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店餐饮业餐饮食品安全100条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识1.消费者如何选择合适的餐馆?消费者在选择餐馆时,除了关注美味的饭菜、幽雅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服务等因素外,还应注重选择安全放心的餐馆就餐。
具体注意以下两点:(1)选择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法》施行前已经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有效。
(2)选择信誉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监管部门根据餐馆的基础设施和食品安全状况,评定A、B、C三个信誉度等级,三个级别相对应的食品安全信誉度依次递减、风险等级依次增加。
为了以简洁、方便的方式向社会公布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信息,部分地区陆续推行餐饮服务单位监督公示制度.监管部门在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标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分别用大笑、微笑和平脸三种卡通形象表示。
消费者应尽量到“大笑”或“微笑"的餐馆就餐。
2.哪些食品不宜打包?蔬菜不宜打包,因为蔬菜富含维生素,而维生素反复加热后会迅速流失。
另外,蔬菜中的硝酸盐反复加热后,会生成含量较高的亚硝酸盐,对身体造成危害.凉菜、色拉等不宜打包,因为凉菜在制作过程中没经过加热,很容易染上细菌;同时凉菜也不易重新加热.打包的菜肴最好是适合重新加热的.3.如何有效地防范滥用食品添加剂?(1)购买食物原材料,养成查看标签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
(3)不要只图便宜。
过低的价格,往往是因为使用了成本更低的原料。
(4)对于颜色过于鲜艳和异常,保持适度的警惕.国家对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进行了公布,可上卫生部网站查询.4.消费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处置?消费者在就餐时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将食品保持原状,并立即与餐馆负责人交涉。
如果所点饭菜尚未食用,或尚未造成健康问题,可参照《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与餐馆协商妥善解决,同时妥善保存消费单据、发票等证据,及时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餐饮饮食安全知识内容

餐饮饮食安全知识内容饮食安全常识是指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饮食安全卫生常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即中国老话所说的“病从口入”。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餐饮饮食安全知识内容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餐饮饮食安全知识内容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幼儿健康饮食习惯1.我们可以专门为大家准备一个餐饮食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这些成分都要均衡,这样才能让孩子各种营养都得到充分的吸收利用。
而且最好每天吃的食材都不一样,这样不但可以带给孩子新鲜感,促进食欲,还可以让孩子减少挑嘴的毛病。
我们可以专门制定一个餐饮食谱,把每天的吃的食物都写在上面,这样可以更清楚自己孩子的饮食,还可以合理进行调整,保证一个很好的饮食环境。
2.早餐应该丰富一些,像是三文治,小面包,一杯牛奶,一个水煮蛋,几瓣橙子和小番茄就是不错的选择,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都补充到了。
在九、十点钟的时候,还可以准备一点蒸蛋或者是肉丝面条都是不错的辅助餐食,让孩子能够很快的从饥饿中出来补充精力。
中午选择一些高蛋白的鱼类作为主荤,一碗米饭,然后搭配时令性强的绿叶蔬菜,可以增加维生素的吸收,再适当选择一些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食物给小孩吃,胡萝卜素对小孩的视力有非常好的影响作用。
准备一点排骨汤,可以补充小孩需要的钙质。
下午四点左右可以准备一些馒头包子用来充饥,再搭配一些苹果或者梨这些水果,补充营养。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规定(5篇)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严把商品质量关,建立和执行以下与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经营安全。
第二章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和培训制度第三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3.1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需接受临时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2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从业人员患上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应立即离开原岗位。
病愈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重新上岗。
3.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3.4当观察到以下症状(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3.5从业人员必须保证良好的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一)进入经营场所前(处理食品原料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当用流动清水洗手、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工作鞋。
工作服应当盖住外衣,头发应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二)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
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戴首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衣帽。
男士禁止长发、长胡须。
