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离子拮抗剂 信心小总结

合集下载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钙拮抗剂在1962年即已被证实能有效地治疗急性高血压,70年代后期才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钙拮抗剂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心血管新药。

它带来了心血管治疗的一场革命现以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率失常、脑血管病的治疗。

目前,钙拮抗剂在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脑肾血管病变防治中仍具有中要地位。

近年在美国,钙拮抗剂在老年人降压治疗中的应用有增无减,已成为常用药物(单用占23.9%,与利尿剂合用占5.4%);在中国和日本,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和心绞痛病人中,分别有1/2和3/4使用钙拮抗剂。

但是,钙拮抗剂也是争论最大的一类药物。

关于钙拮抗剂是否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尤其是chd的死亡率,以及是否增加肿瘤出血的危险,分歧很大。

美国fda也警告使用短效硝苯地平有危险。

为此,who/ish专门成立了特别问题专家小组——(ad hoc sub-committ ee)对钙拮抗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评估得出的结论是:现有资料不能确定有关钙拮抗剂对chd、肿瘤及出血的危险性影响是有益或有害。

硝苯地平是近20年来我国治疗高血压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多年来并未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而且据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在我国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卒中,而不是心肌梗死,故仍推荐钙拮抗剂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第一线药,尤其适用于患者,对合并chd者,则宜选用长效制剂。

5.1 分类钙拮抗剂包括一大族化学结构、功能、对组织选择性及不同钙通道与结合位点选择性都各异的药物。

降压治疗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维拉帕米缓释片等。

而应避免使用短效钙拮抗剂。

根据国际药理学联合会的分类,选择性的作用于型钙通道的钙拮抗剂,多数结合部位在分子结构的α1亚单位。

因此可根据α1单位上不同的结合位点分为三个亚类:iα类,二氢吡啶类,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尼伐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依拉地平等地平类药物。

临床几种常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经验总结

临床几种常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经验总结

临床几种常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经验总结发表时间:2013-06-06T11:23:56.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杨学忠[导读] CCB是降压药物中的“主力”,因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改用其它类降压药物,降压效果相对受影响尤其合并冠心病患者杨学忠(云南省巍山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672400)【摘要】本文就临床常用的几种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的特点,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和相互之间的调配使用作一总结和分析,为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应用经验总结【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327-02 随着我国高血压病人的不断增加,其发病年龄有低龄化,地域也由城镇向农村不断扩展,合并其它代谢性疾病,单药控制欠理想,需多种药物治疗等新的特点,钙拮抗剂是降压药物的首选药,过去常用的是短效制剂,近年来随着长效CCB的广泛使用,降压效果有明显的改观,但因用药多以医生个人习惯为主,缺乏对长效CCB的一个总体认识,优缺点分析,本文就近年来本院使用CCB的情况总结分析。

CCB是首选的降压药物、其价格相对低,尤其是二氢吡啶类,显效快、效果明显,血压下降平稳,长期使用有效,已被列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与其它药物相比,CCB更适合于年龄大、基础血压高,低肾素型的外周血管阻力高者,一般单用CCB50%—70%患者可获得满意效果,CCB与受体阻滞剖,ACEI及ARB和利尿剂的配伍应用时其隆压效果好,对合冠心病和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压病者,不仅能降压,对合并症也十分有效,CCB最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因其是降低收缩压最有效的药物,CCB也是降压效果最好,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

对年轻人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选择CCB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长效CCB对代谢无不良影响,故也应用于有糖尿病和其它代谢性疾病者,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有较好的降压作用,ACC2008年公布NYVEF研究结果,降压目标内150/80mmhg,随访为1-8年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死亡率降低21%,卒中发生率降低30%,致死卒中发生率降低39%,心衰降低64%,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34%,长效CCB降压有效,而且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不增加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

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应用

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应用

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调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的作用。

本文将从钙离子拮抗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钙离子拮抗剂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钙离子拮抗剂可分为以下几类:1. 二萜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并减少心脏负担。

2. 苯二氮䓬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主要通过抑制心脏和平滑肌细胞内钙通道的开放,减慢心房、心室传导速度,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

3. 三唑啉类:如尼非地平、拉西地平等,通过选择性抑制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内L型钙通道的开放,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适用于心绞痛、高血压等。

第二部分: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机理钙离子拮抗剂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动而发挥药理作用。

细胞内钙离子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心脏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起到调节心跳、血管舒缩等生理功能。

