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赏析及点评
【民间故事】欧阳修巧对赖秀才

【民间故事】欧阳修巧对赖秀才在古时候,有一位读书人赖秀才,他懒散散、无所事事,整天只会坐在家里看书打瞌睡,一点也不学习。
这让周围的人都非常生气,认为他是个废物。
有一天,赖秀才的邻居欧阳修来找他借书。
欧阳修是当地有名的文学家,他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深深地吸引了赖秀才,因此欧阳修总是经常去找他。
可是,赖秀才对他毫无理会,总是不耐烦地回答:“书在那里,自己拿吧。
”欧阳修对赖秀才的态度感到非常不满。
他想了一个办法,想要教训一下他。
于是,欧阳修找到一本非常稀有珍贵的书,他把书藏在自己的书包里,再去找赖秀才。
当他找到赖秀才的时候,故意把书包放在地上,然后无意间露出书包里的书角。
欧阳修故意离开一会儿,让赖秀才看到书,猜测他会不会偷走这本珍贵的书。
果然,赖秀才见到书后心中动了贪念,他偷偷打开书包,想要把书拿走。
可是,欧阳修在暗处看得清清楚楚。
他立刻走上前说道:“赖秀才,你对待书就像对待孩子一样,是不是也该给他们好好地泡泡水,晒晒太阳呢?”赖秀才吓了一跳,连忙将书包合上,红着脸说:“我只是随便看看,没有想要偷走。
”欧阳修笑着说:“赖秀才,你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书是有灵性的,如果你不好好对待它们,它们也不会给你带来好运气。
你平时只会利用它们打发时间,可是在你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也不会理你的。
”听完欧阳修的话,赖秀才感到非常羞愧。
他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待书的态度是多么的轻视。
他非常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要改变自己的态度。
于是,赖秀才决定要好好地对待书籍。
他开始认真地阅读书籍,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更是为了从中获取知识。
他钻研学问,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不久之后,赖秀才的变化惊人。
他变得谦虚谨慎,有了自己的理论和见解。
他的邻居们都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他已经彻底改变了。
赖秀才的变化也引起了欧阳修的关注。
欧阳修对赖秀才非常欣赏,觉得他是一个有潜力的人才。
于是,欧阳修决定帮助赖秀才。
欧阳修经常邀请赖秀才一起讨论文化和学问问题。
【民间故事】欧阳修巧对赖秀才

【民间故事】欧阳修巧对赖秀才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有一天,他临时有事,需要找一位秀才代
替他去应考(古代科举考试的称呼)。
于是,欧阳识别了一个叫做赖秀才的年轻人,让他代
替自己去应考。
可是,欧阳修的妻子一直心有不甘,认为赖秀才身份太低,没有能力通过考试。
她非
常担心欧阳修的名声受到损害,于是她暗中派人给赖秀才塞了一本抄袭的书籍。
赖秀才在考试中发现这本书非常吸引人,便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这本书上,完全忘记
了自己的试题。
欧阳修急忙派人去找赖秀才,让他立即停止看书,专心应答题目。
赖秀才终于把书收起来,集中精神做起了试题。
他不断地思考,反复修改,非常刻苦。
最终,他成功通过了考试,并且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欧阳修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
他感谢了赖秀才的努力,并给他颁发了表扬。
他
还在公开场合说,赖秀才并没有受到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取得
真正的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能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只有
不断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民间故事】欧阳修巧对赖秀才