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三)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酒店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酒店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第一章食品安全管理总则 (2)1.1 食品安全管理目标与原则 (2)1.1.1 食品安全管理目标 (2)1.1.2 食品安全管理原则 (3)1.1.3 管理体系 (3)1.1.4 组织架构 (3)第二章食品原料采购与储存管理 (4)1.1.5 原料采购标准 (4)1.1.6 原料采购流程 (4)1.1.7 原料储存管理 (4)1.1.8 原料养护 (5)第三章食品加工与制作管理 (5)1.1.9 原料采购与验收 (5)1.1.10 加工制作过程 (5)1.1.11 食品装盘与保温 (5)1.1.12 清洁与消毒 (6)1.1.13 食品添加剂采购与储存 (6)1.1.14 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6)1.1.15 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与监管 (6)1.1.16 食品添加剂开封后的合理保存 (6)1.1.17 禁止行为 (6)第四章食品卫生与安全操作 (7)1.1.18 食品卫生标准概述 (7)1.1.19 食品卫生要求 (7)1.1.20 安全操作规程概述 (7)1.1.21 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 (7)第五章餐厅服务与管理 (8)1.1.22 服务流程 (8)1.1.23 服务规范 (8)1.1.24 餐厅卫生管理 (9)1.1.25 餐厅安全管理 (9)第六章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控 (9)1.1.26 检测设备 (10)1.1.27 检测方法 (10)1.1.28 监控体系 (10)1.1.29 应急处理 (11)第七章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 (11)1.1.30 培训目的 (11)1.1.31 培训对象 (11)1.1.32 培训计划 (11)1.1.33 培训实施 (11)1.1.34 培训内容 (12)1.1.35 培训方法 (12)第八章食品安全处理 (12)1.1.36 分类 (12)1.1.37 报告 (13)1.1.38 处理流程 (13)1.1.39 处理措施 (13)第九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14)1.1.40 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14)1.1.41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4)1.1.4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4)1.1.43 食品安全标准的定义与分类 (15)1.1.44 食品安全规范的主要内容 (15)第十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5)1.1.45 目标设定 (15)1.1.46 组织架构 (15)1.1.47 制度制定 (16)1.1.48 文件记录 (16)1.1.49 资源配备 (16)1.1.50 培训与宣传 (16)1.1.51 实施与监控 (16)1.1.52 内部审核 (16)1.1.53 管理评审 (16)1.1.54 持续改进 (16)1.1.55 外部沟通与交流 (17)第十一章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 (17)1.1.56 风险识别 (17)1.1.57 风险评估 (17)1.1.58 预防措施 (17)1.1.59 控制措施 (18)第十二章食品安全文化建设 (18)1.1.60 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18)1.1.61 安全文化建设任务 (19)1.1.62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19)1.1.63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 (19)1.1.64 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19)1.1.65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 (19)第一章食品安全管理总则1.1 食品安全管理目标与原则1.1.1 食品安全管理目标食品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防止食品安全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规定(4篇)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作为餐饮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食品安全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方面,餐饮行业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必须特别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以下是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些规定。
1.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餐饮企业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采取预防风险的措施,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2)全方位质量管理:餐饮企业应当在从采购原材料到膳食提供的每个环节,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3)追溯管理:餐饮企业应当建立追溯管理制度,保留相关的原始记录,以便溯源。
(4)综合防治:餐饮企业应当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5)信息发布:餐饮企业应当及时准确地发布食品安全信息,促进社会的公众参与。
2.食品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1)餐饮企业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工作。
(3)餐饮企业应当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3.食品安全管理的设施和设备(1)餐饮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施设备卫生、安全可靠。
(2)餐饮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配置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食品加工设备、储存设备、保温设备等。
(3)餐饮企业应当定期对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及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
4.食品安全管理的原料采购(1)餐饮企业应当选择有良好信誉的供货商,购买有合法生产资质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
(2)餐饮企业应当建立原料采购清单,并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其安全可靠。