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阻断或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减少钙离子的流动,从而调节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三部分: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1. 高血压的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控制高血压的发展。

2. 心绞痛的缓解: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减少心肌耗氧,从而减轻心绞痛症状。

3. 心律失常的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可以延缓心房、心室的传导速度,用于治疗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4. 血管性头痛的缓解: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扩张颅内外脑血管,改善脑血流,缓解血管性头痛。

第四部分:注意事项1. 用药剂量应按医生建议进行,切勿自行增减用药量。

2. 在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注意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 钙离子拮抗剂与某些药物作用相互影响,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生活质量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癫痫: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癫痫,特别是对部分性癫痫有较好的疗效 偏头痛: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偏头痛,特别是对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神经痛: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神经痛,特别是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焦虑症: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焦虑症,特别是对焦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研发新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研究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扩大应用范围 探索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05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的不良反应和注意 事项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
头晕、头痛、疲劳等神经系统症状
心悸、胸痛等心血管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低血压、高血压等血压异常
皮肤瘙痒、皮疹等皮肤反应
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器官功能异常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注意事项
避免与降压药、 抗心律失常药 等药物同时使
正在服用其他药物 医生建议不宜使用


06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的研究进展和未来 发展方向
பைடு நூலகம்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发现和发展:从 最初的发现到现 在的广泛应用
作用机制:对钙 离子通道的抑制 作用
临床应用:在心 血管疾病、高血 压、糖尿病等疾 病中的治疗效果
研究进展:新型 钙离子通道拮抗 剂的研发和临床 试验

避免与含钙食 物、饮料同时
服用
避免长期大量 使用,以免引
起不良反应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尼莫地平片 【 适 应 症 】 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 隙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 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
【 规 格 】 20mg*50片
【 用法用量 】(1)缺铁性脑血管病:口 服每日30~120mg,分3次服用,连用一个 月。(2)偏头痛:口服一次40mg,一日 3次,12周为一疗程,对血管性、紧张性 和丛集性以及混合型头痛等均能减轻疼痛
始,然后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减,最大用量为 5μg/kg/分。
【药物过量】 症状:药物过量可引起心动过缓、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衰和低血压等。处置: 出现药物过量时应停止用药,并进行以下处置: 1)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给予硫酸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和/或使用心脏起搏。2) 心衰、低血压:给予强心剂、升压药、输液等和 /或使用心脏辅助循环装置。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分类
临床上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有三类: 苯烷胺类:以维拉帕米为代表,此外尚有 阿尼帕米; 二氢吡啶类:一代硝苯地平;二代缓释硝 苯地平、非洛地平;三代拉西地平、氨氯 地平) 苯并硫氮杂卓类:以硫氮卓酮为代表,此 外尚有地尔硫卓等;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临床实践中更倾向于按药物不断的开发特 点分类: 第一代CCB为原始型药物,包括硝苯地平, 维拉帕米和硫氮卓酮,因其作用持续时问 短,又称短效CCB。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CCB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适用 高血压或并发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患者, 但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非二 氢吡啶类钙拈抗剂;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 性心肌梗死时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 剂。临床治疗高血压应优先选择钙拮抗剂 的长效制剂。
中华医生网收集编目
各种钙通道阻滞药均能有效降低血压,降 压作用较温和,长期服用无耐受性,对脂 质、糖、尿素以及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各 种钙通道阻滞药扩张血管的程度不同,以 二氢吡啶类作用最强。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钙离子拮抗剂可对血管内层组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且已经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虽然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可以使患者取得理想的疗效,但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此类降压药在使用过程中也可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影响患者的疗效。

文章结合实际和多项参考资料对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标签: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不良反应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而钙离子拮抗剂类(Calciumchannelblockers,CCB)降压药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可以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而降低血压。

CCB降压药适用于病情程度不同的高血压患者,且对脂质、糖代谢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即使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采用。

虽然CCB降压药可使患者得到良好的降压效果,但也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如使用不恰当、配伍不恰当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要重视预防CCB 降压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现结合实际和多项参考资料对CCB降压药不良反应加以总结,以便对CCB降压药不良反应加以预防,提高用药效果,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1 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1.1 心律失常反射性心动过速一般情况下,当使用二氢吡啶类的CCB时,会因血管扩张而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当大量使用CCB时,发生反射性心动过速的可能性会更大。

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使用非二氢吡啶类药物时,有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的可能性。

这主要是因为这类CCB可以起到负性肌力的作用,对窦房结造成抑制,使心率降低,会对心肌收缩力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的发生。

