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苷类ppt

合集下载

第三节 强心苷类

第三节 强心苷类

剂反应产生颜色,甲型反应,乙型不反应
3、由于2-去氧糖产生的反应

Keller-Kiliani反应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七、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原生苷:注意抑制酶活力

使用新鲜原料,尽快用热水、醇、含水醇等萃取。
新鲜采集的原料不是立即提取的,需低温快速干燥后保存 避免新鲜采集的原料室温下长期放置 发酵(利用植物体中本身含有的酶使苷类酶解为次生苷或苷 元 加入能使待分离植物中的苷类物质水解为次生苷或苷元的酶 酶解
OH 菝葜皂苷
glc
第四节 甾体皂苷
五、甾体皂苷理化性质
1、甾体皂苷元溶解性: 结晶,易溶于石油醚、氯仿等弱极性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2、甾体皂苷(寡糖苷)的溶解性:
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稀醇,难溶于石油醚、苯、乙醚
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3、甾体皂苷的表面活性和溶血作用: 与三萜皂苷类似
第四节 甾体皂苷
甾体
三萜
第一节 概述
三、甾体化合物的颜色反应(与三萜类化合物相似)
在无水条件下遇强酸产生各种颜色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样品溶于冰醋酸,加浓硫酸-醋 酐(1:20),产生红-紫-蓝-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Salkowski反应:样品溶于氯仿,沿壁滴加浓硫酸 三氯乙酸-乙醇 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OH RO
R H -Rha -Rha-glc -Rha-glc-glc
第三节 强心苷类
六、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一) 理化性质 1、形态及溶解度:


无色结晶或无定型粉末
可溶于水、丙酮、醇等极性溶剂;略溶于乙酸乙酯、含醇
氯仿,几乎不溶于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

第九章 强心苷讲解

第九章 强心苷讲解
3)C11,C12和C19位可能连羰基;C4,5、C5,6、 C9,11、C16,17可能有双键。
2.结构类型
根据C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 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内酯 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 -内酯
这两类大都是β -构型,个别为α -构型, α -型无强心作用。
H,OH
HO OH
D-洋地黄毒糖
HO
O
CH3
H,OH
OH L-夹竹桃糖
CH3 O
H,OH
HO OCH3
D-加拿大麻糖
(三)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
强心苷中,多数是几种糖结合成低聚糖形 式再与苷元的C3-OH结合成苷,少数为双糖 苷或单糖苷。糖和苷的连接方式有三种: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C 13 D
9
A 10 B 8 14
5
(1)苷元母核
苷元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构象对 强心苷的理化及生理活性有一定影响。天然 界存在的强心苷元B/C环是反式,C/D环是顺 式,A/B环大多数为顺式----洋地黄毒苷元 (digitoxigenin),少数为反式----乌沙苷 元(uzarigenin).
四、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一)理化性质 1、性状
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中性 物质,有旋光性,C17 侧链为-构型的味苦, α-构型味不苦,但无效。
对粘膜有刺激性。
2.溶解度
强心苷的溶解性与所连糖的种类和数目 有关,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 极性溶剂;难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 性溶剂。
强心作用很弱,甚至消失; 双键被饱和,强心作用下降,毒性亦下降;