【民间故事】欧阳修巧对赖秀才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号称是才子的赖秀才。
他常常以自己的才华自豪,并对别人非常骄傲自大。
然而,这样的他却不幸遇到了比他更加聪明的欧阳修。
有一次,赖秀才和欧阳修在路上相遇,欧阳修向他问了一个问题:“在一场车站里,光顾肉店的客人比光顾馒头店的客人少,光顾馒头店的客人比光顾面条店的客人少,那么,你觉得光顾肉店的客人与光顾面条店的客人的比例是多少呢?”赖秀才一听这个问题,马上把自己看做是聪明人,抱了怨气地回答:“我想,这个问题会很难,很难用算术来解释。
”然而,欧阳修向他说:“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路很简单,只要想想,你就能得到答案。
”欧阳修说完之后,偷偷地把答案告诉了身旁的茶商,然后迅速离去。
赖秀才这次遇到了毫不意外的教训,他非常失落,十分沮丧。
回到家中,他天天钻研,想要解决欧阳修提出的问题,但是却一直无法想出答案。
最终,他终于忍受不住了,就去找欧阳修,请他为自己指导。
欧阳修笑了笑,说:“当初我向你提出这个问题,只是想考考你,令你开开心而已。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只要你用思考的方式去思考,就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的。
”说完之后,欧阳修便离去了。
赖秀才这次学会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训。
他不再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了,也学会了要多加思考,对自己的思维要更加有信心。
于是,他开始对欧阳修的那个问题进行仔细的思考。
不久,他就成功地得出了答案,他十分高兴,迫不及待地找到欧阳修,向他展示他的成果。
欧阳修听到这个消息,也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教导给赖秀才带来了很多的收获。
他对赖秀才说:“我很高兴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接受挑战,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和勇敢了。
”从那以后,赖秀才开始跟欧阳修经常交往,他们共同交流,互相学习。
赖秀才也变得谦虚,直到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才华横溢的人。
【民间故事】欧阳修巧对赖秀才

【民间故事】欧阳修巧对赖秀才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他敏捷的才华和辛辣的口才使他在当时颇受瞩目。
而赖秀才则是一位贫困的读书人,以勤奋好学而知名。
这是一则关于欧阳修和赖秀才之间的经典民间故事。
在一个春日的清晨,欧阳修正在家中准备出门,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在大声吵闹。
他走出门去了解情况,发现是赖秀才和一个村民在争吵。
欧阳修上前询问情况,得知是因为赖秀才的租住房屋出了问题,村民要求他赶紧搬离。
赖秀才一身憔悴,看到欧阳修走过来,连忙行礼道:“这位先生,我现在真是困扰了,本来以为租住的房屋可以安居一段时间,没想到房东突然要我搬走,实在是无计可施。
”欧阳修心中一动,便说道:“赖秀才,请你不要着急,我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赖秀才听了大喜,连声道谢。
欧阳修便找来几个壮丁,帮助赖秀才搬家。
他还亲自与房东商议,最终解决了赖秀才的居住问题。
赖秀才十分感激欧阳修的帮助,连连道谢。
欧阳修笑着说:“赖秀才,你真是一个好学的人,我很欣赏你。
不如你成为我的门下,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
”赖秀才听了大喜,答应了欧阳修的邀请。
从此,赖秀才成为欧阳修的门生,每天刻苦学习,钻研文学和诗词。
欧阳修也对赖秀才加以指导和关照,日渐成长为一位风采熠熠的才子。
而欧阳修在政治上也因此结交了一位可靠的助手。
后来,欧阳修主持一次文学宴会,众多文人墨客都前来参加。
其中一位来宾在赞美欧阳修的也赞叹着他的门下赖秀才的才华和学识。
欧阳修微笑着说:“这都是赖秀才自己的努力,我只是给了他一点帮助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于助人的人必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欧阳修懂得去帮助别人,因此也得到了赖秀才的忠诚和学识的成就。
也告诉我们,好学不倦的人,最终也会获得自己的成就。
赖秀才因为执着的学习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善良和努力是最宝贵的品质。
欧阳修的助人和赖秀才的勤奋都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希望我们都能像他们一样,努力奋斗,善良助人,让人生之路走得更坦荡,更美好。
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赏析及点评