(3)餐饮企业应当建立原料追溯制度,追踪原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便查找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5.食品安全管理的加工制作(1)餐饮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加工制作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指导员工进行操作。
食品安全小常识100条

食品安全小常识100条1.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2.什么是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是各类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生产加工食品的卫生操作规范等以保证食品安全为目的的技术法规的总称。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3.食品安全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各项:(1)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3)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4)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5)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4.食品安全标准的目的是什么?食品安全标准的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护消费者健康。
5.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6.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如果在用餐后4-10小时发生腹痛、腹泻、呕吐等肠胃炎症状,共同用餐的人也出现类似症状,那么初步怀疑是发生了食物中毒,这时一定要先到医院及时就诊。
7.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1)生熟交叉污染;(2)食品贮存不当;(3)食品未烧熟煮透;(4)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8.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如,豆浆、四季豆;9.食用有毒害食品如,毒蕈即俗语"毒蘑菇",发芽的马铃薯(土豆)、河豚。
饮食安全小知识10条

饮食安全小知识10条
餐饮行业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安全,餐饮行业应当加强安全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知识,落实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措施。
下面是餐饮行业有关食品安全的小知识:
一、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确保食品安全;
二、购买肉类食品时,应选择肉质鲜嫩,表面无异物的食品;
三、购买海鲜时,应检查其新鲜度,选择无异味,无异物的新鲜海鲜;
四、购买水果、蔬菜时,应查看其外表,选择新鲜度高的;
五、在存放食品时,应按照食品的类别分类存放,并尽量确保食品分类存放;
六、食品加工时,应当尽量避免污染,使用新鲜水,并保证安全;
七、食品运输时,应当注意温度控制,尽量避免空调和阳光的暴晒;
八、餐饮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清洁卫生,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操作;
九、消费者在食用时,应当注意安全,勤洗手,保持衣食卫生;
十、食品应当在餐厅食用前,经过专门人员检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以上是餐饮行业有关食品安全的小知识,它们只是一种基本知识,餐饮行业要想确保食品安全,消费者也要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知识,才能保护自己的安全。
餐饮行业应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落实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措施,消费者也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惯,注意把握食品安全,确保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规范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规范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1.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食品安全方针、目标及计划,并确保有效实施。
1.2 设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并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1.3 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二、食品原料采购与储存2.1 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采购验收制度,确保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2.2 原料储存应分类、分区、分架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防止交叉污染。
2.3 定期检查库存原料,对过期、变质原料及时处理,确保原料安全。
三、食品加工制作3.1 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加工设备、工具定期消毒,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
3.2 严格执行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温度、时间等关键控制点符合要求。
3.3 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国家规定,严禁使用非食品用物质。
四、食品销售与配送4.1 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销售人员需具备食品安全知识,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4.2 食品配送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受到污染,保证食品质量。
4.3 建立食品销售与配送记录制度,确保食品追溯性。
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5.1 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责任人和应急资源。
5.2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和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食品安全动态。
5.3 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费者安全。
