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α
聚乙二醇干扰素-α_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药物治疗学◇摘要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50例ET 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Peg-IFN-α治疗,180μg 皮下注射,以每2周1次作为起始剂量,后续根据血常规调整治疗间隔,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Peg-IFN-α治疗ET 患者的血液学反应发生较快,3个月后较初诊时血小板明显降低(508.56±120.75vs.931.44±209.13,P =0.000),12个月时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分别为70%、98%;Peg-IFN-α治疗ET 患者的JAK2-V617F 突变负荷在治疗6个月时较初诊时明显降低(0.2541±0.1228vs.0.3153±0.1332,P <0.0001),12个月时的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率为12.5%,总缓解率为31.75%。
患者的MPN-SAF-TSS 积分在Peg-IFN-α治疗6月内下降明显(P <0.001),但12月时积分较治疗6月时变化不大(P >0.05);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少见,均为1-2级不良反应,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以流感样症状为主,绝大部分患者为1-2级,偶有≥3级的不良反应,但延长用药间隔或对症处理后患者可耐受,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结论:Peg-IFN-α治疗ET 有效且安全。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聚乙二醇干扰素α;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55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9-1049-07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 )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属于经典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 )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出血,甚至转化为骨髓纤维化以及急性白血病[1-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注射剂说明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注射剂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b 注射剂 商品名称:佩乐能® PEG-INTRON®
3
肌酐 ALT 总胆红素 本品剂量调整方法 体重 ≤69kg 70-89kg ≥90kg
N/A N/A N/A
> 2.0 mg/dL (or > 176.8 mol/L) >10 倍正常值上限 ≥2 倍正常值上限(同时伴乏力 等临床症状)
目前剂量(100μg/支,ml) 0.25-0.30 0.35-0.40 0.45-0.50
5
衰弱状况(包括无力,不适和疲劳),脱水,面瘫,偏头痛,行凶意念,细菌感染包括 败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牛皮癣已有报道。 【禁忌】 以下患者禁用: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2b 或任何一种干扰素或某一赋形剂过敏者 孕妇。未获得妊娠反应阴性结果之前不能开始本品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 配偶妊娠的男性患者不能应用本品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 肝功能失代偿者 联合用药时,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50ml/分钟)
2
ALT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利巴韦林剂量调整方法 利巴韦林 750 mg /天 900 mg/天 1050 mg/天 每天总胶囊数 早3 粒 晚2 粒 早3 粒 晚3 粒 早4粒 晚3 粒 > 3mg/dL (或 >51 μmol/L)
基础值的 2 倍或 >10 倍正常值 3mg/dL (或>51μmol/L) ( 4 周以上) > 2.5 倍正常值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你知道吗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你知道吗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是指慢性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心、腹胀、乏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蜘蛛痣、肝掌等。
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则是指慢性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但并不存在临床症状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而人们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了解往往局限在上文提及的内容,但慢性乙型肝炎最大的危害却是其具有致癌性,在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1]。
这样看来,慢性乙型肝炎确实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而因其是一种传染病,就不免会使一些人感到担忧,如何才能避免感染乙肝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染途径开始讨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性传播及血液传播这三种途径进行传播,HBV病毒是其主要传染源,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染途径,就能够在生活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然而,预防的效果并不如我们想象那样理想,感染HBV病毒的人数依然在增长,但感染HBV病毒后,不同患者的结局与临床类型也是有所区别的,研究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家族性原因在我国,慢性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母婴垂直传播。
②婴幼儿时期感染病毒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在婴儿时期感染HBV病毒,将有90%-95%的几率转变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儿童时期感染HBV病毒,这个数据大约为20%,都远高于成年人感染HBV病毒后的3%-6%。
③缺乏防范意识乙肝疫苗能够阻断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但由于经济原因或是个人意识,部分人群未能完善疫苗接种,这就导致了疾病的传播。
④既往有其他肝病史患者本身存在酒精肝、脂肪肝、血吸虫病及疟疾等,一旦感染HBV病毒,不但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且预后效果较差。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英文名称:Pegasys (Peginterferon alfa-2a Solution for Injection)商品名称:派罗欣成份:主要成份名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活性成份来源:本品系通过DNA重组技术由含有高效表达人干扰素α-2a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并与聚乙二醇PEG化而成。
辅料名称:氯化钠、苯甲醇(10.0mg/ml)、吐温80、醋酸、醋酸钠、注射用水适应症:1.慢性乙型肝炎本品适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不能处于肝病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必须经过血清标志物(转氨酶升高、HBsAg,HBVDNA)确诊。
通常也需获取组织学证据。
2.慢性丙型肝炎本品适用于治疗之前未接受过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成年患者。
患者必须无肝脏失代偿表现,慢性丙型肝炎须经血清标记物确证(抗HCV抗体和HCVRNA)。
通常诊断要经组织学确证。
治疗本病时本品最好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
在对利巴韦林不耐受或禁忌时可以采用本品单药治疗。
尚未对转氨酶正常的患者进行本品单药治疗的研究。
作用机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以下称该品)是聚乙二醇(PEG)与重组干扰素α-2a(以下称普通干扰素)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
