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

合集下载

浅谈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

浅谈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

浅谈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摘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这种疾病之所以被这样命名其因有二,一者、本病起自颈椎、颈椎乃本病之本;二者、其症候群遍布周身、上至巅顶、下及足底、内扰脏腑、外累肌肤。

本病已是现下发病率极高、影响人群广泛、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大体上可分为,外伤、内因两大类、。

外伤又可分为三大类:,及动态损伤或者称为动力性损伤;静态损伤或者称为静力性损伤,感受外邪,风、寒、湿所致的损伤。

引言:本文仅就颈椎病的分型以及作者所掌握的一些治疗方法与同道探讨。

正文: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这种疾病之所以被这样命名其因有二,一者、本病起自颈椎、颈椎乃本病之本;二者、其症候群遍布周身、上至巅顶、下及足底、内扰脏腑、外累肌肤。

本病已是现下发病率极高、影响人群广泛、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

关于颈椎病的分型问题学术界上有争议,除了公认的六型及:【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之外,有些学者还提出了诸如食道压迫型、其他型之类的分型,但是此类说法几十年来尚未被学术界完全认可。

笔者拙见:对本病的分型应从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对机体四肢百骸、经络脏腑、形体官窍、骨骼肌肉、、神经血管、所致的病理变化、生理功能异常,&……等诸多方面造成的影响来加以区分基于上述观点,本病之分型既有型可考——、又无型可参,说其有型可考,古今、中西、医学典籍浩如烟海,记载颇多;前人近士学术文章、灿若繁星、各有建树。

言其无型可参,只因,病家各有所异,一人一症、一人多症,性别、年龄之差,地域、种族之别,从业、劳逸之分,各有不同,因此对本病分型应以六型为基础,视病家的实际情况仔细斟酌。

这样就符合了祖国医学所阐述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基本原则。

只有一句正确的分型,才会有正确的诊断,有了正确的诊断,才能有正确的治疗,有了正确的治疗就会有最佳的疗效。

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浅析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

浅析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

浅析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颈椎病是指颈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退变,表现为颈椎疼痛、肌肉僵硬、头晕、头痛、眼花、视力模糊、手麻、指麻等症状。

据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颈椎病的分型和治疗。

颈椎病的分型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疼痛区域的划分、病变部位的划分、病因学的划分、临床症状的划分等。

常见的颈椎病分型如下:1.根型颈椎病:又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退变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锐利的颈肩背部疼痛,伴随着手臂或手指的麻木、疼痛或无力等症状。

2.髓型颈椎病:也叫脊髓型颈椎病,病因多与颈椎间盘膨出、骨刺突出等有关。

主要表现为手脚不协调、肢体肌力减退、大小便失禁等。

3.颈型颈椎病:又称为肌肉型颈椎病,主要病变在颈部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

表现为颈肩背部酸痛、僵硬,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4.颅颈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症状,主要与颈椎关节退变和狭窄有关。

颈椎病的治疗方式因病情不同而各异,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止痛药、肌肉松弛剂、消炎药、维生素B族等。

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肌肉松弛剂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消炎药可以缓解炎症,维生素B族可以缓解神经症状。

2.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按摩和理疗可以缓解颈椎肌肉的紧张和痉挛,针灸、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拔罐可以排除体内湿气。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切除术、颈椎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

总之,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应适当锻炼颈部和肩部肌肉,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注意饮食健康、作息规律,及早发现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避免疾病的加重与复发。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型,分别治以袪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

1、风寒湿痹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头痛或后枕部疼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部痛;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活血,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常用配方药物有葛根、桂枝、川芎、白芍、羌活、独活、姜黄、防风、威灵仙、姜、枣等。

2、气滞血瘀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症见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或放射至后脑部痛。

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活络效灵汤、芍药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常用配方药物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赤芍、羌活、姜黄、海桐皮、伸筋草等。

3、肝肾不足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症见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常用配方药物有熟地、淮山、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独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秦艽、防风、细辛、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

4、气血亏虚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症见颈肩部酸痛,头晕或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周身乏力,纳差,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安神,代表方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常用配方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炙甘草等。