六、员工培训与考核6.1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6.2 建立员工考核制度,确保员工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
6.3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七、宣传与教育7.1 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7.2 定期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接受社会监督。
7.3 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饭店餐饮业餐饮食品安全100条为更好地宣贯落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结合我国饭店与餐饮业实际,特编制中国饭店与餐饮业餐饮食品安全100条,供饭店和餐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执行。
第一条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法规、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
第二条企业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并同意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保证公众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三条企业生产经营场所须与有毒、有害场因此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第四条企业须保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整洁、卫生。
第五条企业须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习惯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就餐等场所。
第六条企业须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习惯的生产经营设备设施,且应当定期爱护。
第七条企业须具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温控、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设备或者设施。
第八条企业须具有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设施。
第九条企业采购原材料及有关辅料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资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第十条原材料须是可食用的无毒、无害、新奇食品,且须通过相应的检查、检测或检验。
倡导使用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和有机产品(生态食品)。
第十一条要紧原材料应从正规渠道即具有资质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地点购进。
倡导有条件的餐饮集团和大型企业建立大宗原料绿色产品基地,以保证原料无污染无公害。
第十二条差不多过加工的制成品应标明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QS标志等。
购入品应保证其可追溯性,一样须实行进货取(索)证制度。
第十三条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无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关产品。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第十五条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储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六条实行统一配送的企业,能够由企业总部或采购部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进行进货查验记录。
第十七条采购时涉及到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有关产品的应当符合我国有关食品安全要求且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
第十八条所使用的进口食品须有包装并有中文标签和中文讲明书。
第十九条进口食品的标签、讲明书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第二十条企业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须对人体安全、无害。
第二十一条凡用于动物性和植物性原料的包装物料,应有“用于食物”标注或餐具符号以示专用。
第二十二条按照不同原辅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应选择不同的包装材料,以保证产品在包装后在其保质期内能够保持原有风味,便于储存、运输,同时不易引入污染物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十三条运输工具应符合食品特性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箱体的清洁和必要的通风通气性能,幸免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
第二十四条贮存、运输设施设备应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专门要求。
第二十五条严禁将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第二十六条搬运工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爱护好包装,不得随意摆放。
必须远离污染源。
第二十七条坚持卫生验收原则。
做好对运输车辆卫生情形的查验工作,专门做好对专门破旧、异味等情形的查验。
第二十八条不得接收部分或完全解冻的冷冻食品,不得接收有变质表现的食品。
第二十九条应当设置验收场地与设备,切勿把进货长时刻置于卸货处,应赶忙清点进货,并在进行相应处理后置于冷藏、冷冻箱柜、干货储藏库等恰当的地点。
第三十条冷藏、冷冻及保温设施应当定期清洗、除臭,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应当将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
食品架离地面至少15厘米,离墙面至少10厘米。
干货的食物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点。
第三十二条有毒的化学制剂(清洁剂、卫生用品以及杀虫剂)须单独存放于远离食品、而且能够上锁的地点,并建立专人领用制度。
第三十三条存物资品幸免交叉感染。
不得把马上变质的食品和其它食品混放。
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半成品与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第三十四条储存温度和湿度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干货储存温度10摄氏度到21摄氏度;相对湿度50%到60%。
冷藏储存温度5摄氏度或更低;相对湿度80%到90%。