什么是钙离子拮抗剂

什么是钙离子拮抗剂

什么是钙离子拮抗剂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钙离子拮抗剂,这种药物大家可能不了解,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

例如高血压,心绞痛,这下疑难杂症一旦患上就会很难根治的。

普通人患上就会难过一辈子,有钱人换上后,这辈子钱就白赚了。

所以注重这种药物。

平常细心一点还是比较合理的.
钙离子拮抗剂,又叫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通常是指通过阻滞钙通道来降低血压的化学制剂。

它可以选择性抑制Ca2+
经细胞膜上的钙通道进入细胞内,具有扩张血管和负性肌力作用,滑肌,减少末梢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但脑、冠状动脉和肾血流量不减少。

钙拮抗剂抑制心肌的收缩力及传导,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使血管扩张。

钙离子通道拮抗要能选择性地阻滞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Ca2+内流,利用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治疗
高血压、心绞痛及心率失常等疾病。

临床上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主要有苯烷胺类、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类三类。

上述就是对钙离子拮抗剂的简介了,希望大家能够知晓这方面的内容。

这种药物的重要性,事实上钙离子拮抗剂并不是很普
通的药物,医院卖药这么贵也是因为有药很稀缺,治疗癌症的药物可以说万金难求。

治疗脑、冠状动脉也是这样的,疑难杂症以前都是罕见的病症,现在来说并不是了。

特别对老人而言是高发人群。

非常值得注意。

作为基础降压药物的钙离子拮抗剂

作为基础降压药物的钙离子拮抗剂

进行对比表明,在具有血压高值的代谢综合征组危险性较高,相对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危险性达2137倍,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日本男性,认为因代谢综合征引致的心脏病发病,血压高值者较之其它的危险因素影响要大。

美国以12089例患者为对象的AR I C研究报告显示,无论男女,代谢综合征对脑血管疾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均呈明显增高,但在冠状动脉疾病中,以血压高值和低HDL血症的危险性为高。

此外,在日本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血压高值者的odds比更高,在美国,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危险评价结果也表明,血压高值者的odds比更高,报告在代谢综合征的脏器损害发病中,血压高值的重要性值得仔细研究。

四、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关于代谢综合征的管理、治疗,首先应进行的是生活习惯的改善。

有关各自疾病的生活习惯改善在专门的治疗指南中已有详细论述,通过众多的治疗研究都已确认,生活习惯的改善能带来确实的治疗效果。

对于代谢综合征背景因素的I R,生活习惯的改善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运动不足、肥胖等助长了I R,而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可改善I R。

根据端野・壮瞥町的研究结果,提示I R本身很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除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既往治疗者,进行为期8年的追踪观察表明,I R组的新发心血管病较之非I R组明显增多,通过多重l o2 gistic分析,I R作为有意义的独立变量而被选择,提示I R的管理十分重要。

严格意义来讲,目前尚不存在以代谢综合征为对象的药物治疗的介入成果。

根据代谢综合征的各构成因素的重症度选择合适的药物疗法时,要求在考虑与病情相关的I R后选择药物。

如果是高血压,应配合充分的降压,要求选择对I R带来良好影响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等符合要求。

而且,来自脂肪细胞的脂联素(adi ponectin)可通过I R的改善而抑制动脉硬化,至于在血管壁,通过抑制各种黏附因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抑制巨噬细胞的泡沫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等机制亦可直接抑制动脉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类型及作用机制低血游离钙可能引起高血压,其机理与钙对膜的稳定效应有关。

当血游离钙降低时,膜的稳定效应减弱,膜上相应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启,细胞外游离钙流入细胞。

并触发“钙流入激活钙释放机制”,使胞浆游离钙进一步增高,最终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称I型缺陷。

此型特点为低肾素、低血清游离钙及高细胞游离钙水平。

此时,钙离子阻滞剂或补充钙治疗有效;而高肾素一高血清游离钙型高血压,钙离子阻滞剂或补钙治疗效果不佳。

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

CCB明确适应证为:(1)老年性高血压患者;(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3)高血压有心绞痛患者;(4)外周血管病患者;(5)颈动脉粥样硬化;(6)高血压伴妊娠患者。

钙离子拮抗剂阻滞心肌钙依赖性的兴奋一收缩耦联并在离子通道水平选择性地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 (慢钙通道),使胞内肌浆网释放钙离子下降,同时减少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相结合,使肌球蛋白氢键激酶 (MLCR) 活化,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引起的收缩作用减弱, 使全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除此之外, 钙离子拮抗剂还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松弛血管平滑肌、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作用, 而且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分泌偶联以及减少交感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等作用。