5、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头痛加川芎、白芷、白蒺藜、首乌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陈皮、半夏、茯苓、泽泻;上肢疼痛麻木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桑枝、姜黄;心悸、怔忡加红参、麦冬、酸枣仁;咽喉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加白芥子、石菖蒲、玄参、浙贝;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视力下降加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颈椎病属中医“冷风顽痹”范畴。

病因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痹着。

病机为筋骨受损,气血瘀滞。

治疗分标本、辨缓急,分期治疗,急性发作期予温经散寒除湿,重用虫类药物以加强搜风剔络、舒筋活血止痛之功;缓解期宜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合理调护是提高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保证。

1.对颈椎病的认识西医认为颈椎病乃属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临床常见颈部僵硬不适,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严重者肌力减退,肌肉萎缩;部分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以顶枕部胀疼为主,肩背部疼痛,恶心欲吐,猝然晕倒,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颈椎正、侧、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项韧带钙化等。

中医认为颈椎病与“痹证”表现类似,如《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木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痹论》曰:“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气袭人经络,人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

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医林改错·痹症有淤血说》:“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因此参照中医“痹证”辨治颈椎病。

2.风寒湿痹着,肝肾内亏是本病的发病因素①风寒湿痹着为其标《内经太素·输穴·骨空》曰“风为百病之源”;《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外感风寒湿邪痹着筋骨络脉,致筋骨受损,络脉瘀阻,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头痛遇风尤甚,颈项僵直或疼痛,肩背部酸痛,阴雨天加重。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部气血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疗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风寒湿阻型症状表现1.颈部酸痛,困重感明显;2.痛感加重或缓解随着天气情况变化;3.可伴有头晕、眩晕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辛温散寒、祛湿痰药物进行治疗,如桂枝汤加减、羌活胶囊等;2.中药外治法:可采用草药熏洗、贴敷等,如草药膏药、艾灸等。

二、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固定,无法自由转动;2.疼痛常局限在颈部一侧;3.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必净注射液、川芎茶等;2.中药外治法:可使用艾灸、刮痧、拔罐等,促进气滞血瘀的疏通。

三、肝肾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痛感较轻,但时间较长,难以缓解;2.颈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3.伴有精神疲倦、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肝肾:选用补肾壮阳、滋养肝肾药物进行治疗,如金匮肾气丸、肾气丸等;2.针灸疗法:可选用肾俞、肝俞等穴位进行针刺,调节肝肾功能。

四、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2.颈部酸胀感明显,症状较轻;3.容易疲倦,精神不佳。

中医辨证治疗1.脾胃健运:选用补脾和胃、调理脾胃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2.饮食调理:可适当增加消化容易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

五、气血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感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2.颈部酸软无力,且容易疲倦;3.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益气血:选用补气养血、调理气血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养血生发丸、香附养心丸等;2.合理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结论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包括风寒湿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气血不足型等。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 位。
(二)取穴与部位:风池、缺盆、肩井、天宗、 曲池、小海、合谷等穴,颈肩背及患肢。
(三)主要手法:滚、拿捏、点揉、拔伸、屈伸 旋转、搓、牵抖、拍打法等。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
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
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
分期综合治疗方案
方法:以颈椎推拿(间歇牵抖法)、牵引 为主,配合针灸、颈椎制动及药物改善微 循环治疗。
患者颈椎动静力平衡的失调已被最大限度 地改善,因此,如何加强颈椎稳定性,防 止复发就成为治疗的重点。
分期综合治疗方案
康复期,以主动颈部功能锻炼为主,锻炼颈椎相 关肌肉,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达到加强颈椎 稳定性,减少复发的目标。配合使用对症治疗, 解决患者日常疲劳、外伤、受寒等引起的症状。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一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血痹”、“骨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一、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一)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课件