干扰素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α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并激活基因转录,调节多种生物效应,包括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该品具有非聚乙二醇结合的α-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的体外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
药效学:该品的药效学特点与天然的或普通的人α-干扰素相似,而药代动力学差别很大。
40 KD的PEG部分的结构直接影响临床药理学特点,因为PEG部分的大小和支链结构决定了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特点。
健康人单次皮下注射该品180 ug后3-6小时,抗病毒活性指标即(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 )血清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活性迅速升高。
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说明书

派罗欣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商品名】:派罗欣(Pegasys)【汉语拼音】JuyierchunGanraosuα-2aZhusheye【英文名】:Peginterferonalfα-2aSolutionforInjection【主要成份】:派罗欣主要组成成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性状】派罗欣为透明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药理作用】一、作用机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以下称派罗欣)是聚乙二醇(PEG)与重组干扰素α-2a(以下称普通干扰素)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
干扰素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α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并激活基因转录,调节多种生物效应,包括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派罗欣具有非聚乙二醇结合的α-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的体外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
二、药效学:派罗欣的药效学特点与天然的或普通的人α-干扰素相似,而药代动力学差别很大。
40KD 的PEG部分的结构直接影响临床药理学特点,因为PEG部分的大小和支链结构决定了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特点。
健康人单次皮下注射派罗欣180μg后3-6小时,抗病毒活性指标即血清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活性迅速升高。
派罗欣所诱导的2,5-OAS血清活性可维持1周以上,且比单次皮下注射3或18MIU普通干扰素的活性高。
与年轻人相比,62岁以上的老年人单次皮下注射派罗欣180μg,所产生的血清2,5-OAS 活性强度和持续时间降低大约25%。
对明显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为20-40ml/min),单次皮下注射派罗欣90μg后对2,5-OAS活性的反应弱于肌酐清除率在40-100ml/min以上的患者,尽管两组的药物暴露量(AUC和Cmax)类似(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派罗欣180μg治疗会出现双相的HCVRNA滴度下降。
在表现为持续病毒应答的患者及一些无持续病毒应答的患者中,第一相出现在开始用药后24-36小时。
2024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市场前景分析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olyethylene Glycol-Interferon Α2B)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和病毒感染。
本文将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2. 市场概述2.1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基本特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能够增强药效并延长药物血浆半衰期。
这使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在临床应用中更加便利,减少了用药频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2.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市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
其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得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
3. 市场分析3.1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3.2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市场上存在多家制药公司。
其中,少数几家公司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专利,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新公司进入市场并投入研发和生产,市场竞争将逐渐加剧。
3.3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肿瘤等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
同时,患者对于治疗效果和用药便利性的要求也在提高。
这些因素将推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4. 市场前景分析4.1 市场机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和优势,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用药观念的改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市场将迎来更多机遇。
4.2 市场挑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市场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新公司的进入将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
其次,药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5. 发展策略5.1 创新研发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制药公司需要加大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研发投入,寻求创新突破,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Sodium Valproate
注射剂
★(508)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缓释控释剂型
509
扑米酮
Primidone
口服常释剂型
510
托吡酯
Topiramate
口服常释剂型
511
乙琥胺
Ethosuximide
口服常释剂型
512
拉莫三嗪
lamotrigine
口服常释剂型
513
奥卡西平
427
羟基脲
Hydroxycarbamide
口服常释剂型
乙类
428
氟达拉滨
Fludarabine
注射剂
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线用药
429
吉西他滨
Gemcitabine
注射剂
限非小细胞癌、胰腺癌
430
卡培他滨
Capecitabine
口服常释剂型
限晚期乳腺癌、大肠癌
431
硫鸟嘌呤
Tioguanine
口服常释剂型
异戊巴比妥
Amobarbital
注射剂
545
扎来普隆
Zaleplon
口服常释剂型
546
佐匹克隆
Zopiclone
口服常释剂型
口服常释剂型
★(436)
美法仑
Melphalan
注射剂
437
拓扑替康
Topotecan
注射剂
10.1.5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甲类
438
长春新碱
Vincristine
注射剂
439
高三尖杉酯碱
Homoharringtonine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在健康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在健康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探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方法选择10例健康受试者,每名受试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然后分别于给药前30 min(0 h)、给药后6、9、12、15、24、48、72、96、120、144、168、192、240、288、336 h于肘静脉取血5 mL,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
结果共有9名受试者完成试验。