第七章强心苷

第七章强心苷
断苷元与去氧糖之间、去氧糖与去氧糖之间 的苷键。 ➢动物脏器中的酶是一种混合酶(如蜗牛消化 酶),它能将强心苷分子中的苷键逐步水解, 最终获得苷元。
二、化学性质——水解性
(二)酸水解 1.温和酸水解:2,6-去氧糖苷键稳定性较差 ➢用稀酸:0.02~0.05mol/LHCl或H2SO4。 ➢产物:苷元+2,6-去氧糖+含2,6-去氧糖和
D-葡萄糖的双糖或三糖。 ➢应用:Ⅰ型强心苷的水解。
二、化学性质——水解性
(二)酸水解 2.强烈酸水解: ➢用酸:3%~5%HCl或H2SO4。 ➢条件:延长水解时间或加压 ➢结果:所有苷键断裂和(或)苷元含-OH处脱
水。 ➢产物:苷元(或脱水苷元)+单糖。 ➢应用:Ⅱ型、Ⅲ型强心苷的水解。
二、化学性质——水解性
菲),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
物。
18 R
12
17
11
19 1
C 13
D
16
2
A 10
9
B
15
8 14 R=五元或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3
5
7
4
6
强心苷元
强心苷元的结构特点
➢苷元中甾体母核由17个碳原子组成A、B、C、D四 个环,母核中C10位上多为甲基(少数为醛基、羟甲 基);C13位为甲基; ➢C3、C14位常各有一个β-OH, ➢通过C3-OH与糖结合成苷。 ➢C17位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 ➢根据内酯环的不同,强心苷苷元可分为甲型强心苷 元和乙型强心苷元两大类
L-夹竹桃糖
CH 3 O OH
HO OCOCH 3
乙酰洋地黄毒糖
(三)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
强心苷苷元通过C3–OH与糖缩合成单糖链 苷,最多可连接5个单糖。其连接方式有三种。

医学课件第九章强心苷

医学课件第九章强心苷
基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亮蓝色荧光;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灰蓝色 荧光。该反应可初步区别洋地黄类的苷元。
二、色谱检识
强心苷的常用色谱检识方法有纸色谱、薄 层色谱等。
(一)纸色谱
纸色谱常用于强心苷的检识。根据强心苷 及其苷元的极性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固定相。 如强心苷的亲水性较强,宜选用水为固定 相,移动相多选用水饱和的丁酮、乙醇-甲 苯-水(4∶6∶1)、氯仿-甲醇-水 (10∶2∶5);如强心苷的亲水性较弱或检 识苷元时,可选用甲酰胺为固定相,以甲 酰胺饱和的甲苯或苯为移动相。
强心苷在植物界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存在 于夹竹桃科、玄参科、百合科、萝摩科、 十字花科、毛茛科、卫矛科、大蕺科、桑 科等十几个科的一百多种植物中
强心苷在植物体中主要存于花、叶、种子、 鳞茎、树皮和木质部等组织器官中。
第一节 结构分类及构 效关系
一、结构与分类
强心苷是甾体衍生物,根据所连不饱和内 酯环不同,分为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 强心苷所连接的糖大多是去氧糖,根据苷 元及与糖连接方式不同,又可分为Ⅰ型、 Ⅱ型和Ⅲ型强心苷。
强心苷的溶解性与糖分子数目、种类,苷 元中取代基的种类、数目及位置有关。
三、水解性
强心苷分子中苷键可被酸、酶水解生成次 生苷或苷元,分子中的内酯环和其他酯键 可被碱水解。水解反应是研究强心苷的化 学组成及改造强心苷化学结构的重要手段。
(一)酸水解
温和酸水解法用稀酸0.02mol/L~0.05 mol/L的盐酸或
(一)甾体母核与强心作用的关系
环的稠合方式:A/B环为顺式稠合的甲型强心苷元, C3羟基为β-构型有强心活性,否则无活性;A/B 环为反式稠合的甲型强心苷元,无论C3羟基是β还是α-构型对强心活性无明显影响。C/D环为顺 式稠合,即C14羟基或氢为β-构型时有强心活性; C/D环为反式稠和,即C14羟基或氢为α构型,或 C14羟基与邻位氢原子脱水形成脱水苷元,强心作 用消失。

