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合集下载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四种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四种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四种方法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就是将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成等式,通过解方程(组)求出未知量的过程. 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其方法很多,现结合实例给出几种解法,以供参考.一、直译法设元后,把元看作未知数,根据题设条件,把数学语言直译为代数式,即可列出方程组. 例1(2007年南京市)某农场去年种植了10亩地的南瓜,亩产量为2000kg ,根据市场需要,今年该农场扩大了种植面积,并且全部种植了高产的新品种南瓜,已知南瓜种植面积的增长率是亩产量增长率的2倍,今年南瓜的总产量为60 000kg ,求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 分析:若设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为x ,则南瓜种植面积的增长率为2x .由此可知今年南瓜的亩产量为2000(1)x +kg ,共种植了10(12)x +亩南瓜,根据总产量是60 000kg 即可列出方程.解:设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0(12)2000(1)60000x x ++= .解得10.550%x ==,22x =-(不合题意,舍去). 答:南瓜亩产量的增长率为50%.二、列表法设出未知数后,视元为未知数,然后综合已知条件,把握数量关系,分别填入表格中,则等量关系不难得出,进而列出方程组.例2(2007年沈阳市)甲、乙两个施工队共同完成某居民小区绿化改造工程,乙队先单独做2天后,再由两队合作10天就能完成全部工程.已知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是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的45,求甲、乙两个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分析:解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间的关系,工作总量通常看作单位1. 根据题意,将关键数据分别填入表格即可列出方程.解:设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x 天,则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45x 天. 由题意得1012145x x +=.解得25x =. 经检验,25x =是原方程的解. 当25x =时,4205x =. 答:甲、乙两个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分别需25天和20天.三、参数法对复杂的应用题,可设参数,则往往起到桥梁的作用.例3 (2007年滨州市)某人在电车路轨旁与路轨平行的路上骑车行走,他留意到每隔6分钟有一部电车从他后面驶向前面,每隔2分钟有一部电车从对面驶向后面.假设电车和此人行驶的速度都不变(分别为12u u ,表示),请你根据图1,求电车每隔几分钟(用t 表示)从车站开出一部?分析:本题给人数量少,条件不足,好象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可把需要的量以辅助未知数(参数)的形式表示出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出两部电车的间隔距离,如图1(甲)所示,则从行人身后(人车同向)发来的两辆电车间的距离为:6×(电车行进的速度-行人骑车的速度);如图1(乙)所示,则从行人前方(人车异向)发来的两辆电车间的距离为:2×(电车行进的速度+行人骑车的速度).解:设电车的速度为1u ,行人的速度为2u ,电车每隔t 分钟从车站开出一部.根据题意得1211216()2()u u u t u u u t -=⎧⎨+=⎩,解得122u u =. 再把122u u =代入所列方程组的任意一个方程中,均可解得3t =(分钟).答:电车每隔3分钟从车站开出一部.四、线示法运用图线,把已知和未知条件间的数量关系,用线性图表示出来,再把数量关系写在直线图上,则等量关系可一目了然.例4(2007年梅州市)梅林中学租用两辆小汽车(设速度相同)同时送1名带队老师及7名九年级的学生到县城参加数学竞赛,每辆限坐4人(不包括司机).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考场15km 的地方出现故障,此时离截止进考场的时刻还有42分钟,这时唯一可利用的交通工具是另一辆小汽车,且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60km/h ,人步行的速度是5km/h (上、下车时间忽略不计).(1)若小汽车送4人到达考场,然后再回到出故障处接其他人,请你能过计算说明他们能否在截止进考场的时刻前到达考场;(2)假如你是带队的老师,请你设计一种运送方案,使他们能在截止进考场的时刻前到达考场,并通过计算说明方案的可行性.分析:(1)可把单独用一辆小汽车来回接送学生所需要的时间与42分钟做比较即可;(2)若确定去县城的最短时间,可充分考虑“汽车”和“人”这两个运动因素. 显然当汽车到达时,人也同时到达这一情况可使运送学生的总时间最短. 最短时间可利用速度比求得.解:(1)不能在限定时间内使考生到达考场.图1理由如下:如果单独用一辆小汽车来回接送,那么小汽车需要跑3趟,所需要的时间为1533(h)45604⨯==(分钟),由于45分钟42>分钟,所以不能在限定时间内到达考场. (2)方案不惟一,具有开放性. 最短时间的方案设计如下:先让4人乘车,另4人步行,如果恰当的选取第一批学生下车的位置,然后让他们步行到车站,同时第二批4人也步行;小汽车返回后接第二批步行的4人追赶第一批步行的人,使这8人同时到达火车站. 在这个过程中,8个人始终在步行或乘车,没有因为等车而浪费时间,因而应该最节约时间. 其运动过程如图2所示.设先步行的4人的行走路程AB 为km x ,后步行的4人的行走路程CD 为km z ,中间的汽车行走路程BC 为km y . 则汽车在路线A C B →→上所用时间与先步行的4人在路线A B →上所用的时间相等;汽车在路线C B D →→上所用时间与后步行的4人在路线C D →上所用的时间相等. 根据在相等的时间内,路程之比等于速度之比,可以得到::(2)5:60:(2)5:60x x y z z y +=⎧⎨+=⎩ 整理得212212x y x z y z+=⎧⎨+=⎩ 解得2,112.11x y z y ⎧=⎪⎪⎨⎪=⎪⎩ 又因为15x y z ++=,所以可得:2x =,11y =,2z =. 由题知所用最短时间为汽车行走的路程与汽车的速度之比,即3376060x y z ++=(时)37=(分钟). 因为3742<,所以他们能在截止进考场的时刻前到达考场. 图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2)找(3)设(4)列(5)解(6)答,而最关键的是第二步找等量关系,只有找出等量关系才可列方程,下面我来谈谈怎样找相等关系和设未知数。