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赏析及点评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赏析及点评1 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一天,这位自命非凡的秀才吃过早饭之后,便摇着一把折扇兴冲冲地上路了。
就这样,边走边看,口中也不时地溜出几句“好诗”,路人一看他这架势,还真以为他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呢。
拐过一个路口,看见两旁有一株枇杷树,这老兄诗兴大发,随口吟道:“路旁一批杷,两个大丫杈。
”然后口中“嗯”个不停,再也没有下文。
正走过此地的欧阳修见秀才抓耳挠腮的滑稽样,就想替他续两句,帮他一个忙,于是接口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听身后有人说话,秀才赶紧回头,惊问:“你老兄也会写诗啊?”欧阳修笑笑,不说会也不说不会。
几句交谈之后,秀才觉得面前这位还有点才学,正好路上做个伴,于是邀他一同前去拜访欧阳修。
二人结伴,继续前行,忽然一阵风起,路旁的一堆土灰被刮起一团沙尘。
秀才用扇子在眼前扇了扇,说:“远望一堆灰,近望灰一堆。
”接下去又没了下文,只“嗯嗯”着不停摇扇。
欧阳修看看秀才,再次接口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
”那秀才一听,赶紧说:“对对对,我想要作的`诗正是这意思。
”转眼间,很快来到河边。
有一群鹅正好被人赶下河,发出“嘎嘎”的叫声。
秀才又来了诗兴:“岸上一群鹅,被人赶下河。
”当然这次还是没下文,仍然是欧阳修替他续上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两句前人的诗句。
二人登上岸边的小船,还没坐下呢,秀才就又摇头晃脑,说:“二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完全领教了这位大诗人的本事,立即送上两句:“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修)。
”欧阳修巧用自己名字的“修”与“羞”字的同音,不露痕迹地巧妙讽刺了这位不学无术、自命不凡的“大诗人”。
2 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低调做人不能太过自傲,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的成功,不能因为一时的小成功,而过分的自傲,我们要做的是找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进,更加完善自我而已,别太看得起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事物都要有一个度,你超过了这个度,打破了它的平衡,却是一件坏事。
欧阳修巧羞秀才哲理文章

欧阳修巧羞秀才哲理文章
欧阳修巧羞秀才哲理文章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
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由于他才华出众,令许多文人敬慕不已,也让许多文人对他心生嫉妒。
一天,欧阳修出去办事,半路上偶遇一秀才。
此秀才一脸傲气,一副凌然不可一世的.样子。
两人相遇,秀才没有认出欧阳修,见是一位文人,便不能自已,想卖弄一下,便挡住去路,一脸傲慢地吟起诗来:“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
”秀才想把自己和欧阳修联系起来,借此抬高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华非同一般。
欧阳修闻听此言,便明白了秀才的诗外之意:狂妄自大的秀才此行原来是想找他对诗文,一决高低。
欧阳修笑而不语,见此人如此狂妄,便萌生了教训一下他的念头。
欧阳修看了看秀才,灵机一动,记上心来,忽然大笑地吟到:“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
”此言一出,一语双关,既回敬了秀才的诗句——对出了下文,又巧妙地教训了秀才。
秀才一听,此人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听了回复的诗句,面红耳赤,一时羞愧的不知如何回答。
不用对诗比试,高低已见。
欧阳修巧对诗

欧阳修巧对诗
宋朝年间,咱莒县这块地方有个酸秀才,很爱在人前谝弄自己的文采。
可有点文采的人都不搭理他,都夸欧阳修的文章好.这秀才听了很不服气,就一心想会会欧阳修。
有一天,这个秀才是在是忍不住了,就打点了行装上了路,要去会欧阳修。
走到一条路旁,有一棵大叉树,树下有一群人在那里闲扯。
这秀才一见人多,顿时来了诗兴,张口念了两句:“路旁一古树,两股大叉桠。
”念完这两句,卡了壳,没词了,急的抓耳挠腮。
正好这时欧阳修打这里走,就给续了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秀才不由点头称好,见欧阳修和自己同路,就追上他和他同行。
到了一条路上,那秀才为了挽回面子,又吟了两句:“远看鸭一群,一帮打下河。
”结果又卡了壳,没词了。
这时候欧阳修笑着又给续了两句:“白翼飞清水,红掌踏绿波。
”秀才听了拱手说:“真想不到老兄你也会诌几句。
”
接着这两人同上了渡口的船,一上船,那秀才又忍不住了,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说:“诗人上轻舟,去会欧阳修。
”欧阳修一听,哈哈大笑,说:“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羞(修)。
”那酸秀才一听,脸一下子红到脖子,看了看脸前那个人。
认准了是欧阳修,一下子羞得回家了,再也不敢发狂做诗了。
《戏答元珍·欧阳修》原文与赏析