用药之强心苷类护理课件

用药之强心苷类护理课件

药物治疗方案优化与创新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强心苷类药物使用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 良反应。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
强心苷类药物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如机械通气、体外膜氧合等联合应用,以提高危重患 者的救治成功率。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
与利尿剂联合应用
胃肠道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应注意观察并及时处理。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孕妇
孕妇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时应特别谨慎,权衡利弊后遵医嘱使用。
儿童
儿童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时应根据体重和病情调整剂量,并密 切监测不良反应。
03
强心苷类药物的护理实践
药物给药流程与规范
给药前确认
在给药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病情和用 药史,确保给药对象正确。
根据其生理特点调整用药方案。
05
强心苷类药物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进展
新型强心苷类药物的研发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新的强心苷类药物正在研发中,旨在改善药效、降低副作 用和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临床试验进展
目前已有多个新型强心苷类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其疗效和安全性。
用药之强心苷类护理课件
CONTENTS
• 强心苷类药物概述 • 强心苷类药物的护理要点 • 强心苷类药物的护理实践 • 强心苷类药物的护理案例分析 • 强心苷类药物的未来发展与展

01
强心苷类药物概述
药物定义与特性
药物定义
强心苷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 类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 功能不全和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案例三:心脏瓣膜患者需谨慎使用强心苷类药物, 密切监测病情,预防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课件强心苷类

药理课件强心苷类

O O
OH
OH OH
D-加拿大麻糖-(D-葡萄糖)2
毒毛旋花子苷元-原生苷元
稀酸温和水解
寡糖(三糖)--毒毛旋花子三糖
温和酸水解不能得到单糖: D-加拿大麻糖和D-葡萄糖
毛地黄毒苷
D-毛地黄毒糖
毛地黄毒苷元-原生苷元
稀酸温和水解 单糖--3分子毛地黄毒糖
②. 强烈酸பைடு நூலகம்解

α-羟基糖因为α位的羟基阻碍了苷原子的质 子化,使水解较困难。需用较浓酸(3%-5%)长时间加热回流或同时加压,才可水 解α-羟基糖,可水解Ⅱ型和Ⅲ型强心苷, 得到定量的葡萄糖。但此法常引起苷元失 去1分子或数分子水,形成脱水苷元。
22 20 r 21 23
24 O
O
r
O
O
R
OH HO H HO
OH
海葱苷元
乙型
,14 3¦Â ¦-二羟基海葱甾4,20,22- 三烯
(二)糖部分
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C2位上有无-OH 分为2-羟基糖(α-OH )糖和2 -去氧糖(α-去氧糖) 两类。
1.
2-羟基糖
4. A/B环顺式的甲型强心苷元,C3-OH必须 是-构型,-型无活性。 5. C10-CH3氧化成羟甲基或醛基或羧酸后, 可影响强心作用的强度或毒性,但不是 决定因素。
6. 引入5、11、12- OH有增强活性作用,
而引入1、6、16- OH有降低活性作用。
7. 在母核上引入双键,对强心作用的影响 不一致,引入4(5)与引入5-OH的影 响相似,能增强活性,而引入 16(17) 则活性消失或显著下降。 8. 无论在苷元或糖基上增加乙酰基都有增 强活性的作用。
紫花洋地黄苷B 紫花苷酶 羟基洋地黄毒苷+D-葡萄糖

