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有答案)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有答案)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典型例题一:(2013·全国高考真题)(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典型例题二:(2017·河北高二月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典型例题三:(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参考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典型例题四:(2016·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小专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高考地理小专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介绍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由海洋温度变化引起的气候现象,它们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我们将分析这两个现象对洪涝、干旱、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科学原理。
厄尔尼诺现象与自然灾害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而厄尔尼诺现象时海水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气候模式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引发各种自然灾害。
1. 洪涝灾害:厄尔尼诺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加剧了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这可能导致降水增加,引发洪涝灾害。
在厄尔尼诺年份,一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2. 干旱灾害:尽管厄尔尼诺可能导致某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但它也可能导致其他地区出现干旱。
该现象会导致降雨减少,土地干燥。
这可能导致作物歉收、水资源短缺等干旱灾害。
3. 风暴灾害: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变化,这可能增加风暴的发生概率。
一些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份更容易发生飓风、台风等风暴灾害。
拉尼娜现象与自然灾害拉尼娜现象则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相比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气候模式的影响相反,但同样可能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
1. 干旱灾害:拉尼娜现象导致降雨减少,从而可能导致干旱灾害的发生。
一些地区可能面临降雨不足、农作物受旱等问题。
2. 洪涝灾害:虽然拉尼娜一般导致降雨减少,但也有可能引发极端降水事件,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拉尼娜之后的阶段。
3. 风暴灾害:拉尼娜现象通常伴随着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在某些地区可能增加风暴发生的可能性。
这可能导致飓风、台风等风暴灾害的发生。
科学原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由赤道太平洋海洋温度的变化引起的。
这种温度变化会影响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全球气候模式。
具体而言,温暖的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热带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而拉尼娜则导致相反的效果。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河流洪涝的成因

河流洪涝的成因【答题模式】①自然原因:a.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b.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c.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d.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高考真题一】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10分)【答案】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
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高考真题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
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6分)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强化训练一】图12为湖南省地形图,图13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类型区划分布图。
指出湖南省水灾严重的地区,并从水系特征方面加以分析。
(10分)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位于环洞庭湖地区(或湖南省东北部)(2分)。
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2分);水系形状呈扇形,汇流集中(2分);上游多山区,落差大,汇流速度快(2分);下游洞庭湖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落差小,泄洪速度慢(2分)。
【强化训练二】海河水系由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五大干流组成,经天津市注入渤海,流域面积为26.36万km2。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4亿m3,年均输沙量1.82亿吨。
海河的源头地区和下游地区都发现有黄土层分布解释海河治理前天津段洪涝严重的原因。
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多暴雨;扇形水系,汇水量集中到下游天津段,水量集中,排水不畅;上游黄土广布区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泥沙淤积;天津段地势低洼,水流较慢;工农业和城市密度大,单位面积经济容量大,灾害损失大。
郑州洪涝地理试题及答案

郑州洪涝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遭遇了极端强降雨天气,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
请问此次降雨的降水量是多少毫米?A. 200B. 500C. 1000D. 2000答案:C2. 郑州市位于中国的哪个地理区域?A. 东北地区B. 西北地区C. 华北地区D. 华东地区答案:C3. 洪涝灾害发生时,郑州市的地形地势对洪水的流向有何影响?A. 地势平坦,水流缓慢B. 地势低洼,易积水C. 地势陡峭,水流湍急D. 地势高峻,不易积水答案:B4. 郑州市洪涝灾害中,以下哪项措施是正确的?A. 向高处转移B. 向低处转移C. 进入地下室D. 涉水前行答案:A5. 洪涝灾害发生后,以下哪项措施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A. 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B. 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C. 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D. 接触洪水后不洗手答案:C6. 洪涝灾害中,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最可能导致洪水?A. 晴朗B. 雾C. 雷暴D. 沙尘暴答案:C7. 洪涝灾害发生时,以下哪种交通方式最不安全?A. 步行B. 自行车C. 汽车D. 地铁答案:C8. 洪涝灾害中,以下哪种建筑最易受到洪水的破坏?A. 钢筋混凝土建筑B. 砖木结构建筑C. 钢结构建筑D. 土坯房答案:D9. 洪涝灾害发生后,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立即返回家中B. 等待救援C. 冒险涉水D. 擅自行动答案:B10. 洪涝灾害中,以下哪种措施是防止洪水进入室内的有效方法?A. 打开门窗B. 堆放沙袋C. 用木板封堵D. 用塑料布覆盖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郑州市位于中国的_______地区,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
答案:华北地区2. 洪涝灾害发生时,应尽量避免进入_______区域,以减少危险。
答案:低洼3.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尽快向_______转移,以确保安全。
答案:高处4. 在洪涝灾害中,_______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修五《洪涝灾害》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洪涝灾害考点解读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
洪水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而泛滥的现象。
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排水不畅的________。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________容易发生涝渍。
4.我国洪水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洪水的_______分布与暴雨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_______地区。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
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8.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1.洪水2.洪水涝渍特大地表径流水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5.暴雨洪水时空时空季风区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水不畅7.土地水土流失低洼地8.气象水文要点精析要点一:暴雨洪水的成因、类型、分布类型洪水涝渍成因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形成条件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流量大,水位高蒸发弱,排水不畅,地势低洼洪涝的多发区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从气候因素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2021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洪涝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训练:洪涝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20年7月长江汛情严峻,险情不断。
湖北是长江流域防洪最险要的省份,而省会武汉的防汛压力受到多方面影响,呈现出江、山洪、湖涝、城市渍水合集的特点。
下图是武汉和长江水位的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4.导致7月长江武汉段汛情严峻的主要原因是A.台风暴雨频发B.梅雨降水偏多C.夏季风势力偏强D.长江流域面积广5.武汉“湖涝”严重,其上涨的湖水主要来源是①地表径流②大气降水③地下水④长江水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6.为缓解武汉城市渍水,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开闸放水入江B.水泵抽水入江C.屋顶绿地涵水D.疏通城市湿地2017年全国5515万人因洪涝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43亿元。
下图为中国洪水频度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4~5题。
4. 有关中国洪水频度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中下游频度低B.北方较南方频度高C.东部较西部频度高D.平原较山区频度低5. 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A.修建水库B.植树种草C.修筑梯田D.平整土地如下图所示为印度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洪水频次逐月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 3月份印度洪水多发于A.东部B.南部C.西部D.北部7. 9月与6月的洪水频次存在差异,是因为9月A.降雨量较大B.气温较高C.土壤湿度较大D.植被覆盖率较低2020年7月鄱阳湖流域洪水灾害严重,大量圩堤破堤分洪。
单退圩堤特征是“低水种养,高水蓄洪”,俗称“退人不退田”。
双退圩堤特征是平圩清障退耕作,还圩为水或滩涂,对圩堤采取顺水流方向上、下扒口或平毁措施,俗称“退人退田”。
右图为鄱阳湖流域一段圩堤低水位时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8~9题。
8. 单退圩堤坡面铺设空心六角护坡砖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圩堤土方侵蚀B.便于洪水期开挖分洪C.便于洪水期洪水的下渗D.美化坡面环境9. 以下关于圩堤表述正确的是A.双退圩堤破堤分洪后应及时修复B.单退圩堤破堤分洪后无需及时修复C.洪涝灾害严重时才需要单退圩堤破堤分洪D.双退圩堤每年汛期破堤分洪二、综合题。
高考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专项试卷(含解析)