.2+Ca2+通道Ca-2+Ca内流-2+Ca通道钙调蛋白阻滞剂2+Ca钙调蛋白复合物-平滑肌收缩血压钙离子拮抗剂的分2: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可分为两大类型钙通道,起到舒张血 (DHP 二氢吡啶类s),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L(1)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型钙通道作用程度, 对心肌和血管上的 L(2) 非DHPs,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但是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处的钙通道有选择性。

维拉帕米和地相同, 与 DHPs差,但是其负性变时、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尔硫卓在扩张血管方面较DHP s所不具备的。

作用是 DHPs组织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将钙离子拮抗剂划分为根据药物的受体结合特性、: 三代容易, 包括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地尔硫卓等,(1) 第一代为短效钙离子拮抗剂;基本不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 增加心率 ,, 血管选择性有所提高(2) 第二代钙离子拮抗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善,但其生, 尼莫地平、 , 性质稳定、疗效确切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群地平等; 物利用度仍很低,峰谷血浆浓度波动较大.(3) 第三代为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以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等为代表, 半衰期长 , 可 1次 / d服用, 因其长效、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且能 24h覆盖等特点, 已成为用于高血压治疗的重要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

根据此分类第一代钙拮抗剂均为短效。

特点是:①量效关系难以预测。

这是因为生物利用度低、波动大,造成个体内和个体间的药物血浆浓度波动大。

②由于快速的血管扩张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悸和头痛,尤其以硝苯地平最为明显,这是因为此药的达峰时间较短( 1h ) 。

③作用持续时间短。

半衰期短、清除率高,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的控制很难实现2 4 h的有效覆盖,在清晨的血压和缺血高峰期患者不能得到保护。

④血管选择性差,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具有明显心脏作用,包括负性变时、负性传导和负性变力作用。

第一代钙拮抗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都有不利影响,使预后恶化。

第二代钙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善或血管选择性有所提高。

Ⅱa类与第一代钙拮抗剂相比,血管扩张所致的副作用减少减轻,因为它们的血浓度达峰时间延长,起效较慢。

它们的半衰期延长,作用持续的时间延长。

Ⅱb类的血管选择性提高,对心脏的负性变力性、负性变时性和负性传导作用减弱,药代动力学也有所改善,但生物利用度仍很低,峰谷血浆浓度波动较大。

第三代钙拮抗剂的主导药物是氨氯地平,其药物的口服后生物利用度高(64%) ,稳态后谷峰血浆浓度波动小,血浆半衰期长达35~50 h,无需缓释剂型。

它在钙通道复合结构上,在结合部位有高度特异性的亲和力。

这种受体结合的特性使氨氯地平的作用起始缓慢,消失也慢。

3 钙离子拮抗剂的药理作用3 . 1 对血管作用。

吡啶类最明显,舒张血管平滑肌使外周阻力下降,降压作用明显。

新的第二肾、对脑、并改善侧支循环。

扩张冠状动脉,代钙离子拮抗剂有高度血管选择性,肠系膜及肢体血管也有舒张作用,对静脉作用小,一般不增加静脉容量,还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抗动脉硬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

3.2 对心脏作用。

以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最为明显,具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对缺血心肌有保护及抗心肌肥厚作用。

阿莫地平等T型慢钙通道阻滞剂能有效地减轻室间隔肥厚。

3.3 对血流动力学作用。

不同钙拮抗剂降压及降低血管外周阻力的同时,对心率及心搏出量影响不同。

二氢吡啶类尤其短效硝苯地平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最明显,长效制剂则较轻。

非双氢吡啶类由于抑制窦房结自律性及房室结传导而减慢心率。

对区域性血流各钙拮抗剂也有差异,对冠状动脉均有扩张作用,缓解心绞痛,对肾脏扩张入球小动脉增加肾血流,且有排钠利尿作用。

对脑血流亲脂性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如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在未明显降压时即可改善脑血流,可减轻脑缺血及继发性脑损害,对脑水肿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3.4 对代谢效应。

严重高血压大剂量应用硝苯地平可发生低血钾,长期应用可增加肾排钠,对血脂无明显影响。

偶有报道,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及硝苯地平在剂量较大或糖耐量下降的患者升高血糖,但缺乏充分的依据。