强心苷—理化性质(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强心苷—理化性质(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强心苷-理化性质
1
概述
2
结构类型
3
理化性质
4
提取分离
5
鉴定
3
理化性质
一.性状 ❖ 强心苷类多为无色结晶或不定性粉末,对粘膜有刺激性
。味苦。有旋光性。 二.溶解性 ❖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较大的
溶剂,难溶于石油醚、苯、乙醚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 原生苷水溶性﹥相应的次生苷﹥苷元,是因为前者含羟
22
O
22
O
20
20
21
21
(三)酶水解法
❖水解原理:含强心苷的植物中都有存在β-
D-葡萄糖苷键的酶,这种酶能切断β-D-葡 萄糖苷键,而不能使苷元与去氧糖之间苷 键及去氧糖之间苷键水解。
❖反应产物:次生苷和葡萄糖。 ❖特点:反应温和,专一 性强。
我问你答:❖以“毛花洋地黄苷丙”为O例,
OH O
试样溶于乙醇,加入间二硝基苯试剂,稍后 滴入20%氢氧化钠溶液后显色。
呈紫红色或紫色。
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
试样溶于吡啶,加3%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和 2mol/L氢氧化钠各2滴后显色。
溶液显深红色。
(三)α-去氧糖的反应
名称
试剂及操作过程
现象
三氯化铁-冰醋 酸试剂
试样溶于冰醋酸,加1滴三氯化铁, 再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使分成两 层,静置观察。(勿振摇!)
三氯醋酸反应
试样溶于三氯甲烷中,喷25%的三氯 醋酸。
显红色。
冰醋酸-乙酰氯反 应
试样溶于冰醋酸中,加乙酰氯及氯 化锌结晶数粒,加热。
呈淡红或紫色。
磷酸反应
试样少许置于白瓷板上,滴加85%的 如有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存在,在可见