高考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专项试卷(含解析)中国地大物博,因此自然灾难也是不可幸免的,以下是中国的水文灾难专项试题,请大伙儿认真做题。
1.关于洪涝灾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洪涝灾难较少B.我国的西北洪涝地区可不能有洪涝灾难发生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形成洪灾D.洪水的形成只与降水的强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洪涝灾难频发。
西北洪涝地区降水较少,防洪工程较少,因此一旦气候专门,降水增加,也会显现洪涝灾难。
答案:C2.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要紧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解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非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要紧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样可不能形成降水。
答案:A3.常发生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的自然灾难是( )A.洪涝B.水土流失C.地上河决口D.凌汛答案:D4.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缘故的是( )A.冰雪融解B.冰凌堵塞河道C.人为因素导致大坝决口D.臭氧空泛解析:洪水形成的缘故有专门多,如强降水、冰雪融解、冰凌堵塞河道、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坝决口等。
臭氧空泛与洪水的形成没有联系。
答案:D5.有关流域汇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越高,汇水速度越快B.土壤含水率越低,汇水速度越快C.地面坡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D.人口密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解析:汇水速度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正相关,与地面坡度正相关。
流域汇水速度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
答案:C6.有关河道排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越顺直、越通畅,排水速度越快B.纵向坡度越小,排水速度越快C.河流含沙量越大,排水速度越快D.河道中障碍物越多,排水速度越快答案:A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防备洪灾的是( )A.在河流上游滥伐森林B.大规模地围湖造田C.兴修水利工程D.在分洪区种植粮食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全部重要知识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带答案全部重要知识点综合题1、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7月20日下午,郑州一小时雨量超200毫米,历史罕见。
当晚,郑州市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请市民注意防范,情况令人揪心。
下图示意“水循环过程”。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是____(字母)环节。
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关系最密切的环节是____(字母)。
(2)海绵城市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填名称)。
(3)简要分析郑州市中心城区此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4)为减轻洪涝灾害,试说明在暴雨洪涝多发区应采取的防御措施。
2、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哪些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2)图中六个中国城市中,寒潮发生次数最多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说出成都和南京出现寒潮的次数,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1月13日,浙江丽水发生特大型滑坡。
经调查,此次滑坡是在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和降水长期作用下形成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材料二: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
2010年8月7日,受强暴雨的影响,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预防措施。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麦茨巴赫冰湖湖面海拔3600m,位于中国-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的天山托木尔-汗腾格里山区,是该区最大的冰湖。
该区多条山脉交汇,沟谷众多,储存了天山40.5的冰川。
麦茨巴赫湖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最大的支流阿克苏河的上游,是以冰川冰体作为坝体蓄水,当湖水达到一定高度就会把冰坝漂浮起来,湖水开始排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
典型例题一:(2013·全国高考真题)(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典型例题二:(2017·河北高二月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
典型例题三:(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参考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典型例题四:(2016·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9月6日以来,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陕西关中、陕南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累计降雨量达300多毫米,引发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下图为四川省简图。
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容易出现暴雨、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及两地发
生洪涝灾害后灾情大小的差异。
参考答案:
自然原因:此时我国夏季雨带南移,降水量大,四川盆地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较快,而四川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易造成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灾害大小差异:四川盆地北部为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城市密度较小,受灾后经济损失相对较小;四川盆地中部为平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城市密度较大,受灾后经济损失较大。
典型例题五:(2018·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及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均易发生洪涝灾害,结合图分析此时两地可能发生暴雨洪涝的地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甲、乙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参考答案:
(1)乙地。
此时乙地位于低压槽附近,有可能受锋面气旋的影响形成暴雨(2)甲地: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溢;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排水、分洪等水利工程。
乙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