一、怎样找等量关系(一)、根据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好多应用题都有体现数量关系的语句,即“…比…多…”、“ …比…少…”、“…是…的几倍”、“ …和…共…”等字眼,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相等关系。

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相等关系: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例2:合唱队有80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则舞蹈队有多少人相等关系:舞蹈队的人数×3+15=合唱队的人数例3: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相等关系:调动后甲处人数=调动后乙处人数×2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27+x=2(19+20-x),解得 x=17所以 20-x=20-17=3(人)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根据熟悉的公式找相等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售价=原价×打折的百分数,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几何形体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100元后标价,再打8折销售,售价为240元。

求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多少元相等关系:(成本价+100)×80%=售价例2: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相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例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40平方厘米,求上底。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仔细读题,理解题意这是最开始的一步啦,一定要认真读题哦!把题目里的各种信息都看清楚,弄明白讲的是个什么事儿。

这看起来好像是个很基础的事儿,但我跟你说,可千万别小瞧它!好多时候,要是这一步没做好,后面就很容易出错。

我自己有时候读题读得太快,就会忽略一些关键信息呢,然后在解题的时候就会遇到麻烦。

二、设未知数接下来呢,我们要设一个未知数。

这个未知数设得好不好,对后面解题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影响哦。

你可以根据题目里问的是什么,来合理地设这个未知数。

比如说,如果题目问的是某个物品的数量,那我们就可以设这个数量为x呀。

这一步要特别小心哦!有时候设错了未知数,后面列方程就会变得很复杂。

我通常会在这个环节多思考一会儿,确保设的未知数是最方便解题的。

三、找出等量关系这可是个关键的步骤呢!要从题目里找出那个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就像是一把钥匙,找到了它,才能列出正确的分式方程。

有时候这个等量关系不是那么明显,你可能需要多读几遍题才能发现。

这时候可别着急,静下心来慢慢找。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找等量关系找得头都大了?哈哈,我也有过呢。

不过只要坚持找,总能找到的。

四、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找到等量关系后,就可以根据这个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啦。

这一步要按照数学的规则来写方程哦。

不过呢,在写的时候也要注意检查一下,看看方程有没有列错。

我有时候会在列完方程后,再对照一下等量关系,确认无误才进行下一步。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我通常会再检查一次,真的,确认无误是关键。

五、解方程方程列好之后,就是解方程啦。

解方程的过程呢,就按照我们平时学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来做就行。

在这一步,要注意计算不要出错哦。

分式方程有时候会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运算,要是不小心算错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我在解分式方程的时候,会一步一步地仔细计算,尤其是在通分和约分这些环节,可不能马虎。

六、检验解出方程的解之后,可不能以为就大功告成了哦!一定要进行检验。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审题:分析题中已知和未知,明确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2.寻找等量关系:可借助图表分析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关系,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时一般采用直接设法,当直接设法使列方程有困难可采用间接设法;4.列方程: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所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注意它们的量要一致,使它们都表示一个相等或相同的量;列方程应满足三个条件:方程各项是同类量,单位一致,左右两边是等量;5.解方程:解所列出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6.写出答案:检查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进行取舍,并注意单位。

简记为六个字:审、找、设、列、解、答。

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点注意:1.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2.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

3.注意单位换算: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常见考法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题型很多,每种题型又不完全孤立,其中有些题型的解题思想有相似之处,如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