强心苷ppt课件

强心苷ppt课件

五、对血管的作用
• 能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使外周阻力上升, 这一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及心排血量的变 化无关。
CHF患者用药后,因交感神经活性降低的作 用超过直接收缩血管的效应,因此血管阻力 下降、心排血量及组织灌注增加,动脉压不 变或略升。
六、对神经内分泌影响
1、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心力衰竭进展进入恶性循 环的重要因素。洋地黄可抑制心力衰竭时内分泌系统的过 度激活,增加副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2、心力衰竭病人使用地素等活 性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下降;心利钠肽分泌增加, 心利钠肽受体的敏感性增加;心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得 到改善。 故:洋地黄可以通过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 性起到治疗作用。
3期:Ca++通道 失活、K+内流加 速→快速复极化
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
• 当强心苷中毒时,心肌细胞缺钾,补钾 可对抗强心苷的毒性。 • 认为细胞外K+能和强心苷竟争受体 (Na+-K+-ATP酶),降低强心苷与受 体的结合率。 • 强心苷与Ca++对心脏有相似作用,均能 增强心肌收缩力。 Ca++过高可增强强心 苷的毒性。
• 二、减慢心率: • 心力↑—反射兴奋迷走N • 治疗量 兴奋迷走N中枢 • 窦房结对Ach的敏感性↑ • 直接抑制窦房结 • 窦性心动过缓 • 中毒量 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
心 率 ↓
•三、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自动节律性 概念:心脏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仍能自 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起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结区除外),其自 律性: 窦房结>房室交界>心室内传导组织。
• 细胞内K+ 明显↓
最大复极电位↓—自律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 卡托普利 、 依那普利 • 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药:氯沙 坦 • 4、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 5、α受体阻断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 • 6、钙拮抗药:氨氯地平等 • 7、血管扩张药:硝谱钠、硝酸甘油、 肼 屈嗪
8
强心苷类
• 强心苷的主要作用是选择性作用于心 脏,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的作功 效率,但不相应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因 而区别于儿茶酚胺类,成为治疗心力衰 竭的重要药物。
25
七、临床用途
• ▲ 1、慢性心功能不全 1)对伴房颤的CHF效好 2)对瓣膜病、风湿性、冠脉硬化等心脏病有一定 的疗效。 3)对狭窄性心包炎、高度二尖瓣狭窄疗效差。 • 2、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 1)心房颤动(目的在于保护心室) 2)心房扑动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对室性心动过速一般禁用强心苷。
(咳嗽、呼吸困难)
肾血流量 醛固酮 水钠潴留 右心郁血 体循环郁血
(颈V怒张、肝脾肿大、 下肢浮肿、腹水等)
尿量
2
影响心功能的几种因素:
• • • • 1、收缩性 2、心率 3、前、后负荷 4、心肌耗氧量
3
CHF 时心肌的功能变化
• 功能变化: 1、收缩性 • 2、心率 • 3、前、后负荷 4、心肌耗氧量
(1)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 (2)R-A-A系统的激活。 (3)内皮素(ET)增多。 (4)内皮细胞松弛因子减少。
• • • •
6
治疗CHF 药物的分类
• 1、强心苷类: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狄 戈辛)毛花苷丙(西地兰)、毒毛花苷 K • 2、 非强心苷类: • 米力农、维司力农等(为磷酸二酯酶抑 制药)
• 细胞内K+ 明显↓
MDP↓—4相坡度变陡—自律性↑
快速型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 过速、室颤—死亡
19
• 当强心苷中毒时,心肌细胞缺钾,补钾 可对抗强心苷的毒性。 • 认为细胞外K+能和强心苷竟争受体 (Na+-K+-ATP酶),降低强心苷与受 体的结合率。 • 强心苷与Ca++对心脏有相似作用,均能 增强心肌收缩力。 Ca++过高可增强强心 苷的毒性。
9
• 一、来源: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如洋地 黄、夹竹桃、羊角拗、铃兰、万年青等; 动物来源有蟾酥。 • 二、构-效关系:强心苷是由配基(苷元) 和糖快慢差别,主要 决定于甾核结构上羟基多少,羟基多少 与其脂溶性有关,羟基多,则脂溶性低, 发挥作用快,持续时间短。另外,与糖 结合后,可增强其水溶性、细胞通透性 及心脏结合的牢固程度,从而提高它的 作用强度与持久性。
22
• 传导性 • 治疗量:房室传导 ↓ ,利于治疗心房颤动。 • 原因:① 心力↑—反射兴奋迷走N,使Ca++内 流↓ • ②直接抑制房室结和房室束 • 中毒量:房室结及浦氏纤维的传导明显↓— 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 • 原因:①重度抑制 Na+-K+ATP— 细胞内严重 失钾---MDP↓--- 4相坡度 —自律性↑。 • Na+ 内流↓ 0相去极速率↓ 传导↓。 • ②直接抑制房室结和房室束加深
32
• 4、使用强心甙的过程中禁用任何钙制剂, 尤其不可用钙剂作iV。 • 5、仔细观察病人用药前后的症状和 • 体征变化。 • 治疗: • 过速型心律失常:补充 KCl ; 首选苯妥 英钠;选用利多卡因;用地高辛抗体。 • 过缓型心律失常: • 选用阿托品 或异丙肾上腺素
33
十、用法
• 一般用药原则:先给饱和量(即洋地黄 化量或全效量)再给维持量。 • 饱和量的两种给药方法: • 1、 速给法:指一天内分数次给足全效量。 2、 缓给法:指3~4天内给足全效量。
23
• 有效不应期(ERP) • 1)浦肯野纤维ERP↓(原因与提高自律 性同) • 2)心房ERP↓(利于治疗心房扑动) • 原因:心力↑—反射兴奋迷走N—膜对K+ 的通透性↑—K+外流↑—静息电位↑—0相 去极速率↑-复极↑。
24
• 4、对肾脏的作用 • 利尿作用 • ①心力↑—输出量↑—肾血流 • ↑—尿量↑ • ②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30
中毒的防治
• 预防: • 1、注意避免各种诱发中毒的因素:如低 血钾、低血镁、高血钙、心肌缺血缺氧、 肝肾功能不良、老年人用药等。
31
• 2、注意配伍用药的影响:如利血平能提 高强心苷与心肌的结合率;奎尼丁、异 搏定等能降低肾对地高辛的清除率;噻 嗪类、速尿等可引起低钾血症和低镁血 症;氯霉素等能减慢洋地黄毒苷在肝的 代谢速率。 • 3、掌握停药指征: 胃肠道反应加重 • 黄视、绿视 • 室性早搏 心率降至60/分以下
34
35
心肌耗氧量↓ • 综合后心肌总耗氧量不变或↓
17
• 1)作用机理(增加心肌细胞内 Ca2+量) • 通过:抑制Na+-K+-ATP酶 • 细胞内Na+ • • • • 抑制Na+- Ca2+交换 Ca2+外流 心肌细胞内 Ca2+量 心肌细胞内 可利用的Ca2+
强心
18
• 2)中毒机制: • 重度抑制Na+-K+-ATP酶
26
加强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心内残余血量 回心血量 静脉压 左心郁血 肺循环郁血 肾血流量 醛固酮 水钠潴留 右心郁血 体循环郁血
27
尿量
八、不良反应
• • • • • • 不良反应包括三方面: 1、 胃肠道反应: 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用药后如胃肠道反应加重应即停药。 2、CNS反应: 疲倦、头痛、眩晕、失眠、谵妄等,视 觉障碍有:黄视、绿视、弱视、复视等。 黄视、绿视出现应即停药。
14
四、分类
• 1、长效类:洋地黄毒苷 • 2、中效类:狄戈辛(地高辛) • 3、短效类: 毒K(毒毛花苷K)
15
五、作用
• • • • • • 1、 对心脏的作用 ▲加强心肌收缩性特点: ① 加强衰竭心肌收缩力 ② 缩短收缩期,延长舒张期 ③ 降低心肌耗氧量 ④ 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16
强心甙治疗心衰后心肌耗氧量的变化 心 肌收缩力↑ 心肌耗氧量↑ • 心输出量↑ 反射兴奋迷走神经 • 心内残留血↓ • 心体积↓ 室壁张力↓ 心率↓
28
• 3 、心脏毒性反应:为强心甙最严重的反 应。可分为以下三种: • ①快速型心律失常 • 室性早搏(早见、多见) • 二、三联律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严重中毒信号) • 心室颤动—可死亡。 室性早搏出现应即停药
29
• ②抑制窦房结: 窦性心动过缓 • 窦性静止 • 窦房阻滞 • 心率降至60/分以下应即停药 • ③抑制房室传导: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4
• 结构变化:
• 1、 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 原因:缺血再灌、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氧自由基等多种因素。 • 2、心肌组织纤维化,引起功能障碍 • 原因:心肌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增多,堆 积,胶原量增多而胶原网遭破坏等。 • 3、 心肌肥厚与重构 心脏形态结构多种病理变化的总和。
5