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课件

保持正确的姿 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颈椎 压力,因此应定时休息并调整姿 势,如伸展颈部、活动肩部等。
坐姿时,应保持头部直立,肩膀 放松,眼睛平视屏幕,避免颈部
过度弯曲或倾斜。
站立时,应挺直身体,保持头部 直立,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头部倾
斜。
适当的运动与休息
01
定期进行颈部运动,如转动脖子、 抬头望天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症状
颈部疼痛、僵硬,活 动受限,伴有腰膝酸 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舌脉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或弦细数。
治疗原则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常用方剂 六味地黄丸加减。
气血亏虚型
症状
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伴 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
总结词
气血亏虚型颈椎病多因久病不愈 或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不足,筋 脉失养所致。
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赤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同 时,可配合按摩、推拿等手法,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
痰湿阻络型治疗
总结词
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详细描述
采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茯苓、白术、苍术等,以消除体内湿气。同时,可选用半夏、陈皮等中药进行调理,以 化痰通络。饮食上可多吃冬瓜、芹菜等利湿食物。
病例二: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治疗
总结词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VS
详细描述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项部刺痛、 痛处固定,常伴有肢体麻木。治疗以活血 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桃仁、 红花、赤芍等,针灸治疗可选取阿是穴、 膈俞等穴位。
病例三: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治疗
总结词
健脾化痰、通络止痛
详细描述
痰湿阻络型颈椎病多因脾虚痰湿内生,导致 颈项部沉重、疼痛,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 治疗以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药物 包括半夏、陈皮、茯苓等,针灸治疗可选取 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颈椎病各型的分布
• N根型 59%(1009人中) • 脊髓型 12.8% • 交感型 10.3 % • 椎A型 10.3 % • 混合型 7.6 %
(一)颈型
椎间盘处于退变的早期阶段,可有纤 维环结构的部分破坏、椎间盘组织的轻度 膨出及椎骨骨质的轻度增生,尚未构成对 神经、血管组织的实质性压迫,但可刺激 分布于其间的椎窦神经感觉纤维。后者则 向中枢发放传入冲动,经脊髓节段反射及 近节段反射的的途径,致颈项部和肩胛骨 间区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出现该区 域的肌紧张性疼痛。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 其范围与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
2.叩顶实验和椎间孔挤压实验阳性; 3.X线片显示曲度改变、不稳、骨赘; 4.痛点封闭无明显效果。 5.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异常所见,在节段上
相一致。
支配肩胛部肌肉的颈N根
肩胛部肌肉 提肩胛肌 菱形肌 冈上、下肌 背阔肌
神经根
C3~4 C5 C5~6 C6~7
颈肩臂痛原因较复杂
• 外伤:骨折、脱位 • 退行性变:颈椎病 • 肿瘤:良恶性原发骨肿瘤,转移癌 • 炎症:化脓性,TB性,脊柱炎
病因病理
神经组织的刺激而产生疼痛—肌肉痉 挛—疼痛的恶性循环链。
退行性变化导致肌肉、韧带在椎骨上附 着结构的自发性损伤;
病因病理
• 肌肉、韧带组织的外在损伤,必然会影 响脊柱的稳定性及力学平衡
• 肌肉、韧带组织的损伤,又能引起继发 的微血管反应和炎症反应,产生严重的 疼痛和肌痉挛