所以一直受命题者青睐,近年来中考考查的实际问题多贴近生活,而且立意新颖,设计巧妙,所以决不能靠死背题型,要具体分析每一题的实际情况。

误区提醒由于对题意理解不透,不能正确的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典型例题】(2010年广州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四))如图是2007年5月的日历表,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请你运用方程思想来研究,发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A.27 B.36 C.40 D.54。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将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成等式,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以来,列方程解应用题都是一大难点,对于如何掌握解题方法技巧,是个让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呢?其实方法有很多,教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适时渗透建 立数学模型思想。下面结合几道题目,说说我的几种方法。
去分母,得x2-14x-120=0
解得x1=20,x2=-6
经检验,x1,x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因时间不能为负数,所以只能取x=20。
答: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30天。
点评:设甲单独完成工程需x天后,视x为已知,则根据题意,把语言直译成代数式后得到等式,则方程很快列出。
二. 列表法
所谓列表法就是设出未知数后,视元为已知数,然后综合已知条件,把握数量关系,分别填入表格中,则等量关系不难得出,进而列出方程(组)。
点评:通过列表格,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显露出来,使人一目了然。从胜、平、负的场数之和等于12,总得分22分是胜场、平场、负场得分之和列方程组,直观易懂。
三.线段图法
所谓线段图就是运用线段,把已知和未知条件间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则等量关系可一目了然。
例3. A、B两地间的路程为36千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二人相遇后,甲再走2小时30分钟到达B地,乙再行走1小时36分钟到达A地,求二人的速度。
例2.在某校举办的足球比赛中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班足球队参加了12场比赛,共得22分,已知这个队只输了2场,那么此队胜几场?平几场?
解:设此队胜x场,平y场。列表得
胜场
平场
负场

列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列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列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列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如下:
1. 理解问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对问题有全面的理解。

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包括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未知数。

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以便准确解答问题。

2. 设定未知数:根据题目的要求,设定未知数。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数的关系建立数学方程。

3. 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利用数学知识建立方程。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问题的关键信息,可以利用代数知识建立一个或多个方程,方程的数量取决于问题的复杂程度。

4. 解方程:解方程是求解问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数学运算,解方程找到未知数的具体数值。

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方程组解法、消元法等方式来解方程,确保解出的答案符合问题的要求。

5. 检验解答:解出方程的数值后,需要将这个数值代入原方程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确保求解的数值符合题目的要求,解答正确。

如果验证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检查方程的建立和解答过程,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正。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我们可以解决列方程应用题的问题,确保解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细节,保持逻辑思维,正确建立方程,准确解题,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解决列方程应用题的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和要求。

2. 确定未知数:确定需要求解的未知数,可以用一个或多个字母表示。

3. 建立关系式: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方程表示。

4. 解方程:根据建立的方程,用数学方法解方程。

5. 检验答案:将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中进行检验,确保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6. 回答问题:根据问题要求,用正确的语言回答问题。