曲线下面积AUC(0~t)为(1.69±0.61)mg/L×h,变异系数为36.00%,其中男性AUC(0~t)为(1.76±0.49)mg/L×h,女性AUC(0~t)为(1.55±0.91)mg/L×h;AUC(0~∞)为(1.82±0.62)mg/L×h,变异系数为33.98%,其中男性AUC(0~∞)为(1.66±0.47)mg/L×h,女性AUC (0~∞)为(1.55±0.91)mg/L×h;终末半衰期(t1/2z)为(60.24±20.29)h,变异系数为33.67%,其中男性t1/2z为(59.66±17.28)h,女性t1/2z为(61.39±29.93)h;达峰时间(Tmax)为(77.33±23.32)h,变异系数为30.16%,其中男性Tmax 为(80.00±24.79)h,女性Tmax为(72.00±24.00)h;达峰浓度(Cmax)为(10.10±3.70)μg/L,变异系数为36.60%,其中男性Cmax为(10.88±3.63)μg/L,女性Cmax為(8.53±4.03)μg/L。
结论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符合二室模型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摘要】目的:研究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丙型肝炎的护理干预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应用派罗欣治疗丙型肝炎232例,总结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
结果:治疗1年后,svr率达80.1%。
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情况为:发热、鼻塞(92.7%)、食欲不振(48.7%)、腹胀(28.0%)、睡眠差,体重下降(19.4%)、皮肤红肿(72%)、白细胞减少(90.9%)、血小板(53.0%)。
结论:派罗欣治疗丙肝过程配合系统护理,能有效提高svr率,并有效控制临床不良反应。
【关键词】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066-02
慢性丙型肝炎又称丙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非常难以治愈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和控制,非常容易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即派罗欣是当前临床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有研究表明,其临床治愈率高达70%~90%[1]。
笔者在此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收治的应用派罗欣治疗丙肝的临床案例232例,总结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应用派罗欣治疗丙型肝炎23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严格复合2005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丙肝的临床诊断标准[2]。
入院后经肝功能常规检查,患者肝功能均表现出轻度异常,alt:36~88 u/l,hcv-rnt及抗-hcv均呈阳性。
其中男126例,女106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0.2岁;病程1~31年,平均病程5.6年。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况,本组中所有患者应用药物派罗欣。
生产商:瑞士巴塞尔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bs20070020;产品规格:180 μg/(ml×支),每周经腹部皮下注射180 μg,1年为一疗程。
1.3 护理方法
患者治疗期间进行系统的护理工作,具体方法如下。
1.3.1 心理疏导丙肝的病程一般较长,且治愈困难。
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容易产生烦躁、恐惧、焦虑等消极心理。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治疗前要详细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治疗中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虽然比较明显但都是在患者耐受范围之内,告知患者治疗中成功进行第一针对顺利进行后续治疗的重要性,嘱咐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以坚强的意志完成治疗。
1.3.2 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静、舒适、通
风、保暖,嘱咐患者多卧床休养,尽量减少或避免剧烈运动。
此外,由于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一定要嘱咐患者及其亲属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直接接触,减少感染几率。
要告诉患者家属这疾病主要传染方式和流行特征,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其感染风险。
1.3.3 紧密观察病况住院期间每日均要测量患者体温、呼吸和脉搏3次,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要每隔4 h测量体温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每隔3周进行一次血常规、肝功能及hcv-rna常规检查。
治疗期间注意多和患者交流,询问其病况变化并记录,以全面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70%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轻度红肿,用娥罗纳英h软膏外涂患处,2次/d,皮肤情况可恢复正常。
1.3.4 临床干预丙肝患者治疗早期多出现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治疗3 h左右出现发热、胃寒、乏力、食欲不振、鼻塞等症状,治疗5 d后会逐渐减轻。
第一次注射派罗欣后患者体温均升至39 ℃左右,此后随着治疗的增进体温逐渐降低,1周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一般情况下,38 ℃体温属于治疗初期的正常现象,不用进行特别干预,无需停药,嘱咐患者多注意休养、多饮水、摄取足够的热量[3]。
体温超过38 ℃时则需要进行药物干预,以有效降温。
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治疗。
患者血小板或白细胞显著减少时要遵医嘱使用增加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的药物。
患者有出血症状时要及时治疗,争取保证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安全。
1.3.5 饮食护理饮食上要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饮食为主,如蛋类、肉类、鱼等,少食多餐。
患者家属和护士要密切、有效配合,争取通过科学食疗来减轻患者的病况。
1.3.6 出院宣教丙肝的治疗期较长,患者出院后在家期间仍要坚持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减轻、病况稳定时即可出院,此时要向患者讲解在家期间的治疗注意事项,嘱咐患者一旦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加重时立即来院治疗。
医院还为患者提供电话咨询和入户随访服务。
2 结果
治疗1年后,血清hcv-rna在治疗结束及随访期间pcr检查均阴性者共195例,svr率达80.1%。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经对症治疗后所有不良反应均消失。
3 讨论
长期、慢性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及其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对丙肝来说,在长期治疗中配合以系统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丙肝的主要治疗药物干扰素的临床不良反应较多,因此,更加需要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既是对“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践行,也是对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和辅助。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护理使得丙肝患者治疗1疗程后,svr率高达80.1%,与早期丙肝治疗中未进行系统护理时svr率72.6%相比显著提高,充分证明了系统护理使得丙肝临床控制效果更加显著,且治
疗中护士根据不同时期高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使得不良反应情况均得到有控制,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护理的重要性,应当在临床上加以重视和广泛推广,以切实保证广大丙肝患者的健康和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徐丽,杨秀云,刘积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不良反应[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3(9):123-124.
[2]周炳喜,唐芙爱,杨玉秀.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6(9):89-91.
[3]沈毅.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观察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7,4(6):226-227.
(收稿日期:2012-09-17)(编辑: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