病因病理
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的职业人员 不良的微气候环境如风、寒、湿则通过
• 同时,由于颈椎稳定性的下降,在日常 生活中易由过度运动而造成椎旁软组织 损伤、颈椎活动节段错位。
• 肩胛骨内缘肌肉附着处酸痛的感觉,颈 部易于疲劳;
• 出现“落枕”的频繁发作;
• 患者颈部前屈、旋转幅度明显减小,颈夹 肌、半棘肌、斜方肌张力明显增高,肩胛 提肌、菱形肌、冈下肌、大小圆肌处往往 可触及条索状改变及压痛
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
一、关于颈椎病的定义 Cervical spondylosis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椎 骨质增生,使周围的组织(神经根、脊 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受害所引起 的症候群, 轻者只影响肩颈部肌肉,严 重者可影响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 经及脊髓。
病因病理
• 颈椎病的内因是 椎间盘的退行性 改变。
• 颈椎病的外因有颈部外伤、慢性应力性 劳损及不良气候条件如风寒湿对颈部微 环境的影响等。
• 肌肉、韧带作为脊柱的运动和稳定性装 置,与脊柱的退行性变化有着密切的双 向性因果关系。
病因病理
• 骨质增生减少了椎间孔、椎管的有效空 间容积,而颈椎功能活动节段因稳定性 下降又容易引起软组织损伤及继发的炎 症反应。肿胀的软组织与增生的骨质共 同形成所谓的“混合性突起物”,使已 经降低的椎间孔、椎管容积激的 双重伤害,引起临床症状的发生。
颈部的微血管反应及使颈部肌肉处于加 紧收缩而影响颈椎的内环境稳定。
病因病理(中医)
• 中年之人,天癸渐竭,肝肾精血亏虚, 筋骨失其濡养,筋不能束骨,骨不能张 筋,关节不利,以致颈项强直,屈伸不 利,且容易发生“骨错缝、筋出槽”病 理现象,以致影响颈部经络气血的运行, 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病因病理(示意图)
• 神经系统检查时,不能发现明确的定位体 征。
1.主诉头、颈、肩疼 痛等异常感觉,并 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X线检查并不与
患者的症状完全
平行。颈椎显示曲 度改变或椎间关节 不稳,“双边”、 “双突”、“增 生”。
(二)神经根型
神经根型颈椎 病的病理特点是由 增生钩椎关节、关 节突骨赘及损伤肿 胀的软组织共同形 成混合性的突出物, 对神经根产生机械 压迫和化学刺激的 双重伤害,引起典 型的放射性神经痛。
神经根型
• 颈椎椎骨错缝与神经根的伤害往往有着 直接的因果关系,错位椎骨使一侧椎间 孔及神经根管的内径减少小,进一步加 剧了其减少的容积与内容物体积之间的 矛盾,引起临床症状的急性发作。
神经根型
• 突出的表现为向上肢传导的放射痛。放 射性神经痛往往呈急性发作,或在慢性 疼痛的基础上急剧加重的特点。
• 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肤在急性期可能 出现痛觉的过敏,后期则表现为感觉的 减退;所支配的肌肉则往往出现肌力的 减弱,但明显肌肉萎缩者罕见。
神经根型
• 叩顶实验和椎间孔挤压实验颈部活动范 围减小,尤以向患侧旋转和侧屈的运动 范围,出现更为明显的限制。特殊检查 中,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使椎间孔 上下径进一步减小而引起上肢放射痛加 剧,呈阳性反应;颈椎拔伸实验则因扩 大了椎间孔上下径的尺度而使放射痛减 轻,亦呈阳性反应。有时可见患肢肱二 头肌或肱三头肌反射减弱。
• 颈椎间盘退行性 变是颈椎病病理 改变的中心环节。
病因病理
• 椎间盘厚度的 缩窄,使得连 接颈椎活动节 段两骨性结构 间的韧带组织 出现相对的 “过长”。
病因病理
• 韧带连接结构的相对“过长”会导致另 外两种继发的病理生理改变:
• 其一是颈椎骨质的增生, • 其二是活动阶段内在稳定性的下降。
病因病理
颈椎病的诊断
三个 方面
• 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必须存在退行 性变;
• 此种退变影响了相应的脊髓、神经根、 椎动脉和交感神经,从而出现了相应的 临床表现;
• 这些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的节段相一 致。
诊断上注意两种倾向:
1.不能仅仅根据影像学征象就做出颈椎病 的诊断;
2.也不能只根据临床表现,在没有必要的 影像学检查证实相应的颈椎间盘或椎 间关节退变的情况下确定诊断
• 放射学医生不能只根据X线片任意做颈椎 病诊断。
• 55岁以上的人群中80%可在放射学上表 现为退行性改变,他们绝大部分可无症 状、体征。
单有临床表现,而无X线上退行性改变, 一定注意与其它有关疾病相鉴别。颈椎 病的很多临床表现可以在颈椎病以外的 疾病中同样存在!
二、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 多数专家倾向,根据受累组织结构的不 同而出现不同临床表现为依据: 1.颈型 2.神经根型 3.脊髓型 4.椎动脉型 5.交感型 6.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