每一步都需要细致的分析和思考,有效地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方程求解得到正确的答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用字母代替应用题中的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所列出的方程,从而得到应用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叫做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分析题意.认真读题,反复审题,弄清问题中的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为x.合理选择未知数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之一.一般设题目里所求的未知数是x,特殊情况下也可设与所求量相关的另一个未知数为x;(3)列方程.根据所设的未知量x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求未知数x的值;(5)检验并答题.对方程的解进行检查验算,看是否符合题意,针对问题作出答案.例1 甲船载油595吨,乙船载油225吨,要使甲船的载油量为乙船的4倍,必须从乙船抽多少吨油给甲船?分析:先找相等的关系.乙船抽出一部分油给甲船后,使甲船的油等于乙船的油的4倍,即:甲船的油+乙船抽出的油=(乙船的油-乙船抽出的油)×4,我们可以设乙船抽出的油为x吨,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解:设从乙船抽出x吨油,则595+x=(225-x)×4595+x=900-4x4x+x=900-5955x=305x=61答:必须从乙船抽出61吨油给甲船.例2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西镇出发去东镇,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甲行30分钟后,因事用原速返回西镇,在西镇耽搁了半小时,又以原速去东镇,结果比乙晚到30分钟,试求两镇间的距离.分析:甲从西镇出发,行了30分钟,因有事用原速返回西镇,这样又得需要30分钟,到西镇后又耽搁了半小时,甲前后共耽误了0.5×3=1.5小时,但在甲耽误的时间里,乙没有停留,因此可以看作乙比甲从西镇提前1.5小时出发,然后甲追乙,结果比乙晚30分钟到达东镇,如果设甲第二次从西镇出发到东镇所用时间为x小时,我们可以得出东西两镇的距离为:甲时速×x=乙在甲前的路程+乙时速×(x-0.5)根据这样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求解.解:设甲第二次从西镇出发到东镇所用的时间为x小时,则15x=10×(0.5×3)+10(x-0.5)15x=15+10x-515x-10x=15-55x=10x=2代入15x=15×2=30答:东西两镇的距离是30千米.例3 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弟弟当年年龄的3倍,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哥哥与弟弟现在的年龄和为30岁,问哥哥、弟弟现在多少岁?分析:解答有关年龄方面的问题时,注意两人的年龄差经过多少年都不会变,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差不变找等量关系.如果假设哥哥现在的年龄为x岁,由于哥哥与弟弟现在的年龄和是30岁,所以弟弟现在的年龄为30-x岁,又因为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所以哥哥当年的年龄为30-x岁,又由于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弟弟当年年龄的3倍,所以弟弟当年的年龄为他们的年龄差不变.解:设哥哥现在的年龄为x,则方程两边同乘以3,得6x-90=90-3x-x6x+4x=90+9010x=180x=18代入30-x=30-18=12答:哥哥现在的年龄是18岁,弟弟现在的年龄是12岁.思考:如果设弟弟现在的年龄为x岁,如何列方程呢?例4 小红、小丽、小强三位同学,各用同样多的钱买了一些练习本.小红买的每本是0.6元,比小强少2本,小丽买的每本是0.4元,比小强多3本,问小强买了多少个练习本?每本的价格是多少?分析:设小强买了x个练习本,由于小红买的本数比小强少2本,所以小红买的本数为x-2个,小丽买的本数比小强多3本,所以小丽买的本数为x+3个.根据三人买练习本花的钱数相同,可以列出方程.解:设小强买了x个练习本,则0.6×(x-2)=0.4×(x+3)0.6x-1.2=0.4x+1.20.6x-0.4x=1.2+1.20.2x=2.4x=12代入0.6×(x-2)=0.6×(12-2)=66÷12=0.5答:小强买了12个练习本,每本价格0.5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找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由题目中隐含的相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找相等关系基本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根据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好多应用题都有体现数量关系的语句,即“…比…多…”、“…比…少…”、“…是…的几倍”、“…和…共…”等字眼,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相等关系。

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例2合唱队有80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则舞蹈队有多少人?
例3: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得x=17
所以 20-x=20-17=3(人)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根据熟悉的公式找相等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售价=基本价×打折的百分数,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几何形体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100元后标价,再打8折销售,售价为240元。

求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多少元?
例2: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例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40c平方厘米,求上底。

例4:商品进价1800元,原价2250元,要求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此商品应打几折出售?
相等关系: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解:设最低可打x折。

据题意有:
2250x-1800=1800×5%
解得x=0.84
答:此商品应打8.4折。

三、根据总量等于各分量的和找相等关系。

即根据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来列出方程,用此法要注意分量不可有所遗漏。

例1: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个买了多少支?
例2:把1400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发给22名学生,其中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多少?
例3:希腊数学家丢番图,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竟先其父四年而终,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大和死神见面?”
解:设丢番图活了x年。

据题意可得:
x=x/6+x/12+x/7+5+x/2+4
解得x=84
答:丢番图共活了84岁。

四、用不同方法表示不变量找相等关系。

这类题目的解题原理是:如果一个不变的量能用两个不同的代数式表达,则这两个代数式必然相等。

这就要求我们找到这个量,可以根据题中的“比值一定”、“积一定”、“速度一定”等相关语句来找。

例1: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

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例2:种一批树苗,如果每人种10棵,则剩6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2棵,则缺6棵树苗,有多少人种树?
例3:把一些糖果分给某班学生,如果每人分3个,则剩余20个,如果没人分4个,则还缺25个。

这个班共有多少学生?
五、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找相等关系。

有些题目的相等关系需要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才可以找到相等关系。

比如:原有的-用去的=还剩的,又如:付出的-用去的=还剩的,原有的+运来的=现在的。

例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例2:今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5109元,比去年增长8.3%,去年这项收入为多少?
例3:一辆汽车已行驶了12000km,计划每月在行驶800km,几个月后这辆汽车将行使20800km?
当然,以上五种方法不是孤立使用的,如第四部分例1的解答必然要用到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并且一个题目的解法往往也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我们根据情况而定,看到题后先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关键语句,发现各条件的联系,找到合适的相等关系,然后列方程。

未知数的设法
一、有比较关系时,如甲比乙多8,我们一般设较小的为x,这样计算时主要用的是加法不易出错;
二、有倍数关系时,如数学小组人数是英语小组的5倍,我们设一倍量为x,用乘法表示其余量利于计算;
三、在分数应用题中,我们设单位“1”为x;
四、在有比的问题中,我们设一份数为x;
五、在有和的问题中,我们设其中任意一个为x都可以,比如说两个班共有50人,设其中一个班有x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