3.5改善组织血流的作用。

钙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是由于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使NO、PGI合成增加,另外与钙拮抗剂改变血小板内钙离子的重新分布,抑制T XB合成有关。

3. 6肾保护作用。

钙拮抗剂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R B F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管阻力及血肌酐。

它对肾小球前、后阻力血管可能均有扩张作用,从而降低肾小球高滤过,同时由于肾血管扩张,R B F增加,有助于抑制肾素生成、减轻肾单位的损伤,从而限制肾硬化的发展,保护肾功能。

目前主要限于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如伊拉地平、安洛地平等。

3. 7抑制内分泌腺的作用。

如抑制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索较大剂量的钙拮抗药能抑制多种内分泌功能,等。

还能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微弱的非待异性抗交感作用。

钙拮抗剂可以用来调整内分泌的水平。

3. 8 对癫痫发作的影响。

癫痫发作时细胞内钙含量增加,钙通道激活阈值降低。

而钙拮抗剂能降低细胞内钙含量,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并且L型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改善儿童期癫痫发作导致的脑损伤的不良。

3. 9神经保护作用.细胞内钙超载在缺血性神经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

CCB可以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减轻缺血神经细胞损伤,改善缺血区血流和代谢。

3. 10其他作用舒张非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3. 11长效CCB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强大。

抗动脉硬化作用的机制可能是:(1) 血管舒张: C C B通过阻滞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减少钙离子内流,引起血管扩张。

CCB对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扩张作用远大于其他血管,血管口径越小,其舒张作用越明显,当血管处于痉挛状态时,这种舒张作用更明显。

(2) 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增生的作用:长效CCB对内皮有明显保护作用,它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对乙酰胆碱(Ach)和NO合成酶抑制剂LNMMA的血管反应正常化,高血压患者血管平滑肌增生引起血管壁增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的重要因素,钙离子起到促PDGF、ALL和内皮素介导的促增殖作用。

因此,CCB 能够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逆转高血压的血管中层肥厚,使中层/血管腔的比值下降。

(3)抑制细胞内钙超负荷对抗动脉硬化。

动脉内钙离子的超负荷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钙离子拮抗剂能否使斑块“稳定”,钙离子拮抗剂使斑块“稳定”的机制是否和 AC E抑制剂完全不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钙离子拮抗剂的药物相互作用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总体控制率仍不理想 , 遭遇到了单药控制率不足 60%的瓶颈状况。

高血压并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 往往同时伴有脂肪代谢、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器官的不良重塑。

因此, 临床上常需要应用以长效的二氢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来达到整体治疗效果。

CCB) - (DHP 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4. 1钙离子拮抗剂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国内外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等几大类, 长效 DHP - CC B和其他几类降压药物几乎能联合使用。

目前认为比较合理的配伍为: 钙离子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若降压疗效不满意,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添加别的降压药物。

以长效DHP - CC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 并不否认根据降压药物的适应证选择其他联合治疗方案, 例如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

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多数能起到协同降压作用, 还可以使两种药物的用量均减少,相互抵制某些不良反应。

4. 2钙离子拮抗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疗效, 如利福平、苯巴比妥、糖皮质激素等可以加强肝药酶的活性而降低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疗效; 另一方面 ,钙离子拮抗剂在与胺碘酮、西咪替丁、红霉素等合用时可使前者的清除率减慢, 从而延长其降压疗效。

氨氯地平与地高辛、西咪替丁之间无药物相互作用 , 肾功能受损或老年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非 DHPs钙离子拮抗剂和地高辛、奎尼丁、磺酰类药物等合用, 会增加后者的血浆药物浓度, 故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5 钙离子拮抗剂的不良反应5 . 1 水肿水肿为钙离子拮抗剂的常见副作用,多发生于踝部,但亦可发生于手部。

常静坐工作的患者容易发生外周水肿,晚间尤为明显。

外周水肿与钙拮抗剂扩张血管作用有关。

血管扩张致使组织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从而加速血管内液体滤出、组织间液增加,导致外周水肿。

处理方法:减少剂量、停用药物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给予利尿剂治疗可减轻。

5 . 2 反射性心动过速ACEI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引起交感神经活性上升,导致心动过速,类药物对交感神经的抑制效应有助于减低二氢吡啶类对交感神经的激活作用,合用不会导致直立性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可防止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心动过速和交感神经活化,美托洛尔可拮抗硝苯地平引起的心率加快,使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

5 . 3 神经系统副作用神经系统的常见副作用为头痛、头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