CHF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20
• 2、减慢心率: • 心力↑—反射兴奋迷走N 心 • 治疗量 兴奋迷走N中枢 率 • 窦房结对Ach的敏感性↑ ↓ • 直接抑制窦房结 • 窦性心动过缓 • 中毒量 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
21
•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 自律性: • 治疗量:心力 ↑— 反射兴奋迷走 N— 膜 对K+ 的通透性↑—K+外流↑—MDP↑-4相 坡度变平—自律性↓(窦房结和心房传导 组织)。 • 中毒量:直接重度地抑制浦氏纤维细 胞膜的Na+-K+ATP酶—4相K+向细胞内主 动转运↓—使细胞内失钾—MDP↓—4相坡 度 —自律性↑(易致室性早搏)。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
• 基本概念: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有适 当的回流情况下,心不能排出足量血液 以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需要的一种病 理状态。临床可分急、慢性二型,慢性 心功能不全亦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其特点是心肌收缩力减弱。
1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心内残余血量 回心血量 静脉压 左心郁血 肺循环郁血
12
三、药动学
• 常用的强心苷基本的作用均相同。但 由于各种强心苷的脂溶性不同,其药动 学亦有很大的区别。见表:
13
三种强心苷药动学特点比较
药名 羟 口服 蛋白 肝肠 代谢 肾脏 T1/2 基 吸收 结合 循环 转化 排泄 % % % % % 洋地 90 ~ 30~ 黄毒苷 2 100 90 26 70 10 5~7天 狄戈辛 3 50~ 85 60~25 6.8 5~10 90 35h 毒K 4 3~10 5 少 0 90~100 18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