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习题2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 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当堂达标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 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当堂达标题】

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基础百花园一、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七律(lù) 铁锁(suǒ)B.岷山(mín)云崖(yá)C.逶迤(yí)迤逦(yǐ)D.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二、给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只等闲()A.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B.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C.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2.三军()A.陆军、海军、空军B.所有的军队,特指中国工农红军C.三支部队三、对诗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1.五岭逶迤腾细浪()A.五岭绵延不断,像水中翻腾的细浪一般,反映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B.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2.大渡桥横铁索寒( )A.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裸露的铁索闪着冷冰冰的寒光。

B.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铁索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觉得寒气逼人。

3.更喜岷山千里雪( )A.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B.更让红军欢喜的是,岷山白雪皑皑,风光十分迷人。

提升训练营四、根据提示完成词语练习。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句中的“远征”是指,“只等闲”是指。

全句诗意是。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句中的“千里雪”是指,“三军”是指,“尽开颜”的意思是。

五、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

,。

1.用“﹏﹏”画出中心句。

2.“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和。

“万水”指的是、。

3.这首诗是的作者是。

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的英雄气概和精神。

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A.比喻对偶夸张B.对偶夸张拟人C.夸张拟人借代D.借代比喻对偶思维大练兵课外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人教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习题(课后练习)

人教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习题(课后练习)

人教部秋此编季版页(六为上年防学级期盗语)标文上记册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C. 这两句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典型战役:巧渡金沙江、飞 夺泸定桥。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主题积累 1. 根据语境填诗句。
小明要参加学校足球队的选拔考试,但是他得知参加选拔的 同学有很多,而且有一些同学还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小明有些担 心,怕自己选不上。作为他最好的朋友,你准备用《七律·长征》 中的“____红__军__不__怕__远__征__难__,__万__水__千__山__只__等__闲______”来鼓励他。

六年级七律长征的练习题

六年级七律长征的练习题

六年级《七律·长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七律·长征》的作者是谁?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贺龙A. 万水千山B. 五岭逶迤C. 金沙水拍D. 碧血丹心3. 《七律·长征》中,“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指的是什么?A. 山脉B. 河流C. 地名D. 人名二、填空题1.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

”2.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

”3.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

”三、判断题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创作的。

()2. 《七律·长征》中提到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泸定桥。

()3. 《七律·长征》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

()四、连线题请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地点连线:1. 五岭逶迤腾细浪 A. 大渡河2. 乌蒙磅礴走泥丸 B. 金沙江3. 金沙水拍云崖暖 C. 五岭4. 大渡桥横铁索寒 D. 乌蒙山五、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的画面。

2. 请解释《七律·长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默写题请默写《七律·长征》全文。

七、改写题1. 请将《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改写为现代散文句子。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大渡桥横铁索寒”。

八、分析题1. 分析《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的意义。

2. 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九、仿写题请仿照《七律·长征》的格式,创作一首描写现代中国发展的七律诗。

十、阅读理解题“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伟大的精神远征。

《七律·长征》这首诗,正是对这一伟大历程的生动写照。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红军战士们面对艰难险阻的英勇无畏。

”1. 文段中提到的“伟大壮举”指的是什么?2. 请解释“精神远征”的含义。

《七律_长征》过关练习(含答案)

《七律_长征》过关练习(含答案)

《七律_长征》过关练习(含答案)《七律·长征》过关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默写《七律·长征》,并回答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3.诗中的“远征”指__________。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话告诉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

5.全诗赞颂了红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七律·长征》,完成1-5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请写出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阅读《七律·长征》,完成1一6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5课《长征·七律》02 试题试卷 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5课《长征·七律》02 试题试卷 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时练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逶.(wēi wěi)________迤磅.(bàng páng)________礴乌蒙.(méng měng)________ 岷.(mín mǐn)________山2.根据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1)根据字义,选字填空。

度:①事物所达到的程度;②度量,能容纳承受的量;③过,由此到彼;④所打算或考虑的。

渡:①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②载运过河;③渡口。

远________重洋________日如年置之________外过________时期(2)根据词语的用法,选词填空。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困难、危机等。

①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这个难关。

②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3.查字典填空。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索”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七律(lù)云崖(yá) 等闲(xián)B. 逶迤(yí) 铁索(suǒ)泥丸(wán)C. 长征(zhēng)磅礴(páng) 磅秤(páng)D. 岷山(mín) 蒙骗(méng) 乌蒙(méng)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①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________③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五年级语文教版上册课后练习题:《七律长征》(二)

五年级语文教版上册课后练习题:《七律长征》(二)

五年级语文教版上册课后练习题:《七律长征》(二)(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五年级语文教版上册课后练习题:《七律长征》(二)一、读拼音写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万五千⾥长征艰难历程的⽣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概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五课《七律●长征》课⽂原⽂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 ⼤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沙]即⾦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段。

④[云崖]⾼耸⼊云的⼭崖。

⑤[⼤渡]即⼤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位于四川、⽢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泽东。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我会写 崖yá(悬崖、⼭崖、断崖) 渡dù(渡⼝、渡江、渡船) 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 ⼆、多⾳字 难nán(困难) nàn(灾难) 磅bàng(磅秤) páng(磅礴) 蒙méng(蒙蒙细⾬) mēng(蒙骗) měng(蒙古包) 三、近义词 等闲——平常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 四、反义词 逶迤——笔直 开颜——愁眉 五、理解词义 三军:这⾥指的是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

乌蒙:乌蒙⼭,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六、朗读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 ⼤渡/桥横/铁索/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习题
综合探究题
1、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盾吗?为什么?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

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
3、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性?这首诗的形象性体现在哪里?
4、试分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中体现的艺术手法。

5、怎样理解这首诗中的中心句?
6、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不矛盾。

不矛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红军藐视困难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加突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充分表达了对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3、诗要用形象思维。

形象是一种饱含着某种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象和境界,能够使读者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爱它、欣赏它,从而获得感情上的熏陶、精神上的滋养成及美的享受。

《七律长征》中作者用一系列形象化的诗句,勾勒了一幅幅画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难
困苦。

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既渲染了长征途中极端的艰难险阴阻,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的壮志豪情。

4、这一联既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们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们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大则愈显红军之勇敢,重在小则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藐视。

通过两组极大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5、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话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意思,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这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灵魂。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藐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所以本诗的中心句也应是此句。

6、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