《戏答元珍·欧阳修》原文与赏析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城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力主改革的范仲淹因“讥切时弊”,被罢免了权知开封府的官职,出知饶州。
当时担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写信给谏官高若讷,认为仲淹以无罪逐,不能辨,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这就是有名的《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因此遂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
夷陵是位于荒山大江边的山城,“青山四顾乱无涯,鸡犬萧条数百家”(《寄梅圣俞》)。
欧阳修在此写了不少当地风土人情的诗,在风俗史上颇有价值。
这首《戏答元珍》作于第二年的早春。
这年夷陵春寒久雨,花开得迟。
所以开头从入春无花说明自己犹如身在天涯,是春风不到的地方。
长江中游的宜昌,当然说不上是“天涯”,欧阳修无非借此表明遭到远谪,含义是双关的。
欧阳修此诗还工于起笔,首句设疑,次句作答,结合得很自然。
欧阳修对这种写法,自己也很欣赏。
他在《笔说·峡州诗说》解释这两句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文意难评,盖如此也。
”三、四两句抓住了当地的天时风物特点,写出了山城之春的寂寞与荒寒。
“残雪压枝犹有桔”,说“残雪”,说“犹有桔”,都是去冬之遗留,说明冬寒未退。
“冻雷惊笋欲抽芽”则是今春之萌动,说明春气已临。
但雷声不是平常的春雷,特别指出是“冻雷”。
春笋尚没有破土,仅在地下暗暗滋生,它们都被山城的寒意所盖住了。
这正是三峡附近一带冷暖空气交换期乍暖还寒的气候。
这种冬春交错的节候风光,本来是难以着笔的。
用律诗工整的对句来写,就更不容易。
因此这一联常受到称赏。
五、六两句,正面抒写自己的迁谪之感。
“夜闻归雁生乡思”,包括思乡和怀京两层意思。
因为归雁是北上的,而欧阳修的家乡是在江西庐陵,还在夷陵之南呢!“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这年才三十一岁,只是因迁谪而深感年华流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赏析及点评 1 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
一天, 这位自命非凡的秀才吃过早饭之后, 便摇着一把折扇兴冲冲地上路了。
就这样,边走边看,口中也不时地溜出几句“好诗”,路人一看他这架势,还真 以为他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呢。
拐过一个路口,看见两旁有一株枇杷树,这老兄诗兴大发,随口吟道:“路 旁一批杷,两个大丫杈。
”然后口中“嗯”个不停,再也没有下文。
正走过此地 的欧阳修见秀才抓耳挠腮的滑稽样, 就想替他续两句, 帮他一个忙, 于是接口道: “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听身后有人说话,秀才赶紧回头,惊问:“你老 兄也会写诗啊?”欧阳修笑笑,不说会也不说不会。
几句交谈之后,秀才觉得面 前这位还有点才学,正好路上做个伴,于是邀他一同前去拜访欧阳修。
二人结伴,继续前行,忽然一阵风起,路旁的一堆土灰被刮起一团沙尘。
秀 才用扇子在眼前扇了扇, 说: “远望一堆灰, 近望灰一堆。
”接下去又没了下文, 只“嗯嗯”着不停摇扇。
欧阳修看看秀才,再次接口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 雪飞。
”那秀才一听,赶紧说:“对对对,我想要作的诗正是这意思。
” 转眼间,很快来到河边。
有一群鹅正好被人赶下河,发出“嘎嘎”的叫声。
秀才又来了诗兴:“岸上一群鹅,被人赶下河。
”当然这次还是没下文,仍然是 欧阳修替他续上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两句前人的诗句 。
二人登上岸边的小船, 还没坐下呢, 秀才就又摇头晃脑, 说: “二人同登舟, 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完全领教了这位大诗人的本事,立即送上两句:“修已知 道你,你还不知羞(修)。
”欧阳修巧用自己名字的“修”与“羞”字的同音, 不露痕迹地巧妙讽刺了这位不学无术、自命不凡的“大诗人”。
2 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低调做人不能太过自傲,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的成功, 不能因为一时的小成功, 而过分的自傲, 我们要做的是找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进, 更加完善自我而已,别太看得起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事物都要有一个 度,你超过了这个度,打破了它的平衡,却是一件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