等级“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画风平易、朴实,具有平和亲切之感.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理想。
10.【答案】B。
11.【答案】A。
解析: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和夏特尔大教堂属于哥特式建筑。
只有A项的比萨教堂属于罗马式建筑。
12.【答案】A。
解析:米罗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被人们认为是“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民间艺术揉为一体的大师”。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C选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B选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故选D。
14.【答案】B。
15.【答案】A。
解析: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教材内容的组织要考虑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
要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1~6年级的教材更偏重趣味性,注重活动过程设计;7~9年级的教材要适当注意知识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故选A。
17.【答案】B。
18.【答案】B。
解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的教本,是学生的学本。
因此,研究和分析教材的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的教学准备工作。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创作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是激情入境一启发构思一表现探索一深化主题一追求完美。
故选B。
20.【答案】C。
21.【答案】C。
解析: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变革了教学方式和方法,但并不颠覆传统性教学模式。
故选C。
22.【答案】A。
解析:与接受学习对应的最主要的教授方法是讲述法。
尽管展示、演示等方法也会被运用,但都起着辅助作用,在接受学习中教师的讲述是传递知识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故选A。
23.【答案】D。
24.【答案】C。
25.【答案】C。
解析: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故选C。
26.【答案】A。
解析:档案袋制作的进程,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跨度,涵盖了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的记录。
故选A。
二、简答题27.【参考答案】洛可可艺术:18世纪法国宫廷绘画风格。
该绘画标榜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
因其产生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称为“路易十五式”。
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28.【参考答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29.【参考答案】要整合教学资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教学资源的运用一定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多余的资源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整合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资源一定要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实现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不予考虑;要整合教学资源与学生情况的关系,要难易得当、多少合适,与学生的水平相得益彰,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资源运用是盲目的、无效的。
30.【参考答案】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
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
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既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题31.【参考答案】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了解自己,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美术活动的表现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依据,通过表现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反馈意见,鼓励学生多样式的学习方法。
美术作业的评价,以学生的发展进步为主,利用多种手段改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2.【参考答案】(1)片段一中教师与学生春游,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中花草的色彩变化,形成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