新奇水果以及制品应存放在冷藏的温度下,湿度相对高些,温度5摄氏度。
冷冻储存温度-18摄氏度或以下。
第三十五条应该使用食品专用冰柜存放差不多冷冻的食品。
不需要冷冻和冷藏的食品应当存放在洁净、凉快、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地点,而且应幸免虫、鼠等侵害。
第三十六条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治理制度,保证并坚持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
把新的存货单和老的存货单放在一起作为先进先出的依据。
应保留好所有损坏食品的记录,以便查找咨询题和完善不足。
对必须再次冷藏的剩余食品应标注首次储藏时刻。
第三十七条加大对储存食品的查验。
在储存期间可用感官检查(闻、看、触)存货,操纵存货质量。
尽量缩短从食品运送到使用之间的时刻。
第三十八条爱护好新奇食品的外包装或封口,尽量幸免漏气、透光、吸潮的情形发生。
第三十九条应当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得使用。
所有变质食品应用安全的方法及时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食品仓库应经常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第四十一条企业贮存散装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当在贮存容器外明显位置标明其名称、生产日期、贮存条件、保质期、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具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每一道工序之间都要进行接触面的消毒。
清洗池、洗水池、滤干、切剁、菜板、菜刀等饮具、设备、设施和盛放直截了当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洗净、消毒。
素菜刀(板)、肉类刀(板)、水产刀(板)、熟素菜刀(板)、熟荤菜刀(板)不得共(混)用,且及时清洗、消毒。
使用的各种器皿,必须按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烘干。
包装食品开封前要将开口处擦洗洁净。
第四十三条清洁剂必须是厨房专用的。
清洗各类食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各种原辅材料的用水必须采纳能够饮用的净水。
洗菜水不能重复洗菜使用。
第四十五条食物的清洗和削切应适度,蔬菜不能削去过厚的外皮;有些食物原料尽量幸免浸泡在水中,幸免维生素和有机物被溶解。
第四十六条食材原料有异变或有异味的都不得加工食用。
专门是烹制肉类、蛋类、水产类以及其他高蛋白食品时,闻上去有异味或表面有非正常黏滑的一律不得加工食用,且必须用安全方法处理掉。
第四十七条烹制食品时尽量使用工具处理而减少用手直截了当接触,必须用手处理的要戴无毒无味一次性餐饮手套或保证将手清洗洁净。
烹制食品前,要确保所有食品的表面是洁净的、卫生的,幸免食品交叉污染。
第四十八条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幸免食物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和阳光下,引起维生素缺失和氧化,以至于营养过度流失。
第四十九条应将容易变质的剩余食品放专用容器内冷藏,并在24小时内使用或者处理掉。
第五十条食品在冷冻温度下仍会缺失营养成分,反复冷冻、解冻也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只有必需时才可进行这些步骤。
解冻后的食品应加工完,不宜再冷冻。
第五十一条不应将食品放置于空气中自然解冻。
应在冷藏室里解冻,或在21摄氏度或者更低的温度下放在水流中解冻。
需快速解冻的可在微波炉中解冻。
第五十二条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操纵盐、油、调料、添加剂等用量,突出食物原味。
少油、少盐、低糖、低脂,尽量不破坏营养成分。
品尝食品时应用品尝勺,而且只用一次,经清洗消毒后再用。
第五十三条进行凉菜、糕点、生食水产品等直截了当入口食品短时刻存放或处理的,应分别设有相应专间。
专间应配备专用消毒设施,有洗手、消毒和二次更衣设施,水龙头采纳非手动开关。
未消毒的用具、未清洗的水果禁止进入专间。
第五十四条凉菜等在销售给顾客之前(或者在快餐厅和自助餐厅里的服务过程中)应始终储存在冷藏箱或有冷藏功能的橱柜中。
第五十五条上一班剩下或给下一班预备的食品,必须从生产或服务区拿走,放在合适的容器里迅速冷却、冷藏或冷冻,同时在规定时刻内尽快使用。
第五十六条当天营业终止后,所有的原料须加膜或加盖放入冰箱,调料须加盖,当天没用完的零装调料晚上须废弃。
隔夜的食品须回烧,如回烧后仍未销售的须废弃。
第五十七条肉类在烹制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烹制温度能够杀死有害微生物。
烹制食品的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
第五十八条禁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截了当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幸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不要把食品的下脚料和食品放在一起。
第五十九条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六十条禁止使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专门的原辅料。
第六十一条禁止使用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进行加工制作。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食用和列入爱护范畴的野生动物进行加工制作。
禁止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进行加工制作。
第六十二条烹饪时应注意食物的属性,防止由食物相克导致不宜健康或中毒事件发生。
绿色蔬菜须烹饪得当防止叶绿素中毒。
第六十三条除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名目中有明确规定外,餐饮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药品。
第六十四条点菜时应按照客人情形注意营养的搭配及量的操纵。
第六十五条制作好的食品应即刻端给客人,不要长时刻暴露在空气中,以免污染。
传菜时需加菜盖。
第六十六条在为顾客进行分餐时,应注意安全操作。
用具与餐具须消毒,防止异物混入食品中。
幸免使用破旧的玻璃杯和盘子等。
第六十七条端盘碗杯等器皿应托底端边,拿有把的杯子时要握把柄。
不得用手直截了当接触食物或客人嘴部可能会触及的部位。
第六十八条洁净的餐具和使用过的餐具须分开放置。
不得把围裙当毛巾使用。
拿了使用过的盘子后,应洗手,然后再拿洁净盘子。
第六十九条传菜递菜、摆台等服务人员应使用专用洗手设施勤洗手,决不要用手直截了当接触或拿食品。
第七十条禁止销售超过保质期,被包装材料、容器污染,以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禁止销售国家为防病等专门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七十一条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治理制度。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截了当入口食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